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快高校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的共识。篮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在各大高校中,篮球更是体育项目中一门必不可少的项目。因而高校的篮球教学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现如今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篮球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高校 篮球教学 改革 实践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篮球教学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篮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篮球教学中始终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等教学思想来教导学生,为的是通过篮球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相适应的综合素质。经常性地参与篮球运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培养他们一种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朝着德智体美的方向全面发展。适当性地进行篮球改革,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目前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校篮球教学方法中存在问题
很多男生特别钟情于篮球,即使不是在体育课上,他们也会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打打篮球,他们自己的篮球技术也是他们自身慢慢摸索出来的。在体育课上,虽然很多学生早已经接触过篮球,但是讲解一些标准的操作还是很需要的。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篮球教师并没有注意到教学方法对篮球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观念没有与时俱进,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技能,在体育课上学生应该拥有较多的自主练习时间,正所谓“熟能生巧”。很多体育教师经常性的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训练,并没有组织他们一起练习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这使得学生的篮球学习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篮球教学内容单调
篮球教学内容单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就篮球本身来说,它集娱乐、竞技、合作于一身,经常性的打篮球,不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心灵的放松。通过打篮球学习到的人生智慧绝对不会少。但是在体育课上学习篮球时,那枯燥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人心生厌倦,单一的教学内容甚至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教师本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篮球基础技术的指导,让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练好基本功。篮球本身就是一项非常讲究战术和合作的运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这些重点应该要着重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篮球教学的考核体系不完善
在众多的高校中,篮球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以技术项目和体质考核为主,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并没能直观的反应出学生的平常表现,虽说有平时成绩这一块,但是平时成绩的由来主要是以出勤率挂钩,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却关系不大。在很多高校中,部分教师只是对篮球课程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实施,课程讲完之后,对学生最后的考核要求并不严格。学生认为考核时的要求不严,以至于他们在平常的练习中也是三心二意,没有真正地学到一些知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甚至不会运球、不会上篮,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体现出篮球教学的意义。另外,单调的考核方式只会让更多的学生过分关注考核的内容,对不考核的内容几乎就不关注,如此的循环往复,他们学到的篮球技能就极其有限,没有真正地发挥篮球的意义。
二、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篮球在学生们心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尤其是在男生心目中。既然他们本身就对篮球有兴趣,教师更应该以这个为切入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篮球课堂上,教师可以对班上的同学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这样起到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因而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给每个人提供的学习机会就更多,让他们在看清别人的优点时,也体会出自己的不足,便于在后续的练习中加以改进。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娱乐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竞技比赛之类的小游戏,每节课堂上玩一个,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通过玩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释放他们学习的激情,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篮球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
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对于他们的篮球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正是他们学习的动机来源。只有心理发展好了,才有机会进一步发展篮球。提升学生对篮球的认识,让他们从心底里爱上篮球这项运动,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就实际情况而言,现在大学生参与打篮球运动的主要动机还是娱乐为主。在打篮球的过程中体会到篮球带给他们的快乐就是最主要的。学生对运动的认知会影响到学生内心的需求层次,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他们运动的动力大小。因而各大高校在设置篮球课程时,整个篮球课程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需求和经验系统的认同。将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更能契合学生的需求。
(三)注重对篮球文化的宣传
总的来说,篮球文化在高校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能否正确的发挥篮球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对于篮球教学也有着关键性的意义。篮球文化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篮球的理解能够更深一层次,从心底里爱上篮球这项运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运动,更好地释放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产生的压力,对于打篮球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全身心的放松。篮球场地是每所高校中必不可少的。在课间休息时间的时候,或在课后,篮球场总是被很多的人包围。学校经常性地组织一些迎新篮球比赛、三人制篮球比赛等各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对篮球的学习积极性。高校的篮球文化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较强的感染力,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篮球文化的宣传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篮球、爱上篮球。
(四)增强过程性评价,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评价,必须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尽可能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赢得学生的信任。对篮球教学的评价,必须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全面性原则。在做出评价的时候要联系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这样做出的评价才能更加地客观、全面。改革传统的篮球课达标式考核方式,应重视篮球课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将隐性课程目标,如学生习惯的养成、合作能力的发展、品德等纳入评价范畴,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坚持锻炼、主动意识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
三、结语
高校篮球的教学改革首先要联系实际,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好地展现出高校篮球改革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明举.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内容的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2] 林政梅.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02).
[3] 王晏,周宏.普通高校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对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5(03).
