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叶蝉的防治技术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叶蝉俗称浮沉子。在国外广泛分布于很多国家。在国内大部分稻区均有分布。我国危害水稻的叶蝉有二十多种,在黑龙江主要有大叶蝉、二点叶蝉和六点黑尾叶蝉等。稻叶蝉除危害水稻外,尚能为害小麦、大麦、谷子、玉米、高粱、豆类等。
  1 为害症状 稻叶蝉直接为害水稻和传播水稻病毒,具体表现症状有以下两方面。
  1.1 取食和产卵为害 稻叶蝉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株上刺吸汁液,在取食和产卵的同时也刺伤了水稻茎叶,破坏其输导组织,轻的使稻株叶鞘、茎秆基部呈现许多棕褐色斑点,严重时褐斑连片,全株枯黄,甚至成片枯死,形似火烧;在水稻抽穗、灌浆时期,成、若虫群集在水稻穗部取食,形成白穗或半枯穗。
  1.2 传播病毒病 稻叶蝉除刺吸汁液为害水稻外,还是病毒及类菌原体的传播介体,主要传播水稻矮缩病、黄萎病、黄矮病等病毒病,其传播病毒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远比取食和产卵严重。
  2 识别特征
  2.1 大青叶蝉
  (1)成虫 雌成虫长约9~10毫米,雄虫约7~8毫米。头橙黄色,头顶有一对多边形的黑斑。
  (2)若虫 初孵灰白色,半透明,复眼红色,3龄后胸腹背面有4跳褐色纵纹,4龄翅、长近中胸部。
  2.2 二点叶蝉 成虫体长约为3~4毫米,淡黄绿色,头顶有2个小黑圆点,前方有2黑横纹。
  2.3 黑尾叶蝉
  (1)成虫体长4.6~6毫米,黄绿色或鲜绿色。两复眼间有一黑色横纹。前翅鲜绿色。雌虫体较大,前翅端部1/3淡褐色。雄虫前翅端部1/3黑色。
  (2)若虫 头大尾尖,体黄白色至黄绿色,两复眼间以及中、后胸背面各有1个“八”字形褐斑。各腹节背面有1对黑点。
  3 发生规律
  3.1 生活史 稻叶蝉在北方每年发生2~3代,以卵在2~3年生树皮下越冬,3~4年间孵化。初孵若虫喜群集,后渐分散。北方5月间成虫出现,趋光性强,喜趋集为害矮小植物及水稻、小麦等。
  稻叶蝉多以若虫在冬绿肥田、田埂、沟边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在越冬期间,当气温达到12.5℃以上即可取食活动。越冬若虫在翌年春旬平均气温达到13℃以上便开始羽化为越冬代成虫。然后由越冬场所迁移到早稻秧田,在秧苗上产卵,后被带到本田;羽化迟的越冬代成虫,则直接迁飞到本田为害。
  3.2 主要习性
  (1)趋光、趋嫩绿性 成虫多在上午8~10时羽化,性活泼,白天栖息在稻株中下部取食,早、晚在叶片上为害。有对嫩绿的趋性。趋光性特强。
  (2)产卵于叶鞘边缘 雌成虫产卵于叶鞘边缘组织内,卵倾斜呈单行排列,产卵处可见卵块隆起,但不见开列的产卵痕迹。
  (3)群集性 若虫多在7~9时孵化,孵化出来的若虫多群集在稻株的基部,遇惊后立即斜走逃逸,或跳跃而去。
  3.3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 ①在温度为28℃左右,相对湿度在70%~90%的气候条件下,对稻叶蝉种群繁殖最为有利;②气候影响虫口基数和发育速率。冬季少严寒和霜冻,春季气温偏高,雨日、雨量少,地表湿度低,稻叶蝉存活率高,并且有利于病毒在体内繁殖。但在超过30℃的持续高温的条件下,可降低其繁殖和存活率。
  (2)品种 不同的水稻品种其叶色、叶形、株型、茎秆的老嫩、分蘖的强弱和生育期的长短等都不一样,遭受稻叶蝉为害程度也不一样,通常为糯稻重于粳稻,粳稻重于籼稻。
  (3)栽培 栽培制度是影响稻叶蝉发生、为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单、双季稻混栽区的发生和为害大于纯双季稻区。由于单、双季稻混栽区,自早稻播种到晚稻收割,各代稻叶蝉都能获得适宜的食料,有利于其繁殖和虫量的累积,因此发生量大,为害严重;早插、密植、多肥、生长茂盛、嫩绿郁闭的稻田发生量大,为害重。
  (4)天敌 稻叶蝉的天敌种类较多,如赤眼蜂、樱小蜂、头蝇、猎蝽、步甲和蜘蛛,以及白僵菌等。
  4 防治方法 防治稻叶蝉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保护天敌及合理用药。
  4.1 农业防治
  (1)消灭越冬成虫 适时翻耕绿肥田,可在羽化初期适当提前翻耕绿肥田,将稻叶蝉杀死在成虫迁飞之前。
  (2)合理布局 调整作物布局,避免混栽,尽量减少桥梁田。提倡按品种、生育期连片种植。
  (3)选用抗性品种 选用抗性品种,并加强水肥管理,避免稻株贪青徒长。
  4.2 物理防治 利用稻叶蝉的趋光性,进行灯诱杀虫,每3~4公顷安装一盏频阵式杀虫灯,可减轻为害。
  4.3 药剂防治
  (1)苗期和本田返青期 是水稻易感病毒病的关键时期。在病毒流行地区,一定要做好治虫防病,抓住稻叶蝉迁飞、扩散两个时期,严格把握秧田和本田返青关,特别是在本田的初期,要及时消灭传毒虫媒稻叶蝉成虫于迁飞高峰之前。
  (2)主要药剂防治 根据治早、治小的原则,一旦田间虫量达到防治指标即应用药。一般应掌握在2、3龄若虫盛发期用药。药剂有:
  ①50%杀螟硫磷乳油,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
  ②9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1500~2250克,加水喷雾;
