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必修学科之一,不仅包括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致力于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综合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分支,体育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教师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合理设计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国家教育部门提出“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农村初中 阳光体育运动 策略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以国家“每天阳光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为基础,旨在将体育教学与大自然相融合,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致的基础上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1-2]。要达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效果,农村初中体育教师致力于充分提升体育教学与环境、与学生发展实况的契合度。通过科学、合理设计体育活动,以创新教学模式为途径组织学生全面参与体育学习,实现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笔者经过观察和思考,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农村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策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师“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意识
要在农村初中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模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意识,只有在广大体育教师充分理解、认可该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发展水平。首先,学校体育教研组应充分收集“阳光体育运动”相关资料,包括国家的号召文件、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等;组织教师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培训,确保广大体育教师充分了解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目的。其次,提倡体育教师制订“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计划,计划应以体育教学规律为基础,结合学生体育素质发展实况进行设定。另外,鼓励教师勇于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创新,促使其充分利用农村环境条件进行体育活动设计,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2.以体育教学理论为基础科学设计体育运动形式
在农村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理论进行体育形式的设计。首先,教师应明确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目的,在体育运动形式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开展体育活动。其次,教师应关注每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带来的效果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效果和问题进行同步改进,及时评价体育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在锻炼学生耐力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可采用“丛林寻宝”等活动开展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一定的“寻宝任务”,并在由学生组成的小组间开展竞赛模式,以时间短者为胜。通过耐力锻炼的长时间慢跑或登高为途径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是结合体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创新性体育运动形式。
3.利用自然地理优势提升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目前广大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要求体育教师将学生体育活动与大自然相融合,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3-4]。对此,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可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进行教学创新,利用环境的隐秘性、高度、安全性及趣味性等特点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以跑步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道进行体育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竞赛小组,在分组过程中保证组间差异最小化及组内差异最大化,并帮助学生根据身体素质及体育项目的擅长方面进行赛道分配;其次,对相应山坡赛带进行规划整理,保证其安全性;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竞跑任务,观察学生跑步过程中的表现,并计算每组学生及每个学生跑步所用时间。另外,对学生的竞赛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体测,结合教学效果进行相应改进。利用自然地势优势开展体育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还达到锻炼耐力、爆发力及爬坡跑能力的教学目的。
4.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4.1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安排体育活动。
基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性,对与自身特性相符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新鲜感与好奇心,因此,在体育活动安排过程中,应当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充分考虑,使学生以更快速度融入体育活动当中。例如,针对学生“年轻”与“富有活力”两个特点,可适当安排健美操、现代舞等具有青春气息的体育活动,在确保运动量不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4.2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与设施,意味着在各学校场地、设施不同的情况下,体育活动内容将呈现一定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体育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察,并与之相结合,全力开展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体育活动,在起到锻炼身体作用的同时,实现学校教学特色的展示,具有一箭双雕的体育引导意义。
4.3与民族特点相结合,开展体育活动。
在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民族特点”是一个具有一定新鲜感的元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对这一元素加以利用实现体育运动与民族特点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武术、阳光长跑等弘扬民资精神的活动,在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结合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农村初中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对学生有计划、科学地提高身体素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在“阳光体育运动”口号的基础上,农村体育教学应适时做出相应改革,充分结合农村环境的地理优势进行体育活动教学创新。在开展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体育素质状况及安全,只有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忠儒.浅谈初中阶段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J].学周刊,2015(28):210-211.
[2]陈志坚.庆阳市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调查[J].当代体育科技,2014(29):74-75.
[3]许江宁.盱眙县农村与城镇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情况对比与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5(03):289.
[4]吴天娇,鲍君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9):25-27.
关键词: 农村初中 阳光体育运动 策略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以国家“每天阳光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为基础,旨在将体育教学与大自然相融合,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致的基础上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1-2]。要达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效果,农村初中体育教师致力于充分提升体育教学与环境、与学生发展实况的契合度。通过科学、合理设计体育活动,以创新教学模式为途径组织学生全面参与体育学习,实现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笔者经过观察和思考,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农村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策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师“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意识
要在农村初中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模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意识,只有在广大体育教师充分理解、认可该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发展水平。首先,学校体育教研组应充分收集“阳光体育运动”相关资料,包括国家的号召文件、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等;组织教师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培训,确保广大体育教师充分了解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目的。其次,提倡体育教师制订“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计划,计划应以体育教学规律为基础,结合学生体育素质发展实况进行设定。另外,鼓励教师勇于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创新,促使其充分利用农村环境条件进行体育活动设计,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2.以体育教学理论为基础科学设计体育运动形式
在农村初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理论进行体育形式的设计。首先,教师应明确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目的,在体育运动形式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开展体育活动。其次,教师应关注每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带来的效果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效果和问题进行同步改进,及时评价体育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在锻炼学生耐力的教学目标下,教师可采用“丛林寻宝”等活动开展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一定的“寻宝任务”,并在由学生组成的小组间开展竞赛模式,以时间短者为胜。通过耐力锻炼的长时间慢跑或登高为途径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是结合体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创新性体育运动形式。
3.利用自然地理优势提升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目前广大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要求体育教师将学生体育活动与大自然相融合,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3-4]。对此,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可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进行教学创新,利用环境的隐秘性、高度、安全性及趣味性等特点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以跑步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具有一定坡度的山道进行体育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竞赛小组,在分组过程中保证组间差异最小化及组内差异最大化,并帮助学生根据身体素质及体育项目的擅长方面进行赛道分配;其次,对相应山坡赛带进行规划整理,保证其安全性;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竞跑任务,观察学生跑步过程中的表现,并计算每组学生及每个学生跑步所用时间。另外,对学生的竞赛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体测,结合教学效果进行相应改进。利用自然地势优势开展体育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还达到锻炼耐力、爆发力及爬坡跑能力的教学目的。
4.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4.1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安排体育活动。
基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性,对与自身特性相符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新鲜感与好奇心,因此,在体育活动安排过程中,应当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充分考虑,使学生以更快速度融入体育活动当中。例如,针对学生“年轻”与“富有活力”两个特点,可适当安排健美操、现代舞等具有青春气息的体育活动,在确保运动量不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4.2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与设施,意味着在各学校场地、设施不同的情况下,体育活动内容将呈现一定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体育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察,并与之相结合,全力开展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体育活动,在起到锻炼身体作用的同时,实现学校教学特色的展示,具有一箭双雕的体育引导意义。
4.3与民族特点相结合,开展体育活动。
在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民族特点”是一个具有一定新鲜感的元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对这一元素加以利用实现体育运动与民族特点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武术、阳光长跑等弘扬民资精神的活动,在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结合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农村初中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对学生有计划、科学地提高身体素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在“阳光体育运动”口号的基础上,农村体育教学应适时做出相应改革,充分结合农村环境的地理优势进行体育活动教学创新。在开展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体育素质状况及安全,只有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忠儒.浅谈初中阶段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J].学周刊,2015(28):210-211.
[2]陈志坚.庆阳市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调查[J].当代体育科技,2014(29):74-75.
[3]许江宁.盱眙县农村与城镇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情况对比与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5(03):289.
[4]吴天娇,鲍君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