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根煮嫩的玉米,撒上了些许的盐。一排排饱满、润黄的谷粒,被涂上了一层金黄色、半固体的黄油。油脂一点点融化开来,在玉米棒上慢慢地流淌着,滋润着玉米粒、散发着芳香……
这是《一切取决于晚餐》中,作者玛格丽特·维萨为我们准备的“开胃菜”。
“自从夏娃吃了苹果,一切都取决于晚餐。”在书的扉页上唯一印着的,是英国诗人拜伦《唐璜》中的这句话。它是拜伦对饥饿的罪人所发出的感叹。因为历史已然证明,丰盛的佳肴是人生至乐。维萨准备了她认为的“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一餐。“开胃菜”是玉米、盐、黄油;“主菜”是烤鸡、米饭;用莴苣、橄榄油、柠檬汁做成“沙拉”,最后送上“甜点”——冰激凌。这一餐是令人惬意的“M+S+2V”结构;M是肉类、S是淀粉、V是蔬菜。
当这道“开胃菜”率先闯入我们的视线,玉米、黄油的香气仿佛已交融在一起,涌进了我们的鼻孔。此时,你会想到什么?你是否会意识到:几千年以来的古老历史正在与食欲哝哝似漆、纠缠不清?
维萨也不知道,人类为何如此强烈地渴求着盐。人类对盐的渴求如此绝对、无法压抑。为了得到这种唯一可以直接吃的石头,人类战争、建设、巧取豪夺……早期人类居住的地方,并不靠近盐矿泉;人类是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认识了它、对它上了瘾。
在非洲某个缺盐的部落,人们会在牛的脖子上刺一个洞,喝牛血。因为食肉动物的血液中,被发现有更多的盐。人类最初驯服野牛,只需偶尔到牧场看望它们,并给它们带一点盐。这让野牛知道,从人类那里可以得到盐。这样的驯兽方法,至今还在牧人中使用。
来自牛奶的黄油,一样令人着迷。人类食用的牛奶与蜂蜜,是动物们为了哺育后代而特别制造出的两种食物。它们厚重、金黄,味美无比,是终极的油脂与最初的糖。
很可能是旅人最早发现了黄油。他们用兽皮袋子装着牛奶,在经过一段崎岖的路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袋中的牛奶变成了黄油和一种薄薄的、可饮用的液体。之后,人们需要黄油,就重复那种颠簸、摇动;剩余的液体就是白脱牛奶。
中世纪的欧洲,有了最简单的黄油搅拌器。它是一个有盖的、狭长竖立的木盆,中间有一条长长的木杆,底部配有带孔的连接物。女工站在木盆上,不停地、上下敲打牛奶中的活塞,直至黄油形成了大小适宜的小球。即将做好的黄油被聚拢来,揉成团、不停地拍打、挤出残留的白脱牛奶,之后被存入了罐子或木桶。在一些地方,祝福新人就送一桶黄油。
爱上盐,不需要理由,人类的嗜盐,似乎已成了一种本能。爱上黄油,理由可以很简单,只要听维萨讲一段故事。故事中,你会一样容易地爱上玉米、鸡肉、莴苣、橄榄油……当你爱上了它们,你已然爱上了晚餐。毫无疑问,你也彻头彻尾地深爱着生活。
人类并非天生懂得取盐、分离黄油的道理,但生活却教会了人类一切。现代的科学说,高盐不利于健康;黄油也因胆固醇,陷入了与人造黄油的斗争。人类的餐桌正在营养学、工业化之下变得小心翼翼,但这不影响人类对食物古已有之的敬仰。《一切取决于晚餐》让人不自已地审视餐桌。如果你也走近过维萨的晚餐,那么,想必在合上书籍的最后一页时,你会发现,这样的审视注定发生在往后的每一餐上。
当你拾起了餐具,你愿意先将自己的目光在餐盘中的食材上逗留,如真、如切。接下来的事儿便是,饕餮也好、细嚼也罢,只要用心地品尝着食物,就是品尝久远的过去,也是品尝高远的生活。
《一切取决于晚餐》
玛格丽特·维萨(美)著
刘晓媛译者
书摘:
在许多社会,包括古代埃及与现代的埃塞俄比亚,人们会将一块含有油脂的香料,或者一块芳香的黄油,放在一个人的头顶上,让它慢慢地融化,缓缓地沿着那个人的脸颊与身体流淌下来。
……
在爱尔兰,深埋在沼泽地中的成桶古代黄油,是考古学上最常见的发现;……保存在爱尔兰国家博物馆里的一些黄油是“一种灰色的像奶酪一样的物质,有些部分特别坚硬,不太像黄油,没有腐败的迹象。”这是由于泥炭沼具有冷却、防腐、厌氧等特点,并呈酸性的缘故。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维萨,研究日常生活的人类学者、古典文学博士。她出生于南非,著有《餐桌礼仪》、《The Way We Are》等书。她的《一切取决于晚餐》被《纽约时报书评》与《出版人周刊》提名为年度畅销书之一,并获年度食品类书籍的格兰菲迪大奖。
这是《一切取决于晚餐》中,作者玛格丽特·维萨为我们准备的“开胃菜”。
“自从夏娃吃了苹果,一切都取决于晚餐。”在书的扉页上唯一印着的,是英国诗人拜伦《唐璜》中的这句话。它是拜伦对饥饿的罪人所发出的感叹。因为历史已然证明,丰盛的佳肴是人生至乐。维萨准备了她认为的“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一餐。“开胃菜”是玉米、盐、黄油;“主菜”是烤鸡、米饭;用莴苣、橄榄油、柠檬汁做成“沙拉”,最后送上“甜点”——冰激凌。这一餐是令人惬意的“M+S+2V”结构;M是肉类、S是淀粉、V是蔬菜。
当这道“开胃菜”率先闯入我们的视线,玉米、黄油的香气仿佛已交融在一起,涌进了我们的鼻孔。此时,你会想到什么?你是否会意识到:几千年以来的古老历史正在与食欲哝哝似漆、纠缠不清?
