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tao3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中的求助者是一名高等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是家中的唯一的小孩,从小没有玩伴,所以该求助者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同年龄的同学们相处,再加上是家中的独女,从小被父母围着转,造成求助者过分的“自我中心”,觉得自己的利益是第一位的,这样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在和同学交往中遇到困惑,并由此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通过心理咨询,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改善不良情绪和人际关系,改变认知结构,在达到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基础上,促进了该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及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 独女; 人际关系;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065-03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张某,女,17岁,独生子女,某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市定向培养二年级学生,体态正常,无重大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张某生活在一个和睦的三口之家,父亲是个体户,母亲没有工作。在张某的印象中,父亲没有一个真心朋友,都是生意场上的相互利用的关系,父亲在背后总会取笑和嘲弄他那些酒肉朋友,而且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从不用心去帮助他们。母亲对父亲的为人处世很是不屑,从小就教育张某不要像父亲那样,张某自己也特反感父亲,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和同学相处过程中发现自己居然和父亲与人相处的态度和方式相似,找朋友一定要找能从其身上学到东西的、优秀的同学,认为自己找朋友的目的就是能从朋友身上学习,对同学不坦诚,对人充满戒备之心,觉得人是不能信任的,曾经在一年级时被一个朋友“背叛” 过,把自己对她讲过的话告诉别的同学了,这一事情更强化了自己“人是不能信任的”观念,再也不敢暴露自己的内心。和同学相处自然只能停留在浅层交往,加上自己从小就不太会和同学相处,导致现在一个朋友也没有,经常受到同学们的联合嘲弄和讽刺,而且大家对张某的评价都是不好的。
  (三)精神状态。
  求助者情绪低落,焦虑。
  (四)身体状态。
  没有食欲,晚上入睡困难,经医院检查无躯体疾病。
  (五)社会功能。
  求助者在班级不敢多说话,不敢主动加入同学们的聊天,怕同学们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一进教室就紧张,恐惧进教室。
  (六)相关资料。
  求助者从小耳濡目染了父亲为人处世的方式,对朋友没有真心,不真诚,朋友之间只有相互利用,使得求助者从小就对交朋友有了认知偏差,认为没有利用价值的就不能做朋友。另外,父亲经常在求助者张某面前嘲讽那些生意场上的朋友,拿他们的事情说笑,让求助者觉得朋友都是不可靠的,是会在背后谈论、嘲讽自己的,因此不敢暴露自己。
  (七)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测试结果:人际关系敏感2.5, 焦虑2.4,抑郁2.1,其他2.2,其它项目均低于2分。
  SAS量表得分63,中度焦虑。
  SDS量表得分55,轻度抑郁。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
  小学六年级之前没发现自己人际关系有问题,自从六年级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人交往不行,意识到同学们不喜欢我、排斥我,但那时并没有把这些太放在心上,认为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可以等以后考上大学甚至工作之后再去改善,刚来到高师时,由于刚开学,大家相互都不了解,一开始大家还是喜欢我的,不知为什么后来慢慢地大家又开始疏远我、排斥我,而且一开始一个玩得不错的同学居然“背叛”了我,将我和她说过的话背后告诉了别人,这使本来就不信任别人、对别人充满戒备的我更加坚信:人是不能信任的,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是很不安全的,于是再也不敢对别人有丝毫关于个人深层次的暴露,为了让同学们对我有好的看法和评价,我会刻意隐藏自己真实的态度和观点,违心地表达一些听上去好的观念。但是后来有个刚接触不久的朋友对我说:“你知不知道你有多烦啊,看到你都觉得恶心。”并且从此不理我了,半年之前,无意中看到一个同学空间里有同学专门搜集了关于我的一些他们觉得比较“二”(指人说话做事不经大脑,蠢的意思)的话语和行为,下面还有不少同学的不好的评论,这让本来就对同学评价特别敏感的我很不安,担心好多同学都看到了,担心大家对我的看法会越来越不好,因此整天心都静不下来学习,之后不久又看到一个初中同学的空间里有一张我和其他几个同学的合影,照片中我的表情、动作都很夸张,这让本来不安的我更加不安了,害怕同学看到又有不好的评价,开始变得忧心忡忡,吃饭没有胃口,晚上也因为心神不宁而难以入睡,在班级不敢多说话,不敢大笑,看到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很想加入,但又害怕同学们嘲讽或不接受。上课没法注意力集中听课,晚自習也老走神,作业完成得很不好。慢慢地发展到一进教室就紧张,现在恐惧进教室。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母亲反映。
  张某是家中的独女,从小成绩一直很好,由于但从小到大没什么朋友,最近半年来情绪变得比以前差,吃饭也感觉不香的样子,周末在家很晚才能睡着觉。
  (二)班主任反映。
  该学生勤奋好学,成绩不错,但这学期来状态似乎不好,上课不像以前那样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了,也不主动举手发言了,课余时间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变得比以前沉默了,成绩也有所下降,该同学似乎不大合群。
  (三)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主动前来,衣着得体。精神正常,自知力完整,语言表达思路清晰, 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四.评估和诊断
  (一)综合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心理状态的评估。
