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金作为企业经营的“血液”,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规模日趋庞大,下属公司的数量日趋增多。在现金管理上凸显出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型企业中的现金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商业银行行现有的技术与专业服务平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字]现金管理 大型企业 账户管理 收付款管理 流动性管理
一、前言
现金,作为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它始终是保证一个企业正常运行转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企业的一个完整经营周期中,现金会根据需要不断转变为原材料、存货、应收账款以及其他资产形式,并最终又回到现金的形态。现金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对现金及其等价物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对现金流入、流出及留存的统筹规划,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在确保现金流动性的前提下,力争将企业持有的现金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在现金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的快速发展,众多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结合商业银行,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企业现金的管理,使主公司可以实现了解掌控分布各地的分(子)公司的现金流动的情况,达到企业现金控制最优化的目的。
二、我国大型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明显加快,我国企业的经营规模日趋庞大,逐渐向集团化和跨国化进行发展。这些大型企业对现金的管理是越发地重视,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在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现金管理,以改善当前企业现金管理的困境。在这些大型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以及产业朝着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现金随着其规模扩大的同时日趋分散,因此凸显出很多现金管理上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从我国大型企业的现金管理的情况可总结出如下几类大问题:
(一)企业现金应用效率低下
企业中现金集中管理和内部多层导致现金分散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企业现金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这个矛盾致使企业对现金的管理缺乏统一性,下属公司多头开户造成企业缺乏有效地资金调度政策而导致现金调度不均,使部分子公司的现金大量闲置,而部分子公司却要依靠银行大量的贷款,最后造成企业“高存款…高贷款”“高费用”的“三高”现象。同时,也导致了下属公司投资决策的随意性,片面追求自己的利益,弃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和战略目标于不顾。这种做法往往会致使企业现金使用的效率极端低下,当企业一旦遇到问题,往往容易出现现金流断裂的情况。
(二)现金管理的体系不完善
企业往往缺少系统的现金管理制度,对下属公司没有完备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通常对现金管理的要求要么过松要么过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企业现金管理的力度不够,企业对下属公司的现金情况缺乏及时的监控,下属公司时常会对主公司的要求进行敷衍,现金管理违规现象常常有发生,导致企业主体在总体的现金管理上失控。此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往往过于追逐利润而忽视现金流,从而导致企业极易陷入现金流断裂的困境。
(三)现金管理信息不准确
管理工具由于企业自身组织架构越来越复杂,各下属公司财务数据分散管理,无法做到统一管理,当信息传递的路径越来越长,各种有效信息很难实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总部,导致总部往往靠事后的报表来对下属成员企业的现金进行控制和管理,使得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有效资金信息,无法对集团整体资金实施有效管理、监督和控制。
(四)现金管理的方法陈旧
当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后,继续采用传统手工现金管理方式势必将导致企业的现金管理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有时效性的技术,企业的现金划转、银企对账、凭证生成等业务操作仍然采用手工处理,这极大地降低了现金的周转率,也给企业的账务处理带来了繁琐巨大的工作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少适当的监督方式,很多下属公司背着企业在银行设立多个账户,使企业主体对整个企业的现金难以实施有效集中,不能进行有效地投资。
三、我国企业加强现金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需要
“现金为王”是现代财务学里面最核心的理念之一,现金流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企业经营的效率和动力。企业的现金要不断地周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经营周期,企业才会有发展和生存的能力。要是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那么就不能及时地偿还债务或分发股利,于是会造成债权人与股东的信任问题。也无法及时地为员工支付工资、对外投资以及对必要材料的购买。所以,企业在关注账面利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现金流的情况。
(二)集团化扩张地需要
随着企业地扩张,很多企业向着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其下属公司地设立以及公司间地相互并购与重组,使企业整体在扩大地同时资金却日趋分散,其财务的管理效率日益降低;再加上各下属企业问的财务流程和财务软件差异较大,使企业不得不花费很多资源去处理繁琐的财务操作。因此,企业现金控制的成本、效率问题急需解决。
