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在2010年9月吉林省内主要媒体刊播的“吉林特色城镇化”这一主题报道的形式、内容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探讨主题采访报道形式对重大新闻选题宣传影响力的作用,以及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主题采访报道优势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吉林特色城镇化”;主题报道;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083-1.5
在当今社会,只要接触任何一种形式的媒介,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甚至是手机,就会有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如何能够吸引受众,提高所要报道、宣传内容的社会注意力和影响力,实现新闻报道的最终价值,已成为新闻发布者关注的重点。而对于容易被边缘化的、较严肃的时政类新闻则更加亟需积极地从运用报道方式、报道角度上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鉴于这些思考,显然,主题报道在众多报道形式中更加适宜进行这类重大新闻的宣传表达。
一、主题报道的内涵
主题报道和日常的常规性报道不同,通常是指由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围绕党和政府当前或特定时期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社会热点而进行的有专门统一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报道
成功的主题报道,也就是能够担起意见领袖的责任,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发挥龙头和压阵的作用。这就要求最开始的策划作用,要明确设置主题报道的“主题”,是要围绕一个怎样的中心来进行立意报道。所选主题必须有高度的思想性、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能够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亮点,引起社会关注度。在新闻报道方式上,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报道来展示主题内容,反映其中的深刻内涵、分析其发展趋势及意义表现。因此,此类主题必然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对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指导作用,有较强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新闻报道。
二、“吉林特色城镇化”主题报道的积极影响
2010年9月,“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这一主题报道的推出,就是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召开后,为了能够深入宣传解读省委、省政府实施吉林特色城镇化战略的政策意见,推动吉林特色城镇化建设,宣传全省各地统筹推进城镇化的最新进展情况和经验做法,省内主要媒体共同开设的专题报道。整体来看,规模较大,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城镇化宣传的规模效应,对吉林省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工作起到了介绍经验、启迪思想、提升思路、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营造了积极的氛围,取得较好的反响。
(一)形成报道规模
据笔者统计,从9月13日起至10月1日,共有7家主要媒体统一开设了专栏,期间报纸类媒体共刊发文字、图片报道82篇(幅),吉林网刊发10篇报道;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时长35分钟的15篇报道、吉林电视台播发12篇报道,时长共计30分钟。另外,人民日报刊发报道了《吉林延边的灾后重建与城镇化结合》。
(二)深入挖掘内涵
在表现形式上,这些报道都在重要版面或时段刊播,以深度报道为主,配发评论、综述等报道;在内容上,主题采访活动的报道内容紧紧围绕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四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是长吉一体化,第二个是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第三个层面是县域的建设发展,第四个层面是特色小城镇。
(三)发挥媒体合力
在统一主题的前提下,这次主题采访报道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深度感。吉林日报刊发的系列报道体现出党报的权威性和深度,深入解读了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剖析和再现了典型市(县)推进城镇化的思路和举措,报道站位高、有深度,让受众深受启发。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策划播出的系列深度报道,通过声画结合的广播电视特征,生动的现场感和延伸性,客观真实、极具说服力地展现了各地推动吉林特色城镇化的各项举措和成果。均充分体现了都市报特色,抓住了与百姓关系密切的特点;从群众关注的视角阐述各项项目建设、解读政策涵义;从民生工程入手,突出了城镇化中人的因素,很好的把握了三贴近原则。
三、对主题报道的几点思考
(一)存在传统模式
