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胫腓骨骨折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儿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2.50%(P<0.05)。结论: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胫腓骨骨折,不仅骨折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同时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便捷性、安全性等特点。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夹板;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
  在医院骨科患者中,胫腓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大约是所有骨折患者的13.7%,该病常见于儿童,约占儿童骨折的20%,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担负了1/6的承重[1]。胫腓骨骨折大多是因为外界暴力所致,如:压砸、冲撞、打击致伤等。主要症状为小腿局部疼痛、肿胀、显著的畸形等。开放骨折由于伤口的特殊性,血运情况较差,难以愈合,严重者会因血液循环不良发生继发性坏死,骨外露,感染导致骨髓炎的发生[2],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儿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儿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儿年龄为4~15岁,平均年龄为(6.31±0.82)岁,其中男21例,女19例,发病部位为:左侧骨折13例、右侧骨折27例;观察组40例患儿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为(4.89±0.67)岁,其中男26例,女14例,发病部位为:左侧17例,右侧23例。两组患儿均经过临床检查和X线摄片确诊为胫腓骨骨折。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复位后石膏绷带固定治疗,观察组患儿夹板外固定治疗,具体表现为:给予患儿局部麻醉或者不麻醉,采用手法复位矫正各种畸形,手法为:拨伸牵引、端提推挤、分骨挤按、摇摆纵压等。手法整复后,放置合适的平垫、梯形垫等,用适宜的塑性木质夹板,将弧形夹板放置于患儿的小腿内侧,于小腿后侧、外侧分别放置S形夹板,小腿前内、前外侧放置较为窄小的直条夹板,最后采用4条带子进行绑扎固定。
  1.3疗效判定
  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骨折部位没有出现畸形状态,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正常,骨折愈合且无疼痛感。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骨折部位成角畸形<10°,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较正常≥75%,骨折愈合且稍有疼痛感。无效:患儿经过治疗后,骨折愈合出现延迟或者骨不连的现象,且各项指标未达到上述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2.50%(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胫骨为人体的主干骨头,是支持机体重量的核心部位,腓骨承受着人体1/6的重量,附连着小腿肌肉,胫腓骨骨折是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率高达10%左右。胫腓骨骨折的主要致病原因为直接外力,多见于外力作用部位,单骨骨折少,双骨骨折的多,且多数在同一水平面。间接外力是导致胫腓骨骨折的次要原因,如:小腿受到曲折或者扭转力的作用,容易在胫骨骨干中下1/3交接处发生骨折,大多为螺旋或斜形。胫腓骨骨折的主要症状为:小腿局部疼痛、肿胀、显著的畸形等[3]。开放骨折由于伤口的特殊性,血运情况较差,难以愈合,严重者因血液循环不良发生继发性坏死,骨外露,感染致骨髓炎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儿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采用石膏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2.50%(P<0.05)。充分说明,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骨折的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
  有效的控制骨折端移位相互靠拢是整复胫腓骨骨折的关键,采用5块塑形木质夹板进行固定,有效地借助了夹板之间力产生的持续均衡作用,根据小腿骨折的解剖生理特点,放置不同方向加压垫。中医学认为,气血和骨折的愈合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气血的供养好坏直接影响到骨折愈合的修复。本文中采用的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最大程度保存了骨折部位的血运和软组织的连续。夹板固定不仅给骨折端提供了相对的弹性力学环境,且对骨折端无应力遮挡效应,没有破坏皮质骨血运,对骨折的自然愈合过程也没有任何的干扰,符合骨组织的生物适应性。有研究表明,骨皮质的骨量丟失是由于较强的应力遮挡所导致的,骨折愈合的时间越长,复发骨折几率就越高,早期的应力刺激对患者骨折愈合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4]。本文中,对患儿应用手法复位后,采用小夹板和肢体长轴进行固定,使骨折端无应力遮挡,小夹板不会阻碍早期活动,患肢产生的肌肉收缩力和自重力的传导。局部的微循环对骨折的影响是十分有益,有文献表明[5],当布带的约束力在0~600g范围时,微循环没有明显的改变,但当增大到800g时,微循环会受到明显的变化。因此,约束力的强度应控制在800g重的拉力下,能上下活动1cm为最佳。因此,医护人员随时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保持患者微循环的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胫腓骨骨折,不仅骨折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同时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便捷性、安全性等特点。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黎莉.?外固定架治疗小儿胫腓骨骨折62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73-974.
  [2]郝文娟,张毅.?骨外固定架治疗小儿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1,05:547-548.?
  [3]苏煦东.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1:122-123.
  [4]丁平军,曾昭平,陈元怀.?悬吊跟骨骨牵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06:551-552.
  [5]韦光福.胫腓骨骨折多种手术固定方法疗效的比较[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116-11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谈论心脏冠脉CT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实施冠状动脉成像扫描与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脏冠脉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达到了94.52%(69/73),敏感性达到了93.15%(68/73)、特异性达到了91.78%(67/73)、阳性预测值达到了97.26%(71
期刊
摘要:目的: 主要探讨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式方法,观察其作用效果,为临床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一共收集64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划分为泛昔洛韦治疗组与阿昔洛韦治疗组,每组人数均等各32例,组间临床可比性充分。根据分组,对泛昔洛韦治疗组患者予以泛昔洛韦进行口服用药治疗,对阿昔洛韦治疗组患者予以阿昔洛韦进行口服用药治疗,1个疗程(10天)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中、术后出血的保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ERCP及EST发生术中、术后出血8例临床资料,5例术中出血均行内镜下治疗,其中2例止血成功,3例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调脂的临床疗效,从而探究出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一2015年1月治疗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3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2组,每组66例。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降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两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降低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痛阈改变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1.94±0.27)分、(3.66±0.54)分,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1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根据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持续了十天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对比明显,患者的意识和预后情况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病理性黄疸的患儿的回顾性研究。所有患儿胆红素均升高,且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均符合诸福棠第七版实用儿科学蓝光治疗标准。每日照射时间短于或者等于12小时者为观察组,每日照射时间大于12小时者为对照组,共计76例。均观察72小时,两组治疗前胆红素值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的差异(P大于0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3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激素序贯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晨僵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采用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8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起始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32例采用卡培他滨单药进行治疗,第二组24例采用卡培他滨/长春瑞滨联合治疗,第三组29例,采用卡培他滨/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21d为1个周期。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获益率。结果: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4.3%,临床获益率为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在口腔修复前实施牙周整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1月30日间收治的80例实施口腔修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仅实施口腔修复,而研究组在口腔修复前进行牙周整复手术,比较并探讨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及修复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及术后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