(三)风险管理的需要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使企业的外部环境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中,无数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因为现金不足,不得不面对破产的困境。加强现金管理是企业增强资金平衡能力,防范资金流动风险的一个选择。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现金管理方案,有效地统筹安排现金的流人和流出环节,使公司下属的现金流的在企业主体的管理和掌控下,保证企业所制定的财务管理方案有序正常地执行。避免下属公司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等现金风险。
四、改进企业现金管理问题的建议
笔者认为,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账户的设置、收付款的方式以及现金流动性这三个方面。要改善企业现金管理的情况,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现有的技术和现金管理服务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改善。
(一)账户管理
通常企业会因业务和财务的需要与多家银行合作,因此会开立多个账户。对于下属企业很多的集团企业来说,其设立的账户之多,类型之广。企业主体往往不能有效地掌控这些账户的信息。造成主体企业不能将各个账户里的现金进行有效地集中,使资金较为分散。企业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现金管理的需要,通过银行对账户进行整理和简化。银行根据企业的需求合理地开设相关性较大的并且关闭多余繁琐的账户。此后,银行根据银行认同的设计方案构建现金管理的账户体系。把企业客户的实际信息维护到银行系统中,比如该企业的属性、企业下属公司的属性以及母子公司的账户和用户等。同时,企业主体还应该与下属企业进行充分协调,确定核心账户和成员单位客户。这样便实现了账户的集中管理。这样企业总部便可以通过银企直联、网上银行系统,根据银行建立的账户体系对总 部一级账户以及下属公司的次级账户的余额和交易情况进行远程的掌握,对企业现金流人流出的信息与数据进行集中,达到随时了解各下属公司的现金头寸情况。此外,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将账户余额进行对账,通过电子对账系统接收到的对账单据确认无误后,将信息通过系统反馈给银行,这样取代了纸质单据的传递,提高了对账效率。
通过账户管理能及时地掌握企业整体的现金状况,监控重大异常的现金变动,提高现金操作的安全性,控制现金操作的风险。为企业现金管理的决策提供支持。解决了企业主体对下属公司缺乏监控以及账户繁琐过多的问题。
(二)收付款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增大,供应链条地不断延长,企业各种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数量急剧增多。加快企业的收付款,对于优化企业的现金流、提高现金留存和控制现金流向有着积极地意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远程集中处理批量资金收付的能力,同时银行技术的不断提升也能为企业的收付款管理给予极大的帮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它的是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的会计业务拿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每个下属公司都设会计,节省了系统和人工成本。企业可以将所有收付款业务的只能统一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业务的处理和管理。在集中结算的时候,下属公司的所有机构均不直接参与现金收付的业务中,由财务共享中心统一完成结算,处理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以及后续账务。
通常,企业对应付账款都是尽可能地延迟支付以保证较久地持有现金。但是由于下属企业内外部环境差异很大,当其进行自主付款时,企业主体很难对他们进行控制,导致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所以,企业可以选择集中付款管理,总部将所有下属公司的所有应付账款科目集中起来,并且支付权限由总部统一管理。这样,总部便可以根据企业整体现金需求来管理安排应付账款,最大限度地使用商业信用延迟付款,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集中支付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母公司核心账户直接支付;另一种是母公司核心账户下拨现金进行支付(见图1、2)。同样,对应收账款的实现是针对企业的客户,而他们付款的方式和习惯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变成现金的时间不一致、相关信息不完整,于是给企业的收款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整个收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银行、企业、客户三方面,企业通常无法直接控制收款的清算渠道,所以只依靠其自身的资源和实力很难改善这种情况。如果企业通过对应收账款的集中处理,凭借企业整体优势,通过选择一个合理的收款银行,为自己建立一个高校方便的收款渠道。
通过采用集中收付款的方式,企业对现金的流人和流出速度进行了控制,以优化其先进管理的目的,并且从单纯的账户现金的管理上升到营运现金的管理。同时也对资金的流向和数量有了更多可以预测的来源和信息,增加了预测的精确度。此外,企业能更好地发挥整体的优势,能更合理安排内部的资金。
(三)流动性管理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必须要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则不能为企业带来最佳的收益,因为流动性强的资产往往收益较低;如果过少的话企业则无法完成日常的购买支付、债务偿还等活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对现金流动性的管理才是现金管理最为核心的问题。通过流动性管理,这些大型企业可以高效地集中各下属公司的现金进行集中操作,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及时抓住市场的机遇,以最为实惠的价格进行采购或者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通常来讲,建立现金池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现金池最早是由跨国公司的财务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发的现金管理方式,通过统一统筹划拨企业整体的资金,最大限度降低集团持有的净头寸。
