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的道德伦理基础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an_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伦理是美好生活之价值生态的重要元素.美好生活意味着人们对生活中共同价值的共通理解,既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自由个性即全面发展的生活,也是遵守道德顺应伦理的生活.道德伦理是人们在生活中因道德而结成的一种正式伦理,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伦理价值形态,以人们生活中的正当利益为基础.道德伦理在护卫美好生活时,以关系和乐协调、秩序共建同构、价值共享互通为基本理念,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共处、人与社会和合共存、人的自我身心和解共益等原则得以具象化.美好生活的道德伦理原则需要人们付诸行为、诉诸践履,即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要求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关系上要求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人合作;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要求社会尊重个人、个人融入社会;在人与自我身心关系上要求个体自尊自律.
其他文献
同人作品在我国存在著作权合法性困境.在比较法视野下,我国可在司法实践中借鉴日本的容忍态度,放宽同人作品生存空间,在侵权诉讼中采纳美国合理使用四要素法,保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同人作品,最终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共进的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新时代发挥好基层党建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龙游县以“三联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本文通过剖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要完善管理机制、注重村干部培训、加强宣传引导等优化路径,以此对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对策建议.
新女性自立自强,特立独行,敢于对父权文化和男权主义说"不".她们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早期电影中,新女性的形象大体分为情欲型、知识型、革命型三种.新女性的出现与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市消费文化、政体体制的变化不无关系.中国早期电影对新女性形象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公式化、口号化的弊端,但毕竟改变了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丰富了电影的人物画廊,更主要的是给电影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高校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切实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易班作为目前高职院校应用较多的网络思政平台,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习生活服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易班日常的运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内容不贴近学生实际等问题.如何在高职院校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易班网络思政平台的实效性,践行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摆在部分院校易班工作站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将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尝试对这一难题进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近代哲学的革命是全方位的,伦理学是其中重要方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社会存在和实践(感性活动、对象性活动)角度解答人类精神生活之谜,超越了西方哲学传统关于道德起源的唯心主义内省论和自然主义理论的对立,不仅在基本理论上回答了伦理的性质和变迁问题,而且揭示了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冲突的根源,最终开创了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社会革命伦理学之前景.
近年来,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高校“五个认同”教育成为关注热点.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4—2021年CNKI数据库中高校“五个认同”教育研究的11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高校“五个认同”教育研究文献呈显著增长趋势,作者群体学术交流与合作较少,研究机构相对分散,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民族高校的“五个认同”教育路径,及“五个认同”教育与思想教育等方面展开.高校“五个认同”教育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基层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对党员干部家风教育上赋有神圣使命.鉴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当前基层党校开展家风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实问题,探索将家风教育融入党性教育的可行性路径,旨在增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乡村文化景观作为传统乡村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存方式的体现,对其价值的衡量与重塑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十九大以来的乡村振兴战略,促使乡村文化景观被重新识别、讨论.价值论反映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借助价值论,从关系价值、本体价值两个角度,分别研究社会关系对乡村文化景观的积极影响及其价值的核心属性要素,利用价值论指引乡村文化景观的发展,找到适合当代乡村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整个乡村文化的振兴.
司法实务中,对于父母将未成年子女不动产出卖之行为效力的认定问题,法官基于对"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之规定的理解不同,有不同的判决.对于"为维护未成年人利益"的判断,应检讨实务中适用之标准,对该规定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明确将其限于为维护未成年子女人格健全发展所需,以符合必要性原则.父母非为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而将其不动产出卖之行为应定性为有权代理,并将《民法典》第35条第1款有关"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之规定的性质识别为"效力性强制规范",违反效
作为当代批判理论的代表性作家,阿甘本以"装置"思考生命权力对个体感觉方式的钝化问题,推动了当代批判理论经由生命政治、感觉政治转向审美政治,感觉及其意义的社会发生机制是审美政治的深层逻辑.阿甘本以贴近生活形式的潜在性感知推动当代批判理论的审美政治转向,审美政治逐渐融入日常生活的经验语境,赋予审美参与并改写社会实践的现实介入性.当代批判理论下沉于生命基底之处的感觉方式,其审美介入性在权力治理等议题上具有激进的理论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