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多媒体用于广告的分析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言
  当我去大连城市规划中心展览的时候我发现在现场有交互多媒体与参观者进行互动,也因此给参观者带来了兴趣,也使他们对这次展览印象深刻。现如今多媒体在高速发展,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用到多媒体来进行工作。
  二.多媒体概念
  多媒体其实就是将多种媒体连接到一起,进行呈现,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的多媒体形式,它是与互联网科技相结合的,并通过各种方式来传达观者想要的信息。
  在计算机的系统过程中,多媒体是与一种和多种的人机交互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传统多媒体: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电视、广播、报纸、周刊杂志,此外,还有一些户外的媒体,比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等。电视媒体,消费者会通过电视节目之后的插播广告来了解广告信息,广播媒体只能听无法观看这是它本身的特性,那么根据它自身的特性来设置它的广告,让听众了解广告信息。报纸媒介,已经是非常的传统了,老年人观看居多,场景为火车站,公司里,家里等。通过这种特性来传达广告信息。当然现在的报纸越来越年轻化,像杂志一样有丰富图案和颜色的,发展的前景会更好。周刊杂志媒介,时尚广告居多,年轻化,信息时长比较长,浏览次数多。根据这样特性来传达信息。户外媒体中的路牌和灯箱广告,在夜间看十分显眼,漂亮,而白天就十分一般,而且一个广告持续时间较长,这是它的媒体特性。
  三.交互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交互综合系统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来处理多种像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媒体,然后使用多种信息使之连接起来,成为一种交互系统,这就是交互多媒体。这种交互性的媒体体验使感受者用视觉听觉触觉等五官感受。给生活带来了新感觉新体验。时常用于博物馆、科技馆和企业展厅等,被称为多媒体展厅。
  四.艺术设计创意过程及设计方案
  那么问题是,如果我們将在博物馆或者科技馆里所看到的交互多媒体系统用到广告当中会不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会不会效果比现在普普通通的传统媒介甚至是纸媒的传播效果更好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多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广告的发展。我们不再只看到传统的纸媒了,还出现了好多新型的媒体进行广告的宣传。已经从传统纸媒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媒体,比如以前的电视,广播,现在的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所以科学技术的创新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更好的利用多媒体。那么如果我们把交互多媒体用于广告设计的话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用可口可乐的艺术创意来举例子:可口可乐的特点是有啵噜啵噜的气泡,喝后因为二氧化碳会使人感觉有辣的感觉,辣中还带着甜味,因此让人迷恋,那么平常的广告不会突出这一点,而是在包装或者是特殊口味的宣传来进行,并且也只是让消费者看到有这样的广告,有这样的产品,但是这样有一个弊端就是消费者并不知道这样的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口味是什么,那些不敢尝试新事物的消费者因为恐惧而不敢购买,只能等到那些敢于尝试新事物的消费者购买之后做出评价后,并且评价是好的才敢进行购买,那么如果用交互型多媒体,让这样的消费者体验到这样的感受,用这样有趣的方式让他爱上这样的产品,那么就增加了他购买的欲望。如果我们像5D电影那样,放映着产品的广告,并且会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可以和消费者互动,无论是动作方面还是视觉听觉触觉都会有感应,让消费者看到像可口可乐一样的气泡上升过程,有一种感官上的刺激。并且向观者解释可口可乐的制作过程和生产过程,以及可口可乐的一些信息。每一个观者投币一元可以出现可口可乐的冰冻雪糕状样品,这样可以让观者品尝到可口可乐的味道,并且为了环保,可以将可口可乐的样品中的冰棍用可食的材料制成。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加深观者的印象,比如用可口可乐的瓶子打网球的游戏之类的,在这样的广告旁边就会有贩卖可口可乐的贩卖机,这样如果有消费者对它感兴趣了,就想立即购买时,就能够购买得到,这样就避免了当消费者离开此地之后对此产品的遗忘。这样的交互形式新颖独特,可以使观者对此产品好感度增加很多,并且也会更加的信任和依赖。
  五.交互多媒体与广告设计的未来
  所以交互多媒体对广告设计是有正面影响的,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交互多媒体用于广告设计,使它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也使消费者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的传播产品而感到有兴趣,使更多的参观者参与进来。如今现在科技如此的发达,交互媒体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也使广告的形式更加多样,让人耳目一新,看起来都特别的神奇,当然就会印象深刻了。同时也克服了传统媒体的缺点,使企业与客户之间更好的衔接了,也能够明白广告的意图了,使消费者亲身体验,比单纯的去看更加有效。在未来也可能机器人会大量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人工智能又成为了可能,使交互多媒体更进一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有更多的可能。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不断的追求全面素质化,整体素质化的潮流中,将流行音乐运用到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行为。高校中允许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说明教师拥有高的创新教育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流行音乐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直白的表达深刻的内涵,直接宣泄人的情緒和感情,而且表达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娱乐性很强根本不需要具备太多的音乐素养的人都能听懂学会,因而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关键词】音乐;教学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特色语言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沧桑的历史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歇后语可以说是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得传统特色语言文化,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生活气息。歇后语用它独特的表现方式给让观看者深思和受到启迪,它反映了中国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是中华人民宝贵的文化语言遗产。  而《中国传统特色语言视觉探索》这次课题研究,就是运用平面设计独特的设计方
