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现代职业岗位素质训练,文章提出了构建适应高职学生教学的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观点,该体系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应用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可保障该体系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主辅线
[作者简介]许锁坤(1956- ),男,河北南皮人,宁波大红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叶如意(1968- ),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红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分院院长、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计算机通信。(浙江宁波315175)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面向职业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B0612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140-02
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①,在教学过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如何以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同时符合教育规律为前提,系统地思考优化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仍需不断探索。为了使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系统地接受到现代职业岗位素质训练,走向社会后可较快适应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增强求职竞争力,我们设计了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
一、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一)实践教学体系主线
实践教学体系主线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修学分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按由基础到专业、由专项到综合的次序可分为验证及拓展实验、课程实践、综合职训和毕业技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主线中各教学环节的内容及要求、考核及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验证及拓展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实验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把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培养纳入实验教学内容。本部分的考核分数一般要占到课程的20%以上,教学过程在校内,一般在第1~4学期内完成。
2.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在停课一到两周的时间范围内,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围绕某一设计题目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集中实践过程。该环节能够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培养学生查找、管理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本部分的考核分数一般要占到课程的10%以上,教学过程可在校内或校外进行,一般在第1~4学期内完成。
3.综合职训教学环节。综合职训是指围绕某一具体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技能训练,其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强化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专业理论知识,确定个人职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进一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本教学环节不应低于6个学分,教学过程可在校内或校外进行,一般在第5学期完成。
4.毕业技术实践教学环节。毕业技术实践教学是训练并检验即将毕业的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最终环节②,高职学生毕业技术实践教学可采用产学结合的方式,走出校门,到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结合工程和生产实际问题选择课题。这一教学环节,除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等,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岗位工作。本教学环节不应低于10个学分,教学过程可在校内或校外进行,一般在第5或第6学期完成。
(二)实践教学体系辅线
实践教学体系辅线是指与培养方案规定必修课程内容相关的辅修实践教学部分,主要包括假期实习、技能竞赛、职业考证和专项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辅线各环节的内容及要求、考核及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假期实习。学生假期的实习可以是专业实习,也可以是非专业实习。低年级的学生通过非专业实习,了解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以及公司运作的基本情况,熟悉一下工作环境,达到初次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目的。当然,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习,学生不仅能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能够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对提高自身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假期实习应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和要求,实习完成后总结检查,可奖励学生0.5~1个学分。
2.技能竞赛。学校应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安排专人负责。学生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可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学习兴趣。集体项目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技能竞赛一般会涉及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应用,因此,对职业院校的教学也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对于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奖励0.5~2个学分。本环节可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在第2~5学期内完成。
3.职业考证。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具有较强的行业性和职业性,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是以社会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依据的,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应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1~2门职业资格证书。这是高职学生顺利步入社会,走上理想就业的途径之一。本环节一般在第2~5学期内完成。
4.专项基本技能训练。专项基本技能训练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由学校自己组织,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的与专业相关的专项基本技能过关考核,目的是让学生毕业时都能有一技之长。其主要内容是专业基本技能和岗位方向技能。本环节可以设置2~4个学分,第5学期在校内完成。
以上是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及实施过程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体系主线和辅线共同构成有效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主线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是辅线实施的基础;实践教学体系辅线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是主线的最终落脚点,并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迁移规律,更好地促进主线的实施。二者相辅相成,必须予以同等的重视,并合理安排,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使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得到不间断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训练,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二、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第一天就开始,与三年学习生活同步。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有助于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及价值,尽早地与职场现状及要求接轨。一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验证及拓展实验和课程实践,掌握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再配合假期的社会实习,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所学专业对口的社会职业岗位群,分析自我兴趣、能力,探索可能的职业选择,在进行初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选修与生涯规划相关的技能课程。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职训、参加技能竞赛和职业考证,已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再配合假期的专业实习,可以进一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及本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市场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锁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素养。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专项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进一步的综合技能训练和毕业技术实践,可以全面审视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资质,确定自己职业生涯选择,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当然,学生时代的目标规划可能更接近理想化,在以后各个时期,均会阶段性地做出目标和规划,并且一段比一段更加接近社会需求和职场实际。
(二)体现基于应用的系统性
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基于应用的系统性。它整合了各实践教学环节,如课堂教学训练、课程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措施
(一)建立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在体现基于应用系统性的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和锻炼,可以增强劳动观念,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人文素养与劳动技术素质,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了解社会化大生产的协作过程,增强协作共事意识。