现金池对有很多下属公司的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将下属公司的资金归集到总部账户,由企业主体统筹管理现金的使用。现金池同样需要银行的相关技术和平台的支持。银行根据之前的对公司账户整理的结果,把那些与现金关系紧密或者对企业影响较大的账户纳入现金池中,然后根据企业主体与各下属公司的商量协调,企业与税收部门、律师的沟通的结果为企业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现金池体系。在现金池体系中,企业结算本部的现金
池中主账户可以将各成员单位现金池中基本账户和一般账户上的余额自动划拨到现金池中,再将现金池中的资金根据实际情况下拨到资金不足的次级账户中。这样企业集团的资金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不再需要从外部进行融资,也免除了很多繁琐的手续,减少了利息支出,还可以避免避个别账户因为资金不足造成透支情况需向商业银行交纳罚款的风险,实现大型企业内部现金共享的模式。其次,集团企业可以通过现金池管理模式了解成员单位子账户现金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将集团企业现金池中多余的资金集中起来,更有效率地进行投资活动。(参见图3)也可以与银行签订协议,将大量的闲置资金委托给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理财,获取较高的收益和回报。
此外,在企业现金内部共享时,下属公司再想总账户申请委托贷款时,也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反之,下属公司向总账户发放委托贷款,也要收利息。利率由企业主体来制定,但是不能与市场利率差距过大,否则有被视为逃税的风险。
通过现金池的模式,大型企业可以把外部融资变为内部融资,减少利息的支出。将现金盈余下属公司的现金转入到缺乏现金的下属公司的账户中,使这些公司不需要进行外部融资,降低了外部融资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将多余的现金归集到企业主体进行有效地投资。提高了运用资金的效率。
(四)金融工具及风险管理
加强各类金融投融资工具管理。通过与商业银行对接现金管理系统、特别是流动性管理功能所提供的信息与数据,对商业票据的发行与支付、托管业务与信用证开具、外汇与衍生品交易的前端与后端等投融资工具进行有效组合和运用,为整个公司现金管理真正创造价值。企业通过流动性管理提供的实时现金头寸数据,经过科学决策,在确保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前提下,通过与银行对接的现金管理系统进行企业现金与有价证券的交易转换。
强化风险管理,有效规避投资和金融市场风险,是企业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的前提。通过现金管理系统的风险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完整地采集和全程跟踪各类资金业务信息,运用详细的现金流预测分析手段对各种操作风险进行管控;通过基于市场即时利率、汇率信息的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分析工具,全面分析判断企业潜在的风险;通过对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分析,为企业提供优化的投资组合与解决方案,管控企业各类投资行为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强,现金管理一数字时代的网络金融服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许宁,集团企业现金管理模式研究及实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
[3]王宁,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初探,会计之友,2010(9)
[4]艾栎楠,浅谈现金池模式在集团资金管理中的应用,煤炭经济研究,2008(2)
[关键字]现金管理 大型企业 账户管理 收付款管理 流动性管理
一、前言
现金,作为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它始终是保证一个企业正常运行转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企业的一个完整经营周期中,现金会根据需要不断转变为原材料、存货、应收账款以及其他资产形式,并最终又回到现金的形态。现金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对现金及其等价物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对现金流入、流出及留存的统筹规划,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在确保现金流动性的前提下,力争将企业持有的现金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在现金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的快速发展,众多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结合商业银行,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企业现金的管理,使主公司可以实现了解掌控分布各地的分(子)公司的现金流动的情况,达到企业现金控制最优化的目的。
二、我国大型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明显加快,我国企业的经营规模日趋庞大,逐渐向集团化和跨国化进行发展。这些大型企业对现金的管理是越发地重视,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在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现金管理,以改善当前企业现金管理的困境。在这些大型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以及产业朝着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现金随着其规模扩大的同时日趋分散,因此凸显出很多现金管理上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从我国大型企业的现金管理的情况可总结出如下几类大问题:
(一)企业现金应用效率低下
企业中现金集中管理和内部多层导致现金分散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企业现金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这个矛盾致使企业对现金的管理缺乏统一性,下属公司多头开户造成企业缺乏有效地资金调度政策而导致现金调度不均,使部分子公司的现金大量闲置,而部分子公司却要依靠银行大量的贷款,最后造成企业“高存款…高贷款”“高费用”的“三高”现象。同时,也导致了下属公司投资决策的随意性,片面追求自己的利益,弃企业整体发展能力和战略目标于不顾。这种做法往往会致使企业现金使用的效率极端低下,当企业一旦遇到问题,往往容易出现现金流断裂的情况。
(二)现金管理的体系不完善
