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没有生气,没有活力。要更新教育的理念,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上进行变革,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创新 方式内容 学习兴趣
由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而且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教学方法的陈旧,导致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是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语文学科是各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学中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关键在于语文教学内容要改革,堂教学方法要创新。
一、语文教学观念要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时间长了,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了。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①时代背景;②作者简介;③字词理解;④段落大意;⑤中心思想;⑥写作特色。这些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毫无关联的东西,教师却讲得头头是道,然而主要的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内容,却讲得苍白无力。老师在课堂上只图口舌的快活,忘记了学生的接收能力,造成学生只能张着嘴读,拿着笔记,成了应声虫,这样学生自然就厌学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能很好地被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也未能得到很好地开发。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它要求教师应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观念,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天地。创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无时不刻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二、语文教学内容要创新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观”里提到: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这些课程素材都有潜在的教育意义,并且这种教育必须是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被激活而彰显。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不能只对着文本照本宣科,不能只靠现成的教科书去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必须拓宽教学内容,让所有有益于学生受教育且在学生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找到情感寄托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都引进我们的课程教学,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宽阔、更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开阔更辽远的视野。
三、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从而让学习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猜谜语、听音乐、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是那么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播放《父亲》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这首歌里提到的父爱,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是怎样的,学生说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看看文中的父亲是怎样表达父爱的,从而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情感、带着兴趣来学习这篇文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国家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初中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对新事物接受快,感知能力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引导、加以指点,帮助学生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运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想。如在讲《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就激发学生的各种思维,让他们想象假如现实中真有这样的皇帝,这个国家会怎样?很多学生想象奇特,从而明确童话的特点是利用夸张手法揭示人物性格,揭露社会的腐朽,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五、采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法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去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导航,否则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时,我们不要简单的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讨论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讨论的环节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根据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以四人为一小组,每组必有A、C层学生各一位,B层学生两位,A层学生当组长,B层学生做桥梁,C层学生积极参与,即让A层学生发言,B、C层学生作补充,教师巡查,并进行适当的点拔。讨论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设置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产生的质疑。组织这样的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之间的信息量增大,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有利于形成合作、互助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使学生有兴趣地进人情境学习,促使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而且对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多媒体技术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多样的,初中语文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和问题,只要我们有创新的意识,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把培养“创造种子”作为我们的神圣使命,语文教学就会创造一片蔚蓝的天空。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创新 方式内容 学习兴趣
由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而且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教学方法的陈旧,导致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是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语文学科是各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学中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关键在于语文教学内容要改革,堂教学方法要创新。
一、语文教学观念要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机械地学习,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时间长了,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了。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①时代背景;②作者简介;③字词理解;④段落大意;⑤中心思想;⑥写作特色。这些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毫无关联的东西,教师却讲得头头是道,然而主要的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内容,却讲得苍白无力。老师在课堂上只图口舌的快活,忘记了学生的接收能力,造成学生只能张着嘴读,拿着笔记,成了应声虫,这样学生自然就厌学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能很好地被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也未能得到很好地开发。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它要求教师应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观念,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天地。创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无时不刻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二、语文教学内容要创新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观”里提到: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这些课程素材都有潜在的教育意义,并且这种教育必须是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被激活而彰显。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不能只对着文本照本宣科,不能只靠现成的教科书去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必须拓宽教学内容,让所有有益于学生受教育且在学生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找到情感寄托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都引进我们的课程教学,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宽阔、更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开阔更辽远的视野。
三、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从而让学习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猜谜语、听音乐、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是那么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播放《父亲》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这首歌里提到的父爱,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是怎样的,学生说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看看文中的父亲是怎样表达父爱的,从而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情感、带着兴趣来学习这篇文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国家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初中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对新事物接受快,感知能力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引导、加以指点,帮助学生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运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想。如在讲《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就激发学生的各种思维,让他们想象假如现实中真有这样的皇帝,这个国家会怎样?很多学生想象奇特,从而明确童话的特点是利用夸张手法揭示人物性格,揭露社会的腐朽,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五、采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法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去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导航,否则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时,我们不要简单的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讨论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讨论的环节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根据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以四人为一小组,每组必有A、C层学生各一位,B层学生两位,A层学生当组长,B层学生做桥梁,C层学生积极参与,即让A层学生发言,B、C层学生作补充,教师巡查,并进行适当的点拔。讨论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设置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产生的质疑。组织这样的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之间的信息量增大,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有利于形成合作、互助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使学生有兴趣地进人情境学习,促使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而且对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多媒体技术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多样的,初中语文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和问题,只要我们有创新的意识,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把培养“创造种子”作为我们的神圣使命,语文教学就会创造一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