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记忆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ly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中国抗战史,山西武乡是一个怎么也绕不过的地方。从太原出发,乘坐刚刚开通的郑太高铁南行40多分钟便到达。时间太短,已经打开的思绪闸门还来不及关闭,看着晋东南的春天一片蓄势待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位于太行山西麓的这方革命圣地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不必说八路军近10万将士在此长期战斗,也不必说长乐战斗、关家垴战斗、百团大战等对日作战6368次,只看八路军总部曾五次转战于此驻留长达536天,就足以不负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
  踏上这片热土,双脚总是不知如何安放。这是一片“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土地,当时全县仅有的13.5万人中就有9万余人参加了各种抗日团体,2万余人牺牲。站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时时处处都能感到烈士英魂犹存,心中充满赤诚与敬意。

(一)


  下车第一站,总是选择去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每次走进纪念馆都会不自觉地整理衣衫,一件件遗留文物、一张张黑白照片、一幕幕战斗复原场景,瞬间将人们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脚步越发沉重起来。
  总是不经意间停留在一双草鞋前,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只是每一次都想再听一遍,再感受一次伟大的抗战精神。
  这双草鞋,是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772团团长叶成焕牺牲时穿着的鞋子,那一年他才24岁。
  1938年的春天,抗战烽火燃遍太行。在遭受八路军几次打击之后,日军集结大量兵力分9路向太行根据地发起围剿。772团接到命令向武乡一带集结,叶成焕正患肺病,有几次严重地咳出血来。听说旅长陈赓要送他去后方治病,叶成焕急了:“没事,我已经习惯了,还是让我打了这一仗再说吧!”
  在叶成焕的带领下,772团上下一心、奋勇作战给刚进入武乡长乐滩的日军辎重部队迎头重击。然而,队伍还未来得及打扫战场,日军3000多人的支援部队又再次逼近,战场形势千钧一发。
  面对战友们一遍遍提醒,他仍然站着没动,“你们先走,我随后就下去。”突然日军的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叶成焕倒在了血泊之中。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战士们终究没能挽回他的性命,受伤严重的他神智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哎,队伍,队伍呢?”这是大家听到他唯一的也是最后一句话,牺牲时他的脚上就穿着这双破旧的草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消息传来,时任师长的刘伯承号啕大哭、悲痛万分。
  那段岁月里,像叶成焕这样的革命先烈不胜枚举,正是他们,用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吹响了中国必胜的号角。

(二)


  走出抗战史馆,不远处就是八路军雄风碑林公园,由孙毅将军题写的园名遒劲豪壮。党和国家领导人、八路军将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写下的饱含深情的文字,书写着一代人的怀念,也是后人不能忘却的记忆。
  “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这是朱德总司令在武乡奋笔写下的壮丽诗篇,诗词写就的不只是革命者的乐观主义,更彰显了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1939年的冬天,太行山上,寒风凛冽,白雪飘飞。八路军战士一边面对着日军的“蚕食”和“扫荡”,一边面对着供给断绝。英勇不屈的八路军战士,身着单衣,脚穿草鞋,吃着黑豆煮野菜,鏖战在冰天雪地中。
  默读这首诗,想着悬崖峭壁上修建的黄崖洞兵工厂,那是一种怎样的气概,感叹今天美好生活之余,总会涌起敬仰感激之情。那个时代的困难,现在是难以想象的,在那种环境中,八路军战士硬是靠着自力更生,活下来、站起来、强起来。
  面对根据地物资严重匮乏的现状,太行根据地党政军民总动员,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高潮。仅一年时间,129师就种地10万亩,其中开垦荒地8万多亩;在漳河两岸修筑了十几条大堤,开出1万多亩滩地,修筑了20多里长的漳北大渠和漳南大渠,实现了吃饭全部自给。在根据地广泛动员下,兴起了大量的纺织厂、服装厂等,根据地的日用工业品也实现了自给。
  王家裕八路军总部旧址外,有朱德总司令当年植下的一株白杨。1940年春天,他亲手将珍藏许久的一颗红星帽徽深埋于树苗根下。白杨长大后,沿着树枝断面出现了一个清晰的红色“五星”图案,像极了五星帽徽。当地人说,这是当年朱德总司令埋在树根下的那颗红五星长在了树干中。这当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却饱含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如今,在这棵“红星杨”周围又长出了许多新的“红星杨”,就像抗战精神不会在时光中泯灭,只会在传承中愈发闪耀。