根据学院具体专业设置发展规划,为保证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与本地区相关行业公司合作,建设一批能满足和适应各个专业学生实践技能锻炼的校外实习基地,提供锻炼学生职业技能的工作场所,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尽快融入社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根据专业情况和学生人数具体进行规划。(1)建设基础实践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学生走向社会的体验以及学生基本技能的应用训练提供工作场所。该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应具备足够的数目,行业不限,专业通用,并可以有变动。(2)建设专业实习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工作场所。该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应相对稳定。(3)建设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主要目的是教师培训、校企专业共建,同时为学生提供毕业技术实践及顶岗实习的工作场所。该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应稳定并具有一定的规模。
(二)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教材应体现社会职业需求、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统一。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可真正满足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合高职教育规律的高职教材建设仍然滞后。近年来,国内相继出版了一些可供高职高专选择的教材,如“二十一世纪”“紧缺人才”等,这些教材虽然已开始注意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和职业针对性仍然欠缺;有的教材仍在追求理论与知识的全面性,页数又少,学生看不懂,老师讲不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不是学科教育,但某一职业往往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基础的,因此,高职院校教材内容不仅应满足社会职业岗位技能需求,还应体现基于应用的(非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以解决什么问题为切入点,讲清需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和如何做,使学生轻松地实现从应用到知识的抽象,而后再到应用的转化过程。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大多动手能力较强,但一般不太善于抽象思维,加之生源复杂、层次不齐,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个性差异,因此,教材内容应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特征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验并非单纯为了验证某个概念或方法,应是来自于工程项目实践,这样可解决学生学了不少知识却不知用在什么地方和如何用的问题。
(三)要有一批具备工程背景的教师
教育问题的关键在教师,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依托行业人才优势,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行业单位大力支持下,为学院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条件和联合进修、考察学习等机会,有效地促进教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优化与完善;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锻炼,使教师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此外,通过聘请校外实训基地高级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来校讲课等,使学院教师及时掌握本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提高从事专业教育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
(四)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是反映实践教学质量、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公平、公正,突出可操作性和可评定性;评价方法的选择要能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促使学生发挥个性,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
实践教学评价方法一般分为绝对评价法、过程评价法③和综合评价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选择。(1)绝对评价法是指教学评价的标准源于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性标准,以此结合专业课程目标,制定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应用绝对评价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量、目标等职业意识,同时训练学生对已学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本方法较适用于验证及拓展实验等基本技能训练。(2)过程评价法是指教学评价的标准源于企业技术型人才在完成某一生产任务时所应掌握的程序性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其教学目的是综合学生先前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项目训练积累经验,从而形成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本方法较适用于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训练。(3)综合评价法是指综合运用绝对评价法和过程评价法来实现高年级学生接受模拟职业岗位任务要求而设置的综合训练项目所进行的教学评价。
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法,均应强调能力本位原则,考核方式接近实际工作情境,尽可能反映现代企业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水平。此外,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对在获得高级专业技能证书、科技比赛中获奖、参与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等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促进学生个性化成才。
[注释]
①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7.
②朱雄才,陈丽能.高职学生毕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5):85.
③梁春兰.高职教育实践环节考核管理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6(12):38.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主辅线
[作者简介]许锁坤(1956- ),男,河北南皮人,宁波大红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叶如意(1968- ),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红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分院院长、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计算机通信。(浙江宁波315175)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面向职业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B0612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140-02
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①,在教学过程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如何以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同时符合教育规律为前提,系统地思考优化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仍需不断探索。为了使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系统地接受到现代职业岗位素质训练,走向社会后可较快适应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增强求职竞争力,我们设计了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
一、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一)实践教学体系主线
实践教学体系主线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修学分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按由基础到专业、由专项到综合的次序可分为验证及拓展实验、课程实践、综合职训和毕业技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主线中各教学环节的内容及要求、考核及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验证及拓展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实验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把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培养纳入实验教学内容。本部分的考核分数一般要占到课程的20%以上,教学过程在校内,一般在第1~4学期内完成。
2.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在停课一到两周的时间范围内,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围绕某一设计题目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集中实践过程。该环节能够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培养学生查找、管理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本部分的考核分数一般要占到课程的10%以上,教学过程可在校内或校外进行,一般在第1~4学期内完成。
3.综合职训教学环节。综合职训是指围绕某一具体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技能训练,其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强化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专业理论知识,确定个人职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进一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本教学环节不应低于6个学分,教学过程可在校内或校外进行,一般在第5学期完成。
4.毕业技术实践教学环节。毕业技术实践教学是训练并检验即将毕业的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最终环节②,高职学生毕业技术实践教学可采用产学结合的方式,走出校门,到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结合工程和生产实际问题选择课题。这一教学环节,除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等,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岗位工作。本教学环节不应低于10个学分,教学过程可在校内或校外进行,一般在第5或第6学期完成。
(二)实践教学体系辅线
实践教学体系辅线是指与培养方案规定必修课程内容相关的辅修实践教学部分,主要包括假期实习、技能竞赛、职业考证和专项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体系辅线各环节的内容及要求、考核及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假期实习。学生假期的实习可以是专业实习,也可以是非专业实习。低年级的学生通过非专业实习,了解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以及公司运作的基本情况,熟悉一下工作环境,达到初次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目的。当然,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习,学生不仅能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能够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对提高自身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假期实习应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和要求,实习完成后总结检查,可奖励学生0.5~1个学分。