企业往往缺少系统的现金管理制度,对下属公司没有完备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通常对现金管理的要求要么过松要么过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企业现金管理的力度不够,企业对下属公司的现金情况缺乏及时的监控,下属公司时常会对主公司的要求进行敷衍,现金管理违规现象常常有发生,导致企业主体在总体的现金管理上失控。此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往往过于追逐利润而忽视现金流,从而导致企业极易陷入现金流断裂的困境。
(三)现金管理信息不准确
管理工具由于企业自身组织架构越来越复杂,各下属公司财务数据分散管理,无法做到统一管理,当信息传递的路径越来越长,各种有效信息很难实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总部,导致总部往往靠事后的报表来对下属成员企业的现金进行控制和管理,使得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有效资金信息,无法对集团整体资金实施有效管理、监督和控制。
(四)现金管理的方法陈旧
当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后,继续采用传统手工现金管理方式势必将导致企业的现金管理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有时效性的技术,企业的现金划转、银企对账、凭证生成等业务操作仍然采用手工处理,这极大地降低了现金的周转率,也给企业的账务处理带来了繁琐巨大的工作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少适当的监督方式,很多下属公司背着企业在银行设立多个账户,使企业主体对整个企业的现金难以实施有效集中,不能进行有效地投资。
三、我国企业加强现金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需要
“现金为王”是现代财务学里面最核心的理念之一,现金流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企业经营的效率和动力。企业的现金要不断地周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经营周期,企业才会有发展和生存的能力。要是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那么就不能及时地偿还债务或分发股利,于是会造成债权人与股东的信任问题。也无法及时地为员工支付工资、对外投资以及对必要材料的购买。所以,企业在关注账面利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现金流的情况。
(二)集团化扩张地需要
随着企业地扩张,很多企业向着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其下属公司地设立以及公司间地相互并购与重组,使企业整体在扩大地同时资金却日趋分散,其财务的管理效率日益降低;再加上各下属企业问的财务流程和财务软件差异较大,使企业不得不花费很多资源去处理繁琐的财务操作。因此,企业现金控制的成本、效率问题急需解决。
(三)风险管理的需要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使企业的外部环境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中,无数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因为现金不足,不得不面对破产的困境。加强现金管理是企业增强资金平衡能力,防范资金流动风险的一个选择。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现金管理方案,有效地统筹安排现金的流人和流出环节,使公司下属的现金流的在企业主体的管理和掌控下,保证企业所制定的财务管理方案有序正常地执行。避免下属公司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等现金风险。
四、改进企业现金管理问题的建议
笔者认为,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账户的设置、收付款的方式以及现金流动性这三个方面。要改善企业现金管理的情况,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现有的技术和现金管理服务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改善。
(一)账户管理
通常企业会因业务和财务的需要与多家银行合作,因此会开立多个账户。对于下属企业很多的集团企业来说,其设立的账户之多,类型之广。企业主体往往不能有效地掌控这些账户的信息。造成主体企业不能将各个账户里的现金进行有效地集中,使资金较为分散。企业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现金管理的需要,通过银行对账户进行整理和简化。银行根据企业的需求合理地开设相关性较大的并且关闭多余繁琐的账户。此后,银行根据银行认同的设计方案构建现金管理的账户体系。把企业客户的实际信息维护到银行系统中,比如该企业的属性、企业下属公司的属性以及母子公司的账户和用户等。同时,企业主体还应该与下属企业进行充分协调,确定核心账户和成员单位客户。这样便实现了账户的集中管理。这样企业总部便可以通过银企直联、网上银行系统,根据银行建立的账户体系对总 部一级账户以及下属公司的次级账户的余额和交易情况进行远程的掌握,对企业现金流人流出的信息与数据进行集中,达到随时了解各下属公司的现金头寸情况。此外,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将账户余额进行对账,通过电子对账系统接收到的对账单据确认无误后,将信息通过系统反馈给银行,这样取代了纸质单据的传递,提高了对账效率。
通过账户管理能及时地掌握企业整体的现金状况,监控重大异常的现金变动,提高现金操作的安全性,控制现金操作的风险。为企业现金管理的决策提供支持。解决了企业主体对下属公司缺乏监控以及账户繁琐过多的问题。
(二)收付款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增大,供应链条地不断延长,企业各种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数量急剧增多。加快企业的收付款,对于优化企业的现金流、提高现金留存和控制现金流向有着积极地意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远程集中处理批量资金收付的能力,同时银行技术的不断提升也能为企业的收付款管理给予极大的帮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它的是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的会计业务拿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每个下属公司都设会计,节省了系统和人工成本。企业可以将所有收付款业务的只能统一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业务的处理和管理。在集中结算的时候,下属公司的所有机构均不直接参与现金收付的业务中,由财务共享中心统一完成结算,处理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以及后续账务。
