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游戏,快乐成长——用陈鹤琴教育思想解读游戏与成长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w1339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有四大特点:"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其中,他这样描述儿童的游戏心,他说:"儿童好游戏乃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又说:"幼稚园教育,即根据游戏本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幼儿园教育即游戏化的教育。一、在游戏中了解生活游戏是什么?游戏是对生活的模拟,它来自并超越现实生活。
其他文献
音乐以情感去育人,语文课堂也以具体的文本负载着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任务。以音乐为切口,发挥音乐的情感育人功能,彰显语文课堂的人文性,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从新课的导入、学生的朗读指导、课堂的重难点突破、课文的结语四个角度,剖析音乐对语文课堂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音乐选择的粗浅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
当代社会环境中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效率,教育事业亦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也追求高效,追求用高效的课堂教书育人,追求用最短的时间教会学生最多的东西。  一、注重情境的生动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
在经历了小学各年级的音乐教学后,我发现无论是哪个年级段的孩子都不愿意“靠谱”,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对学习识谱兴趣淡漠。当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是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但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  一、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