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和谐,不是简单地求同。从根本上说,如果都同了,也就没有了和谐;不同本身,也并不是和谐。和谐正是在不同中追求的一种境界。
自从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来,“和谐”二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上头和各种媒体对和谐社会有许许多多的论述,吾辈大体领会了其中之梗概。不过,吾有一个好钻牛角尖的毛病,对坊间关于和谐的某些说法,心中仍存有疑惑。
有人说和谐就是求同、就是一致。可是,有许多事情是很难同、很难一致的。一件衣服,有人说好看,赞不绝口;有人认为难看,不屑一顾。穿衣戴帽,各好一套,怎么一致呢?吃饭,有人喜欢面食,有人独钟米饭。有人称道川菜,趋之若鹜;有人大夸粤菜,乐此不疲。这些,也是难求同的。
也有人说矛盾多了才讲和谐,和谐就是没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怎么会没矛盾呢?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工作、生活情况千差万别,利益、要求林林总总,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差异,无处不在。其实,从根本上说,差异就是矛盾。如果和谐就是没矛盾,那和谐岂不是可求而不可得了吗?
还有人说和谐就是一种声音。若果真如此,那应该叫作“同一”,又怎能称作和谐呢?
如此种种,究竟该怎么理解呢?吾思索了一番,不知是否得到要领,以为恐怕得先从“和谐”二字说起。字典上“和”与“谐”有多个含义,组成和谐一词,用的是与这个词相关的含义。和的一义为和谐,谐的一义也为和谐,可见和与谐有基本相同的含义,“和谐”为一叠义词。细而究之,和与谐在“和谐”一词中的含义,又有些区别。和,还有相安、平和、温和之义;谐,还有协调、同行不悖等义。无论是“和”还是“谐”,均无一致、同一的意思,反倒是多、“不同”达到的一种境界。那么,由和与谐组成的和谐一词,也应如此。
吾缺乏研究,不敢妄言和谐一词从何时产生、因何产生。翻《词源》看了看,觉得和谐一词,恐怕首先与音乐有关。《左传·襄十一年》中说:“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书·舜典》中言:“八音达谐,无相夺伦。”和谐,当是多乐器、多声部、多重奏、主旋律与和弦,达到的水乳交融、彼此应和、美妙的交响效果。
对于音乐,有一种说法:动乎形于是有舞蹈;动乎情于是有文学;动乎心而有音乐。吾以为此说有独到之处。优美的音乐,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其中的美妙、寄托,是长河落日还是高山流水,是要用心去体悟的。和谐既出自音乐,那么这种境界当也是内心的、深沉的,而非表面的。
和谐一词用于社会生活,当是一种借喻和引伸。若如此,那理当保留它最初的意蕴。
和谐,是一支主旋律鲜明、和弦丰富的美妙乐曲。一个声音,无所谓和谐;单一的调子,也无所谓和谐。一种乐器独奏,无所谓和谐;多种乐器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也不成其和谐。高明的指挥者,不愁乐器种类多、音色各不同,不忧演奏者众、男女老少各异。指挥者首先给大家讲清主旋律与各声部的安排,将众多乐器合理地加以配搭,告知演奏者如何各司其职,指挥大家按设计演奏,使众人的演奏主旋律鲜明、和弦丰富,音高相调、节奏相应、强弱相协,使各种乐器各显其长、相得益彰,演出一支美妙的交响乐。这就是和谐。当然,要奏出美妙的交响乐,除了高明的指挥,还需要每一个演奏者的配合。不服从指挥不行,不顾他人只管自己不行,该奏的没奏好也不行,出噪音更不允许。和谐,是众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在社会生活中,所有制多种多样,就业方式千差万别,分配制度各不相同,地区、行业间不平衡。但如果社会生活的领导者组织得当、协调有方、指挥艺术高,众人齐心协力,同样可以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达到和谐的境界。