[4] 梅峰,王守峰.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
[5] 欧世伟.试析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问题与改革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快高校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的共识。篮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在各大高校中,篮球更是体育项目中一门必不可少的项目。因而高校的篮球教学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现如今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篮球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高校 篮球教学 改革 实践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篮球教学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篮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篮球教学中始终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等教学思想来教导学生,为的是通过篮球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相适应的综合素质。经常性地参与篮球运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培养他们一种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朝着德智体美的方向全面发展。适当性地进行篮球改革,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目前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校篮球教学方法中存在问题
很多男生特别钟情于篮球,即使不是在体育课上,他们也会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打打篮球,他们自己的篮球技术也是他们自身慢慢摸索出来的。在体育课上,虽然很多学生早已经接触过篮球,但是讲解一些标准的操作还是很需要的。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很多篮球教师并没有注意到教学方法对篮球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观念没有与时俱进,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技能,在体育课上学生应该拥有较多的自主练习时间,正所谓“熟能生巧”。很多体育教师经常性的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训练,并没有组织他们一起练习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这使得学生的篮球学习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篮球教学内容单调
篮球教学内容单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就篮球本身来说,它集娱乐、竞技、合作于一身,经常性的打篮球,不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心灵的放松。通过打篮球学习到的人生智慧绝对不会少。但是在体育课上学习篮球时,那枯燥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人心生厌倦,单一的教学内容甚至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教师本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篮球基础技术的指导,让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练好基本功。篮球本身就是一项非常讲究战术和合作的运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这些重点应该要着重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篮球教学的考核体系不完善
在众多的高校中,篮球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以技术项目和体质考核为主,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并没能直观的反应出学生的平常表现,虽说有平时成绩这一块,但是平时成绩的由来主要是以出勤率挂钩,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却关系不大。在很多高校中,部分教师只是对篮球课程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实施,课程讲完之后,对学生最后的考核要求并不严格。学生认为考核时的要求不严,以至于他们在平常的练习中也是三心二意,没有真正地学到一些知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甚至不会运球、不会上篮,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体现出篮球教学的意义。另外,单调的考核方式只会让更多的学生过分关注考核的内容,对不考核的内容几乎就不关注,如此的循环往复,他们学到的篮球技能就极其有限,没有真正地发挥篮球的意义。
二、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篮球在学生们心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尤其是在男生心目中。既然他们本身就对篮球有兴趣,教师更应该以这个为切入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篮球课堂上,教师可以对班上的同学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这样起到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因而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给每个人提供的学习机会就更多,让他们在看清别人的优点时,也体会出自己的不足,便于在后续的练习中加以改进。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娱乐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竞技比赛之类的小游戏,每节课堂上玩一个,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通过玩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释放他们学习的激情,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篮球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
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对于他们的篮球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正是他们学习的动机来源。只有心理发展好了,才有机会进一步发展篮球。提升学生对篮球的认识,让他们从心底里爱上篮球这项运动,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就实际情况而言,现在大学生参与打篮球运动的主要动机还是娱乐为主。在打篮球的过程中体会到篮球带给他们的快乐就是最主要的。学生对运动的认知会影响到学生内心的需求层次,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他们运动的动力大小。因而各大高校在设置篮球课程时,整个篮球课程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需求和经验系统的认同。将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更能契合学生的需求。
(三)注重对篮球文化的宣传
总的来说,篮球文化在高校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能否正确的发挥篮球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对于篮球教学也有着关键性的意义。篮球文化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篮球的理解能够更深一层次,从心底里爱上篮球这项运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运动,更好地释放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中产生的压力,对于打篮球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全身心的放松。篮球场地是每所高校中必不可少的。在课间休息时间的时候,或在课后,篮球场总是被很多的人包围。学校经常性地组织一些迎新篮球比赛、三人制篮球比赛等各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对篮球的学习积极性。高校的篮球文化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较强的感染力,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篮球文化的宣传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篮球、爱上篮球。
(四)增强过程性评价,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评价,必须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尽可能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赢得学生的信任。对篮球教学的评价,必须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全面性原则。在做出评价的时候要联系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这样做出的评价才能更加地客观、全面。改革传统的篮球课达标式考核方式,应重视篮球课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将隐性课程目标,如学生习惯的养成、合作能力的发展、品德等纳入评价范畴,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坚持锻炼、主动意识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
三、结语
高校篮球的教学改革首先要联系实际,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好地展现出高校篮球改革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明举.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内容的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2] 林政梅.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02).
[3] 王晏,周宏.普通高校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对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5(03).
[4] 梅峰,王守峰.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
[5] 欧世伟.试析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问题与改革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