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的法译本及其对法国陶瓷业的影响

来源 :陶瓷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的法译本及其影响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对比研究,将其发展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形成发展期、中期的停滞蛰伏期、后期的复苏活跃期.系统评述了三个阶段的社会背景、法译状况、产生影响及其形成原因等.同时,分析了当前中国陶瓷典籍法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汉学研究领域受限、专业译者匮乏、翻译理论研究不足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当前中国陶瓷典籍外译实践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启示和参考.
其他文献
以硝酸铋、偏钒酸铵、硝酸银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β-AgVO3/BiVO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UV-Vis等检测技术,研究了Ag+添加量对合成光催化剂的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以亚甲蓝溶液(10 mg/L)为模拟污染物,考察合成试样的光催化性能.结果 表明:β-AgVO3/BiVO4的光吸收发生红移且具有较小带隙宽,当Ag+添加量为5 wt.%时,β-AgVO3/BiVO4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在光照180 min时,对亚甲蓝溶液的降解率达92.1%,而BiVO4对亚甲蓝溶液的降解率
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直播和电商节等多元化业务的出现,企业网站对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将从提升单机并发能力的研究角度出发,搭建一个具有高并发能力的电商购物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设计并实现一套高速静态资源服务器和对现有技术框架进行优化和整合以提升系统的并发能力。本文在搭建一个高并发应用电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照片滤镜电商购物的应用场景,并以Vue.js结合Node.js作为基础技术方案,实现一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温结构陶瓷,其陶瓷微球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本研究以锆溶胶为凝胶剂,纳米硅粉为硅源,利用内凝胶法制备了氮化硅陶瓷微球.在制备氮化硅凝胶球过程中,锆溶胶充当凝胶剂.在烧结过程中,氧化锆能够促进氮化硅陶瓷微球致密化.探究了胶液配方中ZrO2+和HNO3浓度对胶液稳定性的影响;洗涤工艺对氮化反应的影响;烧结温度对凝胶球氮化率的影响.在氮化温度为1450℃、氮化时间为4h的烧结工艺下制备得到了氮化率达80%的氮化硅陶瓷微球.
以中值粒径分别为21.28 μm、11.96 μm的粉煤灰和黄土为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为造孔剂,采用滚压成型法和固态粒子烧结法制备粉煤灰-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研究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支撑体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TG-DTG)、三点弯曲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分别对黄土基陶瓷膜支撑体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晶相组成及表面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烧结温度为1100℃、保温2.5 h条件下制得的支撑体性能最佳,其纯水通量为2846.89 L/m2.h.MPa,抗折强度为17.15 M
以A12O3和ZrO2作为复合烧结助剂,在1800℃、30MPa的条件下,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高致密的SiC陶瓷.研究碳化硅晶须(SiCw)的不同添加量对SiC陶瓷微观结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主要包含β-SiC、t-ZrO2、 m-ZrO2三种晶相.SiCw的添加会阻碍SiC晶粒的生长,适量的SiCw的添加,可显著提高样品的综合力学性能,当SiCw含量为20 wt.%时,样品的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5.35MPa.m1/2和650MPa.裂纹扩展路径表明,样品存
针对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Ag NWs-TCFs)电阻高、电学稳定性差的问题,利用巯基乙胺的巯基与氧化石墨烯枝接,自组装成巯基化氧化石墨烯(SH-GO),并通过SH-GO官能团与Ag NWs结合,制备了Ag NWs@SH-G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结果 显示,当SH-GO浓度为3 mg/mL时,Ag NWs@SH-G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方块电阻为8.6 Ω/sq,光透过率大于85%(波长550 nm);将其置于空气中60 d后,方块电阻增加率仅为8.66%,表现出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将样品弯曲1000次以后,方
羰基铁粉(CIP)在功能涂料、电磁流变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然而,羰基铁粉的耐腐蚀性较差,在湿热及海洋环境使用时,会发生严重的粉体腐蚀,造成材料性能失效.通过改进的St(o)ber方法对羰基铁粉表面进行水解包覆,在羰基铁粉表面制备均匀致密的SiO2厚包覆层.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有机-无机”两步包覆过程,可以实现羰基铁粉表面的均匀致密包覆,包覆层厚度约为500 nm.与未包覆的羰基铁粉相比,包覆后的羰基铁粉介电常数实部由8.7-9.1下降至7.5-8.0,最低反射率由-23.2 dB降至-25.6dB
电极材料的耐烧蚀性能是影响开关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采用气渗法在石墨电极上制成原位反应的HfC梯度涂层来提高石墨电极的耐烧蚀性能.通过热力学计算、梯度涂层的制备以及击穿实验研究了HfC涂层的形成机理、制备工艺以及渗Hf石墨电极的耐烧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石墨渗Hf过程中,Hf与NHCl4在高温下转变成的氯化铪气体与石墨发生反应形成HfC.通过调整原料的初始配比、控制制备温度及压力,通过原位反应在石墨电极上制得了约200 μm的渗入层.在24 kV击穿电压的实验条件下,经HfC涂层表面改性后的石墨电
以SiO2、Al2O3、 MgO、CaO为主要原料,B2O3为助熔剂,水玻璃作为黏结剂,采用料浆法在Ti-15-3钛合金表面制备了陶瓷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及耐腐蚀性能.结果 表明,采用料浆法制备的涂层是以SiO2为主要成分,同时包含MgSiO4、 CaSiO3均匀致密的涂层.该涂层在浓度为3.5%的海盐水中浸泡腐蚀,腐蚀15 d后其表面出现凹坑孔洞,腐蚀30d后涂层厚度明显减薄,腐蚀60d后凹坑增多且变大,但涂层与基体仍结合紧密.腐蚀60d后,涂层的断裂韧性从3.75 MPa·m-1/2
以红土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钾长石、方解石、滑石、石英和氧化铁,制备日用陶瓷用铁系釉,研究了烧成工艺对釉料呈色和显微结构的影响.采用XRD、Raman、SEM和EDS等测试手段对铁系釉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微区化学组成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还原气氛作用下烧成的釉面主要呈黑色,由于分相和析晶的共同作用,在釉面中形成大量直径约2mm的棕色斑点;随着还原处理次数的增加,棕色斑点向银色转变.通过烧成后的急冷工艺可使釉面在光照下呈现蓝-紫-黄-绿等多彩颜色,赋予釉面绚丽的视觉效果,该工艺可广泛应用于日用陶瓷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