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邹连文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校长,番禺区香江育才实验学校校长,香江中学副董事长,语文高级教师,越秀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广州市、越秀区民办教育协会副理事长,越秀区中语会副会长。获广东当代民办教育校长突出贡献奖、广东省及广州市民办教育先进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越秀区名教师等荣誉。潜心教育、真抓实干。坚持“精育人才、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育人方式,通过“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等系列举措,引领学校科学而蓬勃的发展!
“很多人觉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大了,但我觉得学生如果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潜力和动力是不一样的。”
—邹连文
一百年前,面对当时中国“历年丧失之国权”,教育家蔡元培认识到“国民教育”与“实利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具有功利性的军国民主义(体育),实利主义(知识与技能),德育主义(公民道德)。
在蔡元培先生看来,这三者都没有超轶政治,是“现象世界(此岸世界)的教育”,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世界观、美育主义,“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是“实体世界(彼岸世界)的教育”,其意义在于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关注人的发展,着力培养人的信仰、人格、情操,“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促进人思想独立、精神自由,这才是教育的“最终之鹄的”。
一百年后的今天,仍有无数教育者在践行这样的“最终之鹄的”,胸怀着教育梦之教育者,曾感到过寂寞,也曾遭人冷落,梦想却从未湮灭;胸怀着教育梦之教育者,仍在“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千教万教教做真人”……
“很多人觉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大了,但我觉得学生如果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潜力和动力是不一样的。”邹连文如是说。有了学习的大目标,再来完成学习中的每项小目标,会更有行动力。
读书的小目标与大目标
邹连文校长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放学时,经常能看到他和学生一起打篮球、打羽毛球。一到开运动会,他还会加入拉拉队行列为学生加油助威。所以他收获了“亲切校长”的美誉,每年教師节,不少毕业的学生都会回母校看望他,再一次与他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他说,作为一个老师,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是,逢年过节能收到十几年前学生的祝福,还有三四年前家长的惦记。“一个教师的成就并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证书与成绩,而在于学生有多爱你,多惦记你。”
邹连文的教育理想是把学生培养好。“我觉得应该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其次,要有理想和追求。现在很多人觉得周恩来总理以前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大了,但我觉得学生如果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潜力和动力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同学的理想是以后造航母,要让我们国家的航母成为世界第一,或者要拿诺贝尔奖等,这些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目标现实化,难道就不是爱国的表现?”为了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斗志,学校设置了“育实星光大道”,考上国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世界排名前10名大学的学生,都可以在那里留下脚印。“星光大道”鼓励了在校的学生要有一个更高的追求目标。“我就是想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每天做早操和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邹连文还会要求学生齐喊“育实学子,斗志昂扬……”的嘹亮口号,他说,这些都是豆蔻年华的孩子,应该精神饱满,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当大家不再热衷喊口号的时候,邹连文还是坚持保存了这些祖先留下来的精神。
新生入学第一课
每年红棉花开的季节,也是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备受家长关注的时节,这所学校一直以红棉精神为校园文化的灵魂。
