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两制关系分析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shao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两种建立在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上的制度形式,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两种制度的异同和关系的分析,一直都是世界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20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和危机,给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战争期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抗与合作充斥着整个国际社会,同时也对战争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分析二战期间两种制度的关系,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制关系;对比;外交;启示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而此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和成熟的制度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期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一、二战时期两制关系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时期,资本主义各国与社会主义苏联的利益交织,两制关系错综复杂。双方之间的关系也根据外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一)战争前的两制关系
  在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由于资本主国家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一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德国、意大利、日本为摆脱现状,国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登上历史舞台,战争策源地相继形成。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社会主义苏联三方关系交织,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战前在对待法西斯国家的态度上,英法美和苏联等主要国家都奉行了不同形的绥靖政策。对侵略不抵制,纵容姑息,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妥协,以保护自身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
  英法的绥靖政策是英法在国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法两国在一战受到的损失严重,战后经济恢复较为缓慢,又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英法的经济实力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背景。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以防范苏联。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英法等国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
  战前的绥靖政策具体表现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默许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最为典型的绥靖政策为,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即所谓的“慕尼黑阴谋”。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英法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绥靖政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一战后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的崛起,引起了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深度恐惧。鉴于德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益反苏的趋向,英法美等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妄图以德反苏,实现“祸水东引”。这就充分反映出了资本主义国家反共产主义的基本政策,强调欧洲存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互对抗的意识形态。
  2.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
  由于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不愿意和苏联真正合作,试图将法西斯的威胁引向苏联,使得苏联和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恶化。而社会主义制度刚在苏联建立,各项事业稳步推进,面对英法的“祸水东引”的企图,苏联出于自保的目的,对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了相应的对策。
  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划分德苏之间的利益范围界限,瓜分波兰;在对待日本的问题上,为了避免受到德日两国东西两面的夹击,苏联奉行远东绥靖政策,在亚洲于1935年同日本达成协定,承认伪满洲国,这实际上是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助长了德日法西斯侵略的嚣张气焰。
  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行动,尤其是在德国于1941年6月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苏联面对战争威胁的情况下,从自身对英法等国做出了一些退让和妥协,加强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以对抗法西斯国家的进攻。
  集体安全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制止法西斯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而提出的重要外交政策。苏联在一定条件下加入国家联盟,加入国联,这实际上体现了苏联为了建立集体安全,在意识形态上做出了较大的让步。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或者签订互助条约。苏联与美国、西班牙、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互助条约等。召开共产国际七大,通过了《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战线的决议》,指导了各国共产党在本国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行动,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因此,在二战前,苏联对与于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持不信任的态度,以提防和对抗为主。对于德日等法西斯国家,不惜牺牲弱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采取绥靖政策。
  (二)战争期间的两制国家的合作和斗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战争期间,两制关系集中体现为反法西斯战线的建立与维护,反法同盟内部的合作和斗争。
  1.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两种制度国家的合作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随着苏德战争的全面爆发,日本、意大利分别在各自地区的侵略日益猖獗,战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英美两国签署联合宣言,即《大西洋宪章》,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大西洋宪章》的签订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体现了英美两国对世界霸权的博弈和争夺。苏联对《大西洋宪章》的签订发表声明,赞同宪章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于1942年1月1日发表,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2.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到战争结束两制国家的合作和斗争
  合作斗争中使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
  德黑兰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三方最终就对德作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同意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战争期间两制国家的争夺势力范围的战略。随着战争的推进,两制国家在与法西斯国家作战的同时,执行自己关于势力范围的争夺。美国步建立自身世界霸主地位,制定欧亚战略。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进入反攻阶段,自身的战略也从包围本土转变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将东欧中欧作为势力范围,并于战争末期解放了东欧、东南欧等国。
  在战争末期,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为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秩序,召开雅尔塔会议。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奠定了苏联的世界大国地位。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完整。
  (三)二战期间两制关系总结
  1.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不同经济基础上两种不同的制度,资本主义畏惧社会主义的影响,社会主义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所以两制之间的对抗始终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即使是在战争最焦灼和两制合作期间,也存在相应的对抗;
