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尤其在考试中,作文占分的比例非常大,影响着语文成绩。教师为了拿高分,片面强调高考作文模式教学,老师教得枯燥无味,学生写得贫乏、雷同。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笔者认为要走出作文的困境,必须找到活水。作文的活水便是我们独特的地域性。我们所说的地域性,即地域特色,包括地理地貌特征、发展水平、民族心理积淀、文化构成等等。我们这里四处环山,存在许多地域特色的作文素材。教师应该将地域特色引进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认识、研究地域特色,让学生从地区中挖掘写作资源,并巧用写作资源,才能激发写作热情,才能让作文教学有动力。让作文染上地域色彩,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联想意识,由教材联想到地域特点,激发灵感
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语文资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发挥教学机智,有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化的情境,由教材联系到生活的地域特点,激发写作的灵感。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如《荷塘月色》《黄山记》《祝福》《荷花淀》等,构思好,语言美,内容还散发出浓厚的地域性。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充满地域气息、具有范文性和情感性的课文,有意识地把语文阅读与地域特色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这些文章受到熏陶并得到灵感。例如,《蜀道难》中李白提到蜀道艰难险阻、环境幽深,文筆生动,令人身临其境,产生畏惧之感。这可以让我们伸出想象的触角,我们这里虽然没有艰险难行的蜀道,但我们朱砂镇的石根山不正与蜀道相仿吗?闲暇之余,学生还可以亲自攀登石根山,感受其中妙趣,写起游记,真情实感自然就会喷涌而出……
我们还可以由古诗文中的意境联想到地域特点。静静的月光照亮松林,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正在我们身边吗?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古人所追慕的生活其实就是自己所忽略的,原来平凡的地方也存在美。关注地域特点,可以为写作增添动力与活力。这样,作文自然就打上地域的标签,染上地域色彩。
二、强化生活意识,注意地域风光、特产和风俗,激发情感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视野由教材内拓展到教材外,由课堂延伸到生活。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引导农村学生多角度地观察身边无处不在的地域风光和特产,积累写作材料,寻找情感表达的载体,容易表真情。我们这里有独特的地域风光,如高山峻岭、鱼游鸟翔、缕缕稻香、声声蝉鸣等等;也有比较出名的景观,如天马山、大田顶、西江温泉等等;更有独具特色的地域特产,如大成的山楂、前排的李花与三华李。只要关注这些,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和情感基础,从而喜欢用文章来赞美地域风光和特产。这样,作文中的地域意识就自然显露,情感意识自然涌现。
不同地域的人民都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风俗。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文化优势,表现这个地区的文化、地域风情等,才能使作文具有地域个性。我们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如端午吃粽子插艾草、婚嫁丧娶吹喇叭唢呐、吃年例、看飘色。学生经常参与这些传统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活动,眼观耳听心想,自然就有独特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家史、村史、镇史,从而激发对本地域的热爱之情,让作文凸显个性与地域色彩。
三、强化时代意识,关注地域的现代变化,突出新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高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走出狭隘的圈子,强化时代意识,关注地域现代变化,作文才能别出心裁,写出新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下地域性的时事信息,在记叙文上容易写出新意。我们要关注新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好处,如村村通水泥路、三农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家电下乡,也要注意新时代给我们带来许多新思想,如人民致富思源的风尚。只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关注独特的地方素材,这样学生就有写作的欲望,作文就有事可言,有情可抒。
而在高考中,议论文的写作占大部分。素材却很容易雷同。作文评卷组有关负责人曾说过,近50万份作文答卷中,引用材料主要有三类:一是古人和古诗词,如李白、苏轼等;二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使用率相当高,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考生用到这一材料;三是考生自己用心去感悟的材料,这部分最少。对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我们更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性的人或物,增加独特的议论文写作素材,可以推陈出新。除了最近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托举哥”“夺刀侠”以及“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等等,我们这里也有地方性时代性的草根英雄,如面对素不相识的二度跳河轻生女奋勇救人的信宜“拉起哥”朱业灿;21年风雨不改送山里的孩子上学往返三万多次,累计18万3960公里的金垌老人“十九公” 韦瑶忠;以踩刹车姿势停靠生命终点,确保车内乘客和路人人身安全的信宜“最美司机”冯忠骏;替亡夫捐器官,让其生命在5人身上延续的信宜村妇梁金英等等。他们用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草根力量”,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证明人心向善的正道。这些有时代特点与地域特点的人物素材,可增加学生作文的深度和新意,让作文富有时代气息与地域色彩。
