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盛化学“一股独大”存风险应收账款增速过快有隐忧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浙江联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盛化学”)发布了招股书,欲冲刺创业板。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2017年至2019年,联盛化学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8.26%,但与此同时,其应收账款却增加了95.37%。其飞速增长的应收账款拖累了公司的运营能力,也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从股权情况来看,目前联盛化学的股权十分集中,其中,牟建宇与俞快父女合计持有公司95.80%的股权,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另据《红周刊》记者核算,报告期内公司的营收数据和采购数据的勾稽关系均存在异常,需要公司给出合理解释。

“一股独大”存风险


  据招股书介绍,联盛化学是一家特种精细化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及化工溶剂为主的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贸易作为主营业务。从联盛化学的股权结构来看,其家族色彩极其浓厚。
  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牟建宇、俞快及俞小欧,其中牟建宇与俞小欧系夫妻关系,俞快系牟建宇与俞小欧之女。牟建宇直接持有公司12.35%的股份,俞快直接持有公司11.11%的股份,同时牟建宇与俞快通过联盛集团间接持有公司70.37%的股权,通过台州高投间接持有联盛化学1.97%的股权,合计持有公司95.80%的股权。
  虽然俞小欧未持有公司股份,但系公司的原创始人,且报告期内曾担任董事一职。而报告期至今牟建宇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股份公司成立后,俞快担任公司总经理,二人对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决策和经营管理层的任免均有重大影响。
  控股股东股权过于集中,且实控人在董事会中均身处要职,这意味着公司上市之后,俞小欧等人在董事会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这难免让人担忧,日后联盛化学的实控人是否会利用其在董事会高度集中的权力和地位,做出有损其他中小股东权益的事情,毕竟在A股市场,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联盛化学“一股独大”的股权状况是存在风险的。

应收账款快速增值有隐忧


  报告期内(2017年至2020年6月末),联盛化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5亿元、4.61亿元、5.46亿元和3.25亿元。在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中,其营业收入增长了28.26%,但与此同时,其应收账款却增加了95.37%(详见表1),远远超过了其营收增速。联盛化学应收账款的大幅攀升,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表1 与营收相关数据(单位:万元)




  联盛化学营收账款增速过快对企业运营状况的影响,从其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周转天數的变化也能看出,2017年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47.33天,到2019年则上升到了71.42天,这意味着其应收账款周转变慢,公司回款能力越来越差。
  在应收账款飞速增长的情况下,联盛化学的流动性恐怕也会受到影响,一旦客户还款不及时,上市公司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则可能会对其当年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应收账款的快速增加,也使得联盛化学的坏账准备持续增加,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坏账准备金额分别为356.75万元、508.81万元、741.9万元和814.69万元,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21.07%、15.84%、11.73%和13.29%,其坏账损失对公司的利润侵蚀也不容低估。

销售数据存在偏差


  除上述问题之外,据《红周刊》记者核算,报告期内联盛化学的营业收入和现金流及经营性债权之间的财务勾稽关系也存在异常。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联盛化学的营业总收入为4.61亿元,其中境外营收为3.04亿元,这部分不需要考虑增值税问题,而剩下的国内营收其所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由此可以计算出当期联盛化学的含税营收为4.86亿元。理论上,企业含税营收应当体现为同等规模的现金流入和经营性债权的增减,那么联盛化学的情况又如何呢?

表2 与采购相关数据(单位:万元)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2018年联盛化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23亿元,此外,截至2018年末,联盛化学的预收款项为745.15万元,相较于2017年末增加了大约540万元,扣除预收款项所增加的金额之后,则当期联盛化学所收到的与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大致为4.18亿元。该金额相较于当期含税营收要少大约6800万元,这意味着当期联盛化学的经营性债权应当有同等规模的增加。
  截至2018年末,联盛化学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分别为4935.16万元、8932.21万元和508.81万元,三项金额合计相较于2017年末仅增加了大约2800万元,这显然和理论上应当要增加的金额并不相符,大概存在4000万元的差距。也就是说,当期联盛化学大概有4000万元的含税营收既没有现金流,也没有经营性债权的支持。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2019年,当期联盛化学的营业总收入为5.46亿元,其中境外营收为3.75亿元,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剩下国内营收部分,其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9年4月1日起,由16%下降到13%,由此可以估算出当期联盛化学的含税营收为5.69亿元。2019年联盛化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17亿元,预收款项相较于2018年末增加了大约100万元,扣除预收款项变化后的现金流入相较于含税营收要少约5300万元。   经营性债权方面,截至2019年末,联盛化学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三项的合计金额相较于2018年末增加了1900万元,这和理论上应当要增加的5300万元明显并不相符,二者存在近3400万元的差距。
  另外,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和2019年末,该公司已背书或贴现,但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1405.16万元和1031.06万元,与上述勾稽差异金额相差较大,可见票据背书似乎也不是导致其营收数据勾稽差异过大的全部原因。

