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新课改的进一步加深也加强了德育的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党“十九大”与新课程标准下,讨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内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德育;中学化学;责任意识
1.德育的背景及重要性
中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中学德育目标对学生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其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1]。黨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该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也早已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德育对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初中化学教学中与德育相互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好学的志向[2]。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在接受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也是一大目标。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个重要时期,利用化学学科的特殊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将德育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效的结合并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感等品质。
3.与德育结合的化学教学
3.1结合化学史的德育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展示了科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用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事件所含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还能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些史实事件背后,科学家们的智慧与艰辛,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爱国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等等。例如在初三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的课题一后面的资料卡片“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中,所显示的资料篇幅有限,学生如果仅仅只阅读那一段文字很难感受到侯德榜先生的爱国情怀,很难理解这期间的艰辛困难。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一事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好好向学生们讲解,在当时的中国环境下,在制碱技术被西方国家垄断的情况下,放弃国外优秀的学术环境和已有建树的成果,靠自己摸索并改进制碱方法需要多伟大的精神和毅力。学生在了解了这些化学史上杰出人物的贡献及相关事迹所隐含的精神品质后,受情感冲击,受精神鼓舞,会想着要继承先辈的意志与精神,主动承担起当代学子的责任。
3.2结合绿色化学观念的德育
绿色化学的内涵是:在反应和生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能源、资源,尽量减少或彻底不使用和生产有害物质。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第七单元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八单元第课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章节都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爱护并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在教师行为渗透德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是的,教师的行为,思想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会不自觉的模仿老师的行为言语,对于学生来讲老师是有权威的,规范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言行得体大方,实验操作正确具有示范性,能起到一个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4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德育
包括在两部分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是化学实验安全,二是化学实验探究。初中接触到的有腐蚀性的试剂一般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等,接触到的还有白磷,重金属盐等有毒物质,还有一些氧化剂,易燃易爆品等,如果在保存、取用或者操作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危险。教师要强调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相应的实验安全的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安全负责,不断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使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等。
4.小结
在教学中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要做到教书,又要做到育人。育人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3]。教师要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他们在反复中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张晓群. 小学动态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许紫炜. 初中化学实验微课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冯文全,杨慧.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J].中国德育,2016(22):10-14.
(韩山师范学院 521041)
关键词:中学德育;中学化学;责任意识
1.德育的背景及重要性
中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中学德育目标对学生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其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1]。黨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该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也早已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德育对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初中化学教学中与德育相互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好学的志向[2]。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在接受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也是一大目标。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个重要时期,利用化学学科的特殊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将德育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效的结合并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感等品质。
3.与德育结合的化学教学
3.1结合化学史的德育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展示了科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用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事件所含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还能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些史实事件背后,科学家们的智慧与艰辛,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爱国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等等。例如在初三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的课题一后面的资料卡片“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中,所显示的资料篇幅有限,学生如果仅仅只阅读那一段文字很难感受到侯德榜先生的爱国情怀,很难理解这期间的艰辛困难。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一事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好好向学生们讲解,在当时的中国环境下,在制碱技术被西方国家垄断的情况下,放弃国外优秀的学术环境和已有建树的成果,靠自己摸索并改进制碱方法需要多伟大的精神和毅力。学生在了解了这些化学史上杰出人物的贡献及相关事迹所隐含的精神品质后,受情感冲击,受精神鼓舞,会想着要继承先辈的意志与精神,主动承担起当代学子的责任。
3.2结合绿色化学观念的德育
绿色化学的内涵是:在反应和生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能源、资源,尽量减少或彻底不使用和生产有害物质。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第七单元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八单元第课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章节都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爱护并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在教师行为渗透德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是的,教师的行为,思想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会不自觉的模仿老师的行为言语,对于学生来讲老师是有权威的,规范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言行得体大方,实验操作正确具有示范性,能起到一个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4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德育
包括在两部分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是化学实验安全,二是化学实验探究。初中接触到的有腐蚀性的试剂一般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等,接触到的还有白磷,重金属盐等有毒物质,还有一些氧化剂,易燃易爆品等,如果在保存、取用或者操作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危险。教师要强调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相应的实验安全的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安全负责,不断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使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等。
4.小结
在教学中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要做到教书,又要做到育人。育人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3]。教师要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他们在反复中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张晓群. 小学动态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许紫炜. 初中化学实验微课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冯文全,杨慧.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J].中国德育,2016(22):10-14.
(韩山师范学院 52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