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肝细胞癌是具有侵袭力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逐渐成熟,手术仍是目前主导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术后的高复发率始终制约着患者的长期生存。针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可采取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放射治疗、系统治疗等治疗方式,对于单一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案。但肝癌复发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机会。相关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造影(CE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可提示肝癌的早期复发情况。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如蛋白
【机 构】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
【基金项目】
:
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导项目(编号:2017225032),辽宁省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7-230-9-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是具有侵袭力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逐渐成熟,手术仍是目前主导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术后的高复发率始终制约着患者的长期生存。针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可采取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放射治疗、系统治疗等治疗方式,对于单一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案。但肝癌复发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机会。相关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造影(CE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可提示肝癌的早期复发情况。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如蛋白
其他文献
通常认为肿瘤发生来源于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突变,肿瘤的发展与机体炎症反应、免疫状态、肿瘤微环境等密不可分。然而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细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细菌可以通过自身及其产物直接作用促进肿瘤发生,也可通过影响宿主代谢、诱发炎症反应、抑制肿瘤免疫等间接方式参与肿瘤发展。本文将对细菌致癌促癌机制做简要综述。
肿瘤内微生物群(组)已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各类肿瘤内,对肿瘤微环境的形成、调控肿瘤生长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药物干预肿瘤的疗效。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肿瘤内微生物功能和分类的研究日益增温。诸多研究表明不同肿瘤内微生物种属分布不同,且不同种微生物所发挥的促/抑瘤机制不同。针对肿瘤内微生物的编辑技术亦取得了许多成果,有望成为检测与治疗肿瘤的新手段。本文旨在对近年来肿瘤内微生物群(组)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上皮样血管瘤(epithelioid hemangioma,EH)也称为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ALHE),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血管肿瘤,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现报道1例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上皮样血管瘤恶变的病例,分享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上皮样血管瘤的经验。
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侵袭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及腹痛,多累及脾、肝和骨髓,通常无淋巴结肿大。因HSTCL具有异质性及侵袭性,其预后极差。目前有关HSTCL治疗的文献多数出自个案报告,缺乏随机前瞻性试验,因此暂无统一的一线疗法,大剂量化疗诱导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案目前较受认可。由于此病罕见且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将HSTCL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做一综述。
儿童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泌尿系统肿瘤中较为罕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中仅见个案报告或小样本报道[1-2]。我院于2018年收治1例青少年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采用根治性附睾及睾丸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余,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目前由于癌症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极其复杂,如何能够准确的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和心肌组织特征至关重要,从而需要更先进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心脏核磁(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的特殊应用,包括通过检测心肌应变、检测微循环功能障碍和检测亚临床左室功能障碍,以及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炎症更敏感的检测等可以用来评估癌症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CMR在癌症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的非侵入性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CMR在检测癌症治疗过程中心脏毒性的作用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肾脏浸润患者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20年01月我院7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肾脏浸润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5~27岁,平均年龄(16.1±7.4)岁。使用Siemens Biograph TruePoint 64(52环)PET/CT仪显像,分析7例患者肾脏浸润形态学表现并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对全身其他部位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早期胃癌而言,手术联合化疗效果显著,而对于进展期胃癌,其效果并不理想。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通路的发现为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希望。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表明,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可使胃癌及胃食管交界癌患者受益,预示着PD-1/PD-L1抑制剂联合手术及标准化治疗方案可能是提高胃癌患者治疗疗效的
京派作家萧乾说,林徽因是“京派的灵魂”;文学史家严家炎说,汪曾祺是“最后一个京派”.汪曾祺和林徽因,看似很近,其实竟无交集.抗战后期汪曾祺入学昆明西南联大,林徽因早已离
呃逆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迷走神经干扰或刺激、中医外治法以及手术治疗.中医外治法治疗呃逆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势,结合文献,对近3年中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