采购数据异常


  不仅如此,2018年和2020年上半年,联盛化学的采购数据和现金流及经营性债务之间的财务勾稽关系也令人不解。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联盛化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为1.22亿元,占全部采购金额的32.09%,由此可以推算出当期公司的采购总额为3.79亿元。这部分采购金额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由此可以推算出当期联盛化学的含税采购总额为4.41亿元。正常情况下,企业采购应当体现为同等规模的现金流出和经营性债务的增减,那么当期联盛化学的情况又如何呢?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2018年联盛化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3.65亿元,此外,當期公司的预付款项相较于2017年末减少了大约680万元,那么当期公司所支付的与采购相关的现金大致为3.72亿元,相较于含税采购要少约6900万元,理论上,当期联盛化学的经营性债务应当有同等规模的增加。
  截至2018年,联盛化学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分别为1.21亿元和4589.42万元,相较于2017年末仅增加了不到1900万元。这显然和理论上应当增加的金额并不相符,大概存在5000万元的差距,这就是说当期联盛化学大概有5000万元的含税采购既没有现金流,也没有经营性债务的支持。
  以同样的逻辑核算其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亦存在类似的情况。当期联盛化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为6969.11万元,占全部采购金额的31.91%,由此可以推算出当期联盛化学的采购总额为2.18亿元,当期采购产品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由此可以推算出当期联盛化学的含税采购总额为2.47亿元。同期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13亿元,算上70万元预付款项减少金额后,相比2.47亿元的含税采购仍然少了约3300万元。而经营性负债方面,截至2020年6月末,联盛化学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相较于2019年末仅增加了约1300万元,这比理论上应当要增加的金额少了2000多万元。
  2018年和2020年上半年其采购数据均存在勾稽异常的情况,其中原因还需公司做出解释。
其他文献
本周,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退市规则征求意见稿”,虽然市场除了ST股票有所反应之外,总体波澜不惊,但这个制度一旦正式推出,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更是中国股市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起点。投资者千万不能忽视这个制度对资本市场的重大影响,而要认真从制度设计中去优化自己的投资思路。   聚焦主业主营是投资选股的基础。这次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最大的改变就是立足于全面注册制的推行,不再把亏
期刊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正持续在A股上演。仅就本周而言,公募基金年内新发行规模逼近三万亿和11家基金公司颗粒无收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只“千元股”诞生、百元股阵容持续扩容和低价“一元股”大面积下跌反差巨大,可转债市场也同时刷新了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历史纪录。即使是在以低估值著称的银行股,也出现了不断创新高和持续走低的天壤之别。在股指最近半年来相对稳定的背后,持续分化的马太效应让许多投资者,特别是习
期刊
9月28日,以电力工程建设、电力咨询设计为主业的苏文电能成功过会。招股说明书披露,苏文电能本次拟计划发行新股数量不超过35079567股,拟募集资金7.38亿元。从公司近年经营业绩表现看,2018年至2020年1-6月,苏文电能营业收入分别为6.67亿元、9.90亿元、5.26亿元,2018和2019年同期增长41.6%和4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68.20万元、1.27亿元、7975.76
期刊
医药股逻辑得到验证  主持人:本周医药板块继续强势,总龙头连续大涨后创出新高!  袁月:是的,医药板块了连续说了几周了,尤其是前阵子下跌时,一直强调只是短期的轮动,并不影响中期逻辑,目前看多数都有20%以上的反弹,甚至还有不少品种创出新高,其中又以不受医保控费的品种居多,这也验证了之前分析的逻辑。毕竟逻辑通顺,确定性较高,一旦有调整,虽然估值不会绝对意义上的便宜,但仍会有资金关注,这就是这类品种的
期刊
多年来,信托业一直以高业绩高薪酬的正面形象示人,可在近两年却是形象大变,不断传出有产品逾期兑付消息,特别是在今年,四川信托、华信信托、新时代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的扎堆爆雷情形让投资人着实震惊,对信托业的不信任感明显提升。  对于信托公司近两年的频频爆雷现象,有投资人对《红周刊》记者表示,除了监管升级因素外,不排除有部分信托公司为维持管理费收入,故意主动爆雷延长信托计划的存续期。  记者了解到,在目前
期刊
本周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四大类退市标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并针对退市流程和退市整理期实施更严格的规定,和注册制改革适应的市场化退市机制初见雏形。消息一出,ST板块风声鹤唳,一度有超过40只股票跌停,受到退市新规冲击的一些非ST股也“对号入座”,出现大幅调整。在新规的冲击下,过去年末常见的“保壳大战”大幅降温,垃圾股在A股的生存空间再度被压缩。不过,在这个退市新规帶来的“洗牌潮”过程中,以往定义的
期刊
前不久,汇川物联披露了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三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结合《红周刊》记者此前发布的多篇关于汇川物联的文章来看,其回复内容对于一些问题的解释依然有模糊之处,甚至存在前后矛盾情况。此外,《红周刊》记者在进一步分析过程中还发现,在诸多矛盾表述背后,一些不太被人注意的细节或对公司未来的业绩表现有明显不利影响。对“专利外购”解释恐难自圆其说  在《红周刊》此前发表的《汇川物联专利靠“外购”,研发数据
期刊
近期,随着乘用车销量的节节攀升,以新能源汽车为首的汽车行业受到市场热捧。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4.4万辆,同比增幅达118.2%,环比增幅达15.2%。而在同期,Wind新能源汽车指数也在11月实现了超过10%的增幅和成交额的翻倍。随着产业链整体景气度的提升,处于产业链中的汽车服务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渐开始受到市场的重视。   12月15日,
期刊
12月14日晚间,沪深证券交易所对《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多项规则进行修订,并发布修订后的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退市新规”),对外公开征求意见。看了之后感觉既有进步,也有倒退,而最大的倒退就是对财务造假提高了容忍度,还定出了允许财务造假的量化指标,尺度相当之大,令人难以理解。   连续三年财务造假也容忍   不妨先来看看相关新规。在财务造假退市判定
期刊
以天山生物为代表的创业板低价股在本周大起又大落,成为创业板放量深度回调中的“靓丽风景”。   在這样的“风景”中,看不到海内外机构的身影,他们明言“不敢参与”。   实际上,从大宗交易平台来看,整个三季度(截至本周五)资金买多卖少,累计买入金额为417.21亿元,远高于卖出金额的136.21亿元。不少国内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在这次市场调整中,他们积极布局之前看好的优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