和谐,是矛盾的稳定状态。一说到矛盾,很容易使人想到你死我活的斗争、震天动地的暴风骤雨、剑拔弩张的较量。其实,就社会矛盾而言,情况并不尽然如此。社会矛盾,可分为非对抗性、对抗性两大类。只有当对抗性矛盾激化之时,才会出现上述情况。现阶段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对抗阶级已不复存在,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就社会矛盾本身而言,绝大多时候处于量变状态,表现为差异的扩大或缩小、利益的消涨、权利的增减等。这时的矛盾,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社会也就比较和谐。但是,如果任量变积累而导致矛盾激化,那么平稳就会被破坏,和谐也就不复存在了。故吾以为,既不能一谈到和谐,就期望没有矛盾、不会发生矛盾;也不能因为矛盾尚未激化,就以为天下无忧,就对差异、利益、权利的调整掉以轻心。以吾一管之见,所谓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积极、精心地对方方面面的利益、权利等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矛盾处于平稳、缓和状态。
和谐,是一座桃红柳绿、百花争艳的大花园。从最初的词意来说,正是由于多、由于不同,方有了和、谐二字与和谐一词。故和谐,不是简单地求同。从根本上说,如果都同了,也就没有了和谐;不同本身,也并不是和谐。和谐正是在不同中追求的一种境界。故不能强调和谐而排斥多样性,一种声音、一种样式、一花独放,都无和谐可言;但也不能强调多样性、丰富性而破坏和谐,多而杂乱、多而你争我斗、多而互不相容,都有悖和谐的要求。欲建成和谐的百花园,需宽容与排斥相结合。只要目标一致、无碍大局,就应彼此宽容相待。生活上,你喜欢红,他中意绿;你选裙,他挑裤;你要这种样,他想那种式……不必强求一律,更不必互相指摘。艺术上,他喜欢民族唱法,你得意通俗歌曲;他愿意听京剧,你欣赏话剧;他称道阳春白雪,你倡导下里巴人……不必认为对方大逆不道。学术上,不同的观点之间,不必视对方为寇仇。如此等等。可以说,没有相互理解和包容,就没有和谐。当然,如果任毒蔓滋生,便会残害百花;任杂草疯长,便会使花园荒芜。如此,也就无和谐可言。故和谐不会天成,是需要耕耘的。
总之,窃以为,不同而谐,或者说和而不同,才是和谐的高境界。乐之和谐发乎内心,那社会和谐当是内外浑然,不是表面安然而内里激流汹涌。
和谐美好,故人民向往;和谐可贵,故政府倡导;和谐不易,故需上下齐心、众人参与。有耕耘,方有收获。欲享和谐,就要为建设和谐社会出把子力气。
不同而谐,或者说和而不同,才是和谐的高境界。乐之和谐发乎内心,那社会和谐当是内外浑然,不是表面安然而内里激流汹涌。
自从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来,“和谐”二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上头和各种媒体对和谐社会有许许多多的论述,吾辈大体领会了其中之梗概。不过,吾有一个好钻牛角尖的毛病,对坊间关于和谐的某些说法,心中仍存有疑惑。
有人说和谐就是求同、就是一致。可是,有许多事情是很难同、很难一致的。一件衣服,有人说好看,赞不绝口;有人认为难看,不屑一顾。穿衣戴帽,各好一套,怎么一致呢?吃饭,有人喜欢面食,有人独钟米饭。有人称道川菜,趋之若鹜;有人大夸粤菜,乐此不疲。这些,也是难求同的。
也有人说矛盾多了才讲和谐,和谐就是没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怎么会没矛盾呢?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工作、生活情况千差万别,利益、要求林林总总,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差异,无处不在。其实,从根本上说,差异就是矛盾。如果和谐就是没矛盾,那和谐岂不是可求而不可得了吗?
还有人说和谐就是一种声音。若果真如此,那应该叫作“同一”,又怎能称作和谐呢?