期刊
【摘要】室内设计是当代建筑藝术的主要形式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艺术创造的过程也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断的变化着,追求美,更追求质,人们更多的是想要提高生活质量,满足生活需求。因此,在这一大环境下,人们也更加注重室内设计的创新,使室内环境更加的和谐、舒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本文就是以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为基础,
期刊
【摘要】音乐可以提供给人们好的审美体验,将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效提高,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熏陶。钢琴当中演奏触键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音色不同,面对这个情况,需要有效的控制好触键方式。钢琴演奏者需要增强对触键方式的学习,从而最大程度上加强音色的表达效果,给人们带来最佳的审美体验。文章从鉴别钢琴音色着手,全面详细的分析了钢琴弹奏当中不同触键方式给音色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钢琴弹奏;不同触键方式;音色;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其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国家推行素质教育,从教育的各个阶段深化教育改革。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环节,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关系到高中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其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鉴赏能力,也让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文章本次主要探讨该如何提升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文中详细列举教学案例,配合具体教学方法,展现高中生音乐
期刊
【摘要】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对于设计师来说色彩的应用更为重要,设计师要对色彩非常了解这样才可以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色彩是人们来到这个世界睁开眼看到的第一感觉是色彩,从这儿就可以看出来色彩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设计;设计应用  颜色是我们出生对世界的第一印象,我们的眼睛对色彩是很敏感的,色彩有着它固有特性,越是颜色艳丽的事物越是危险,所以在
期刊
【摘要】跌宕起伏、百转千回,李清照的一生可以用这两个成语概括。出生于名门世家,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文学功底深厚,在生活在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时代,身为女性的她,冲破了世俗的桎梏,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李清照的诗词因为时代背景变迁、爱情的起落,风格迥异。从优越走向苦难,从天真活泼到愁绪满怀,从耳鬓厮磨到孤苦伶仃。家族没落,爱情幻灭,亡国之痛,令这个垂暮之年的女子寸断肝肠。时代变
期刊
【摘要】基础钢琴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肩负着音乐教育人才必备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使命。从高师钢琴教学的宏观整体规划到具体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改革,探讨一种与横向音乐专业课程协同教学,以培养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感官系统协同演奏为特色的钢琴教学方法体系,将大大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和音乐综合应用水平。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基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具有灿烂的文明。同时,中国又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我国每个民族都具有该民族独特的文化和文明。在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实践劳动等活动,逐渐形成了民族民间舞蹈,这些民族民间舞蹈极具有当地特色,能够反映出当地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也能够通过各种舞蹈动作,表达出各族人们的情感与情绪。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在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情绪与
期刊
【摘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应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健全运行机制、优化培训资源等方面入手,提升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质量。  【关键词】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力量,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更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基层文化队伍培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