在育才实验学校(简称育实),随处可见的红棉树是宝,是学校的灵魂、文化的象征。育实的校徽图案,正是一朵盛开的红棉。“红棉花开时非常鲜艳,我们要求全体师生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待人接物,都要像红棉花开一样热情奔放,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红棉树干笔直,这就要求我们师生的思想品德像红棉树干一样正直端正;红棉树干长着刺,要求我们的学生也要学会自我保护;红棉花落下还能作为药材,我们的老师要有这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这是每年新生入学,校长邹连文给师生们上的第一堂课——红棉魂。在开学第一堂课上,邹连文把学校的红棉文化和办学历史介绍完后,还会告诉大家,学校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对他们有哪些要求。“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大三好’学生,即‘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用邹连文的话来说,每一位考进育实的学生都非常优秀,都经过了12:1的招录比血拼杀出重围的。“我们不希望总是用说教的方式让他们做个好学生,我们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细微处去影响和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素质。”
育实的校园并不大,但这小小园林式的幽静校园处处透着一股人文气息。从输出栋梁的“大门朝晖”到催人奋进的“校训遐思”,从闲暇片刻的“陶园夜色”到培育桃李的“堉石之光”,从雨后现美景的“碧池晨曦”到中大在近旁的“长廊远眺”,从鱼儿冲冰川的“带园烟雨”到高楼揽明月的“台园皓月”。这“校园八景”的每一景都有一首小诗或一段小散文,“我们希望学生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不知不觉在浓郁的红棉文化氛围的熏陶中,自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为帮助和引导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育实以“勤俭 孝敬”作为“好孩子”的评价标准,还拟定了详细的评分指标。在这个评审过程中,学校主动与家长沟通,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以及家长委员会等途径与家长达成共识,引导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做好孩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并通过特色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取得进步。
“公德 责任”是育实对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评价准则,分为三大类:一是基础类,主要考察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识,遵纪守法;二是实践类,主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亚运会青年志愿者活动、城市环保活动、献爱心活动、科普教育活动等;三是奖励类,主要参考学生获得各级各类社会实践的奖项。邹连文说:“实践活动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性,给学生带来了多方位的感受,极大地补充了课堂知识的不足。” 他眼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把做人的权利交给孩子,也把做人的责任让他承担起来。
不少人都认为,像育实这样中考高产出的学校,学生们在如此环境下学习压力一定特别大,你追我赶的架势肯定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诸如“育实的学生就是学习机器”“学生受不了学习压力每晚痛哭流涕”等谣言不胫而走。
邹连文说:“如果我们是他们所形容的地狱一般,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人挤破头要考进来呢?”即便从前年开始,小升初民校择校考改为同一天举行,但报考育实的人数仍居高不下,每年都有四千多人报考,但学校一直保持270人的招生规模,12:1的招录比依旧没有吓退那些想搏名校学位的学生和家长。
与几位育实的学生交谈,发现他们总是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原本以为到了爱美的豆蔻年华,女生们都希望留一头秀发,展示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但学校却规定,为了方便学习和安全起见,女生不准留长发。留着齐耳短发的程卓并未觉得学校“不准留长发”的规定有多么难以接受,她说:“其实女生留短发更显英姿飒爽,如果在留长发和学习之间相权衡,我肯定选择学习。再说,你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自己留短发还有另一种美呢?”
是什么让育实的学生如此自信呢?“赏识教育。”邹连文不假思索地回答。
一进校园,迎面而来“大拇指”雕像,“每个考上育实的学子都不容易,所以我们认为每一位育实的学生都是最棒的,我们推行赏识教育,我们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们被鼓励多了,他们追求的目标就会更高一些。有句很有名的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些孩子都很优秀,我们要鼓励他们,志存高远,自强不息。”邹连文还强调,并非育实这样的优秀学生适合赏识教育,其实每一位学生都适合,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实施赏识教育。
邹连文认为,赏识教育的核心是把孩子的优点放大,缺点缩小。“每一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不能因为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就把他的其他闪光点全否定掉。老师和家长都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当然,赏识教育也不是一味地表扬,鼓励与批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赏识不仅可以批评,而且是更大胆的批评,是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珍贵的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情接受这样的礼物。赏识教育在把做人权利交给孩子的同时,也让他把做人的责任承担起来。”
人物专访
本刊记者:您认为,除了分数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品格?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呢?
