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眼看“达芬奇事件”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在事件出来之前,还真不知道在家具世界里有个达芬奇。
  在事件中,达芬奇本身还真没有什么好说的。再聪明、能干的奸商,也是奸商,而对于一个奸商你能说些什么?达芬奇终结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奇迹”,可能终结的是一个时代——一个以奇巧之术创造“奇迹”的时代。
  但从另外一些角度,达芬奇也还有一些剩余价值。
  首先,达芬奇品牌建设的价值链,是成立的。
  设想一下,如果达芬奇更自信一点,在“百分之百意大利生产”得到认同之后,把生产工厂连同技术工人、装备“搬到中国”,那结果又会如何?
  大众来了,奥迪来了,奔驰来了,宝马来了,“达芬奇”为什么就不能“来”?
  同时再设想一下,如果达芬奇真的具有“名牌气质”,即使在国内生产,也讲究个真材实料,把产品的品质做得响当当,起码在品质上做到童叟无欺,就算是穿帮了,也不至于落到目前这个从里到外都不地道的境地,起码也能给人一个原谅的理由。
  如果把这两条考虑进来,达芬奇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吗?
  其次,中国出不了超级品牌,问题首先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信心。
  从消费心理上,中国人对奢侈品的偏好,应该丝毫不输于外国,包括发达国家。到国外注册,披着一件美丽的外衣是一条路径,但归根结底仍然是奇术,不是正道。我们的近邻日本不是如此,韩国也不是。
  我们企业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市场拓展上,广告上,但对于产品研发、设计、创意这些对价值创造、价值提升更加重要的方面,却缩手缩脚,顾虑重重。中小企业如此也就罢了,在企业也是如此就很难理解了。
  原先跟着跨国公司跑,模仿也好,顺手牵羊也好,因为差距大,总有个进步的空间。现在成名成家了,差距缩小了,不超越就没有活路。
  中国企业对“营销”太痴迷了,对营销理解的偏差太大了。偏差到超越技术、研发、装备去理解营销,这也是中国企业价值链中存在的重大缺陷。看看中国的经济媒体,还有几家愿意谈核心竞争力,核心优势?几乎是一夜之间,营销超越了一切。中国的营销专家们运用自己的神来之笔,不管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技术、工艺和装备,都能够让企业一夜成名。
  “只要有三千万,我就能让你成名”---这既是“名言”,也是疯狂的证据。当人分不清楚什么叫出名,什么叫成名时,你还能跟谁说理,到哪里说理?
  事实上,中国企业并非认识不到技术、研发、创意的重要性,问题在于信心不足,决心不大,不敢大胆投入。长此以往,无论规模有多大,最终都会被“山寨化”。大家已经看到,“苹果”一红,中国的手机企业就万马齐喑了。
  中国存在着巨大的高档消费能力,如果他们的钱都给外国企业挣走了,中国企业凭什么成为超级企业?连中国人的钱都挣不到,那就只有去非洲了。
  第三,对出名、发财比对做事业更感兴趣。
  达芬奇不是急于擦干净脏屁股,而是急于完成三级跳,上市进行资本运作。不得不这样说,这是很中国化的操作手法。
  本来,企业上市,因为解决了资金问题,应该多一个更加优秀的企业,但相反,上市一个平庸一个。原因很简单,这些企业上市就是为了圈钱,是更加便捷的挣钱手段。所以,中国的股市造就富翁不造就企业家。
   编辑:姜含笑[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70%的购物者都是无计划甚至冲动性的购买,每天各大小商店都在打着各自的算盘降价、买赠、发放优惠券、试尝试用、抽奖、满额优惠、一元买赠……用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赚人气、造氛围、聚商气,诠释着对“促销”的朴素理解:促销就是施舍物质利益和获取客户反应之间角力,促销的主轴就是“让利”。  即使这样,大家仍在感叹:消费者越来越难缠了,有时候几万块钱的促销费用扔下去,他们竟不为所动,最终只落得个自娱自乐。  “
期刊
一个看起来非常光鲜的品牌背后,往往隐藏的都是触目惊心的“败絮其中”,这就是中国市场上常见的“品牌空心化”现象,也是企业经营危机爆发的根源。    基于传播的品牌建设    自“三聚氰胺”事件过后,食品行业接二连三地发生危机事件,我们的食品为什么如此不安全?而最令人痛心的是,这些事件的始作俑者,竟都是中国赫赫有名的著名品牌,更是行业的领导者!  在三鹿倒闭前的鼎盛时期,根据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的评定