维萨也不知道,人类为何如此强烈地渴求着盐。人类对盐的渴求如此绝对、无法压抑。为了得到这种唯一可以直接吃的石头,人类战争、建设、巧取豪夺……早期人类居住的地方,并不靠近盐矿泉;人类是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认识了它、对它上了瘾。
在非洲某个缺盐的部落,人们会在牛的脖子上刺一个洞,喝牛血。因为食肉动物的血液中,被发现有更多的盐。人类最初驯服野牛,只需偶尔到牧场看望它们,并给它们带一点盐。这让野牛知道,从人类那里可以得到盐。这样的驯兽方法,至今还在牧人中使用。
来自牛奶的黄油,一样令人着迷。人类食用的牛奶与蜂蜜,是动物们为了哺育后代而特别制造出的两种食物。它们厚重、金黄,味美无比,是终极的油脂与最初的糖。
很可能是旅人最早发现了黄油。他们用兽皮袋子装着牛奶,在经过一段崎岖的路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袋中的牛奶变成了黄油和一种薄薄的、可饮用的液体。之后,人们需要黄油,就重复那种颠簸、摇动;剩余的液体就是白脱牛奶。
中世纪的欧洲,有了最简单的黄油搅拌器。它是一个有盖的、狭长竖立的木盆,中间有一条长长的木杆,底部配有带孔的连接物。女工站在木盆上,不停地、上下敲打牛奶中的活塞,直至黄油形成了大小适宜的小球。即将做好的黄油被聚拢来,揉成团、不停地拍打、挤出残留的白脱牛奶,之后被存入了罐子或木桶。在一些地方,祝福新人就送一桶黄油。
爱上盐,不需要理由,人类的嗜盐,似乎已成了一种本能。爱上黄油,理由可以很简单,只要听维萨讲一段故事。故事中,你会一样容易地爱上玉米、鸡肉、莴苣、橄榄油……当你爱上了它们,你已然爱上了晚餐。毫无疑问,你也彻头彻尾地深爱着生活。
人类并非天生懂得取盐、分离黄油的道理,但生活却教会了人类一切。现代的科学说,高盐不利于健康;黄油也因胆固醇,陷入了与人造黄油的斗争。人类的餐桌正在营养学、工业化之下变得小心翼翼,但这不影响人类对食物古已有之的敬仰。《一切取决于晚餐》让人不自已地审视餐桌。如果你也走近过维萨的晚餐,那么,想必在合上书籍的最后一页时,你会发现,这样的审视注定发生在往后的每一餐上。
当你拾起了餐具,你愿意先将自己的目光在餐盘中的食材上逗留,如真、如切。接下来的事儿便是,饕餮也好、细嚼也罢,只要用心地品尝着食物,就是品尝久远的过去,也是品尝高远的生活。
《一切取决于晚餐》
玛格丽特·维萨(美)著
刘晓媛译者
书摘:
在许多社会,包括古代埃及与现代的埃塞俄比亚,人们会将一块含有油脂的香料,或者一块芳香的黄油,放在一个人的头顶上,让它慢慢地融化,缓缓地沿着那个人的脸颊与身体流淌下来。
……
在爱尔兰,深埋在沼泽地中的成桶古代黄油,是考古学上最常见的发现;……保存在爱尔兰国家博物馆里的一些黄油是“一种灰色的像奶酪一样的物质,有些部分特别坚硬,不太像黄油,没有腐败的迹象。”这是由于泥炭沼具有冷却、防腐、厌氧等特点,并呈酸性的缘故。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维萨,研究日常生活的人类学者、古典文学博士。她出生于南非,著有《餐桌礼仪》、《The Way We Are》等书。她的《一切取决于晚餐》被《纽约时报书评》与《出版人周刊》提名为年度畅销书之一,并获年度食品类书籍的格兰菲迪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