2.技能竞赛。学校应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安排专人负责。学生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可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学习兴趣。集体项目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技能竞赛一般会涉及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应用,因此,对职业院校的教学也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对于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奖励0.5~2个学分。本环节可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在第2~5学期内完成。
3.职业考证。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具有较强的行业性和职业性,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是以社会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依据的,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应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1~2门职业资格证书。这是高职学生顺利步入社会,走上理想就业的途径之一。本环节一般在第2~5学期内完成。
4.专项基本技能训练。专项基本技能训练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由学校自己组织,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的与专业相关的专项基本技能过关考核,目的是让学生毕业时都能有一技之长。其主要内容是专业基本技能和岗位方向技能。本环节可以设置2~4个学分,第5学期在校内完成。
以上是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及实施过程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体系主线和辅线共同构成有效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主线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是辅线实施的基础;实践教学体系辅线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是主线的最终落脚点,并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迁移规律,更好地促进主线的实施。二者相辅相成,必须予以同等的重视,并合理安排,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使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得到不间断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训练,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二、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第一天就开始,与三年学习生活同步。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有助于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及价值,尽早地与职场现状及要求接轨。一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验证及拓展实验和课程实践,掌握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再配合假期的社会实习,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所学专业对口的社会职业岗位群,分析自我兴趣、能力,探索可能的职业选择,在进行初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选修与生涯规划相关的技能课程。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职训、参加技能竞赛和职业考证,已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再配合假期的专业实习,可以进一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及本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市场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锁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素养。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专项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进一步的综合技能训练和毕业技术实践,可以全面审视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资质,确定自己职业生涯选择,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当然,学生时代的目标规划可能更接近理想化,在以后各个时期,均会阶段性地做出目标和规划,并且一段比一段更加接近社会需求和职场实际。
(二)体现基于应用的系统性
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基于应用的系统性。它整合了各实践教学环节,如课堂教学训练、课程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措施
(一)建立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在体现基于应用系统性的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和锻炼,可以增强劳动观念,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人文素养与劳动技术素质,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了解社会化大生产的协作过程,增强协作共事意识。
根据学院具体专业设置发展规划,为保证主辅线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与本地区相关行业公司合作,建设一批能满足和适应各个专业学生实践技能锻炼的校外实习基地,提供锻炼学生职业技能的工作场所,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尽快融入社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根据专业情况和学生人数具体进行规划。(1)建设基础实践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学生走向社会的体验以及学生基本技能的应用训练提供工作场所。该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应具备足够的数目,行业不限,专业通用,并可以有变动。(2)建设专业实习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工作场所。该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应相对稳定。(3)建设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主要目的是教师培训、校企专业共建,同时为学生提供毕业技术实践及顶岗实习的工作场所。该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应稳定并具有一定的规模。
(二)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教材应体现社会职业需求、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统一。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可真正满足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合高职教育规律的高职教材建设仍然滞后。近年来,国内相继出版了一些可供高职高专选择的教材,如“二十一世纪”“紧缺人才”等,这些教材虽然已开始注意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和职业针对性仍然欠缺;有的教材仍在追求理论与知识的全面性,页数又少,学生看不懂,老师讲不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不是学科教育,但某一职业往往是以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基础的,因此,高职院校教材内容不仅应满足社会职业岗位技能需求,还应体现基于应用的(非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以解决什么问题为切入点,讲清需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和如何做,使学生轻松地实现从应用到知识的抽象,而后再到应用的转化过程。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大多动手能力较强,但一般不太善于抽象思维,加之生源复杂、层次不齐,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个性差异,因此,教材内容应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特征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验并非单纯为了验证某个概念或方法,应是来自于工程项目实践,这样可解决学生学了不少知识却不知用在什么地方和如何用的问题。
(三)要有一批具备工程背景的教师
教育问题的关键在教师,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依托行业人才优势,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行业单位大力支持下,为学院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条件和联合进修、考察学习等机会,有效地促进教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优化与完善;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锻炼,使教师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此外,通过聘请校外实训基地高级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来校讲课等,使学院教师及时掌握本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提高从事专业教育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
(四)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是反映实践教学质量、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公平、公正,突出可操作性和可评定性;评价方法的选择要能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促使学生发挥个性,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
实践教学评价方法一般分为绝对评价法、过程评价法③和综合评价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选择。(1)绝对评价法是指教学评价的标准源于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性标准,以此结合专业课程目标,制定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应用绝对评价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量、目标等职业意识,同时训练学生对已学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本方法较适用于验证及拓展实验等基本技能训练。(2)过程评价法是指教学评价的标准源于企业技术型人才在完成某一生产任务时所应掌握的程序性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其教学目的是综合学生先前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项目训练积累经验,从而形成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本方法较适用于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训练。(3)综合评价法是指综合运用绝对评价法和过程评价法来实现高年级学生接受模拟职业岗位任务要求而设置的综合训练项目所进行的教学评价。
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法,均应强调能力本位原则,考核方式接近实际工作情境,尽可能反映现代企业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水平。此外,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对在获得高级专业技能证书、科技比赛中获奖、参与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等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促进学生个性化成才。
[注释]
①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7.
②朱雄才,陈丽能.高职学生毕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5):85.
③梁春兰.高职教育实践环节考核管理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