(三)


  走出碑林公园,沿石阶而上,便是八路军抗战纪念碑。
  长长的石阶,好像在告诉人们曾经的抗战之路是那样漫长与艰辛;耸立的丰碑,又像是在展示八路军战士宁死不弯的伟岸身躯;19.37米的高度,更是让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那个特殊的年份。
  周建屏、段士增、杨万林、宣侠父、刘连科、陈宇寰、洪麟阁、金道松……728位血洒疆场的八路军正团级以上干部英名录,镌刻于纪念碑浮雕背面。
  一个值得缅怀的名字,就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728位先烈代表的是40多万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八路军战士。“人来不可高声语,恐扰英魂山上眠。”此时能做的唯有在心中默默地向长眠于历史深处的英雄们致敬。
  再往上走便是徐向前元帅纪念亭,在他戎马一生中,曾辗转跋涉过许多座大山。山中的战斗岁月凝聚成了他的大山情结,让他为之梦萦魂牵。人生弥留之际,徐向前元帅留下三条遗嘱:第一不开追悼会,第二不搞遗体告别仪式,最后一条就是死后将骨灰撒到大巴山、大别山、太行山……
  三条遗嘱,诠释的是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纯粹信仰的一生。亭为后人纪念之意,但行人登峰至此,这里便又成了最好的歇脚之地。
  “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恍惚间,一位谦逊隐忍、俭朴刚毅的布衣元帅浮现眼前。
  站在山上,向下望去,便可俯瞰老區风貌,偶有南风吹来,红旗猎猎、松涛阵阵。清澈的漳河水碧波荡漾、奔流不息;不远处的“复兴号”进站又出发,平稳急速地驶向远方。一切都显得那样安静祥和,曾经的历史正在渐渐远去。
  走出纪念馆,心中难免有一丝失落与惆怅。忽逢一对年轻恋人迎面而来,他们正谈论着抗战的故事。略显稚嫩的声音中,听出了崇敬与坚定,女孩眼角闪着隐隐泪光。心中一下释然,原来记忆从未磨灭,那安静之下涌动的是不熄的精神火焰和不屈的民族意志。
  “我们会好好爱护你浴血守卫的山河”,八路军文化园广场上书写的一行大字拂去了我步履间最后的沉重。
  武乡,我在此又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作者系光明日报社山西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孙进军)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吉林省东辽县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育、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以基层一线实践锻炼为导向,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通过建立制度、完善政策、搭建平台、优化环
期刊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堂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必须重视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以及相关文件要求,从爱国与爱党、爱人民的统一中
他曾經从火海中救出一名老人,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三次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在列车与惊马即将相撞的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推开军马,避免了一起严重事故,保护了数百名旅客的生命安全,但他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轧断左腿,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3岁。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欧阳海。  1940年冬,欧阳海出生在湖南省桂阳县莲塘区老鸦窝村一户贫农家庭。面对新生儿,父母在喜悦之余又添新愁:有了小儿子欧阳海,大儿子
期刊
位于陕西咸阳的原西北国棉一厂,是新中国第一个建在内地省份原料产区和消费市场的纺织厂。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享誉全国的劳动模范——赵梦桃。时至今日,以她名字命名的赵梦桃小组,仍是纺织行业响当当的全国先进班组。  赵梦桃出生于河南洛阳一个贫苦小摊贩家庭,大哥小妹因贫病交加先后夭折,父亲也常年卧病在床。懂事的她10岁起便拿着竹针,在装毛线的笸箩边一坐一整天,帮着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  1951年冬,赵梦桃进
期刊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1月28日,在“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作为一支集潜水器研发、试验和配套于一体的深海装备建设的主力军,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机关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批示,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机关党支部是党在机关中的最基层组织,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教育管理党员、破解发展难题、服务凝聚群众的重要职责,必须走在前、作表率。从2018年6月开始,甘肃省兰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按照甘肃省委组织部、兰州市委组织部要求,全面启动市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不断创新载
期刊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革命烈士那些感人至深的文章、诗文、家书编辑成册,用于干部教育,让各级干部常常看、常常思、常常反求己身。”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一封封充满亲情、爱情和革命理想的家书。品读革命烈士的家书,是对初心的再一次重温、再一次叩问,有益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杨开慧:一封未能寄出的信  20世纪8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从1994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开发,再到党的十八大后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棒接着一棒跑,用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成了现实。  一勤天下无难事,从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