通常,企业对应付账款都是尽可能地延迟支付以保证较久地持有现金。但是由于下属企业内外部环境差异很大,当其进行自主付款时,企业主体很难对他们进行控制,导致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所以,企业可以选择集中付款管理,总部将所有下属公司的所有应付账款科目集中起来,并且支付权限由总部统一管理。这样,总部便可以根据企业整体现金需求来管理安排应付账款,最大限度地使用商业信用延迟付款,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集中支付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母公司核心账户直接支付;另一种是母公司核心账户下拨现金进行支付(见图1、2)。同样,对应收账款的实现是针对企业的客户,而他们付款的方式和习惯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变成现金的时间不一致、相关信息不完整,于是给企业的收款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整个收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银行、企业、客户三方面,企业通常无法直接控制收款的清算渠道,所以只依靠其自身的资源和实力很难改善这种情况。如果企业通过对应收账款的集中处理,凭借企业整体优势,通过选择一个合理的收款银行,为自己建立一个高校方便的收款渠道。
通过采用集中收付款的方式,企业对现金的流人和流出速度进行了控制,以优化其先进管理的目的,并且从单纯的账户现金的管理上升到营运现金的管理。同时也对资金的流向和数量有了更多可以预测的来源和信息,增加了预测的精确度。此外,企业能更好地发挥整体的优势,能更合理安排内部的资金。
(三)流动性管理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必须要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则不能为企业带来最佳的收益,因为流动性强的资产往往收益较低;如果过少的话企业则无法完成日常的购买支付、债务偿还等活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对现金流动性的管理才是现金管理最为核心的问题。通过流动性管理,这些大型企业可以高效地集中各下属公司的现金进行集中操作,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及时抓住市场的机遇,以最为实惠的价格进行采购或者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通常来讲,建立现金池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现金池最早是由跨国公司的财务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发的现金管理方式,通过统一统筹划拨企业整体的资金,最大限度降低集团持有的净头寸。
现金池对有很多下属公司的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将下属公司的资金归集到总部账户,由企业主体统筹管理现金的使用。现金池同样需要银行的相关技术和平台的支持。银行根据之前的对公司账户整理的结果,把那些与现金关系紧密或者对企业影响较大的账户纳入现金池中,然后根据企业主体与各下属公司的商量协调,企业与税收部门、律师的沟通的结果为企业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现金池体系。在现金池体系中,企业结算本部的现金
池中主账户可以将各成员单位现金池中基本账户和一般账户上的余额自动划拨到现金池中,再将现金池中的资金根据实际情况下拨到资金不足的次级账户中。这样企业集团的资金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不再需要从外部进行融资,也免除了很多繁琐的手续,减少了利息支出,还可以避免避个别账户因为资金不足造成透支情况需向商业银行交纳罚款的风险,实现大型企业内部现金共享的模式。其次,集团企业可以通过现金池管理模式了解成员单位子账户现金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将集团企业现金池中多余的资金集中起来,更有效率地进行投资活动。(参见图3)也可以与银行签订协议,将大量的闲置资金委托给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理财,获取较高的收益和回报。
此外,在企业现金内部共享时,下属公司再想总账户申请委托贷款时,也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反之,下属公司向总账户发放委托贷款,也要收利息。利率由企业主体来制定,但是不能与市场利率差距过大,否则有被视为逃税的风险。
通过现金池的模式,大型企业可以把外部融资变为内部融资,减少利息的支出。将现金盈余下属公司的现金转入到缺乏现金的下属公司的账户中,使这些公司不需要进行外部融资,降低了外部融资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将多余的现金归集到企业主体进行有效地投资。提高了运用资金的效率。
(四)金融工具及风险管理
加强各类金融投融资工具管理。通过与商业银行对接现金管理系统、特别是流动性管理功能所提供的信息与数据,对商业票据的发行与支付、托管业务与信用证开具、外汇与衍生品交易的前端与后端等投融资工具进行有效组合和运用,为整个公司现金管理真正创造价值。企业通过流动性管理提供的实时现金头寸数据,经过科学决策,在确保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前提下,通过与银行对接的现金管理系统进行企业现金与有价证券的交易转换。
强化风险管理,有效规避投资和金融市场风险,是企业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的前提。通过现金管理系统的风险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完整地采集和全程跟踪各类资金业务信息,运用详细的现金流预测分析手段对各种操作风险进行管控;通过基于市场即时利率、汇率信息的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分析工具,全面分析判断企业潜在的风险;通过对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分析,为企业提供优化的投资组合与解决方案,管控企业各类投资行为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强,现金管理一数字时代的网络金融服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许宁,集团企业现金管理模式研究及实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
[3]王宁,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初探,会计之友,2010(9)
[4]艾栎楠,浅谈现金池模式在集团资金管理中的应用,煤炭经济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