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从晚餐开始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根煮嫩的玉米,撒上了些许的盐。一排排饱满、润黄的谷粒,被涂上了一层金黄色、半固体的黄油。油脂一点点融化开来,在玉米棒上慢慢地流淌着,滋润着玉米粒、散发着芳香……
  这是《一切取决于晚餐》中,作者玛格丽特·维萨为我们准备的“开胃菜”。
  “自从夏娃吃了苹果,一切都取决于晚餐。”在书的扉页上唯一印着的,是英国诗人拜伦《唐璜》中的这句话。它是拜伦对饥饿的罪人所发出的感叹。因为历史已然证明,丰盛的佳肴是人生至乐。维萨准备了她认为的“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一餐。“开胃菜”是玉米、盐、黄油;“主菜”是烤鸡、米饭;用莴苣、橄榄油、柠檬汁做成“沙拉”,最后送上“甜点”——冰激凌。这一餐是令人惬意的“M+S+2V”结构;M是肉类、S是淀粉、V是蔬菜。
  当这道“开胃菜”率先闯入我们的视线,玉米、黄油的香气仿佛已交融在一起,涌进了我们的鼻孔。此时,你会想到什么?你是否会意识到:几千年以来的古老历史正在与食欲哝哝似漆、纠缠不清?
  维萨也不知道,人类为何如此强烈地渴求着盐。人类对盐的渴求如此绝对、无法压抑。为了得到这种唯一可以直接吃的石头,人类战争、建设、巧取豪夺……早期人类居住的地方,并不靠近盐矿泉;人类是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认识了它、对它上了瘾。
  在非洲某个缺盐的部落,人们会在牛的脖子上刺一个洞,喝牛血。因为食肉动物的血液中,被发现有更多的盐。人类最初驯服野牛,只需偶尔到牧场看望它们,并给它们带一点盐。这让野牛知道,从人类那里可以得到盐。这样的驯兽方法,至今还在牧人中使用。
  来自牛奶的黄油,一样令人着迷。人类食用的牛奶与蜂蜜,是动物们为了哺育后代而特别制造出的两种食物。它们厚重、金黄,味美无比,是终极的油脂与最初的糖。
  很可能是旅人最早发现了黄油。他们用兽皮袋子装着牛奶,在经过一段崎岖的路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袋中的牛奶变成了黄油和一种薄薄的、可饮用的液体。之后,人们需要黄油,就重复那种颠簸、摇动;剩余的液体就是白脱牛奶。
  中世纪的欧洲,有了最简单的黄油搅拌器。它是一个有盖的、狭长竖立的木盆,中间有一条长长的木杆,底部配有带孔的连接物。女工站在木盆上,不停地、上下敲打牛奶中的活塞,直至黄油形成了大小适宜的小球。即将做好的黄油被聚拢来,揉成团、不停地拍打、挤出残留的白脱牛奶,之后被存入了罐子或木桶。在一些地方,祝福新人就送一桶黄油。
  爱上盐,不需要理由,人类的嗜盐,似乎已成了一种本能。爱上黄油,理由可以很简单,只要听维萨讲一段故事。故事中,你会一样容易地爱上玉米、鸡肉、莴苣、橄榄油……当你爱上了它们,你已然爱上了晚餐。毫无疑问,你也彻头彻尾地深爱着生活。
  人类并非天生懂得取盐、分离黄油的道理,但生活却教会了人类一切。现代的科学说,高盐不利于健康;黄油也因胆固醇,陷入了与人造黄油的斗争。人类的餐桌正在营养学、工业化之下变得小心翼翼,但这不影响人类对食物古已有之的敬仰。《一切取决于晚餐》让人不自已地审视餐桌。如果你也走近过维萨的晚餐,那么,想必在合上书籍的最后一页时,你会发现,这样的审视注定发生在往后的每一餐上。
  当你拾起了餐具,你愿意先将自己的目光在餐盘中的食材上逗留,如真、如切。接下来的事儿便是,饕餮也好、细嚼也罢,只要用心地品尝着食物,就是品尝久远的过去,也是品尝高远的生活。
  
  《一切取决于晚餐》
  玛格丽特·维萨(美)著
  刘晓媛译者
  
  书摘:
  在许多社会,包括古代埃及与现代的埃塞俄比亚,人们会将一块含有油脂的香料,或者一块芳香的黄油,放在一个人的头顶上,让它慢慢地融化,缓缓地沿着那个人的脸颊与身体流淌下来。
  ……
  在爱尔兰,深埋在沼泽地中的成桶古代黄油,是考古学上最常见的发现;……保存在爱尔兰国家博物馆里的一些黄油是“一种灰色的像奶酪一样的物质,有些部分特别坚硬,不太像黄油,没有腐败的迹象。”这是由于泥炭沼具有冷却、防腐、厌氧等特点,并呈酸性的缘故。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维萨,研究日常生活的人类学者、古典文学博士。她出生于南非,著有《餐桌礼仪》、《The Way We Are》等书。她的《一切取决于晚餐》被《纽约时报书评》与《出版人周刊》提名为年度畅销书之一,并获年度食品类书籍的格兰菲迪大奖。
其他文献
游戏发烧友会爱的手机  这款为游戏玩家量身打造的手机可谓创意颇佳。原本是侧滑全键盘的位置,出现一个游戏手柄,内置处理器可以60帧/秒的速度进行3D图像处理。    废物变身金属动物  法国雕塑家Edouard Martinet以海洋、陆地以及飞鸟为蓝本,打造出一组金属雕塑。这些金属动物雕塑的材料均来自旧自行车、汽车、摩托车,更重要的是,作品全没有采用焊接工艺,每个部件都由螺丝环环相扣。    MP
期刊
