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当今社会对全面性发展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劳动力外部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大多数的企业更喜欢有一定“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就业显然存在“高门槛”之忧。2010年,温家宝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建自由的发展空间。”因此,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大力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能够更稳妥地踏入社会、适应社会需求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许多院校在应用化学专业课程编排上往往重视“精细化学品”的学习,如表面活性剂、涂料、农药、助剂等,而忽视了众多精细化学品实际生产的工业技术是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精细化学品合成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内容包含了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几个关键技术知识,即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原料基础、化学合成(包括有机与高分子合成)、复配技术、剂型加工方法、商业化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让学生了解到一种精细化学品从原料到产品,甚至成为商品,这个过程中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如果仅是教师讲授“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就会有“炒冷饭”之嫌,学生对于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及好奇心就无法激发出来,同时也违背了“精细化学品合成与技术”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近年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新型的以“项目”驱动,利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1 “项目”驱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中,互动教学的方法有多种,但其核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教学双方多向互动的教学条件和坏境,通过教学双方围绕某一观点或问题进行平等交流、研究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1]。近几年来,互动教学在专业课程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2-5],方法种类很多,灵活多样,有问题探讨式、案例式、讨论式、自学指导式互动教学等方法,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的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
“精细化学品合成与技术”的教学内容针对的是精细化学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的重要专业技术的传授,所以,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分组讨论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精细化学品,并对这种精细化学产品生产制造方案做一个初具规模的设计项目,项目任务贯穿整个教学内容。
1)分组。以每组4~5人分成若干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并在设计任务过程中每个环节各推选出一名主要负责人,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负责人承担任务汇报工作。
2)教师的引导。根据各个章节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对课程内容作概括论述,使学生对该部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部署设计作业。由于设计作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段时间中,教师通过讲座的形式对该章节中涉及的设计技术的基础理论以及关键技术进行讲授,组织课堂讨论时间集体讨论小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同时增加课后答疑时间,引导学生完成设计项目任务。
3)小组设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论证,将归纳好的设计最佳方案以报告的形式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提问、评价。
4)总结。在汇报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每个小组按汇报情况进行评分,然后就设计生产中的重点、难点做概括总结,对学生未涉及的部分进行补充。
2 “项目”驱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近3年,将这种“项目”驱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运用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与技术课程上,不仅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理解上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
教学主体更加明确,主体能动性进一步提高 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实例解析等方法,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起引导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各个小组项目内容不同,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各有侧重,因此,以小组为核心的互动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重要,学生的主体性质突出。与此同时,项目任务以“兴趣”为前提,全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主能动性。
教学任务针对性更强,注重实践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 突破了传统的“教授”型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目标明确,各个章节的教学要点针对性更强,注重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作用。比如,在精细化学品“有机合成基础”的章节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局限在有机合成的机理及合成方法,而是强调有机合成路线及工艺的匹配和选择。学生在产品设计中,对其主成分进行合成时,通过查找资料,注重合成工艺路线的论证,强调了有机合成理论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既做到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对实际生产的工艺设计有了更深的体会。可见,“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综合互动性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虽说课程内容以章节划分,但各章内容又相互联系,正是教学内容的相互依存特性,使得学生在项目设计中,虽各司其职,又需互相协助,只有配合得当,项目完成质量才有保障。所以,采用这种互动形式的锻炼,在注重师生交流的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主动,充分体现团队的作用力量。
主题报告模式提高学生的综述能力和科学论证能力 通过大量资料的查找,学生需根据项目的“任务”要求制作成电子幻灯片并进行课堂汇报。在执行过程中,学生需将查找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不仅如此,学生还需具有一定的判定和决策能力,在“海量”的数据和资料中找出符合国情、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设计方案。在汇报过程中要做到理论清晰,重点突出。经过多次阶段性锻炼,学生的胆量、表达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科学论证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3 任务驱动的互动教学模式在工科专业课运用的意义
对于以“一条线”形式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些工科专业课程来说,以“项目”形式驱动整个教学内容,并采用多种互动的教学方法,不仅摆脱了传统工科专业课程繁冗枯燥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为生动,而且这种“项目”任务模式也使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明确,更好地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同时,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利用“兴趣”调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通过“实践”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与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整理信息、科学判别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竞争和团队合作意识。互动式教学对于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掌握相关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需要更广阔的专业知识面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这种任务驱动整个教学内容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相长,大大改善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开华,唐景山,蔡跃明,等.院校课堂教学互动问题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10(4):
67-70.
[2]谭金华,龚晓燕.工程类专业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9):27-28.
