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代课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让高校领导和老师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针对这种现象高校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点名签到制度。针对现在高校代课现象层出不穷的现象,本文从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以后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帮助和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 课堂教学 改革探讨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substitute has long been a problem for college leaders and teachers very difficult,for this phenomenon in university has also developed a variety of call sign system.For now the substitute phenomenon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phenomenon,this article from the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discussed,hope to help and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classroom 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15-02
如今在中国大学教育已经来时慢慢普及开来,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接受大学教育。“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是大学校园里面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可谓经久不衰。在大学生眼中,代课早已成为了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大学课堂本应该是大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因为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而且也是大学生寒窗十余載所梦寐的地方。而现实并非如此,代课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代课现象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考[1]。
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经过十余年发展,2013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三千多万人,毛入学率接近35%,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然而,庞大规模的背后也出现了教育质量降低的问题。当前高校课堂缺课率高,学生上课玩手机、看电脑,不认真听课的情况相当普遍[2]。教师不得不降低学业要求,常常连基本的教学目标都无法完成。同学们经常抱怨“课太多,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没意思”这是很多大学生对大学课程的抱怨,这些原因导致他们不想去上课,于是就有了逃课、有了代课的产生。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网络时代,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都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多样性、趣味性、及时性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同网络相比。大学课堂常常连续两节或三节,幽默、风趣、表演性强的讲课风格可以吸引学生[3],但能做到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在理念上,对表演性课堂的高度强调其实从反面折射出当前讲授式课堂的枯燥与沉闷。
大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对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而这个方面历来是传统教学的弱项。当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作用明显降低时,这个缺陷也更为清楚地暴露出来。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完成既定内容的呈示,各种方法的使用都是要引导学生配合,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按教师的思路去思考[4]。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跟随,不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尝试问题解决,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
针对传统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是采用讨论式教学[5.6]。国外很多著名大学将这种方法视为仅次于课堂讲授的第二教学手段。讨论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通常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三个环节[7]。在讨论环节,教师提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讨论式教学需要教师深度参与,不适合大班教学。由于讨论的开放性特点,如果按学生的思路展开,极易偏离所学内容,影响学习的系统性;如果教师按教材内容去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可能沦为表面现象,实际上还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就使得讨论式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动机普遍较强的课程,如研究生课程。此外,教师讲解时间有限,学生需要预习才能展开有效讨论,而大学本科课程反映学科积累、专业性强,学生自己预习很难把握分寸、容易受挫。国外学生每学期选课少,每门课都能有充裕的时间投入,有展示自我和注重表达的文化传统,讨论过程自主性强。中国学生每学期选课多,分配到每门课的时间有限,课前查找和阅读资料会构成较大负担,加上规避冲突、言谈审慎的文化传统,都会影响讨论效果。
总体来说,传统教学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两个分离的过程,师生交互很少,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低,难以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方向是正确的。然而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讲授过少,不能充分发挥教师价值,而且具体的实施方法也不适合中国学生的现实情况。类似传统课堂,课堂教学应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通过与传统课堂的对比,我们认为课堂改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授力求完整详尽,学生没有发挥余地,趋向被动接受。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有引导,但并不穷尽内容,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讲授获得基本框架,理解重点、难点,大大降低了课后的学习难度。学生要带着作业参加讨论,受朋辈压力,课下学习会更认真、主动。作业计分,优秀作业得到展示,会促使学生把学习成果外化为高质量的作业。课下学习目标明确,但何时学、学多少、如何学,学生自己安排,自主性强。 (二)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师角色转型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负责所有内容的组织、呈现、解释、总结,备课工作量大。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只需把握精要,把其他内容留给学生学习,备课量显著减少。讲授时间短,降低了对学生注意力的要求,减少了纯粹为吸引眼球的“表演性”教学。分组讨论时,教师在各组间巡回督促但并不介入讨论,负担很小。作业批改只需粗略分级,简单反馈,花费时间并不多。展示、评点作业,针对性强,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好,还能减少教学材料准备,降低备课负担。在课堂中,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成分降低,指导性成分提升,教师角色从覆盖内容、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讲授的内容都是学生觉得困难,看书不易看懂的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学识会更尊重、评价更高。