期刊
我们相信,在2011年这一轮通胀周期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同时,也必将有不少品牌横空出世、异军突起,每一轮让行业痛苦的震荡,又何尝不是另一些新锐品牌的战略机遇呢?而那些经历了痛苦的老品牌,又何尝不是在冬天之后获得了新生?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营销从业者,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国营销到底有没有独立性,它是否存在某些真正发端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或者假若确实存在着某些核心价值但能否以
期刊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对消费者即饮消费习惯的不断教育与培养,才能让保健酒的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即饮、礼品、药酒代表了中国保健酒三种定位模式,前两者占据了中国保健酒市场95%以上的市场份额,后者因定位的狭窄,销售规模始终没能有太大突破。劲酒是即饮消费当之无愧的核心代表,而椰岛鹿龟酒则是中国保健酒当礼品卖的开山鼻祖,也是礼品路线的坚守者。    销量轨迹:高速增长VS迅速下滑    保健酒近
期刊
聪明的农夫应该围绕更高段位的思考去配置自己的资源,而不是驻留在过去的成功里,围绕产品去配置资源。    保健品最考人的营销技能,做保健品出身的养生堂,进军饮料领域天然具有自己的“势能”,所以养生堂一开始就展示了其高超的营销技能,让同行应接不暇,而且养生堂并不是枯燥的营销概念,通常他们都有点“创意派”的手法,农夫山泉没有说自己添加了矿物质,而是说“有点甜”;农夫果园也没有生搬硬套地说自己是混合果汁,
期刊
盈利能力弱是绝大多数地产酒的致命软肋。为什么规模上去了却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是谁把企业的利润拿走了?    也许是白酒行业太好混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仍旧有大大小小上万家酿造加销售型的白酒企业还在坚挺着。然而,白酒行业鼎立之势毕竟是大势所趋。这几年,白酒行业的地头蛇们已经感觉到天命难违,如果不能快速成龙,恐怕在三五年间就会成虫,虫命断难长久。    为什么规模上亿却难盈利?    盈利能力弱是绝大
期刊
通胀:机遇还是困难?    任何一个营销问题发生时(如通胀),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  第一种:涨价啦,营销更难做了。  第二种:涨价啦,别人更难做了。但是,别人的问题就是我的机会。  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  一种是问题思维。这是本能的思维,是基于人的自我防卫心理的思维,是趋向于保守行为的思维,其行动目标是“怎样把损失降至最低”。  另一种是机会思维。这是基于专业思考的进攻性思维,是趋向于
期刊
进入某一市场时,为了便于攻打市场,不能盲目的把所有产品全都拿出来攻打市场,而要拿出几款重头产品进行有选择地进入市场。    一、区域市场定位    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市场定位?因为市场定位是设计公司产品和形象的行为,以使公司明确在目标市场中相对于竞争对手自己的位置。  公司在进行市场定位时,应慎之又慎,要通过反复比较和调查研究,找出最合理的突破口,避免出现定位混乱、定位过度、定位过宽或定位过窄的情况
期刊
黄铁鹰先生的一本《海底捞,你学不会》,让海底捞火锅大热之后再度火热,被过度关注的海底捞显然也多了不少烦恼。  “这半年,一会捧,一会揍,有点乱,有点难”,舆论漩涡里几番沉浮之后,海底捞老板张勇在微博上如此感慨。  作为消费者,未必能明白海底捞为何总是人满为患;作为餐饮老板,未必能理解海底捞的员工为何都是“拼命三郎”。从这个角度讲,海底捞似乎成了一个秘密,真的难以学会。然而,最近“勾兑门”中海底捞的
期刊
商标品牌是企业获取和提升无形资产的重要手段,也是通往市场最具法律效应的通行证,政府和企业以及行业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落实在行动上。    2010年6月3日,一名韩国人向韩国特许厅提交了镇江香醋中文、韩文商标注册申请。韩国特许厅受理了注册申请并公告,公示日期是2010年4月23日,公示截止日期是2010年6月23日。镇江市醋业协会经过了历时1年多的法律争取,于12月10日,获得了最终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