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宾馆是中国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国家接待各国元首和重要客人的超星级宾馆,具备住宿、会议、餐饮、休闲等功能,是一处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媒体瞩目的地方。
本文以苏州东山宾馆三期综合楼为例,探讨国宾馆设计中的一些思路和体会。
[关键词]国宾馆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项目起源
苏州东山宾馆,位于太湖东山风景区内,占地360亩,是久负盛名的国宾馆,具有国际五星级的标准。东山宾馆依山傍水,境内果树遍野,绿荫葱茏,怡人的美景随处可见, 东山宾馆一期的总统楼位于北部山顶,年代已久,布局不尽合理,宴会厅等主要空间较小,且没有利用良好的景观,室内庭院虽大,缺非常封闭,通风和景观效果都很差。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为进一步提高东山宾馆的接待能力,满足东山宾馆进行政务接待及大型国事活动的需求,业主决定在一二期的北部新建三期综合楼,以满足高规格接待的要求。
总体布局
三期综合楼位于风景优美的太湖西岸,东临太湖,西面靠山,南面与历史悠久的苏州园林启园毗邻。与东山宾馆一、二期隔路相望,地理位置极佳(图1),
可以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来形容。基地四周优美的环境,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东山宾馆昔日的成功,促使我们在这个建筑作品的创作上,没有沿用粉墙黛瓦的“传统”江南建筑模式,而是以苏州传统文化为根本,引入了回归的思想来进行创作,让建筑自然而然的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基地成长条形,东西长约430米,南北进深约100~180米不等。南部较窄,西部较深。主要人流方向从南边的一、二期而来。建筑师将原有湖岸线稍做调整,绘出一个如意半岛,寓意吉祥幸福。建筑布置在中部场地最宽处,坐西朝东,东面留出大块绿地,可做露天集会、活动之用,并将东向太湖美景尽收眼底,引紫气东来,此为中国传统选址中的理想格局。为减少西面环山公路、民房对建筑的干扰,建筑师在西侧运用了人工堆山植树的阻挡方法,并将三期的动力中心藏于土丘之下。
设计首先力求出入口的安排合理,动线清晰。整个基地仅在西侧设置了一条蜿蜒的车行道,布置了两个出入口,主出入口位于南侧,做为贵宾出入口。进入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假山、叠水以及茂密的绿化,有如进了苏州园林一般,沿着车行道蜿蜒前行,两边均是幽静茂密的植被,建筑掩映其中,若隐若现。(图2)
单体设计
主要用来进行大型国事活动的东山宾馆三期具有相当繁复的功能,也给设计带来了挑战。本项目基地面积约750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1)500平方米的高规格多功能厅及配套厨房;(2)300平方米的接待大廳和会客厅各一;(3)150平方米的宴会厅;(4)1000平方米高规格的总统套房;(5)标准客房40间,套房6套,豪华套房2套;(6)1200平方米的健身娱乐区;(7)除以上主要功能用房外,进厅、休息厅面积也要求很大,以满足大型宴会集散、等候、交流等活动;(8)高规格的设备机房及配套设施。
所有这些使用功能均要求分区明确、流线清晰、互不干扰。面对国宾馆复杂而特殊的功能,设计师通过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及中庭构筑功能结构骨架,各功能用房围绕骨架布置,而轴线骨架形成公共空间,成为集散的交流场所,保证了繁复功能用房之间独立性和畅通性,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性及服务性的条理。
建筑的主入口朝南,做为贵宾的主要出入口。多功能厅及客房部分的主进厅在西侧 保证了单独使用时的便利,服务人员主要从西北侧后勤入口进入,后勤生活用房及厨房安排在地下室。服务流线和客流基本不交叉,尤其是举行重要活动时重要人物的活动流线绝对安全和便捷。动线的清晰和严格是本设计的一个重点。