邹连文:学生将来的幸福指数,关键是他有没有体育艺术方面的细胞。
有些不了解育实的人总觉的他们成绩好是因为学校“唯分数论”,总是喜欢压制学生学习。其实,第二课堂的开展才是育实培养人才的根本。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我们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一个学生将来参加工作,他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于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没有体育艺术方面的细胞和特长爱好。比如体育,这么多球类运动,只要有一项自己的兴趣特长,相信就能以此交友不少。此外,体育也是排遣生活和工作压力的有效方式。这些都能提高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品味。
育实的学生成绩好不是外人所想象的那样,学校成天逼着孩子苦学,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自己的文艺和体育兴趣爱好,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示,他们学习和工作就会更有自信。我们发现,每年开完运动会,那些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为什么啊?因为他为班集体争光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更加有劲了。
家校合作是育实第二课堂活动的一大特色。学校开设了诸如羽毛球、网球、篮球、田径、茶艺、中西方礼仪、个人健康与卫生、金融与理财、街舞、动漫、摄影、机器人等30多门第二课堂的课程,大部分课程都邀请学生的家长前来讲课。如邀请在广州市外事办工作的家长给学生讲中西方礼仪;邀请在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工作的家长给学生讲金融与理财等。
本刊记者:您如何看待课外补习热?
邹连文:其實现在课外补习这么火热,最主要原因还是家长的担忧,也许孩子根本就不需要补习,但看到别的孩子补了,自己的孩子不补就感觉吃亏了。补习就像吃药一样,人生病了才需要吃药,平时是吃饭的。你某门功课的确有问题,跟不上了才需要补,如果都学得好好的,还需要补吗?但现在的补课大多数是家长给孩子的压力,或者学生之间的互相攀比,你学习成绩比我好都去补课,那我不补就不行了。所以我觉得学生和家长都要正确理性地看待补习,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道理一样,补习补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本刊记者:您觉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邹连文:我觉得两个都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的产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重视程度,以及所提供的环境等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要配合好,当自己的期望值和学校有矛盾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去平衡和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比如有的学生不一定适合这个老师,或者不是太喜欢,那家长怎么去协调呢?如果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个老师不行,那孩子以后肯定就不会听这个老师的话了,因为连家长都这么说。“我爸妈都说你不行,你肯定不行了。”家长尽管心里不服这个老师,但当着孩子的面应该这么说:“这个老师还是不错的。”家长可以在事后来学校了解情况,通过找校长去沟通和协调。家长在处理孩子和学校关系的时候应该要有艺术。我们一直认为,家校相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才能产生最大的合力。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校长,番禺区香江育才实验学校校长,香江中学副董事长,语文高级教师,越秀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广州市、越秀区民办教育协会副理事长,越秀区中语会副会长。获广东当代民办教育校长突出贡献奖、广东省及广州市民办教育先进校长、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越秀区名教师等荣誉。潜心教育、真抓实干。坚持“精育人才、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育人方式,通过“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等系列举措,引领学校科学而蓬勃的发展!
“很多人觉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大了,但我觉得学生如果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潜力和动力是不一样的。”
—邹连文
一百年前,面对当时中国“历年丧失之国权”,教育家蔡元培认识到“国民教育”与“实利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具有功利性的军国民主义(体育),实利主义(知识与技能),德育主义(公民道德)。
在蔡元培先生看来,这三者都没有超轶政治,是“现象世界(此岸世界)的教育”,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世界观、美育主义,“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是“实体世界(彼岸世界)的教育”,其意义在于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关注人的发展,着力培养人的信仰、人格、情操,“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促进人思想独立、精神自由,这才是教育的“最终之鹄的”。
一百年后的今天,仍有无数教育者在践行这样的“最终之鹄的”,胸怀着教育梦之教育者,曾感到过寂寞,也曾遭人冷落,梦想却从未湮灭;胸怀着教育梦之教育者,仍在“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千教万教教做真人”……
“很多人觉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大了,但我觉得学生如果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潜力和动力是不一样的。”邹连文如是说。有了学习的大目标,再来完成学习中的每项小目标,会更有行动力。
读书的小目标与大目标
邹连文校长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放学时,经常能看到他和学生一起打篮球、打羽毛球。一到开运动会,他还会加入拉拉队行列为学生加油助威。所以他收获了“亲切校长”的美誉,每年教師节,不少毕业的学生都会回母校看望他,再一次与他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他说,作为一个老师,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是,逢年过节能收到十几年前学生的祝福,还有三四年前家长的惦记。“一个教师的成就并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证书与成绩,而在于学生有多爱你,多惦记你。”