  2.两制国家在战争期间,均从外部环境出发,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转移,适时地转变自己的方针政策,争夺势力范围,使自己获得最大化利益;
  3.在面对真正的世界性的毁灭性的的灾难和威胁,两制国家能够建立起相对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
  二、二战期间两制关系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两制关系,是在人类社会遭受战争的特定背景下的关系,现如今世界虽然正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但二战期间两制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国家行为,值得深思,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1.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历史的经验表明,弱国无外交,弱国无法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列强欺压。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国际地位的高低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综合国力又以国内经济发展为基础。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新时代下,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在原有基础上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和高效率发展。
  2.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负责任大国形象
  作为现如今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应当更多地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维护自己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友好的“和平崛起”战略;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义务,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引领南南合作,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共同繁荣。
  3.面临世界性问题时同主要国家加强协商合作,通力解决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史主题,但人类社会仍然面临许多共同的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任何单边主义都无法最终解決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同其他各主要大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展共同领域,加深国际合作程度,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形式。
  4.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和完善的社会形式,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繁荣社会主义事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世界舞台上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对待资本主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人类文明史上,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在创造近代文明的同时,也有其罪恶的一面。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不能全盘否定,而更应该吸收它的先进的值得吸收的经验来促进自己的发展,跟上时代的大潮。在借鉴和吸收的过程当中,也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现阶段的国情和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吸收。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时代的来临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在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开始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校园网作为一种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起的网络模式,它在校园中的出现,不仅可以满足信息时代校园对于大数据、无线上网和高网速方面的需求,还可以为校园内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校园网建设  前言 
期刊
新时代要求档案工作必须打破常规,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实践上积极创新,才能使档案工作跟上形势的发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保持可持续发展。  一、档案工作创新的意义  1.档案工作创新是随着人们的档案利用意识的增强和档案资源建设的需求而发展的。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档案利用意识越来越强,对档案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期刊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已经得到了全面普及应用。我们传统的办公模式,都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实现,这样每天都会生成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的产生给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如何改革文书档案传统的整理模式,做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整理方法的科学统一,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统一”谈几点认识。  一、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排序的统一。电子文件的排列应与之对应的纸质文
期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4年6月22日(北京时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提交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由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三条河流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沿河的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国企改革发展党建做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对指导国企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激发企业活力,紧密联系群众,促进企业的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国有企业;党建  引言  国有企业在推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振兴国家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就曾指出:
期刊
新世纪的档案工作是电子化、网络化的档案工作,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变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快速发展,已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它全方位改造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和传递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在这个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社会中所产生的档案,已不再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而是新型电子档案。产生这种变
期刊
在高中数学里面,我们大体了解了什么是概率,以及一些涉及概率的基本问题。因为高考对于概率的难度要求并不高,所以很多同学可能会认为,概率的难度不过如此。那么,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用高中数学范围内所学过的概率内容,可以玩出怎样的花样。  我们来看这个问题:赛尔号的闯关关卡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关卡。建立数学模型后为:现在有六枚硬币,均为正面朝上,反面朝下的状态。每次随机翻动其中的三枚硬币,使得这三枚硬币的正
期刊
摘 要:在倡导“一校一品一特色”的新时期,需要想方设法打造特色学校,铸就名校品牌,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知名度,才能得到家长的肯定,赢得社会的认可!我们尝试从打造师德文化强校入手,常规管理从学生一日动态养成开始,把教学核心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校管理;文化强校;精细管理;特色学校  教师职业的
期刊
摘 要: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基层社会稳定发展的助力器,是脱贫攻坚“扶智”的重要手段,抓好基层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基层文化氛围,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层文化;设施;功能;内容;队伍;文化取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解决了基层文化阵地有没有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要让这些文化设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现代会计档案的载体也在发生质的变化,由原来单纯的纸质载体,变为纸质载体和电子载体共存的局面。有条件的单位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本文主要对加强现代会计档案整理工作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论述,可供大家交流。  关键词:会计档案;整理工作;内容;方法;措施  前言  会计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分类、立卷、排列与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