  1.资料可靠性。
  资料可靠。求助者有自知力,对自己的状况有客观的评价,能认识到自己问题所在并主动求助。   2.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
  求助者所有症状的表层都是与人际关系失调有关。其背后的实质是:认知偏差和不合理信念。
  3.求助者问题的性质。
  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求助者心理属于正常范围。理由:该求助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主动寻求帮助。
  4.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①生活事件:a、同学的话:“你知不知道你很烦,看到你都感到恶心。”b、同学在空间里罗列求助者比较“二”的言行,并且有很多负面的不良评论,c、初中同学在空间里放了一张有求助者在内的照片,照片上的求助者表情、动作夸张。
  ②父亲的影响,父亲对朋友不真诚,背后嘲弄朋友,不真心帮助朋友。
  ③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没有朋友。
  (2)心理原因。
  ①认知原因:交朋友是为了能从朋友身上学习到东西,朋友是不能信任的。
  ②不合理信念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求助者主客观相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无逻缉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
  由于该求助者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属于常形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
  一般心理问题是两个月以内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映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该求助者有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不良情绪已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不良反应已经出现3个月,而且自身难以克服。
  (三)诊断依据。
  1.从内心冲突的性质看,引起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2.从病程上看,求助者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时间有3个月。
  3.从社会功能破坏程度上来讲,求助者反应强烈,无法自行解决痛苦。
  4.反应对象已经泛化。
  (四)诊断。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认知、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睡眠状况;调整人际关系。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基础上,改善求助者认知,促进该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
  1.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情绪和行为的产生,同时情绪和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在求助者身上常常表现出一种恶性循环,使求助者的的问题一步步严重起来。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强调通过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通过布置家庭作业,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最终改变恶性循环。
  2.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圍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3. 合理情绪疗法。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家庭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在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
  收费:本校学生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具体咨询过程。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1—2次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摄入性谈话、放松训练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规则;
  (2)与求助者进行交谈,收集临床资料,了解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史、尤其是成长中的重大生活事件,目前的精神、身体和学习、社会交往、既往史等。正确使用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咨询目标和方案;
  (4)进行放松训练,并教会求助者几种简单的放松训练;
  (5)向求助者介绍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
  (6)布置咨询作业:
  ①利用空闲时间反复练习放松技巧,每天睡觉前进行一到二次放松练习。
  ②真诚地请同桌帮助自己,请同桌指出自己被同学讨厌、排斥的原因,以及同学们背后对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满意。
  2.心理帮助阶段:3—7次
  目的:一方面帮助求助者改善紧张情绪,不恐惧进教室。另一方面帮助求助者找到自己存在的消极思想以及歪曲认知,并用积极思想不断辩论消极思想,改善其歪曲认知。
  方法:
  (1)运用想象系统脱敏疗法帮助求助者建构焦虑等级,实施逐级想象脱敏;
  (2)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不良的认知及其身上的不合理信念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每天多次练习放松技巧,紧张情绪略有缓解,睡前进行一次放松练习,睡眠状况稍有改善。由于真诚地请同桌帮忙,同桌也真诚地提出了忠告。感觉有人开始接纳自己了,情绪开始好转。
  (2)加深咨询关系。
  首先,引导求助者将引起自己焦虑的事件或情境排一个顺序,从引起最小的焦虑到最大的焦虑,构成焦虑等级表,按刺激的强弱程度制定如下刺激步骤:①想象快要上课了,要准备进教室了;②正在向自己所在班级的教室靠近;③已经看到班级教室了,并且能从窗户口看到班级同学在讲话;④已经到班级门口了,正准备迈腿进入教室;⑤已经完全进入教室里面了,经过好多同学的身边往自己座位上走;⑥已经坐到位置上了,周围好多同学正在聊天,偶尔会无意中看一下自己,感觉他们有可能在议论我的一些糗事,很不安。
