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导向,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不均衡的历史导致城乡二元机制的形成,农村教育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针对宿州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总结宿州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现状;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了国家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物质保障和制度层面的支持力度,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在客观上对以城乡融合为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推动性。乡村振兴,教育先行。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乡村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教育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一差距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体现尤为突出。
一、宿州市城鄉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宿州市始终坚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各阶层人民提供更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积极努力与探索,宿州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调整乡村学校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教学点建设
宿州市大部分乡村学校的办学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九年制学校,即包括小学和初中,一般建立在较大的乡镇政府所在地;二是完全小学,即覆盖小学一至六年级;三是乡村教学点,一般存在于较偏远的山区。这三种办学模式的相互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宿州市乡村布局分散而导致办学资源分散,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学校差距
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采取的校建资金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等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措施,是埇桥区各地调整网点布局、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的缩影。家长们不再舍近求远让孩子进城读书,乡村学生大量“回流”,城区学校全面“瘦身”,城乡学校的差距不断缩小。
二、宿州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问题困境
(一)学校布局结构不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
1.农村学校规模小,空心化问题严重
近年来,农村学校入学儿童逐年减少,学校出现空心化的问题。经过对宿州市五所农村小学的实地走访得知,五所学校一共有30个教学班,平均在校人数约152人,其中25人以下的班级有18个,占教学班总数的过半。除此之外,学校还存在着一名教师兼任多课的现象,不仅任课教师备课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同时也降低了课程质量,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低。
2.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
经过对五所城镇学校的实地调查数据显示,五所学校共有76个教学班,平均在校人数约为896人,平均每个班有59个人。而在这些学校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的教室面积大,而宿舍面积却低于国家标准。
教室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场所,班级规模大、学生多必然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活动。大班额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同时也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制约了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城乡办学条件不均衡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资金与设备的投入,目前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软硬件设备建设不同步,注重硬件设备供给而忽视软件设备的投入。当前乡村教学模式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黑板教学,学校配置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利用率较低,大量教学仪器设备闲置,许多乡村教师没有经过培训,甚至不会操作多媒体设备,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进程,影响了乡村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形成了阻碍因素从而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
(三)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导致乡村教育振兴进程缓慢
1.城乡教师编制数量与需求不平衡
15年来,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音体美、英语、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以及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的设置,简单的按照师生比配置教师编制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
2.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
目前,乡村小学教师主要配备在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要学科上,其他学科教师配备相对短缺,尤其是音体美等辅助学科没有专业教师配备,一般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这种现象不仅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健康发展,也不符合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
三、宿州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
(一) 树立科学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
发展乡村义务教育,政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乡村义务教育,将城乡视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充分认识到乡村义务教育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作用。只有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乡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制定政策时对乡村义务教育有所侧重,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建设中。一方面,决策者要协调城乡教育发展的关系,妥善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和乡村学校空心化问题;另一方面,决策者要协调好乡村教育软硬件配置投入问题,保障乡村学校软硬件发展同步进行。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放宽乡村学校财政权限
1.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总量投入
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推动离不开财政经费的支持,其推动成本是巨大的。教育作为公共物品,其供给方是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绝大部分是由政府部门承担的。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完善财政对教育的投资结构,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就要实现财政经费对义务教育总量投入的增加。
2.适当放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政权限
放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权限,从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学校根据建设情况,科学合理的利用教育经费,满足学校建设的要求,提高教育经费的利用率。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
1.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由于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福利薪资低、晋升机会少等原因,教师去乡村教学的意愿低,乡村教师补充数量少,供给远低于需求。因此,要建立健全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长效补充机制,以农村教师需求、教师编制、减员缺额等情况为依据,制定招聘计划。同时,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在国家要求的教師学历标准上,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对教师学历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在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放宽教师招聘标准,拓宽教师招聘选拔渠道,吸引有能力有特长的非教师从业人员参与乡村教育振兴。
2.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的培训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十分重要,培训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第一,要建立专业的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中心,针对乡村教师的教学需求提供培训课程。第二,培训结束时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计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当中。第三,对培训后的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确保培训有效果,并建立受培训教师与培训中心的沟通平台,教师可以得到长效的培训,也可以将实践效果反馈给培训中心,促使培训中心不断完善发展。
3.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健全激励机制
国家财政部门应增加对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的资金投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对处于艰苦条件的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吸引青年教师向乡村流动,保障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平。同时,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困难,充分调动广大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用于表彰为农村义务教育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5-62.
[2]李玲、黄宸、薛二勇.新阶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评估研究[J].教育研究,2017(3):38-45.
[3]石灯明.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研究——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18(12):1-7.
[4]纪德奎.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J].教育研究,2018(7):79-82.
