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的心到你的心,真情又一次鲜红的旅行;从我的梦到你的梦,生命搭成了温馨的彩虹。”这首《生命的彩虹》诠释了广东阳江边检站警官李建波浓情十载的献血情怀。
一次偶然,与献血结下不解之缘
6月14日国际献血者日一大早,李建波再次来到广东省阳江市中心血站,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胳膊,平静地看着400毫升鲜血流进采血袋。
这已经是他第33次献血了。10年来他一直坚持,平均3个月就无偿献一次血,总量高达11600多毫升,相当于1.68米的李建波自身总血量的2倍多。据阳江血站的医务人员介绍说,一般不影响身体功能的情况下,两次献血最短间隔时间就是3个月。而李建波只要身体允许就去献,也因此被血站的人员戏称为“人体血库”。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1999年7月,李建波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广东边防总队阳江边防检查站工作。一天中午,他看到电视里的一则报道,国内某边检机关在口岸抓到了一名偷渡者,在对方旅行包里搜到了一张写满“献血”记录的清单。后来经过调查后才发现,原来这名身患传染病的偷渡者是一个卖血的“专业户”。4年里接受他供血的病人竟然高达10多人。当问他为什么明知自己有传染病还卖血时,偷渡者说了这样一番话:“卖血是生活所迫,但主要还是有市场,由于医院的血液库存有限,经常出现告急状况,于是民间的一些专业卖血者就派上了用场。”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刚刚颁布实施,人们的献血意识还不强,血液需用量很大,民间仍有一些“血头”组织吸毒、肝病、传染病等人员卖血,造成了被输血者感染疾病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看完了这则报道,李建波感触很深。他想,如果我们健康的人都能主动地去无偿献血,这样既可以满足医院急救病人用血的需要,也可以避免民间无组织的盲目卖血而导致疾病传播。第二天,李建波就利用工作间隙来到了阳江中心血站,献出了他平生的第一次血。看着一滴滴鲜血融汇成一整袋血浆时,他心理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自从有了第一次无偿献血的经历,随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并且没有间断地一直延续了整整10个年头。
平平凡凡之中,用大爱感动他人
作为一个普通军人,李建波从来没把无偿献血太当回事儿。用他的话说就是只想为社会做点儿好事,况且也不影响自己的身体,根本算不了什么大事,不值得“吹捧”。他的“低调”,使得在刚开始的几年里,连他朝夕相处的战友甚至是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经常无偿献血的事。但是,一次他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却让他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单位。
2004年的一天,李建波和战友参加军事训练时,见到有些同志吃不消就调侃说:“看你们一个个身高体壮的,却连我这个小个头都比不上,我每年还献几次血呢,没想到越献身体越强壮!”
“破绽”一出,纸再也包不住火了。在战友们的逼问下,他坚持长期无偿献血的事终于被身边人知道了。大家很受感动,阳江边检站的领导也因势利导,教育官兵正确认识理性对待无偿献血活动,在李建波的影响下,官兵们也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为了更好地组织官兵献血,李建波还专门到驻地的血站、医院和红十字会等部门,为全站报名献血的官兵建立了血型登记卡、健康记录卡等。据阳江血站统计,10年来,该站官兵多年坚持为阳江中心血站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献血量超过了20多万毫升,11名官兵受到表彰奖励,阳江边检站连续五年被评为“阳江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李建波自己先后4次献出自己的热血,同时还组织官兵献血18000多毫升,以青春的热血支持灾区灾后重建。
为了表彰李建波对无偿献血事迹作出的突出贡献,2009年5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授予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殊荣。
急难之时,一次次伸出自己的双臂