邹连文的教育理想是把学生培养好。“我觉得应该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其次,要有理想和追求。现在很多人觉得周恩来总理以前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大了,但我觉得学生如果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潜力和动力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同学的理想是以后造航母,要让我们国家的航母成为世界第一,或者要拿诺贝尔奖等,这些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目标现实化,难道就不是爱国的表现?”为了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斗志,学校设置了“育实星光大道”,考上国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世界排名前10名大学的学生,都可以在那里留下脚印。“星光大道”鼓励了在校的学生要有一个更高的追求目标。“我就是想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每天做早操和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邹连文还会要求学生齐喊“育实学子,斗志昂扬……”的嘹亮口号,他说,这些都是豆蔻年华的孩子,应该精神饱满,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当大家不再热衷喊口号的时候,邹连文还是坚持保存了这些祖先留下来的精神。
新生入学第一课
每年红棉花开的季节,也是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备受家长关注的时节,这所学校一直以红棉精神为校园文化的灵魂。
在育才实验学校(简称育实),随处可见的红棉树是宝,是学校的灵魂、文化的象征。育实的校徽图案,正是一朵盛开的红棉。“红棉花开时非常鲜艳,我们要求全体师生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待人接物,都要像红棉花开一样热情奔放,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红棉树干笔直,这就要求我们师生的思想品德像红棉树干一样正直端正;红棉树干长着刺,要求我们的学生也要学会自我保护;红棉花落下还能作为药材,我们的老师要有这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这是每年新生入学,校长邹连文给师生们上的第一堂课——红棉魂。在开学第一堂课上,邹连文把学校的红棉文化和办学历史介绍完后,还会告诉大家,学校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对他们有哪些要求。“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大三好’学生,即‘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用邹连文的话来说,每一位考进育实的学生都非常优秀,都经过了12:1的招录比血拼杀出重围的。“我们不希望总是用说教的方式让他们做个好学生,我们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细微处去影响和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素质。”
育实的校园并不大,但这小小园林式的幽静校园处处透着一股人文气息。从输出栋梁的“大门朝晖”到催人奋进的“校训遐思”,从闲暇片刻的“陶园夜色”到培育桃李的“堉石之光”,从雨后现美景的“碧池晨曦”到中大在近旁的“长廊远眺”,从鱼儿冲冰川的“带园烟雨”到高楼揽明月的“台园皓月”。这“校园八景”的每一景都有一首小诗或一段小散文,“我们希望学生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不知不觉在浓郁的红棉文化氛围的熏陶中,自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为帮助和引导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育实以“勤俭 孝敬”作为“好孩子”的评价标准,还拟定了详细的评分指标。在这个评审过程中,学校主动与家长沟通,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以及家长委员会等途径与家长达成共识,引导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做好孩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并通过特色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取得进步。
“公德 责任”是育实对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评价准则,分为三大类:一是基础类,主要考察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识,遵纪守法;二是实践类,主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亚运会青年志愿者活动、城市环保活动、献爱心活动、科普教育活动等;三是奖励类,主要参考学生获得各级各类社会实践的奖项。邹连文说:“实践活动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性,给学生带来了多方位的感受,极大地补充了课堂知识的不足。” 他眼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把做人的权利交给孩子,也把做人的责任让他承担起来。
不少人都认为,像育实这样中考高产出的学校,学生们在如此环境下学习压力一定特别大,你追我赶的架势肯定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诸如“育实的学生就是学习机器”“学生受不了学习压力每晚痛哭流涕”等谣言不胫而走。
邹连文说:“如果我们是他们所形容的地狱一般,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人挤破头要考进来呢?”即便从前年开始,小升初民校择校考改为同一天举行,但报考育实的人数仍居高不下,每年都有四千多人报考,但学校一直保持270人的招生规模,12:1的招录比依旧没有吓退那些想搏名校学位的学生和家长。
与几位育实的学生交谈,发现他们总是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原本以为到了爱美的豆蔻年华,女生们都希望留一头秀发,展示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但学校却规定,为了方便学习和安全起见,女生不准留长发。留着齐耳短发的程卓并未觉得学校“不准留长发”的规定有多么难以接受,她说:“其实女生留短发更显英姿飒爽,如果在留长发和学习之间相权衡,我肯定选择学习。再说,你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自己留短发还有另一种美呢?”
