初中体育弘扬“全能”到“个性”的教学价值分析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根荣,男,1966年10月生人,汉族,江苏省苏州市人,毕业于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体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研究。江苏省苏州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全国体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初中教育研究先进个人。曾获得江苏省苏州市中学体育评优课一等奖,苏州市中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优质教学展示课一等奖,全国体育创新教学设计一等奖,课件制作江苏省一等奖等等,并多次开设区市级展示课、专题讲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担负好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监督学生的职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始终把“个性”作为关键要素和重点环节,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选择等各方面,充分考虑如何将素质教育要求与初中生的特点需求相结合,如何吸引初中生主动发展个性,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初中生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并以此作为评价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如果初中体育教学失去了“个性”弘扬,“自弹自唱、流于表面”,将严重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一方面,从教师本身来讲,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导向性不足,失去对学生的影响,弱化教学效果,甚至引发学生反感情绪,破坏个性教学的初衷。另一方面,从学生个体来讲,会因此削弱体育课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个性施展和锻炼效果,学生既得不到天性的发挥,又得不到身体素质的提升,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忽视乃至厌恶体育课,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一、初中体育弘扬“个性”的教学价值
  初中体育弘扬“个性”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体育、德育、智育三者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无论“人才强国”还是“立德树人”,都必须强调体育的基础性作用。初中是学生体育教学的基础阶段,加强初中体育教学对引领学生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初中体育“个性”教学,更是对学生发展有着深远意义。这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等的不同,对学生个性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弘扬个性,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使学生更积极更有上进心,进而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未来的激烈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是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初中学习生活只是初中生漫长人生中的一部分,足以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初中体育弘扬“个性”的教学除了能丰富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增强其身体素质,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能帮助其形成对某一体育项目的爱好,促使其走出校园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养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三是有助于学生自我提升。个性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初中体育弘扬“个性”的教学本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育,能够使学生不断改造和发展,形成良好的自我提升意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大量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从初中体育开始弘扬“个性”教学,对初中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扬长避短、发挥自身潜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体育弘扬“个性”的制约因素
  (一)教学观念缺乏时代性
  时代性,就是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弘扬“个性”的教学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时刻关注学生诉求和时代变化,使教学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心声。然而当前一些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时代敏锐性,唯书至上,认为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要求学生消弭个性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或者缺乏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不了解学生的思想习惯和行为特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没有将具体的个性发展融入实践,导致个性培育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或缺乏责任意识,对弘扬“个性”的教学存在误解和偏见,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没有纳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式、手段,导致弘扬“个性”的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二)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
  灵活性,就是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弘扬“个性”的教学中敢于尝试新工具、新手段、新载体,教学观念革新得再彻底,如果没有好的方式方法,那么执行起来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一些教师跟不上学生思想的变化,教学载体单一、手段落后、工具陈旧,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天性,还会因为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内容打击学生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个性;一些教师满足于完成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学任务,热衷于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个性化的培养理念和目标,难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长此以往,不仅造成学生个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甚至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普遍比较排斥,出现“宁愿在教室写作业、也不愿去上体育课”的情况。
  (三)教学内容缺乏激励性
  激励性,就是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弘扬“个性”的教学中提供有效激励,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余,产生获得感和满足感,从而调動起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初中生“个性”教学的广泛共识。然而,尽管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依然缺乏有效激励,既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甚至还要求学生完成大量、重复性的训练,以应对未来的体育考试,这自然会对学生的兴趣养成产生消极影响。
  三、初中体育弘扬“个性”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学生个性发展,是初中体育弘扬“个性”的根本指导方针。初中体育教师应时刻将初中生的特点需求放在核心地位,以初中生的满意度和兴趣作为教学的评价标准。这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兴趣和需求出发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有助于学生个性发扬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式,敢于尝试、勇于创新,通过不断修正与再创新,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弘扬“个性”教学,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激励学生, 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并让个性发展伴随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研究新时代条件下教学方法的转换,创新教学载体;应当充分迎合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推进“互联网 教学”模式,利用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做到新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应当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一方面真正深入地了解学生,从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听取学生对现有教学方法的意见建议,择取其中有益的部分,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激活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性。
  (三)着力改善教学内容
  初中体育“个性”教学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产生导向和推动作用。初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创造性,通过互联网和书籍,学习相关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除了要根据学生个性需求,设置一定的“规定动作”,还要让学生有更多“自选动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结语
  新课改以来,初中生个性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促成学生天性释放与个性发展,既是初中体育教学适应时代诉求所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关乎学生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命题。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存在“自弹自唱、流于表面”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观念缺乏时代性、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缺乏激励性。解决初中体育弘扬“个性”教学的“自弹自唱、流于表面”问题,要求体育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方法、着力改善教学内容。
其他文献
为发挥东部教育资源优势,给西部学前教育提供帮扶和智力支持,5月中旬,南开大学幼儿园园长常明、副园长李葳赴甘肃省庄浪县为当地458名新入职幼儿教师进行教师专业化培训。培
利用网的概念和网的收敛性,将古典数学分析中四种极限的概念归结为一种统计一的形式,并给出了极限唯一性证明 。
根据并行工程实施中的特点,给出使用并行工程的潜在优势,制订了有效执行并行工程的标准。
本文是作者对波德莱尔的一首散文诗《港湾》所作的浅要分析。在文中我们解读文字后面所潜藏关于美的层次,以期由此感受诗人给予的启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然而在实际中小学教育实践过程中,依然会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正确理解与运用赏识教育,进而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一、赏识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赏识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所谓“赏识教育”是指通过教师实现对学生
本文探讨了动态投入产出分析用于规划时研究对象系统、模型设计,表的编制相互协调方面的问题,并详细讨论了不同情况下Bπ的编制。
本文分析了长壁工作面沿空巷道底臌的主要原因,从刚塑性滑移场理论出发,提出用巷道角锚杆防治沿空巷道底臌的方法。并提出了密度计算公式和锚杆长度的确定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取得
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统计“产品”的包装,几十年来一直是文字,表格的表面孔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改善统计“产品”的装满,本文正是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
目的研究中药水蛭、斑蝥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水蛭组(高低剂量组)、斑蝥组(高低剂量组)、血清组和空白组,中药水蛭、斑蝥各制成水煎
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走向。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思想教育的缺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了一定阻力。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