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驱动型教学是随新课程改革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新教法,新模式;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语文课堂教学运用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随新课程改革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新教法,新模式;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以控制论、信息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新发展区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用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
二、操作要领
1、设计任务
每节课上课前,老师首先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实际、年级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再根据学生实际,开发并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转化成一个或几个学生学习的任务。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任务可分为三类:单一任务,如识记语音、文字、词语、作家作品等高考各考点的复习练习;梯次任务,如新课阅读教学中对中心、结构、手法、语言等有序合理解读;综合任务,如一次作文训练往往涉及到审题、立意、构思、组材、表达等多项任务的综合实施。
2、展示任务 每节课上课后,教师首先要把这堂课的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示任务一般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如枯燥乏味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明确高考的要求外,还可从开发记忆潜能,提高有效注意方面去激发学生,可举古人悬线练注意力,侦察兵练视域广阔的方法去启发学生调动注意力,强化记忆的兴趣。二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就以“识记语音”为例,告诉学生本节课记忆的任务是“容易读错的字”,达到总体记住,形成全部知识的轮廓;并且把所有的记忆内容分成四组分四个时段操作,每个时段记忆8分钟,检测2分钟,以使其精力高度集中,确保效果。三是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展示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理清思路,比如“语音”的四组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哪些是掌握的,自己已經记住了,哪些是糊涂的,自己需立即强记。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会发现并找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3、完成任务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即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测,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指导。
学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任务:①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比较单一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②协作学习: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认识。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爱好,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当然不能“一视同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集体任务完成后,采用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各自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成立学习小组(5人),各个小组有不同的要求,小组内既合作又竞争。在操作中,要重视分层要求,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期间还让学生懂得协作的重要性,掌握了自我协调的方法,既发展个性,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地教学。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对于比较综合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这种相互的启发和碰撞,对于学生审题、用语等都有极大的影响和促进。
4、效果评价
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地改革教学方式,学生也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课堂中,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提高,而学习结论的准确与否就显得次要些。具体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观察法和结果评价法。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创新等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表格来记录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结果评价法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水平,作品中所包含的创意等,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评价,也可以让同学来评价,也可以由教师来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看,部分学生在结束“任务”后没有很难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从过程看,他们能正确运用思路和方法,“任务”还是完成的,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对他们也要予以肯定的评价。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语文课堂教学运用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随新课程改革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新教法,新模式;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以控制论、信息论、建构主义理论、最新发展区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用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
二、操作要领
1、设计任务
每节课上课前,老师首先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实际、年级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教学的目标,重难点,再根据学生实际,开发并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转化成一个或几个学生学习的任务。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任务可分为三类:单一任务,如识记语音、文字、词语、作家作品等高考各考点的复习练习;梯次任务,如新课阅读教学中对中心、结构、手法、语言等有序合理解读;综合任务,如一次作文训练往往涉及到审题、立意、构思、组材、表达等多项任务的综合实施。
2、展示任务 每节课上课后,教师首先要把这堂课的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示任务一般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如枯燥乏味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明确高考的要求外,还可从开发记忆潜能,提高有效注意方面去激发学生,可举古人悬线练注意力,侦察兵练视域广阔的方法去启发学生调动注意力,强化记忆的兴趣。二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就以“识记语音”为例,告诉学生本节课记忆的任务是“容易读错的字”,达到总体记住,形成全部知识的轮廓;并且把所有的记忆内容分成四组分四个时段操作,每个时段记忆8分钟,检测2分钟,以使其精力高度集中,确保效果。三是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展示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理清思路,比如“语音”的四组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哪些是掌握的,自己已經记住了,哪些是糊涂的,自己需立即强记。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会发现并找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3、完成任务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即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测,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指导。
学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任务:①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比较单一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②协作学习: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认识。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爱好,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当然不能“一视同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集体任务完成后,采用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各自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成立学习小组(5人),各个小组有不同的要求,小组内既合作又竞争。在操作中,要重视分层要求,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期间还让学生懂得协作的重要性,掌握了自我协调的方法,既发展个性,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地教学。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对于比较综合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这种相互的启发和碰撞,对于学生审题、用语等都有极大的影响和促进。
4、效果评价
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地改革教学方式,学生也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课堂中,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提高,而学习结论的准确与否就显得次要些。具体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观察法和结果评价法。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创新等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表格来记录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结果评价法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水平,作品中所包含的创意等,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评价,也可以让同学来评价,也可以由教师来评价。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看,部分学生在结束“任务”后没有很难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从过程看,他们能正确运用思路和方法,“任务”还是完成的,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对他们也要予以肯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