(三)增加生生、师生互动交流
在传统课堂下,教师讲授后学生各自学习,缺乏交流机会。学生自己学习,比较枯燥,碰到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受挫。课下学生很难聚齐,学习环境也不易保证,小组互动学习效果不好。课堂教学应把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上,学习环境好,学生带着问题来,相互协作共同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锻炼表达能力,学会借鉴他人视角,互相启发、促进,深化理解,同学间增进了解,加深友谊。课下不学习很难参与讨论,缺课也会影响整组讨论,这些都会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有机会同教师交流,教师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总体上,生生、师生互动的幅度都大大提升。
(四)提升考评准确度,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在传统课堂下,学生通过几次评估,如期中、期末考试或学期论文获得分数,取决于考题内容和临场发挥,分数偶然性高,评价准确度低。考试侧重死记硬背,对思维能力考查不够。另一方面,传统教学理念希望学生每门课都尽力学好,目标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达到学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在不同课程上的投入,应该得到鼓励。比如,对某一特定课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想获得好成绩,有些学生没有兴趣,有些学生能力不够,有些学生时间不够,有些学生觉得教师水平不高,有些学生认为对自己未来发展意义不大。这些情况下,学生可能只要求及格通过。有动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作业上拿到更多分数,再在开卷部分展示自己的优秀水平。
根据每次作业后的评分和反馈,学生可以评估自己的表现,确定自己的投入。要求低的,读书笔记可以只覆盖课本的基本内容,要求高的,可以超越课本、阅读更多材料,完成一个反映深入思考和创造性发挥的读书笔记。教师通过多次作业,对学生的水平也有客观、稳定的评估。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估方法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的质量,强调过程性评价,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十分关键。
(五)提升学习效果
当前高校很多课程主要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估,学生平时不学,按严格标准去考核,很多学生不能及格。教师只能采用考前划重点的方法,降低考试难度,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这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记硬背过关,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教学应鼓励平时学习,把有效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分散到整个学期。每一周,学生在教师讲授后都需要完成内化吸收,并以作业形式体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读书笔记强调体现学生个人特色,学生在完成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既有对书本内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也可以有深入的理解和发散性、创造性的思考。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分组讨论为开端,学生温习上次内容,自然进入后续内容,无需导入技巧就能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一周内经过教师讲授、课后复习、分组讨论三次学习同一内容,符合记忆规律,可以有效减缓遗忘速度。在整个学期,学生深层学习、理解性学习一直在进行。临考前,学生只需要把一些需要背诵的基本概念复习一下即可,并不紧张。这些学习过程的改变,都能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十分积极的贡献。
因此,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负担必然减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在课堂模式下,学生通过教师讲授对章节内容形成基本框架,理解了重点、难点,为课后的内化吸收奠定了基础,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特点自主安排,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基本理解,讨论时做到有感而发。当周课堂上讨论上周讲授的内容,学生有备而来,这是课堂教学与传统小班讨论课的根本不同。
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也要求考核方式做相应的调整。课堂教学应增加平时考核,把学习分散到整个学期,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用达标式考核让低要求学生能够保底通过,以开放性考核给高要求者展示优异的空间,更好地适应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当前高校学生学分数量多、学业负担重,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课堂改革不能增加学生和教师负担的前提下,不能对教学效果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对大学大多数课程而言,能够让大多数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一本优秀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应该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迅速提高,会“倒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这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中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
今后,课堂教学应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无需大量投入,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改革。虽然高度互动,但因为讲授时教师面对全班,而分组讨论时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讨论,班级规模没有限制。网络时代有很多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但合理的改革不仅要考虑技术进步,还要考虑学习群体、教师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8]。
参考文献:
[1]谢启.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J].当代教研论丛,2014(5):16
[2]崔艾举.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114
[3]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540.