是什么让育实的学生如此自信呢?“赏识教育。”邹连文不假思索地回答。
一进校园,迎面而来“大拇指”雕像,“每个考上育实的学子都不容易,所以我们认为每一位育实的学生都是最棒的,我们推行赏识教育,我们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们被鼓励多了,他们追求的目标就会更高一些。有句很有名的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些孩子都很优秀,我们要鼓励他们,志存高远,自强不息。”邹连文还强调,并非育实这样的优秀学生适合赏识教育,其实每一位学生都适合,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实施赏识教育。
邹连文认为,赏识教育的核心是把孩子的优点放大,缺点缩小。“每一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不能因为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就把他的其他闪光点全否定掉。老师和家长都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当然,赏识教育也不是一味地表扬,鼓励与批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赏识不仅可以批评,而且是更大胆的批评,是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珍贵的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情接受这样的礼物。赏识教育在把做人权利交给孩子的同时,也让他把做人的责任承担起来。”
人物专访
本刊记者:您认为,除了分数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品格?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呢?
邹连文:学生将来的幸福指数,关键是他有没有体育艺术方面的细胞。
有些不了解育实的人总觉的他们成绩好是因为学校“唯分数论”,总是喜欢压制学生学习。其实,第二课堂的开展才是育实培养人才的根本。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我们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一个学生将来参加工作,他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于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没有体育艺术方面的细胞和特长爱好。比如体育,这么多球类运动,只要有一项自己的兴趣特长,相信就能以此交友不少。此外,体育也是排遣生活和工作压力的有效方式。这些都能提高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品味。
育实的学生成绩好不是外人所想象的那样,学校成天逼着孩子苦学,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自己的文艺和体育兴趣爱好,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示,他们学习和工作就会更有自信。我们发现,每年开完运动会,那些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为什么啊?因为他为班集体争光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更加有劲了。
家校合作是育实第二课堂活动的一大特色。学校开设了诸如羽毛球、网球、篮球、田径、茶艺、中西方礼仪、个人健康与卫生、金融与理财、街舞、动漫、摄影、机器人等30多门第二课堂的课程,大部分课程都邀请学生的家长前来讲课。如邀请在广州市外事办工作的家长给学生讲中西方礼仪;邀请在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工作的家长给学生讲金融与理财等。
本刊记者:您如何看待课外补习热?
邹连文:其實现在课外补习这么火热,最主要原因还是家长的担忧,也许孩子根本就不需要补习,但看到别的孩子补了,自己的孩子不补就感觉吃亏了。补习就像吃药一样,人生病了才需要吃药,平时是吃饭的。你某门功课的确有问题,跟不上了才需要补,如果都学得好好的,还需要补吗?但现在的补课大多数是家长给孩子的压力,或者学生之间的互相攀比,你学习成绩比我好都去补课,那我不补就不行了。所以我觉得学生和家长都要正确理性地看待补习,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道理一样,补习补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本刊记者:您觉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邹连文:我觉得两个都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的产物,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重视程度,以及所提供的环境等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要配合好,当自己的期望值和学校有矛盾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去平衡和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比如有的学生不一定适合这个老师,或者不是太喜欢,那家长怎么去协调呢?如果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个老师不行,那孩子以后肯定就不会听这个老师的话了,因为连家长都这么说。“我爸妈都说你不行,你肯定不行了。”家长尽管心里不服这个老师,但当着孩子的面应该这么说:“这个老师还是不错的。”家长可以在事后来学校了解情况,通过找校长去沟通和协调。家长在处理孩子和学校关系的时候应该要有艺术。我们一直认为,家校相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才能产生最大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