李建波在阳江中心血站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了什么急需用血的情况,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2006年6月的一个周末,时任监护中队长的李建波接到血站的告急电话,称市区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多名群众失血过多,急需血液进行手术,但血站库存不足。得知情况后,李建波立即带领30多名官兵赶往医院献血,为抢救伤员赢得了时间。献血时,血站工作人员看到李建波的献血记录显示,距他上一次献血还不到30天,说什么也不给他抽血。想到群众生命安全,平时性格温和的李建波一下急了,拿起针头就要往自己的血管上扎,工作人员没办法,最终还是让他献了血,但是只抽了他200毫升就果断地拔出了针头。
2008年11月,一名38岁的大龄产妇剖腹产时大出血,急需血液救助。危机关头,医院想起了李建波和他的战友们。接到电话后李建波二话没说,立即和战友们一起紧急赶往医院,为产妇现场献血,最终保住了她们母女俩的生命。事后李建波得知这名孕妇叫陈月娇,早年育有一女,但其公婆受封建思想影响,不顾其年龄偏大和患有高血压的情况,一心要她生男孩继香火……迫于家庭的压力,陈月娇违愿地多次怀孕多次流产,这一次还险些丢了性命。得知陈月娇的遭遇后,李建波坐不住了,他及时把陈月娇的情况向当地县妇联和村委会反映,多次往返陈月娇家做他公婆的思想工作,并最终帮助他们走出了“生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的误区,不再威逼陈月娇冒险怀孕了。事后,陈月娇给李建波和他的战友写来了感谢信:你们不但救了我的命,更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每次献完血,李建波都会收到一些类似杯子或雨伞的纪念品。10年间,他每一次献完血,都会精心收藏好这些纪念品,积攒到一定数量时,他会主动联系当地的民政局、红十字会等单位,并在这些纪念品的显著位置写上一些励志的话,然后集中汇寄给一些贫困山区的困难儿童,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他共寄出纪念品79份,收到他纪念品的学生有60多人。其中还有4名学生通过阳江市红十字会等单位,颇费周折地要到了李建波的通联方式。就这样,李建波与这4个孩子建立了长期“联系”,义务担任了他们的校外“辅导员”,并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给他们100元、200元不等的资助。10年间,李建波给他们写信200多封,每一封信都写满了鼓舞的话,每一次都认真解答孩子们提出的“困惑”,每一次都“寄”去了关心和问候,为这些寒门学子扫除心理上的阴霾,重树生活学习的信心。在李建波的精心呵护下,如今4名学生都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无关名利,立志献血一直到老
走进李建波的书房,最显眼的是书柜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献血荣誉证书和《无偿献血证》。随手翻出一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献血记录,既有广东阳江的,也有山东青岛、云南大理、广西柳州等10多个城市的。原来,无论是回山东老家探亲休假,还是旅游外出期间,李建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献血。
在他的《无偿献血证》上有几次间隔时间很短,有几次还是两个月就献了一次。问其为何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短时间内大量献血时,李建波憨厚地笑着说,哪儿都有“突发事件”,有群众需要总不能不管吧。
除了血站的约血时间,他也自定了献血日,到那一天就主动到血站献血。由于他的血质好,每次都能顺利通过。当有紧急用血需要时,李建波总是会和血站的医护人员打“游击”,或找到血站新来的还不认识他的工作人员以化名来献血,这样一来,他有好几次无偿献血没有记录。
他的献血“事业”一开始是瞒着妻子的,怕妻子担心他的身体健康,不赞成他去做这样的事。对此,他不得不把心爱的《无偿献血证》一本一本藏起来,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妻子解释献血不会伤身而有益健康的科学道理,向妻子讲述一个个无偿献血救死扶伤的故事……后来,妻子心动了,想通了,慢慢地开始支持无偿献血事业了。直到这时,李建波才向妻子透露了自己长期坚持无偿献血的做法,并表明了将一直坚持下去的决心。妻子深受感动的同时,还责怪了李建波,要求与丈夫一起去参加无偿献血。随后,李建波的婶婶、叔叔、表弟,妻子单位的20多名同事也先后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李建波常说:“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公民发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崇高精神的表现,鲜血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献出一袋热血,挽救一条生命,何乐而不为?作为一名公民,特别是一名边防军人,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无偿献血,同时也希望更多身体健康的公民能够参与其中。”
