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对于广东职业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长足发展的一年。盘点去年成绩,令人鼓舞欢欣:中职全年招生79.9万人,位居全国第一;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已大体相当,中职在校生规模得到了大力拓展,位居全国第二。同时,高职教育也迎来了质量提升的重要契机,一些高职院校接受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以此为动力,促使高职教育规范发展、跨越发展及创新发展,进一步壮大和发展了职业教育。
面对日益“胖”起来的职业教育,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海提出,要实施“增肌行动”,丰富内涵,强健肌肉,使职业教育由大变强。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也一再强调,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思考和谋划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从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等三大规律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两位省的教育行政领导都着眼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及其内在发展规律问题,说明我省职业教育工作重心已由规模发展转向了质量提升。
这可谓是适时而为、适时而变。在花大力气鼓足起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有更多的适龄人员入读职业院校的时候,我们的职业院校举办者就应该更多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替他们想想: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及实训之中,究竟能学会什么,能掌握什么;毕业后能做什么,能做到怎样。因为,大家抱着一颗渴望成才、渴求本领的心来,希望带走的便是一技之长、一品之德。
有人会说,现在的职业教育其实是一种普及教育,是对仍有就学及培训技能欲望的人进行的一次最简单直接的学校教育,生源没有选择,来者不拒;就业难有定数,就业、创业甚至失业的问题都客观存在。既然是普及型教育,又有许多参差不齐的客观因素,就不能要求太高,合格则行。因此,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便多是合格品,有的甚至是半成品,“精品”和“极品”少之又少,甚至不被提及。一般人认为,人才资源的“精品”和“极品”是普通高等院校甚至仅是研究型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责任,职业院校既没责任也没能力来完成这一任务。
但笔者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进入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工业化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人才,而这些重要岗位的人员递补,是研究型高校或一般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都无法顶替和满足的,只有职业院校的优秀学子才能胜任愉快。职业院校的佼佼者从何而来,如何产生?毫无疑问,他们必然是蕴藏在我们的职业院校之中,必然是来自于职业院校,每年一届甚至数届的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大赛,就是最好的比拼和检验平台。由此也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武状元”,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同时他们也获得了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和相对优越的发展机遇。但“武状元”毕竟是少之又少的职教“精英”,仅此难以解渴。迅猛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我们提供更大批量的职教“精品”,来充实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有理由提出:职业教育也要出“精品”。
职业教育出“精品”,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进程中,不可否认仍有一些不完善、不如意的因素存在,特别是在新的学科建设、新的实训培养中,会因条件所限,不能全面满足或达到要求,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情有可原。但如果不遵循职教人才培养的规律,过分强调了社会实训,学生较早或较多地走进工厂、企业,顶岗实习或顶岗就业,学校没有尽到应负的教育教学责任,依赖于工厂或企业而疏于监管,使学生变相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其基本教育及基本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就难以保证学校培养出来的是合格品,更遑论“精品”。
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不折不扣地接受完完整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既责无旁贷,也是出“精品”的迫切需要!
责任编辑郑蔼娴
面对日益“胖”起来的职业教育,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海提出,要实施“增肌行动”,丰富内涵,强健肌肉,使职业教育由大变强。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也一再强调,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思考和谋划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从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等三大规律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两位省的教育行政领导都着眼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及其内在发展规律问题,说明我省职业教育工作重心已由规模发展转向了质量提升。
这可谓是适时而为、适时而变。在花大力气鼓足起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有更多的适龄人员入读职业院校的时候,我们的职业院校举办者就应该更多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替他们想想: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及实训之中,究竟能学会什么,能掌握什么;毕业后能做什么,能做到怎样。因为,大家抱着一颗渴望成才、渴求本领的心来,希望带走的便是一技之长、一品之德。
有人会说,现在的职业教育其实是一种普及教育,是对仍有就学及培训技能欲望的人进行的一次最简单直接的学校教育,生源没有选择,来者不拒;就业难有定数,就业、创业甚至失业的问题都客观存在。既然是普及型教育,又有许多参差不齐的客观因素,就不能要求太高,合格则行。因此,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便多是合格品,有的甚至是半成品,“精品”和“极品”少之又少,甚至不被提及。一般人认为,人才资源的“精品”和“极品”是普通高等院校甚至仅是研究型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责任,职业院校既没责任也没能力来完成这一任务。
但笔者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进入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工业化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人才,而这些重要岗位的人员递补,是研究型高校或一般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都无法顶替和满足的,只有职业院校的优秀学子才能胜任愉快。职业院校的佼佼者从何而来,如何产生?毫无疑问,他们必然是蕴藏在我们的职业院校之中,必然是来自于职业院校,每年一届甚至数届的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大赛,就是最好的比拼和检验平台。由此也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武状元”,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同时他们也获得了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和相对优越的发展机遇。但“武状元”毕竟是少之又少的职教“精英”,仅此难以解渴。迅猛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我们提供更大批量的职教“精品”,来充实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有理由提出:职业教育也要出“精品”。
职业教育出“精品”,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进程中,不可否认仍有一些不完善、不如意的因素存在,特别是在新的学科建设、新的实训培养中,会因条件所限,不能全面满足或达到要求,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情有可原。但如果不遵循职教人才培养的规律,过分强调了社会实训,学生较早或较多地走进工厂、企业,顶岗实习或顶岗就业,学校没有尽到应负的教育教学责任,依赖于工厂或企业而疏于监管,使学生变相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其基本教育及基本权利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就难以保证学校培养出来的是合格品,更遑论“精品”。
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不折不扣地接受完完整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既责无旁贷,也是出“精品”的迫切需要!
责任编辑郑蔼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