“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这一主题报道虽然是比较成功的一次集中宣传报道,有亮点存在,但在这次主题报道中,仍能看到一些常规方式。比如统一的专栏题目、版面处理突出、标题制作醒目、报道以系列的形式出现。这种报道方式虽然能够形成规模、声势,但也往往缺少创意和社会影响力,不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二)内容同质化
几家媒体的报道尤其以都市报媒体表现的明显。在对一个地区或项目的介绍上,文章的章节、分段、小标题,甚至是大标题都存在明显的同质化,譬如“吉林农安将建设现代绿色宜居中等城市”改标题就被多家共同采用。新闻需要差异化,要显得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独特角度,才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四、结论
在一段时间以来,重大主题报道往往给人以政治味浓、表达严肃、层次较高,与读者有一定距离感。但主题报道仍是需要媒体非常重视的一种报道方式。因为其往往能够集中体现一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不仅是胜任党的喉舌重任,对于构建媒体自身影响力来讲,作用也是不可或缺。
笔者认为,提升主题报道的影响力,除了需要加强策划、明确主题、避免专业术语外,主要还需在以下两方面着力提高:
(一)加强深入采访,提升报道内涵和深度
任何报道都是以“内容为王”,在内容上有创新,容易增强报道效果。在新闻报道从新闻资源的发掘中注重了媒体自身的思想高度,进行深挖,就容易形成独家观点,提供了独家解读。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避免在采访中流于泛泛的、拘泥于相关地区、部门提供的材料表面。
(二)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这需要记者从众多现象中提炼出一个特有的角度,从具体事件入手、从细节入手,使重大主题报道成为一种普及性宣传。通过增加活动策划、受众参与等,让报道含有情节、有进展,可以尝试让主题报道成为接近事件性的报道,具体、实在、看得见、摸得着,使受众感受到新闻的活力和形式内容上的贴近,提高受众的阅读、收看的兴趣。概括的说就是“百姓视角、故事手法”。
【参考文献】
[1]黄晓红.宣传报道的影响力[J].新闻战线,2010(05).
[2]倪志新.主题新闻:策划是关键[J].视听界,2009(04).
[3]李有峰.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几点体会[J].http://www.penglaitv.com/edz/ds.aspx?id=374 2010-1-16 13:16:12.
[4]郑惠钦.对如何做好主题性报道的一点思考[J].魅力中国,2010(07).
[5]毛一韬.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社会影响力[J].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9)
[6]宋金萍.深度报道,党报彰显影响力的有力手段[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xinwen/ 101117/15202610.html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2日
【作者简介】李传宇(1982- )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关键词】“吉林特色城镇化”;主题报道;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083-1.5
在当今社会,只要接触任何一种形式的媒介,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甚至是手机,就会有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如何能够吸引受众,提高所要报道、宣传内容的社会注意力和影响力,实现新闻报道的最终价值,已成为新闻发布者关注的重点。而对于容易被边缘化的、较严肃的时政类新闻则更加亟需积极地从运用报道方式、报道角度上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鉴于这些思考,显然,主题报道在众多报道形式中更加适宜进行这类重大新闻的宣传表达。
一、主题报道的内涵
主题报道和日常的常规性报道不同,通常是指由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围绕党和政府当前或特定时期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社会热点而进行的有专门统一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报道
成功的主题报道,也就是能够担起意见领袖的责任,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发挥龙头和压阵的作用。这就要求最开始的策划作用,要明确设置主题报道的“主题”,是要围绕一个怎样的中心来进行立意报道。所选主题必须有高度的思想性、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能够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亮点,引起社会关注度。在新闻报道方式上,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报道来展示主题内容,反映其中的深刻内涵、分析其发展趋势及意义表现。因此,此类主题必然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对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指导作用,有较强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新闻报道。
二、“吉林特色城镇化”主题报道的积极影响