[4]钟志贤.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J].电化教育研究,2007(2):5-7
[5]陈兰萍,贾淑云.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74-76
[6]江安凤,吴锵.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2):14-16
[7]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55
[8]余清臣,徐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01):15-18
作者簡介:
段旭(1983—),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博士,主要从事林学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课堂教学 改革探讨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substitute has long been a problem for college leaders and teachers very difficult,for this phenomenon in university has also developed a variety of call sign system.For now the substitute phenomenon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phenomenon,this article from the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discussed,hope to help and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classroom 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15-02
如今在中国大学教育已经来时慢慢普及开来,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接受大学教育。“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是大学校园里面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可谓经久不衰。在大学生眼中,代课早已成为了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大学课堂本应该是大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因为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而且也是大学生寒窗十余載所梦寐的地方。而现实并非如此,代课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代课现象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考[1]。
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经过十余年发展,2013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三千多万人,毛入学率接近35%,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然而,庞大规模的背后也出现了教育质量降低的问题。当前高校课堂缺课率高,学生上课玩手机、看电脑,不认真听课的情况相当普遍[2]。教师不得不降低学业要求,常常连基本的教学目标都无法完成。同学们经常抱怨“课太多,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没意思”这是很多大学生对大学课程的抱怨,这些原因导致他们不想去上课,于是就有了逃课、有了代课的产生。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网络时代,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都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多样性、趣味性、及时性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同网络相比。大学课堂常常连续两节或三节,幽默、风趣、表演性强的讲课风格可以吸引学生[3],但能做到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在理念上,对表演性课堂的高度强调其实从反面折射出当前讲授式课堂的枯燥与沉闷。
大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对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而这个方面历来是传统教学的弱项。当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作用明显降低时,这个缺陷也更为清楚地暴露出来。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完成既定内容的呈示,各种方法的使用都是要引导学生配合,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按教师的思路去思考[4]。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跟随,不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尝试问题解决,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
针对传统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是采用讨论式教学[5.6]。国外很多著名大学将这种方法视为仅次于课堂讲授的第二教学手段。讨论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通常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三个环节[7]。在讨论环节,教师提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讨论式教学需要教师深度参与,不适合大班教学。由于讨论的开放性特点,如果按学生的思路展开,极易偏离所学内容,影响学习的系统性;如果教师按教材内容去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可能沦为表面现象,实际上还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就使得讨论式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动机普遍较强的课程,如研究生课程。此外,教师讲解时间有限,学生需要预习才能展开有效讨论,而大学本科课程反映学科积累、专业性强,学生自己预习很难把握分寸、容易受挫。国外学生每学期选课少,每门课都能有充裕的时间投入,有展示自我和注重表达的文化传统,讨论过程自主性强。中国学生每学期选课多,分配到每门课的时间有限,课前查找和阅读资料会构成较大负担,加上规避冲突、言谈审慎的文化传统,都会影响讨论效果。
总体来说,传统教学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两个分离的过程,师生交互很少,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低,难以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方向是正确的。然而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讲授过少,不能充分发挥教师价值,而且具体的实施方法也不适合中国学生的现实情况。类似传统课堂,课堂教学应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通过与传统课堂的对比,我们认为课堂改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授力求完整详尽,学生没有发挥余地,趋向被动接受。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有引导,但并不穷尽内容,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讲授获得基本框架,理解重点、难点,大大降低了课后的学习难度。学生要带着作业参加讨论,受朋辈压力,课下学习会更认真、主动。作业计分,优秀作业得到展示,会促使学生把学习成果外化为高质量的作业。课下学习目标明确,但何时学、学多少、如何学,学生自己安排,自主性强。 (二)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师角色转型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负责所有内容的组织、呈现、解释、总结,备课工作量大。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只需把握精要,把其他内容留给学生学习,备课量显著减少。讲授时间短,降低了对学生注意力的要求,减少了纯粹为吸引眼球的“表演性”教学。分组讨论时,教师在各组间巡回督促但并不介入讨论,负担很小。作业批改只需粗略分级,简单反馈,花费时间并不多。展示、评点作业,针对性强,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好,还能减少教学材料准备,降低备课负担。在课堂中,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成分降低,指导性成分提升,教师角色从覆盖内容、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讲授的内容都是学生觉得困难,看书不易看懂的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学识会更尊重、评价更高。