如此种种,究竟该怎么理解呢?吾思索了一番,不知是否得到要领,以为恐怕得先从“和谐”二字说起。字典上“和”与“谐”有多个含义,组成和谐一词,用的是与这个词相关的含义。和的一义为和谐,谐的一义也为和谐,可见和与谐有基本相同的含义,“和谐”为一叠义词。细而究之,和与谐在“和谐”一词中的含义,又有些区别。和,还有相安、平和、温和之义;谐,还有协调、同行不悖等义。无论是“和”还是“谐”,均无一致、同一的意思,反倒是多、“不同”达到的一种境界。那么,由和与谐组成的和谐一词,也应如此。
吾缺乏研究,不敢妄言和谐一词从何时产生、因何产生。翻《词源》看了看,觉得和谐一词,恐怕首先与音乐有关。《左传·襄十一年》中说:“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书·舜典》中言:“八音达谐,无相夺伦。”和谐,当是多乐器、多声部、多重奏、主旋律与和弦,达到的水乳交融、彼此应和、美妙的交响效果。
对于音乐,有一种说法:动乎形于是有舞蹈;动乎情于是有文学;动乎心而有音乐。吾以为此说有独到之处。优美的音乐,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其中的美妙、寄托,是长河落日还是高山流水,是要用心去体悟的。和谐既出自音乐,那么这种境界当也是内心的、深沉的,而非表面的。
和谐一词用于社会生活,当是一种借喻和引伸。若如此,那理当保留它最初的意蕴。
和谐,是一支主旋律鲜明、和弦丰富的美妙乐曲。一个声音,无所谓和谐;单一的调子,也无所谓和谐。一种乐器独奏,无所谓和谐;多种乐器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也不成其和谐。高明的指挥者,不愁乐器种类多、音色各不同,不忧演奏者众、男女老少各异。指挥者首先给大家讲清主旋律与各声部的安排,将众多乐器合理地加以配搭,告知演奏者如何各司其职,指挥大家按设计演奏,使众人的演奏主旋律鲜明、和弦丰富,音高相调、节奏相应、强弱相协,使各种乐器各显其长、相得益彰,演出一支美妙的交响乐。这就是和谐。当然,要奏出美妙的交响乐,除了高明的指挥,还需要每一个演奏者的配合。不服从指挥不行,不顾他人只管自己不行,该奏的没奏好也不行,出噪音更不允许。和谐,是众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在社会生活中,所有制多种多样,就业方式千差万别,分配制度各不相同,地区、行业间不平衡。但如果社会生活的领导者组织得当、协调有方、指挥艺术高,众人齐心协力,同样可以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达到和谐的境界。
和谐,是矛盾的稳定状态。一说到矛盾,很容易使人想到你死我活的斗争、震天动地的暴风骤雨、剑拔弩张的较量。其实,就社会矛盾而言,情况并不尽然如此。社会矛盾,可分为非对抗性、对抗性两大类。只有当对抗性矛盾激化之时,才会出现上述情况。现阶段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对抗阶级已不复存在,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就社会矛盾本身而言,绝大多时候处于量变状态,表现为差异的扩大或缩小、利益的消涨、权利的增减等。这时的矛盾,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社会也就比较和谐。但是,如果任量变积累而导致矛盾激化,那么平稳就会被破坏,和谐也就不复存在了。故吾以为,既不能一谈到和谐,就期望没有矛盾、不会发生矛盾;也不能因为矛盾尚未激化,就以为天下无忧,就对差异、利益、权利的调整掉以轻心。以吾一管之见,所谓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积极、精心地对方方面面的利益、权利等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矛盾处于平稳、缓和状态。
和谐,是一座桃红柳绿、百花争艳的大花园。从最初的词意来说,正是由于多、由于不同,方有了和、谐二字与和谐一词。故和谐,不是简单地求同。从根本上说,如果都同了,也就没有了和谐;不同本身,也并不是和谐。和谐正是在不同中追求的一种境界。故不能强调和谐而排斥多样性,一种声音、一种样式、一花独放,都无和谐可言;但也不能强调多样性、丰富性而破坏和谐,多而杂乱、多而你争我斗、多而互不相容,都有悖和谐的要求。欲建成和谐的百花园,需宽容与排斥相结合。只要目标一致、无碍大局,就应彼此宽容相待。生活上,你喜欢红,他中意绿;你选裙,他挑裤;你要这种样,他想那种式……不必强求一律,更不必互相指摘。艺术上,他喜欢民族唱法,你得意通俗歌曲;他愿意听京剧,你欣赏话剧;他称道阳春白雪,你倡导下里巴人……不必认为对方大逆不道。学术上,不同的观点之间,不必视对方为寇仇。如此等等。可以说,没有相互理解和包容,就没有和谐。当然,如果任毒蔓滋生,便会残害百花;任杂草疯长,便会使花园荒芜。如此,也就无和谐可言。故和谐不会天成,是需要耕耘的。
总之,窃以为,不同而谐,或者说和而不同,才是和谐的高境界。乐之和谐发乎内心,那社会和谐当是内外浑然,不是表面安然而内里激流汹涌。
和谐美好,故人民向往;和谐可贵,故政府倡导;和谐不易,故需上下齐心、众人参与。有耕耘,方有收获。欲享和谐,就要为建设和谐社会出把子力气。
不同而谐,或者说和而不同,才是和谐的高境界。乐之和谐发乎内心,那社会和谐当是内外浑然,不是表面安然而内里激流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