  其次,根据制定的焦虑等级表从小到大实施想象系统脱敏,经过多次反复想象引起每一级焦虑的情景和反复放松,从而达到对进教室不恐惧。
  (3)帮助求助者分析理解不合理信念与她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其认识到因同学们不遵守纪律、大声喧哗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不是由于事情本身引起,而是由于她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她自己应当负责任。
  (4)改变认知模式、改变不合理信念:朋友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选择一个朋友一定要看是否能从她身上学到东西、人是不能信任的、我在学习时同学们没有安静下来学习而是在大声喧哗是个让人无法容忍的事情
  附一次咨询的片段摘录:
  咨询师:如果你的一个朋友对你不坦诚,你会怎么理解?
  求助者:(沉默)我为觉得她可能没把我当朋友,她在敷衍我,她不是認真的。
  咨询师:如果一个人不把你当朋友,对你不认真、敷衍你,你会愿意继续和她做朋友吗?
  求助者:不愿意……我有些明白了,我以后会试着对别人坦诚。
  咨询师:你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去改变,我很高兴,但是大家从开始的喜欢你发展到后来的排斥你,应该不仅仅是由于你的不坦诚造成的,你能再想一想,找找是否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
  求助者:(沉默)想不出来。
  咨询师:人际关系有四个原则,其中一个原则是相互性原则,就是说,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讨厌那些也讨厌我们的人,你是否现对同学产生了不喜欢甚至讨厌、排斥的感觉呢?
  求助者:这个倒是真有,因为班主任不严,很多同学上课讲话,干扰到我听课,我很烦这些同学,晚自习情况更糟糕,绝大部分同学都不遵守纪律,玩手机,聊天,让我受到很大影响,我很鄙视他们、讨厌他们。
  (5)告诉求助者人格品质是影响喜欢的最稳定因素之一,受喜爱程度最高的三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而受喜爱程度最低的几个品质是说谎、假装、不老实等,引导求助者待人真诚,不再伪装自己,以真实的、可接近的形象与人相处。
  (6)引导求助者学会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程度由浅入深可以分为四个水平,第一是情趣爱好方面;第二是态度,如对人的看法等;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第四是隐私方面。
  (7)引导求助者学习良好人际关系的四个原则,一是相互性原则;二是交换性原则;三是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四是平等性原则。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自我探索,不断反省自己。
  (8)布置咨询作业:
  ①继续每天练习放松,并尝试将在咨询中学到的系统脱敏放松技巧运用到现实中,在进教室前后随着一些情景的依次出现,逐步给自己放松。
  ②继续向更多的同学表达自己的真诚,坦诚地和同学相处,以真实的我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试着去信任同学,并按自我暴露的四个水平慢慢地、适当地暴露自己。   ③在和同学尝试交往的過程中按良好人际关系的四个原则要求自己,比如,发自内心地去喜欢周围的同学,并留意自己的情感反应引起了同学们什么样的新的情感应对方式。
  ④要求求助者学会自己进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事件A:上课时有同学在讲话;
  情绪C:很愤怒、很讨厌;
  信念B:上课时就应该安静下来听课,同学在课堂上讲话干扰到了我听课。
  驳斥D:……
  新观念E:……
  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8次。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树立健康、积极的交友观。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巩固咨询;
  (2)总结这一段咨询过程,肯定其变化;
  (3)基本结束咨询,引导求助者学会如何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学会自我指导,敢于尝试,自我接受,最终达到人格完善。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反映同学们不再对她嘲弄、排斥,并且有三个能经常一起聊天、一起玩的朋友,融洽的同学关系让她很放松,能恢复以前想说话就说话、想笑就笑的自由状态了,情绪明显好转,不再有睡眠障碍了,学习效率提高了。
  2 咨询师评估 。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主动配合,认真练习,坦然面对自己,不仅改善了不良情绪,而且能接纳自我,并能勇敢的暴露自我了,求助者变得更自由、更信任、更开放了,人格更完善了。
  3求助者班主任的评估。
  班主任老师反映张某最近状态明显好转了,上课又恢复以前大声回答老师问题的状态了,最近一次月考成绩明显在上升。
  4.心理测验复查结果评估。
  SCL-90测试结果:人际关系敏感1.6, 焦虑1.3,焦虑症状消失,人际关系状况明显改善。
  SAS量表得分由原来的63分降至45分,表示没有焦虑。
  SDS量表得分由原来的55分降至42分,表示没有抑郁。
  参考文献
  [1][M]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
  [2][M]郭念峰、《心理咨询师(技能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
  [3][M]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修订版.民族出版社, 2012年7月
其他文献
摘要: 對多元教学模式的探寻和对高效化学课堂的追求自新形势下教育教学革命开始以来就一直未曾停止。本文作者作为一线的教育从业者,对新时期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益也进行了相关探究和实践活动,以下为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活动出发,对多元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综合实践应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 多元;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
期刊
