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使用东芝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2型糖尿病组(124例)[其中无微血管病变(N组)32例,微血管病变(M组)92例]与正常对照组(60例)血液中HbA1c、hs-CRP的浓度。 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液中HbA1c、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组血液中HbA1c、hs-CRP浓度也均明显高于N组(P<0.05)。 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诊断以及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2型糖尿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1;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26-02
据报道,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6.7%,高过世界平均水平6.4%,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而且我国糖尿病高危人群也在扩大。糖尿病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健康。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易引起多个脏器的损害。2型糖尿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血糖一旦长期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的发生,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对健康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为临床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以及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型糖尿病组124例,男70例,女54例,年龄41~75岁。其中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N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1~70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M组)92例,男50例,女42例,年龄43~75岁。正常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5~68岁。2型糖尿病采用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均经影像学、病理学以及实验室检查得以证实,包括糖尿病肾病和(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心、肺、肝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及其他急慢性疾病情况;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均无急慢性疾病情况存在。
1.2 标本采集
对所有检测对象采清晨空腹静脉血,抽取2 mL血液注入EDTA二钾抗凝管作全血测定HbA1c,抽取3 mL血液注入普通真空管分离血清测定hs-CRP。
1.3 仪器与方法
仪器为东芝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A1c试剂和hs-CRP试剂均为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测定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阳性结果判断:HbA1c≥6.0%,hs-CRP≥5 mg/L。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124例糖尿病患者HbA1c、hs-CR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bA1c、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者HbA1c、hs-CRP浓度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N组患者HbA1c、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HbA1c和hs-CRP的结果比较()
组别 n HbA1c(%) hs-CRP(mg/L)
N组
M组 32
92 8.73±2.03▲
13.45±4.31▲★ 5.33±1.21▲
8.25±3.12▲★
正常对照组 60 4.72±0.87 2.34±1.02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N组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特征是微循环功能性改变,内皮损伤,基底膜增厚并有透明样物质沉积,最后是微血栓形成和微血管闭塞。其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临床上多以糖尿病视网膜(DR)和糖尿病肾病(DN)为主要的病变场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受短期高血糖影响不明显,与长期高血糖有关,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缓微血管并发症的发展。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結合的产物,是不可逆反应,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代表患者抽血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一直被作为评定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可以很好地反映长期血糖水平和慢性并发症风险[2]。因此,糖尿病患者HbA1c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1,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一种炎症过程,在此过程中会有各种炎性因子的参与,而hs-CRP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最常用的炎症指标,也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最敏感的指标。研究者认为,炎症因子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可拮抗肝脏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如hs-CRP)的合成,在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对肝脏合成hs-CRP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hs-CRP合成增加[4]。目前,hs-CRP已被证实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5-6]。
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hs-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提示HbA1c、hs-CRP浓度与2型糖尿病存在关系;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微血管病变组HbA1c、hs-CRP浓度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则提示HbA1c、hs-CRP浓度变化不仅预示着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也能预示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HbA1c检测判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可靠性,而Hs-CRP则具有较好的特异性[7]。因此,HbA1c和hs-CR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发现及预防、控制或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田晨光.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细胞参数在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2):144-145.
[2] 彭湘杭,杨锐,艾雅琴,等.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1,32(7):863-864.
[3] 王亚冬,林荣霞,孙盛英,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J].中国微循环,2002,6(5):292-293.
[4] 李卫平,黎文,杨桃,等.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6):649-650.
[5] 荣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019-2120.
[6] 金晓华,顾国浩,杨柄华,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655-656.
[7] 钟淑萍,王兴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7):123-125.
(收稿日期:2012-01-06)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2型糖尿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1;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26-02
据报道,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6.7%,高过世界平均水平6.4%,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而且我国糖尿病高危人群也在扩大。糖尿病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健康。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易引起多个脏器的损害。2型糖尿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血糖一旦长期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的发生,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对健康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为临床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以及控制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型糖尿病组124例,男70例,女54例,年龄41~75岁。其中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N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1~70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M组)92例,男50例,女42例,年龄43~75岁。正常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5~68岁。2型糖尿病采用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均经影像学、病理学以及实验室检查得以证实,包括糖尿病肾病和(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心、肺、肝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及其他急慢性疾病情况;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均无急慢性疾病情况存在。
1.2 标本采集
对所有检测对象采清晨空腹静脉血,抽取2 mL血液注入EDTA二钾抗凝管作全血测定HbA1c,抽取3 mL血液注入普通真空管分离血清测定hs-CRP。
1.3 仪器与方法
仪器为东芝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A1c试剂和hs-CRP试剂均为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测定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阳性结果判断:HbA1c≥6.0%,hs-CRP≥5 mg/L。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124例糖尿病患者HbA1c、hs-CR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bA1c、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者HbA1c、hs-CRP浓度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N组患者HbA1c、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HbA1c和hs-CRP的结果比较()
组别 n HbA1c(%) hs-CRP(mg/L)
N组
M组 32
92 8.73±2.03▲
13.45±4.31▲★ 5.33±1.21▲
8.25±3.12▲★
正常对照组 60 4.72±0.87 2.34±1.02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N组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特征是微循环功能性改变,内皮损伤,基底膜增厚并有透明样物质沉积,最后是微血栓形成和微血管闭塞。其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临床上多以糖尿病视网膜(DR)和糖尿病肾病(DN)为主要的病变场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受短期高血糖影响不明显,与长期高血糖有关,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缓微血管并发症的发展。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結合的产物,是不可逆反应,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代表患者抽血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一直被作为评定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可以很好地反映长期血糖水平和慢性并发症风险[2]。因此,糖尿病患者HbA1c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1,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一种炎症过程,在此过程中会有各种炎性因子的参与,而hs-CRP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最常用的炎症指标,也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最敏感的指标。研究者认为,炎症因子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可拮抗肝脏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如hs-CRP)的合成,在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对肝脏合成hs-CRP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hs-CRP合成增加[4]。目前,hs-CRP已被证实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5-6]。
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hs-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提示HbA1c、hs-CRP浓度与2型糖尿病存在关系;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微血管病变组HbA1c、hs-CRP浓度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则提示HbA1c、hs-CRP浓度变化不仅预示着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也能预示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HbA1c检测判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可靠性,而Hs-CRP则具有较好的特异性[7]。因此,HbA1c和hs-CR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发现及预防、控制或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田晨光.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细胞参数在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2):144-145.
[2] 彭湘杭,杨锐,艾雅琴,等.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1,32(7):863-864.
[3] 王亚冬,林荣霞,孙盛英,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J].中国微循环,2002,6(5):292-293.
[4] 李卫平,黎文,杨桃,等.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6):649-650.
[5] 荣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019-2120.
[6] 金晓华,顾国浩,杨柄华,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655-656.
[7] 钟淑萍,王兴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7):123-125.
(收稿日期:201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