责任编辑 亦水
一次偶然,与献血结下不解之缘
6月14日国际献血者日一大早,李建波再次来到广东省阳江市中心血站,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胳膊,平静地看着400毫升鲜血流进采血袋。
这已经是他第33次献血了。10年来他一直坚持,平均3个月就无偿献一次血,总量高达11600多毫升,相当于1.68米的李建波自身总血量的2倍多。据阳江血站的医务人员介绍说,一般不影响身体功能的情况下,两次献血最短间隔时间就是3个月。而李建波只要身体允许就去献,也因此被血站的人员戏称为“人体血库”。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1999年7月,李建波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广东边防总队阳江边防检查站工作。一天中午,他看到电视里的一则报道,国内某边检机关在口岸抓到了一名偷渡者,在对方旅行包里搜到了一张写满“献血”记录的清单。后来经过调查后才发现,原来这名身患传染病的偷渡者是一个卖血的“专业户”。4年里接受他供血的病人竟然高达10多人。当问他为什么明知自己有传染病还卖血时,偷渡者说了这样一番话:“卖血是生活所迫,但主要还是有市场,由于医院的血液库存有限,经常出现告急状况,于是民间的一些专业卖血者就派上了用场。”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刚刚颁布实施,人们的献血意识还不强,血液需用量很大,民间仍有一些“血头”组织吸毒、肝病、传染病等人员卖血,造成了被输血者感染疾病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看完了这则报道,李建波感触很深。他想,如果我们健康的人都能主动地去无偿献血,这样既可以满足医院急救病人用血的需要,也可以避免民间无组织的盲目卖血而导致疾病传播。第二天,李建波就利用工作间隙来到了阳江中心血站,献出了他平生的第一次血。看着一滴滴鲜血融汇成一整袋血浆时,他心理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自从有了第一次无偿献血的经历,随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并且没有间断地一直延续了整整10个年头。
平平凡凡之中,用大爱感动他人
作为一个普通军人,李建波从来没把无偿献血太当回事儿。用他的话说就是只想为社会做点儿好事,况且也不影响自己的身体,根本算不了什么大事,不值得“吹捧”。他的“低调”,使得在刚开始的几年里,连他朝夕相处的战友甚至是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经常无偿献血的事。但是,一次他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却让他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单位。
2004年的一天,李建波和战友参加军事训练时,见到有些同志吃不消就调侃说:“看你们一个个身高体壮的,却连我这个小个头都比不上,我每年还献几次血呢,没想到越献身体越强壮!”
“破绽”一出,纸再也包不住火了。在战友们的逼问下,他坚持长期无偿献血的事终于被身边人知道了。大家很受感动,阳江边检站的领导也因势利导,教育官兵正确认识理性对待无偿献血活动,在李建波的影响下,官兵们也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为了更好地组织官兵献血,李建波还专门到驻地的血站、医院和红十字会等部门,为全站报名献血的官兵建立了血型登记卡、健康记录卡等。据阳江血站统计,10年来,该站官兵多年坚持为阳江中心血站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献血量超过了20多万毫升,11名官兵受到表彰奖励,阳江边检站连续五年被评为“阳江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李建波自己先后4次献出自己的热血,同时还组织官兵献血18000多毫升,以青春的热血支持灾区灾后重建。
为了表彰李建波对无偿献血事迹作出的突出贡献,2009年5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授予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殊荣。
急难之时,一次次伸出自己的双臂
李建波在阳江中心血站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了什么急需用血的情况,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2006年6月的一个周末,时任监护中队长的李建波接到血站的告急电话,称市区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多名群众失血过多,急需血液进行手术,但血站库存不足。得知情况后,李建波立即带领30多名官兵赶往医院献血,为抢救伤员赢得了时间。献血时,血站工作人员看到李建波的献血记录显示,距他上一次献血还不到30天,说什么也不给他抽血。想到群众生命安全,平时性格温和的李建波一下急了,拿起针头就要往自己的血管上扎,工作人员没办法,最终还是让他献了血,但是只抽了他200毫升就果断地拔出了针头。
