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学领域,尤其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使原有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变为生动活泼、具体形象,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辅相成,达到珠联璧合、比翼齐飞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创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必定会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视觉、新思维、新理念。笔者在经历几年的课改实践中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在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感悟。
1 信息技术应用与于语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理想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信息技术能把疑问化为兴趣,把兴趣升华为知识,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如果在课堂中播放相应的辅助资料或励志的故事,既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享受,又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邱少云》一课的重点段落时,学生提问:“在什么情况下,邱少云身上的火烧起来了?”“为什么邱少云能忍受难熬的火烧?”“他是怎么做到纹丝不动的?”等等。此时,学生心里出现诸多疑问,笔者利用这个契机及时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影像资料,片中邱少云似钢铁铸成一般趴在草丛中一动不动,默默忍受这烈火灼烧,直到最后壮烈牺牲的画面完整呈现在学生眼前。此时,学生面对这不忍目睹的悲壮场面,激动的情绪油然而生。他们忍不住讨论纷纷、各抒己见,对英雄的敬爱和对美帝侵略者的憎恨溢于言表。学生通过这节影视教学,直观感受到英雄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笔者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雄情操,抒发爱国情怀。这时学生答题,他们能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回答得头头是道、有声有色、准确无误。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个人的潜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巧妙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巧妙融入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顺利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教学《琥珀》时,笔者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上网查找资料,然后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他们,让学生看到炎热的夏天,一只蜘蛛正在捕食一只苍蝇,松脂油不断滴下来,有一滴正巧滴在它们的身上……这样的课堂设计使枯燥的文字描述变成生动的画面,课本活起来,随之而来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这时,关于“琥珀怎样形成的”也就不成问题了。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影视资料和自己查找的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轻松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对琥珀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知识也掌握了,同时训练了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生活,充满学习情趣。笔者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想办法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如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笔者特意设置几个情境:“她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出来卖火柴?”“她爸爸为什么要经常打她?”“小女孩死时为什么带着微笑?”“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等等。这篇安徒生童话离现实非常久远,童话里的事不易被学生理解。所以,笔者把查找到的关于文章的所有图片放映出来,激发学生想象力,辅助理解。然后通过对图片的剪辑、整理、合并,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选择不同的样本,把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他们听。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正是引入时代活水,创新课改模式。教学中利用信息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符合社会要求。
3 信息技术与教学空间观念相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结合的效果是相辅相成、锦上添花的,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教学思想的展示。其表现是对教学课件的精心设计、科学编排、合理制作、妥善利用于课堂,能扩大学生的视角,激励学生的创新,丰富学生的观感,使课文内容更形象,表达更生动,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好。
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学生很难理解植物的用途和品性,从网上查到很多蒲公英、榆树等植物种子的图片及种子飘飞的视觉影像,并配有相关说明资料。通过观看图像,学生了解了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散播种子的不同方式等,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种子的传播不全是靠人力所为,更多的是靠植物自己传播。这也是种子自身的能力。由于学生对植物的多方面了解,领会课文内容轻而易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转变课堂教学的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诸多的乐趣和活力。教学《黄河颂》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甚了解,头脑中对黄河一无所知,不能理解课文中的深意。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上课前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协奏曲播放给学生听,同时利用大屏幕播放汹涌澎湃的黄河背景图。笔者让学生一边听乐曲,一边看黄河影像,一边思考问题:“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在听觉上、视觉上都有了鲜明的印象,在回答问题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课文的理解就非常透彻了,从而促使创新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具备迅速更新知识能力的人,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深入探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不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中,把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达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结合的理念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 信息技术应用与于语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理想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信息技术能把疑问化为兴趣,把兴趣升华为知识,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如果在课堂中播放相应的辅助资料或励志的故事,既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享受,又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邱少云》一课的重点段落时,学生提问:“在什么情况下,邱少云身上的火烧起来了?”“为什么邱少云能忍受难熬的火烧?”“他是怎么做到纹丝不动的?”等等。此时,学生心里出现诸多疑问,笔者利用这个契机及时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影像资料,片中邱少云似钢铁铸成一般趴在草丛中一动不动,默默忍受这烈火灼烧,直到最后壮烈牺牲的画面完整呈现在学生眼前。此时,学生面对这不忍目睹的悲壮场面,激动的情绪油然而生。他们忍不住讨论纷纷、各抒己见,对英雄的敬爱和对美帝侵略者的憎恨溢于言表。学生通过这节影视教学,直观感受到英雄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笔者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雄情操,抒发爱国情怀。这时学生答题,他们能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回答得头头是道、有声有色、准确无误。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个人的潜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巧妙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巧妙融入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顺利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教学《琥珀》时,笔者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上网查找资料,然后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他们,让学生看到炎热的夏天,一只蜘蛛正在捕食一只苍蝇,松脂油不断滴下来,有一滴正巧滴在它们的身上……这样的课堂设计使枯燥的文字描述变成生动的画面,课本活起来,随之而来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这时,关于“琥珀怎样形成的”也就不成问题了。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影视资料和自己查找的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轻松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对琥珀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知识也掌握了,同时训练了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生活,充满学习情趣。笔者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想办法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如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笔者特意设置几个情境:“她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出来卖火柴?”“她爸爸为什么要经常打她?”“小女孩死时为什么带着微笑?”“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等等。这篇安徒生童话离现实非常久远,童话里的事不易被学生理解。所以,笔者把查找到的关于文章的所有图片放映出来,激发学生想象力,辅助理解。然后通过对图片的剪辑、整理、合并,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选择不同的样本,把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他们听。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正是引入时代活水,创新课改模式。教学中利用信息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符合社会要求。
3 信息技术与教学空间观念相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结合的效果是相辅相成、锦上添花的,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教学思想的展示。其表现是对教学课件的精心设计、科学编排、合理制作、妥善利用于课堂,能扩大学生的视角,激励学生的创新,丰富学生的观感,使课文内容更形象,表达更生动,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好。
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学生很难理解植物的用途和品性,从网上查到很多蒲公英、榆树等植物种子的图片及种子飘飞的视觉影像,并配有相关说明资料。通过观看图像,学生了解了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散播种子的不同方式等,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种子的传播不全是靠人力所为,更多的是靠植物自己传播。这也是种子自身的能力。由于学生对植物的多方面了解,领会课文内容轻而易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转变课堂教学的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诸多的乐趣和活力。教学《黄河颂》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甚了解,头脑中对黄河一无所知,不能理解课文中的深意。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上课前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协奏曲播放给学生听,同时利用大屏幕播放汹涌澎湃的黄河背景图。笔者让学生一边听乐曲,一边看黄河影像,一边思考问题:“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在听觉上、视觉上都有了鲜明的印象,在回答问题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课文的理解就非常透彻了,从而促使创新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具备迅速更新知识能力的人,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深入探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不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中,把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达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结合的理念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