2010年9月,“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这一主题报道的推出,就是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召开后,为了能够深入宣传解读省委、省政府实施吉林特色城镇化战略的政策意见,推动吉林特色城镇化建设,宣传全省各地统筹推进城镇化的最新进展情况和经验做法,省内主要媒体共同开设的专题报道。整体来看,规模较大,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城镇化宣传的规模效应,对吉林省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工作起到了介绍经验、启迪思想、提升思路、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营造了积极的氛围,取得较好的反响。
(一)形成报道规模
据笔者统计,从9月13日起至10月1日,共有7家主要媒体统一开设了专栏,期间报纸类媒体共刊发文字、图片报道82篇(幅),吉林网刊发10篇报道;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时长35分钟的15篇报道、吉林电视台播发12篇报道,时长共计30分钟。另外,人民日报刊发报道了《吉林延边的灾后重建与城镇化结合》。
(二)深入挖掘内涵
在表现形式上,这些报道都在重要版面或时段刊播,以深度报道为主,配发评论、综述等报道;在内容上,主题采访活动的报道内容紧紧围绕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四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是长吉一体化,第二个是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第三个层面是县域的建设发展,第四个层面是特色小城镇。
(三)发挥媒体合力
在统一主题的前提下,这次主题采访报道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深度感。吉林日报刊发的系列报道体现出党报的权威性和深度,深入解读了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剖析和再现了典型市(县)推进城镇化的思路和举措,报道站位高、有深度,让受众深受启发。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策划播出的系列深度报道,通过声画结合的广播电视特征,生动的现场感和延伸性,客观真实、极具说服力地展现了各地推动吉林特色城镇化的各项举措和成果。均充分体现了都市报特色,抓住了与百姓关系密切的特点;从群众关注的视角阐述各项项目建设、解读政策涵义;从民生工程入手,突出了城镇化中人的因素,很好的把握了三贴近原则。
三、对主题报道的几点思考
(一)存在传统模式
“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这一主题报道虽然是比较成功的一次集中宣传报道,有亮点存在,但在这次主题报道中,仍能看到一些常规方式。比如统一的专栏题目、版面处理突出、标题制作醒目、报道以系列的形式出现。这种报道方式虽然能够形成规模、声势,但也往往缺少创意和社会影响力,不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二)内容同质化
几家媒体的报道尤其以都市报媒体表现的明显。在对一个地区或项目的介绍上,文章的章节、分段、小标题,甚至是大标题都存在明显的同质化,譬如“吉林农安将建设现代绿色宜居中等城市”改标题就被多家共同采用。新闻需要差异化,要显得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独特角度,才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四、结论
在一段时间以来,重大主题报道往往给人以政治味浓、表达严肃、层次较高,与读者有一定距离感。但主题报道仍是需要媒体非常重视的一种报道方式。因为其往往能够集中体现一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不仅是胜任党的喉舌重任,对于构建媒体自身影响力来讲,作用也是不可或缺。
笔者认为,提升主题报道的影响力,除了需要加强策划、明确主题、避免专业术语外,主要还需在以下两方面着力提高:
(一)加强深入采访,提升报道内涵和深度
任何报道都是以“内容为王”,在内容上有创新,容易增强报道效果。在新闻报道从新闻资源的发掘中注重了媒体自身的思想高度,进行深挖,就容易形成独家观点,提供了独家解读。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避免在采访中流于泛泛的、拘泥于相关地区、部门提供的材料表面。
(二)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这需要记者从众多现象中提炼出一个特有的角度,从具体事件入手、从细节入手,使重大主题报道成为一种普及性宣传。通过增加活动策划、受众参与等,让报道含有情节、有进展,可以尝试让主题报道成为接近事件性的报道,具体、实在、看得见、摸得着,使受众感受到新闻的活力和形式内容上的贴近,提高受众的阅读、收看的兴趣。概括的说就是“百姓视角、故事手法”。
【参考文献】
[1]黄晓红.宣传报道的影响力[J].新闻战线,2010(05).
[2]倪志新.主题新闻:策划是关键[J].视听界,2009(04).
[3]李有峰.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几点体会[J].http://www.penglaitv.com/edz/ds.aspx?id=374 2010-1-16 13:16:12.
[4]郑惠钦.对如何做好主题性报道的一点思考[J].魅力中国,2010(07).
[5]毛一韬.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社会影响力[J].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9)
[6]宋金萍.深度报道,党报彰显影响力的有力手段[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xinwen/ 101117/15202610.html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2日
【作者简介】李传宇(1982- )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