同时,设计师充分考虑了会见厅、接待厅区域、总统套房区域及随行人员客房区域的不同体量不同层高的要求,合理组织建筑体量。会见区域与总统套房区域因有礼仪接待的要求,要有形式感,空间比较庄重,布局对称,净高要求高。故将两者在布局上上下叠置,利于贵宾的动线组织。设计师将建筑南北又划分为两个区域,北侧的客房区层高要求较低,做到三层,并可在无接待任务时对外开放,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我们在设计时借鉴了苏州园林艺术中常见的“对景”“借景”等诸多手法,朝向主要景观的东面安排住宿、接待及宴会、会议等主要功能,充分发挥景观优势。总统套房布置在接待及宴会、会议等功能的上层,是整个楼的制高点,建筑师在总统套房的东南面设计了一条观景走廊,东面的飘渺太湖、南面的苏州园林——启园一览无遗,美好景观尽收眼底。(图3)
东面的太湖湖面开阔,视线多为远观。在此,建筑表现于立面的大虚实和大体量的对比关系,会见厅和总统起居室是两个主要虚面,也是公共活动场所,透明落地的大玻璃将湖光水色引入室内,构成新的湖岸景观。(图4)
本项目作为风景区内的国宾馆建筑,既需要严格满足国宾接待的特定要求,同时也要挖掘太湖的度假特色。在众多制约要求之中,景观视线作为最为关键的要素被提炼出来。面对美轮美奂的环境,如何引导贵宾的视线,使得他们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分享窗外极致美景,对于设计者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图5)
设计中的东山宾馆三期摈弃了豪华、奢靡的负担感,多了几分山水环绕的家园感。说是国宾馆,感觉又如私家园林,既庄严又亲切。宾客可与亲朋在这里安静下榻。晴天,可在宽阔的阳台上与人聊天、赏景;雨天可在屋檐下,静心养性。午后可与高朋一起沿廊信步,观湖;黄昏可与家人品茗于竹庭,观石赏鱼。(图6,7,8)
结语
结语
建筑设计是寻找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场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自然景观为主导的东山宾馆三期工程,建筑创作需解决三方面问题:(1)建筑尽可能掩映在山水绿化之间;(2)利用独特的地貌环境,体现建筑的坡地特征;(3)建筑造型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包括与山势的结合,与地形的结合和湖面的映衬,使其在自然环境中体现平易、朴实的风格。
作者:梅灵灵,女,1979年出生,本科学历,现在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建筑建筑设计工作。
本文以苏州东山宾馆三期综合楼为例,探讨国宾馆设计中的一些思路和体会。
[关键词]国宾馆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项目起源
苏州东山宾馆,位于太湖东山风景区内,占地360亩,是久负盛名的国宾馆,具有国际五星级的标准。东山宾馆依山傍水,境内果树遍野,绿荫葱茏,怡人的美景随处可见, 东山宾馆一期的总统楼位于北部山顶,年代已久,布局不尽合理,宴会厅等主要空间较小,且没有利用良好的景观,室内庭院虽大,缺非常封闭,通风和景观效果都很差。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为进一步提高东山宾馆的接待能力,满足东山宾馆进行政务接待及大型国事活动的需求,业主决定在一二期的北部新建三期综合楼,以满足高规格接待的要求。
总体布局
三期综合楼位于风景优美的太湖西岸,东临太湖,西面靠山,南面与历史悠久的苏州园林启园毗邻。与东山宾馆一、二期隔路相望,地理位置极佳(图1),
可以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来形容。基地四周优美的环境,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东山宾馆昔日的成功,促使我们在这个建筑作品的创作上,没有沿用粉墙黛瓦的“传统”江南建筑模式,而是以苏州传统文化为根本,引入了回归的思想来进行创作,让建筑自然而然的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基地成长条形,东西长约430米,南北进深约100~180米不等。南部较窄,西部较深。主要人流方向从南边的一、二期而来。建筑师将原有湖岸线稍做调整,绘出一个如意半岛,寓意吉祥幸福。建筑布置在中部场地最宽处,坐西朝东,东面留出大块绿地,可做露天集会、活动之用,并将东向太湖美景尽收眼底,引紫气东来,此为中国传统选址中的理想格局。为减少西面环山公路、民房对建筑的干扰,建筑师在西侧运用了人工堆山植树的阻挡方法,并将三期的动力中心藏于土丘之下。