总之,只要我们关注生活,放飞心灵,就可以发现我们这里存在着独特的写作资源。哪怕是一座山,一条河,一个人,一片叶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只要我们好好引导学生就地取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关注地域特点,挖掘地域资源,把握地域特色,学生就可以写出富情感、富个性、富新意、富地域色彩的文章,这有利于我们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学作文教学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笔者认为要走出作文的困境,必须找到活水。作文的活水便是我们独特的地域性。我们所说的地域性,即地域特色,包括地理地貌特征、发展水平、民族心理积淀、文化构成等等。我们这里四处环山,存在许多地域特色的作文素材。教师应该将地域特色引进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认识、研究地域特色,让学生从地区中挖掘写作资源,并巧用写作资源,才能激发写作热情,才能让作文教学有动力。让作文染上地域色彩,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联想意识,由教材联想到地域特点,激发灵感
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语文资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发挥教学机智,有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化的情境,由教材联系到生活的地域特点,激发写作的灵感。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如《荷塘月色》《黄山记》《祝福》《荷花淀》等,构思好,语言美,内容还散发出浓厚的地域性。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充满地域气息、具有范文性和情感性的课文,有意识地把语文阅读与地域特色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这些文章受到熏陶并得到灵感。例如,《蜀道难》中李白提到蜀道艰难险阻、环境幽深,文筆生动,令人身临其境,产生畏惧之感。这可以让我们伸出想象的触角,我们这里虽然没有艰险难行的蜀道,但我们朱砂镇的石根山不正与蜀道相仿吗?闲暇之余,学生还可以亲自攀登石根山,感受其中妙趣,写起游记,真情实感自然就会喷涌而出……
我们还可以由古诗文中的意境联想到地域特点。静静的月光照亮松林,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正在我们身边吗?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古人所追慕的生活其实就是自己所忽略的,原来平凡的地方也存在美。关注地域特点,可以为写作增添动力与活力。这样,作文自然就打上地域的标签,染上地域色彩。
二、强化生活意识,注意地域风光、特产和风俗,激发情感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视野由教材内拓展到教材外,由课堂延伸到生活。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引导农村学生多角度地观察身边无处不在的地域风光和特产,积累写作材料,寻找情感表达的载体,容易表真情。我们这里有独特的地域风光,如高山峻岭、鱼游鸟翔、缕缕稻香、声声蝉鸣等等;也有比较出名的景观,如天马山、大田顶、西江温泉等等;更有独具特色的地域特产,如大成的山楂、前排的李花与三华李。只要关注这些,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和情感基础,从而喜欢用文章来赞美地域风光和特产。这样,作文中的地域意识就自然显露,情感意识自然涌现。
不同地域的人民都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风俗。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文化优势,表现这个地区的文化、地域风情等,才能使作文具有地域个性。我们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如端午吃粽子插艾草、婚嫁丧娶吹喇叭唢呐、吃年例、看飘色。学生经常参与这些传统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活动,眼观耳听心想,自然就有独特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家史、村史、镇史,从而激发对本地域的热爱之情,让作文凸显个性与地域色彩。
三、强化时代意识,关注地域的现代变化,突出新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高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走出狭隘的圈子,强化时代意识,关注地域现代变化,作文才能别出心裁,写出新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下地域性的时事信息,在记叙文上容易写出新意。我们要关注新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好处,如村村通水泥路、三农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家电下乡,也要注意新时代给我们带来许多新思想,如人民致富思源的风尚。只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关注独特的地方素材,这样学生就有写作的欲望,作文就有事可言,有情可抒。
而在高考中,议论文的写作占大部分。素材却很容易雷同。作文评卷组有关负责人曾说过,近50万份作文答卷中,引用材料主要有三类:一是古人和古诗词,如李白、苏轼等;二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使用率相当高,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考生用到这一材料;三是考生自己用心去感悟的材料,这部分最少。对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我们更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性的人或物,增加独特的议论文写作素材,可以推陈出新。除了最近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托举哥”“夺刀侠”以及“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等等,我们这里也有地方性时代性的草根英雄,如面对素不相识的二度跳河轻生女奋勇救人的信宜“拉起哥”朱业灿;21年风雨不改送山里的孩子上学往返三万多次,累计18万3960公里的金垌老人“十九公” 韦瑶忠;以踩刹车姿势停靠生命终点,确保车内乘客和路人人身安全的信宜“最美司机”冯忠骏;替亡夫捐器官,让其生命在5人身上延续的信宜村妇梁金英等等。他们用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草根力量”,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证明人心向善的正道。这些有时代特点与地域特点的人物素材,可增加学生作文的深度和新意,让作文富有时代气息与地域色彩。
总之,只要我们关注生活,放飞心灵,就可以发现我们这里存在着独特的写作资源。哪怕是一座山,一条河,一个人,一片叶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只要我们好好引导学生就地取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关注地域特点,挖掘地域资源,把握地域特色,学生就可以写出富情感、富个性、富新意、富地域色彩的文章,这有利于我们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学作文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