摘要: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已经成为中学英语教师的最终教学目标。 为保证接续式培养,针对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本文从环境和学生心理、教材跨度及学习和教学方式转变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因素;从思想态度、学习习惯和方法指导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高中英语;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35-
期刊
摘要: ] 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彻底打破了以往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当“听众”的低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如何高效地使用,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探究课题。接下来,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情境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据此提出了几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高效利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问题;应用策略  【中图
期刊
摘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强健的心理品质是个体基本素质的三个维度,是个体健康发展的三个支撑点,是素质教育的三个抓手。  关键词: 基本素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51-01  刚出生的孩子就像计算机的裸机,在没有安装相应的程序之前,他们不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就像计算机需要处理各种数据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国力逐渐强大政治、经济的发展不断升高,我国对全体学龄儿童实施义务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仅是教育需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状况,结合教学状况提出几个针对性建议,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养成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反思习惯;培养策略;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制度的落实和开展,新课程改革制度对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国相关教育人员应当不仅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还应当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升对初中体育的重视程度。本文将从初中体育教学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入手,浅析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方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初中教育;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 学生在初中的化学学习活动还处于化学科目初探阶段,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他们对化学科目学习的兴趣为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构建高效课堂使其在积累一定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化学思维方式。  关键词: 启发;多媒体;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61-01  化学科目既具有强逻辑性这一理学科目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具有能
期刊
摘要: 电子书包是教师与学生最好的学习交互平台工具。与以前的多媒体教学对比而言,电子书包优点颇多,个性化、移动性强,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广泛应用。本文首先针对电子书包的特点进行了探讨,然后主要论述了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电子书包;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59-01  处于如今信息发达的时代
期刊
摘要: 标枪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多轴旋转的投掷项目。从古至今是人们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利用标枪来狩猎、打击敌人。它是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又具有比赛性;所以今天成为大众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随着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专门化及针对性的日益加强,我们认为掷标枪技术与能力结合的是否完美,则集中体现在速度上。那么本文通过速度对标枪技术水平提高所产生作用的论述,来使标枪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期刊
摘要: 小学数学意在锻炼学生的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这些能力需要以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为基础,这就要求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具备相应的阅读与分析能力,用来获得数学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发展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63-01  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