设计首先力求出入口的安排合理,动线清晰。整个基地仅在西侧设置了一条蜿蜒的车行道,布置了两个出入口,主出入口位于南侧,做为贵宾出入口。进入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假山、叠水以及茂密的绿化,有如进了苏州园林一般,沿着车行道蜿蜒前行,两边均是幽静茂密的植被,建筑掩映其中,若隐若现。(图2)
单体设计
主要用来进行大型国事活动的东山宾馆三期具有相当繁复的功能,也给设计带来了挑战。本项目基地面积约750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1)500平方米的高规格多功能厅及配套厨房;(2)300平方米的接待大廳和会客厅各一;(3)150平方米的宴会厅;(4)1000平方米高规格的总统套房;(5)标准客房40间,套房6套,豪华套房2套;(6)1200平方米的健身娱乐区;(7)除以上主要功能用房外,进厅、休息厅面积也要求很大,以满足大型宴会集散、等候、交流等活动;(8)高规格的设备机房及配套设施。
所有这些使用功能均要求分区明确、流线清晰、互不干扰。面对国宾馆复杂而特殊的功能,设计师通过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及中庭构筑功能结构骨架,各功能用房围绕骨架布置,而轴线骨架形成公共空间,成为集散的交流场所,保证了繁复功能用房之间独立性和畅通性,使用者之间的交流性及服务性的条理。
建筑的主入口朝南,做为贵宾的主要出入口。多功能厅及客房部分的主进厅在西侧 保证了单独使用时的便利,服务人员主要从西北侧后勤入口进入,后勤生活用房及厨房安排在地下室。服务流线和客流基本不交叉,尤其是举行重要活动时重要人物的活动流线绝对安全和便捷。动线的清晰和严格是本设计的一个重点。
同时,设计师充分考虑了会见厅、接待厅区域、总统套房区域及随行人员客房区域的不同体量不同层高的要求,合理组织建筑体量。会见区域与总统套房区域因有礼仪接待的要求,要有形式感,空间比较庄重,布局对称,净高要求高。故将两者在布局上上下叠置,利于贵宾的动线组织。设计师将建筑南北又划分为两个区域,北侧的客房区层高要求较低,做到三层,并可在无接待任务时对外开放,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我们在设计时借鉴了苏州园林艺术中常见的“对景”“借景”等诸多手法,朝向主要景观的东面安排住宿、接待及宴会、会议等主要功能,充分发挥景观优势。总统套房布置在接待及宴会、会议等功能的上层,是整个楼的制高点,建筑师在总统套房的东南面设计了一条观景走廊,东面的飘渺太湖、南面的苏州园林——启园一览无遗,美好景观尽收眼底。(图3)
东面的太湖湖面开阔,视线多为远观。在此,建筑表现于立面的大虚实和大体量的对比关系,会见厅和总统起居室是两个主要虚面,也是公共活动场所,透明落地的大玻璃将湖光水色引入室内,构成新的湖岸景观。(图4)
本项目作为风景区内的国宾馆建筑,既需要严格满足国宾接待的特定要求,同时也要挖掘太湖的度假特色。在众多制约要求之中,景观视线作为最为关键的要素被提炼出来。面对美轮美奂的环境,如何引导贵宾的视线,使得他们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分享窗外极致美景,对于设计者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图5)
设计中的东山宾馆三期摈弃了豪华、奢靡的负担感,多了几分山水环绕的家园感。说是国宾馆,感觉又如私家园林,既庄严又亲切。宾客可与亲朋在这里安静下榻。晴天,可在宽阔的阳台上与人聊天、赏景;雨天可在屋檐下,静心养性。午后可与高朋一起沿廊信步,观湖;黄昏可与家人品茗于竹庭,观石赏鱼。(图6,7,8)
结语
结语
建筑设计是寻找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场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自然景观为主导的东山宾馆三期工程,建筑创作需解决三方面问题:(1)建筑尽可能掩映在山水绿化之间;(2)利用独特的地貌环境,体现建筑的坡地特征;(3)建筑造型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包括与山势的结合,与地形的结合和湖面的映衬,使其在自然环境中体现平易、朴实的风格。
作者:梅灵灵,女,1979年出生,本科学历,现在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建筑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