[3]张瑛.柔性教育与互动式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146-147.
[4]栾伊娜,恒珍祺.“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6(8):61.
许多院校在应用化学专业课程编排上往往重视“精细化学品”的学习,如表面活性剂、涂料、农药、助剂等,而忽视了众多精细化学品实际生产的工业技术是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精细化学品合成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内容包含了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几个关键技术知识,即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原料基础、化学合成(包括有机与高分子合成)、复配技术、剂型加工方法、商业化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让学生了解到一种精细化学品从原料到产品,甚至成为商品,这个过程中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如果仅是教师讲授“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就会有“炒冷饭”之嫌,学生对于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及好奇心就无法激发出来,同时也违背了“精细化学品合成与技术”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近年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新型的以“项目”驱动,利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1 “项目”驱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中,互动教学的方法有多种,但其核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教学双方多向互动的教学条件和坏境,通过教学双方围绕某一观点或问题进行平等交流、研究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1]。近几年来,互动教学在专业课程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2-5],方法种类很多,灵活多样,有问题探讨式、案例式、讨论式、自学指导式互动教学等方法,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的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
“精细化学品合成与技术”的教学内容针对的是精细化学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的重要专业技术的传授,所以,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分组讨论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精细化学品,并对这种精细化学产品生产制造方案做一个初具规模的设计项目,项目任务贯穿整个教学内容。
1)分组。以每组4~5人分成若干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并在设计任务过程中每个环节各推选出一名主要负责人,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负责人承担任务汇报工作。
2)教师的引导。根据各个章节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对课程内容作概括论述,使学生对该部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部署设计作业。由于设计作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段时间中,教师通过讲座的形式对该章节中涉及的设计技术的基础理论以及关键技术进行讲授,组织课堂讨论时间集体讨论小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同时增加课后答疑时间,引导学生完成设计项目任务。
3)小组设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论证,将归纳好的设计最佳方案以报告的形式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提问、评价。
4)总结。在汇报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每个小组按汇报情况进行评分,然后就设计生产中的重点、难点做概括总结,对学生未涉及的部分进行补充。
2 “项目”驱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近3年,将这种“项目”驱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运用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与技术课程上,不仅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理解上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
教学主体更加明确,主体能动性进一步提高 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实例解析等方法,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起引导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各个小组项目内容不同,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各有侧重,因此,以小组为核心的互动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重要,学生的主体性质突出。与此同时,项目任务以“兴趣”为前提,全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主能动性。
教学任务针对性更强,注重实践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 突破了传统的“教授”型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目标明确,各个章节的教学要点针对性更强,注重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作用。比如,在精细化学品“有机合成基础”的章节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局限在有机合成的机理及合成方法,而是强调有机合成路线及工艺的匹配和选择。学生在产品设计中,对其主成分进行合成时,通过查找资料,注重合成工艺路线的论证,强调了有机合成理论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既做到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对实际生产的工艺设计有了更深的体会。可见,“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综合互动性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虽说课程内容以章节划分,但各章内容又相互联系,正是教学内容的相互依存特性,使得学生在项目设计中,虽各司其职,又需互相协助,只有配合得当,项目完成质量才有保障。所以,采用这种互动形式的锻炼,在注重师生交流的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主动,充分体现团队的作用力量。
主题报告模式提高学生的综述能力和科学论证能力 通过大量资料的查找,学生需根据项目的“任务”要求制作成电子幻灯片并进行课堂汇报。在执行过程中,学生需将查找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不仅如此,学生还需具有一定的判定和决策能力,在“海量”的数据和资料中找出符合国情、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设计方案。在汇报过程中要做到理论清晰,重点突出。经过多次阶段性锻炼,学生的胆量、表达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科学论证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3 任务驱动的互动教学模式在工科专业课运用的意义
对于以“一条线”形式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些工科专业课程来说,以“项目”形式驱动整个教学内容,并采用多种互动的教学方法,不仅摆脱了传统工科专业课程繁冗枯燥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为生动,而且这种“项目”任务模式也使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明确,更好地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同时,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利用“兴趣”调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通过“实践”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与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整理信息、科学判别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竞争和团队合作意识。互动式教学对于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掌握相关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需要更广阔的专业知识面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这种任务驱动整个教学内容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相长,大大改善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开华,唐景山,蔡跃明,等.院校课堂教学互动问题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10(4):
67-70.
[2]谭金华,龚晓燕.工程类专业课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9):27-28.
[3]张瑛.柔性教育与互动式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146-147.
[4]栾伊娜,恒珍祺.“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