2008年11月,一名38岁的大龄产妇剖腹产时大出血,急需血液救助。危机关头,医院想起了李建波和他的战友们。接到电话后李建波二话没说,立即和战友们一起紧急赶往医院,为产妇现场献血,最终保住了她们母女俩的生命。事后李建波得知这名孕妇叫陈月娇,早年育有一女,但其公婆受封建思想影响,不顾其年龄偏大和患有高血压的情况,一心要她生男孩继香火……迫于家庭的压力,陈月娇违愿地多次怀孕多次流产,这一次还险些丢了性命。得知陈月娇的遭遇后,李建波坐不住了,他及时把陈月娇的情况向当地县妇联和村委会反映,多次往返陈月娇家做他公婆的思想工作,并最终帮助他们走出了“生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的误区,不再威逼陈月娇冒险怀孕了。事后,陈月娇给李建波和他的战友写来了感谢信:你们不但救了我的命,更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每次献完血,李建波都会收到一些类似杯子或雨伞的纪念品。10年间,他每一次献完血,都会精心收藏好这些纪念品,积攒到一定数量时,他会主动联系当地的民政局、红十字会等单位,并在这些纪念品的显著位置写上一些励志的话,然后集中汇寄给一些贫困山区的困难儿童,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他共寄出纪念品79份,收到他纪念品的学生有60多人。其中还有4名学生通过阳江市红十字会等单位,颇费周折地要到了李建波的通联方式。就这样,李建波与这4个孩子建立了长期“联系”,义务担任了他们的校外“辅导员”,并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给他们100元、200元不等的资助。10年间,李建波给他们写信200多封,每一封信都写满了鼓舞的话,每一次都认真解答孩子们提出的“困惑”,每一次都“寄”去了关心和问候,为这些寒门学子扫除心理上的阴霾,重树生活学习的信心。在李建波的精心呵护下,如今4名学生都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无关名利,立志献血一直到老
走进李建波的书房,最显眼的是书柜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献血荣誉证书和《无偿献血证》。随手翻出一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献血记录,既有广东阳江的,也有山东青岛、云南大理、广西柳州等10多个城市的。原来,无论是回山东老家探亲休假,还是旅游外出期间,李建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献血。
在他的《无偿献血证》上有几次间隔时间很短,有几次还是两个月就献了一次。问其为何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短时间内大量献血时,李建波憨厚地笑着说,哪儿都有“突发事件”,有群众需要总不能不管吧。
除了血站的约血时间,他也自定了献血日,到那一天就主动到血站献血。由于他的血质好,每次都能顺利通过。当有紧急用血需要时,李建波总是会和血站的医护人员打“游击”,或找到血站新来的还不认识他的工作人员以化名来献血,这样一来,他有好几次无偿献血没有记录。
他的献血“事业”一开始是瞒着妻子的,怕妻子担心他的身体健康,不赞成他去做这样的事。对此,他不得不把心爱的《无偿献血证》一本一本藏起来,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妻子解释献血不会伤身而有益健康的科学道理,向妻子讲述一个个无偿献血救死扶伤的故事……后来,妻子心动了,想通了,慢慢地开始支持无偿献血事业了。直到这时,李建波才向妻子透露了自己长期坚持无偿献血的做法,并表明了将一直坚持下去的决心。妻子深受感动的同时,还责怪了李建波,要求与丈夫一起去参加无偿献血。随后,李建波的婶婶、叔叔、表弟,妻子单位的20多名同事也先后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李建波常说:“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公民发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崇高精神的表现,鲜血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献出一袋热血,挽救一条生命,何乐而不为?作为一名公民,特别是一名边防军人,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无偿献血,同时也希望更多身体健康的公民能够参与其中。”
责任编辑 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