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模型的滇池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

来源 :环境保护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zs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滇池流域水生态安全现状,采用DPSIR模型构建了滇池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加权平均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析了2005~2017年滇池流域水生态安全状况,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了滇池流域水生态安全与城市化水平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0.447上升至2017年的0.612,表征状态由敏感级转变为良好级;“驱动力”所做贡献最大,其次是“响应”,而“压力”、“状态”和“影响”贡献较小;水生态安全与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均表现为“先快速,后稳步”的增长态势.
其他文献
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东亚种群在中国、韩国和日本越冬,其中中国越冬群体的分布和数量研究甚少.文章基于鸟类遥测和调查数据,提出了对中国越冬群体度夏和越冬分布范围的修订建议,在国际鸟盟出版的物种分布图基础上,新增蒙古国中部和中国黄河流域河套平原为度夏地;新增江苏沿海地区为越冬地,而在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省的分布范围仅保留沿海区域.首次准确估计了东亚种群数量约为20000只,包括中国越冬群体数量约为19500只,韩国约300只,日本约80只.相比2012年的种群数量估计值10000只
治理成本确定是虚拟治理成本法的核心内容,是基于虚拟治理成本法量化生态环境损害价值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比较实际调查法、成本函数法和参考治理费用法3种治理成本确定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文献查阅法作为补充,并以案例应用说明增补方法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对完善虚拟治理成本法及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