如果玻璃从300米高空坠下,那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不亚于撞上飞机的小鸟”。而从25楼落下“指甲大小”的物体,到达地面时所形成的冲力已经足以击穿人类的头骨。有此隐患的玻璃幕墙是否当叫停?    日前,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对外宣布,上海市拟建立一套覆盖从设计施工至使用维护管理的幕墙建筑管理信息系统,为上海的每一幢玻璃幕墙建筑建立完整信息“身份证”。但是有了这种“身份证”,玻璃幕墙的安全威胁是不是就
期刊
警惕!太空望远镜来了  如果你知道自己头顶上发生了什么,可能会因此失眠。科学家日前警告地球上的人们准备迎接一次太空人造物体可能对地球的冲撞:一座重约3吨的太空望远镜失去控制,正高速冲向地球。  德国与英国和美国一起制造的ROSAT号X射线望远镜于1990年发射升空,在地球轨道上运行。它已经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天体数据。然而在1999年,科学家与这座2.5吨重的望远镜失去联系。预计它将在本月末穿越地球
期刊
●C语言之父逝世  日益纷繁复杂的程序设计语言王国中,C语言因其简洁、有效、通用的特性而始终占据一席之地。被誉为“C语言之父”,同时也是操作系统Unix之父的C语言发明人之一——丹尼斯·里奇10月9日以70岁之龄辞世。   ——《北京日报》  ●一般人没有必要服用营养保健品  芬兰和美国的一项最新联合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一些营养保健品不但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反而会增加死亡风险。大多数保健品与死亡
期刊
“一卡通”泄密了?  问:近期,关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暴露用户隐私的消息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只需要在官网上输入卡号,你的乘车记录就一览无余,一卡通会泄密吗?  答:市政一卡通是否泄露了个人隐私,应该从几个方面加以判断。第一,市政交通一卡通的查询,是需要用户名和密码的,还是公开随便查询的。第二,市政交通一卡通是按照号码来查询,还是按照持卡人的信息来查询。  在提供公开查询的过程中,如果是要求输入用户
期刊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张一位面带微笑的女士头发竖起的照片。在照片的注解中,是这样描述的:“有一位女子站在美国加州美洲杉国家公园的观景平台,突然发现她的头发竖立起来,周围的游客都觉得很有趣。她弟弟为她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对姐弟离开5分钟之后,闪电击中观景平台,造成1人死亡,7 人受伤。将来如你在野外遇到类似的现象,立即离开该地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很快,对这则消息持相信态度的网友就开始四处转发,提醒自
期刊
近日,美、澳合拍的大片《夺命深渊》让不少影迷印象颇深。此片虽是以探洞为主,但也涉及了潜水、攀岩、速降等多种户外运动。片中探险家们陷入绝境求生的故事令观影者,尤其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户外运动的安全性?  驴友被困山中、遇险的事件屡屡发生。知名户外运动品牌奥索卡公司装备经理苏健先生说,户外运动更重要的还是经验、周密的计划和预先的安排,不过好的装备确实能帮助大部分人,尤其是普通人提高安全系
期刊
玩摄影的人估计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别人让你推荐相机。相机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用途和预算会导致最终的选择大相径庭。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说:“如果银子充裕,就买‘全画幅’吧!”  在数码摄影上,永远是传感器越大越好。入门级单反,有佳能的60D、400D,尼康的D3100、D90;中级单反,有佳能的50D、尼康的D7000,它们的传感器的尺寸其实都差不多,面积仅相当于全画幅尺寸
期刊
背着厚重的行囊,扛着沉甸甸的仪器,整日风餐露宿,攀珠峰,到南极,他们的足迹遍布我国的各个角落,一提起这种工作方式,人们脑海中不免会想起我国的测绘人员。正是由于他们不断的行走和测量,才会有我们手中那一张张精准的地图。  对于普通人来说,测绘人员的工作似乎离我们很远,面对那一摞摞的测绘数据很多人都会感到望尘莫及。但如果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直观、生动、有趣的测绘知识,那么了解测绘也会变得很简单!而现在
期刊
机器人“悟”、“空”出世,会打乒乓  身高1.6米,体重55千克,这两名正在球桌上激战正酣的对手,名叫“悟”、“空”。它们是浙江大学研究人员历时4年最新研制出的大型仿人机器人。它们不仅“长得”像人,而且打起乒乓球有板有眼。它们时而正拍、时而反拍,时而左挡、时而右推,应对自如。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对记者说,这两个会打乒乓球的机器人,通过头上安装的摄像头捕捉乒乓球在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