[5]刘熙宁.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9(5).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现状;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了国家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物质保障和制度层面的支持力度,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在客观上对以城乡融合为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推动性。乡村振兴,教育先行。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乡村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教育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一差距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体现尤为突出。
一、宿州市城鄉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宿州市始终坚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各阶层人民提供更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积极努力与探索,宿州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调整乡村学校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教学点建设
宿州市大部分乡村学校的办学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九年制学校,即包括小学和初中,一般建立在较大的乡镇政府所在地;二是完全小学,即覆盖小学一至六年级;三是乡村教学点,一般存在于较偏远的山区。这三种办学模式的相互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宿州市乡村布局分散而导致办学资源分散,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学校差距
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采取的校建资金向农村倾斜、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等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措施,是埇桥区各地调整网点布局、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的缩影。家长们不再舍近求远让孩子进城读书,乡村学生大量“回流”,城区学校全面“瘦身”,城乡学校的差距不断缩小。
二、宿州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问题困境
(一)学校布局结构不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
1.农村学校规模小,空心化问题严重
近年来,农村学校入学儿童逐年减少,学校出现空心化的问题。经过对宿州市五所农村小学的实地走访得知,五所学校一共有30个教学班,平均在校人数约152人,其中25人以下的班级有18个,占教学班总数的过半。除此之外,学校还存在着一名教师兼任多课的现象,不仅任课教师备课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同时也降低了课程质量,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低。
2.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
经过对五所城镇学校的实地调查数据显示,五所学校共有76个教学班,平均在校人数约为896人,平均每个班有59个人。而在这些学校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的教室面积大,而宿舍面积却低于国家标准。
教室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场所,班级规模大、学生多必然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活动。大班额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同时也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制约了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城乡办学条件不均衡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资金与设备的投入,目前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软硬件设备建设不同步,注重硬件设备供给而忽视软件设备的投入。当前乡村教学模式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黑板教学,学校配置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利用率较低,大量教学仪器设备闲置,许多乡村教师没有经过培训,甚至不会操作多媒体设备,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进程,影响了乡村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形成了阻碍因素从而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
(三)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导致乡村教育振兴进程缓慢
1.城乡教师编制数量与需求不平衡
15年来,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音体美、英语、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以及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的设置,简单的按照师生比配置教师编制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
2.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
目前,乡村小学教师主要配备在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要学科上,其他学科教师配备相对短缺,尤其是音体美等辅助学科没有专业教师配备,一般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这种现象不仅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健康发展,也不符合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
三、宿州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
(一) 树立科学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
发展乡村义务教育,政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乡村义务教育,将城乡视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充分认识到乡村义务教育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作用。只有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乡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制定政策时对乡村义务教育有所侧重,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投入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建设中。一方面,决策者要协调城乡教育发展的关系,妥善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和乡村学校空心化问题;另一方面,决策者要协调好乡村教育软硬件配置投入问题,保障乡村学校软硬件发展同步进行。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放宽乡村学校财政权限
1.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总量投入
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推动离不开财政经费的支持,其推动成本是巨大的。教育作为公共物品,其供给方是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绝大部分是由政府部门承担的。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完善财政对教育的投资结构,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就要实现财政经费对义务教育总量投入的增加。
2.适当放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政权限
放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权限,从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学校根据建设情况,科学合理的利用教育经费,满足学校建设的要求,提高教育经费的利用率。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
1.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由于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福利薪资低、晋升机会少等原因,教师去乡村教学的意愿低,乡村教师补充数量少,供给远低于需求。因此,要建立健全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长效补充机制,以农村教师需求、教师编制、减员缺额等情况为依据,制定招聘计划。同时,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在国家要求的教師学历标准上,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对教师学历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在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放宽教师招聘标准,拓宽教师招聘选拔渠道,吸引有能力有特长的非教师从业人员参与乡村教育振兴。
2.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的培训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十分重要,培训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第一,要建立专业的乡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中心,针对乡村教师的教学需求提供培训课程。第二,培训结束时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计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当中。第三,对培训后的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确保培训有效果,并建立受培训教师与培训中心的沟通平台,教师可以得到长效的培训,也可以将实践效果反馈给培训中心,促使培训中心不断完善发展。
3.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健全激励机制
国家财政部门应增加对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的资金投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对处于艰苦条件的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吸引青年教师向乡村流动,保障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平。同时,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困难,充分调动广大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用于表彰为农村义务教育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5-62.
[2]李玲、黄宸、薛二勇.新阶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评估研究[J].教育研究,2017(3):38-45.
[3]石灯明.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研究——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18(12):1-7.
[4]纪德奎.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J].教育研究,2018(7):79-82.
[5]刘熙宁.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