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圆”安全文化是兖矿集团鲍店煤矿系统整合符合矿井文化积淀的安全文化体系。在职工中培育“方圆”安全文化理念,从而形成自主保安全、自觉抓安全的局面,是宣贯“方圆”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所在,笔者认为在实际宣贯中应注重“三点一线”。
一、敲响共鸣点
“方圆”理念是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关“天人合一”的思想,力求达到物与形、事与理的和谐统一。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国家民族长期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活习俗、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的总和,一旦形成就为多数人所自觉接受和遵守。所以导入方圆理念,运用文化力量筑牢安全防线,不论从管理学还是行为学都是非常适合和必要的。长期以来,作为煤矿这样一个特殊的高危作业,安全工作多采用强制规定、高压措施、硬性约束,有棱有角、冷色调的东西多,而从人的心理调适、情感尊重、主体突显上着墨不多,暖色彩的勾画少,使管理主体与行为主体产生隔离,错位逆向,没有互动,效果不明显。导入“方圆”理念再加上文化的“软实力”推动,根本目的是把安全的刚性要求和制度措施、规定等让大家明白清楚,继而从人的心理调适、情感需求入手,在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文化渗透中把安全制度要求内化为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面的自觉意识,达到方圆融通、刚柔相济、上下互动,从而使安全成为管理主体和行为主体的共同愿景。如果引不起这种共鸣,职工的接受与自觉行为就会打折扣。所以,要把“方圆”与安全文化的内涵、联系讲清讲透,切实与矿井的管理有机统一并在各方面体现,坚决避免讲的是方圆融通的思想,而在很多事情上映照出的却是方方正正的影子。只有上上下下都理解“方圆”安全文化的实际意义,并共同维护和发展,在共鸣中“方圆”才会开花结果。
二、填充空白点
让“方圆”的理念在全体职工中落地生根,进而催化形成为每个人安全的自觉行为,必须消除职工思想行为和制度中存在的盲点和空白点,达到全方位全覆盖,切实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质的转变。一是思想上的空白点。作为表象意义上的方圆,职工对其形成的理解容易到位,但对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安全内涵,就容易出现理解上的空白。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识其形而不识其神,“方圆”安全文化就会形成一种挂在嘴边的表层要求,起不到“教化”作用。所以培育中必须持续地进行,不能速办速成,立见成效。二是行为上的盲点。思想支配行为,特别在新旧理念交替的时候,由于新的理念还没有成为支配行为的主导思想,而旧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又很难瞬间改变,人的行为就会产生不确定性,可能造成新旧“交接”中的盲点。这种盲点的存在有些时候就会影响到人行为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所以要设立个缓冲区,把“方圆”安全文化由上向下推行的过程转变为由下向上理解接受和遵守执行的过程,避免出现行为偏差。三是消除制度上的交错现象。通俗地理解“方圆”就是刚性与柔性、制度与人文的有機结合,在严格制度的同时,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和情感尊重。但在实践中,往往容易产生不尊重现场实际、不理解基层苦衷、不关爱干部职工的现象,过多的强调任务和要求,再加上生硬的方法,上下之间沟通不深入,产生方圆不协调。所以要从制度层面确定方圆的协调机制,使“圆”更好地支撑“方”。
三、筑牢支撑点
“方圆”安全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最终目的是推进安全工作健康发展,实现长治久安,安全永恒。要使其发挥好作用,必须对其全方位支撑,体现出其最佳效应。一是制度支撑。要真正地系统整合矿井现有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按照“方圆”安全文化的要求,在制度层面确立“方圆”文化的统领和指导地位,不可相互冲突和矛盾,使制度成为落实“方圆”安全文化最好的展台。二是行为支撑。再好的理念和制度,最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去实现。要切实加大对“方圆”安全文化的宣贯力度,让这种理念首先成为职工的思想主导,然后运用其体系内容逐步影响带动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方圆”安全文化的力量在职工规范的行为中传递出来。制度支撑是基础,行为支撑是保证。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支撑才会点面结合,越筑越牢。三是管理支撑。从矿到区队管理,都要学会运用方圆的思想和方法来抓教育和考核,营造有利于职工自主抓安全、保安全的良好环境。
四、划好边角线
“方圆”安全文化是对矿井多年来安全管理的总结提炼,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推行中要解决好随意性和单循环,用明确的边角线来规范从教育到执行的各个环节工作。所谓随意性,就是不按照系统要求进行培育规范,运用老思想,沿用老模式,一直走直行线。所谓单循环,就是不与单位实际结合或采取应付方式,把“方圆”安全文化当作矿上的事、部门的事,在单位外循环,不真正运用到单位安全管理中,在边角外下功夫。所以在推行“方圆”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勾画好边角线,对各项任务进行明确落实,对达到的目标进行正确公布,对违反的进行考核纠正,建立起持之以恒、长期有效、全员遵守践行的宣传教育、行为遵守、考核奖惩等相关机制。只有边角线清晰可见,大家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一、敲响共鸣点