(三)增加生生、师生互动交流
在传统课堂下,教师讲授后学生各自学习,缺乏交流机会。学生自己学习,比较枯燥,碰到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受挫。课下学生很难聚齐,学习环境也不易保证,小组互动学习效果不好。课堂教学应把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上,学习环境好,学生带着问题来,相互协作共同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锻炼表达能力,学会借鉴他人视角,互相启发、促进,深化理解,同学间增进了解,加深友谊。课下不学习很难参与讨论,缺课也会影响整组讨论,这些都会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有机会同教师交流,教师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总体上,生生、师生互动的幅度都大大提升。
(四)提升考评准确度,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在传统课堂下,学生通过几次评估,如期中、期末考试或学期论文获得分数,取决于考题内容和临场发挥,分数偶然性高,评价准确度低。考试侧重死记硬背,对思维能力考查不够。另一方面,传统教学理念希望学生每门课都尽力学好,目标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达到学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在不同课程上的投入,应该得到鼓励。比如,对某一特定课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想获得好成绩,有些学生没有兴趣,有些学生能力不够,有些学生时间不够,有些学生觉得教师水平不高,有些学生认为对自己未来发展意义不大。这些情况下,学生可能只要求及格通过。有动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作业上拿到更多分数,再在开卷部分展示自己的优秀水平。
根据每次作业后的评分和反馈,学生可以评估自己的表现,确定自己的投入。要求低的,读书笔记可以只覆盖课本的基本内容,要求高的,可以超越课本、阅读更多材料,完成一个反映深入思考和创造性发挥的读书笔记。教师通过多次作业,对学生的水平也有客观、稳定的评估。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估方法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的质量,强调过程性评价,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十分关键。
(五)提升学习效果
当前高校很多课程主要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估,学生平时不学,按严格标准去考核,很多学生不能及格。教师只能采用考前划重点的方法,降低考试难度,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这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记硬背过关,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教学应鼓励平时学习,把有效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分散到整个学期。每一周,学生在教师讲授后都需要完成内化吸收,并以作业形式体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读书笔记强调体现学生个人特色,学生在完成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既有对书本内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也可以有深入的理解和发散性、创造性的思考。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分组讨论为开端,学生温习上次内容,自然进入后续内容,无需导入技巧就能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一周内经过教师讲授、课后复习、分组讨论三次学习同一内容,符合记忆规律,可以有效减缓遗忘速度。在整个学期,学生深层学习、理解性学习一直在进行。临考前,学生只需要把一些需要背诵的基本概念复习一下即可,并不紧张。这些学习过程的改变,都能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十分积极的贡献。
因此,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负担必然减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在课堂模式下,学生通过教师讲授对章节内容形成基本框架,理解了重点、难点,为课后的内化吸收奠定了基础,课后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特点自主安排,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基本理解,讨论时做到有感而发。当周课堂上讨论上周讲授的内容,学生有备而来,这是课堂教学与传统小班讨论课的根本不同。
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也要求考核方式做相应的调整。课堂教学应增加平时考核,把学习分散到整个学期,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用达标式考核让低要求学生能够保底通过,以开放性考核给高要求者展示优异的空间,更好地适应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当前高校学生学分数量多、学业负担重,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课堂改革不能增加学生和教师负担的前提下,不能对教学效果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对大学大多数课程而言,能够让大多数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一本优秀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应该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迅速提高,会“倒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这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中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
今后,课堂教学应注重教学流程的改革,无需大量投入,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改革。虽然高度互动,但因为讲授时教师面对全班,而分组讨论时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讨论,班级规模没有限制。网络时代有很多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但合理的改革不仅要考虑技术进步,还要考虑学习群体、教师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8]。
参考文献:
[1]谢启.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J].当代教研论丛,2014(5):16
[2]崔艾举.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114
[3]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540.
[4]钟志贤.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J].电化教育研究,2007(2):5-7
[5]陈兰萍,贾淑云.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74-76
[6]江安凤,吴锵.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2):14-16
[7]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55
[8]余清臣,徐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01):15-18
作者簡介:
段旭(1983—),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博士,主要从事林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