  ③40%乐果乳油,每公顷1125~1500毫升,加水喷雾;
  ④20%叶蝉散(异丙威)乳油,每公顷2250~3000毫升,加水喷雾,可以兼治飞虱;
  ⑤25%优乐得(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0~450克,加水喷雾。
其他文献
多年以来我市水稻生产一直以“稳产、提质、节本、增效”为目标,从而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水平,确保农民增收,现提出2010年宁安市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意见。  宁安市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严格按照宁安市“四十八字模式”的操作要求进行,即“优质品种、高产抗病、大棚旱育、精量播种、整平耙细、超稀摆插、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降低残留、安全用药、适时收获,晾晒降水。”  一、品种选择
前段时间,农产品市场“涨”声一片,喜获丰收的农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可是这笑容是极其短暂的,因为农资价格的“水涨船高”,让农民的种养成本越来越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切不可
银中杨属雄株,先花、后叶,花穗状、不飞絮,对环境无污染,抗逆行较强,是目前较理想的城市和路旁绿化树种。
1现状由于自从1984年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由集体大面积经营发包到农户零散经营,特别是农用小四轮普及,使大型农机具失去了作业空间,在农村很长一段时间看不
土壤酸碱度用PH值表示,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土壤酸碱度对玉米的影响、掌握PH值的简单测定是很必要的。  1、玉米的发展前景  如今玉米产业被称为黄金带上的金色事业,从农民口粮到畜禽饲料、再到工业用料玉米——作为农民“铁杆庄稼”如今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一但被纳入工业化生产链条,便激发了自身的巨大潜力,如今的玉米生产已成为市场上含金量最高的“强手货”。  2、PH值对玉米生长发育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在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在东北辽宁省发生较重,黑龙江省近几年来也有所发生。    1.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至抽穗前后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  叶鞘受害,初在近水面处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楚的斑点。后渐渐扩大成椭圆形,边缘淡褐色,中央灰绿色,外围稍呈湿润状。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
我县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其面积占全县总栽培面积的32.4%以上,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的50%左右。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稻产量也随之增长。水稻施肥水平也从单纯地应用氮素向氮磷方向发展,近些年来钾肥逐渐地被农民所应用,形成了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使水稻产量大大提高。为了更好地充分认识钾肥的增产性能,今年在水稻科技示范户进行了钾阶梯式的施用示范工作,为广泛应用,提高稻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较高的最适温度下生育最好。在水稻各生育时期,低于最低临界温度,种子发芽不齐,出苗晚幼苗不健壮,降低田间保苗率和成活率;分蘖晚有效分蘖少不能保证足够穗
整地是指作物播种或移栽前一系列土地整理的总称,是作物栽培的最基础的环节。整地的目的在于利用犁、耙、耢、盖、磙等农具,通过机械作用,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达到“平、净、松、碎”,使水、肥、气、热状况互相协调,提高土壤有效肥力,为作物播种和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一、基本耕作措施  1.翻耕 翻耕的主要工具有铧犁,有时也用圆盘犁。先由犁铧平切土垡,再沿犁壁将土垡抬起上升,进而随
1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文化具有四个主要功能:一是传承文明的功能。农民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并通过文化活动使它们得以继承发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