“方圆”理念是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关“天人合一”的思想,力求达到物与形、事与理的和谐统一。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国家民族长期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活习俗、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的总和,一旦形成就为多数人所自觉接受和遵守。所以导入方圆理念,运用文化力量筑牢安全防线,不论从管理学还是行为学都是非常适合和必要的。长期以来,作为煤矿这样一个特殊的高危作业,安全工作多采用强制规定、高压措施、硬性约束,有棱有角、冷色调的东西多,而从人的心理调适、情感尊重、主体突显上着墨不多,暖色彩的勾画少,使管理主体与行为主体产生隔离,错位逆向,没有互动,效果不明显。导入“方圆”理念再加上文化的“软实力”推动,根本目的是把安全的刚性要求和制度措施、规定等让大家明白清楚,继而从人的心理调适、情感需求入手,在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文化渗透中把安全制度要求内化为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面的自觉意识,达到方圆融通、刚柔相济、上下互动,从而使安全成为管理主体和行为主体的共同愿景。如果引不起这种共鸣,职工的接受与自觉行为就会打折扣。所以,要把“方圆”与安全文化的内涵、联系讲清讲透,切实与矿井的管理有机统一并在各方面体现,坚决避免讲的是方圆融通的思想,而在很多事情上映照出的却是方方正正的影子。只有上上下下都理解“方圆”安全文化的实际意义,并共同维护和发展,在共鸣中“方圆”才会开花结果。
二、填充空白点
让“方圆”的理念在全体职工中落地生根,进而催化形成为每个人安全的自觉行为,必须消除职工思想行为和制度中存在的盲点和空白点,达到全方位全覆盖,切实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质的转变。一是思想上的空白点。作为表象意义上的方圆,职工对其形成的理解容易到位,但对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安全内涵,就容易出现理解上的空白。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识其形而不识其神,“方圆”安全文化就会形成一种挂在嘴边的表层要求,起不到“教化”作用。所以培育中必须持续地进行,不能速办速成,立见成效。二是行为上的盲点。思想支配行为,特别在新旧理念交替的时候,由于新的理念还没有成为支配行为的主导思想,而旧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又很难瞬间改变,人的行为就会产生不确定性,可能造成新旧“交接”中的盲点。这种盲点的存在有些时候就会影响到人行为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所以要设立个缓冲区,把“方圆”安全文化由上向下推行的过程转变为由下向上理解接受和遵守执行的过程,避免出现行为偏差。三是消除制度上的交错现象。通俗地理解“方圆”就是刚性与柔性、制度与人文的有機结合,在严格制度的同时,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和情感尊重。但在实践中,往往容易产生不尊重现场实际、不理解基层苦衷、不关爱干部职工的现象,过多的强调任务和要求,再加上生硬的方法,上下之间沟通不深入,产生方圆不协调。所以要从制度层面确定方圆的协调机制,使“圆”更好地支撑“方”。
三、筑牢支撑点
“方圆”安全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最终目的是推进安全工作健康发展,实现长治久安,安全永恒。要使其发挥好作用,必须对其全方位支撑,体现出其最佳效应。一是制度支撑。要真正地系统整合矿井现有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按照“方圆”安全文化的要求,在制度层面确立“方圆”文化的统领和指导地位,不可相互冲突和矛盾,使制度成为落实“方圆”安全文化最好的展台。二是行为支撑。再好的理念和制度,最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去实现。要切实加大对“方圆”安全文化的宣贯力度,让这种理念首先成为职工的思想主导,然后运用其体系内容逐步影响带动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方圆”安全文化的力量在职工规范的行为中传递出来。制度支撑是基础,行为支撑是保证。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支撑才会点面结合,越筑越牢。三是管理支撑。从矿到区队管理,都要学会运用方圆的思想和方法来抓教育和考核,营造有利于职工自主抓安全、保安全的良好环境。
四、划好边角线
“方圆”安全文化是对矿井多年来安全管理的总结提炼,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推行中要解决好随意性和单循环,用明确的边角线来规范从教育到执行的各个环节工作。所谓随意性,就是不按照系统要求进行培育规范,运用老思想,沿用老模式,一直走直行线。所谓单循环,就是不与单位实际结合或采取应付方式,把“方圆”安全文化当作矿上的事、部门的事,在单位外循环,不真正运用到单位安全管理中,在边角外下功夫。所以在推行“方圆”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勾画好边角线,对各项任务进行明确落实,对达到的目标进行正确公布,对违反的进行考核纠正,建立起持之以恒、长期有效、全员遵守践行的宣传教育、行为遵守、考核奖惩等相关机制。只有边角线清晰可见,大家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