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在事件出来之前,还真不知道在家具世界里有个达芬奇。
在事件中,达芬奇本身还真没有什么好说的。再聪明、能干的奸商,也是奸商,而对于一个奸商你能说些什么?达芬奇终结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奇迹”,可能终结的是一个时代——一个以奇巧之术创造“奇迹”的时代。
但从另外一些角度,达芬奇也还有一些剩余价值。
首先,达芬奇品牌建设的价值链,是成立的。
设想一下,如果达芬奇更自信一点,在“百分之百意大利生产”得到认同之后,把生产工厂连同技术工人、装备“搬到中国”,那结果又会如何?
大众来了,奥迪来了,奔驰来了,宝马来了,“达芬奇”为什么就不能“来”?
同时再设想一下,如果达芬奇真的具有“名牌气质”,即使在国内生产,也讲究个真材实料,把产品的品质做得响当当,起码在品质上做到童叟无欺,就算是穿帮了,也不至于落到目前这个从里到外都不地道的境地,起码也能给人一个原谅的理由。
如果把这两条考虑进来,达芬奇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吗?
其次,中国出不了超级品牌,问题首先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信心。
从消费心理上,中国人对奢侈品的偏好,应该丝毫不输于外国,包括发达国家。到国外注册,披着一件美丽的外衣是一条路径,但归根结底仍然是奇术,不是正道。我们的近邻日本不是如此,韩国也不是。
我们企业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市场拓展上,广告上,但对于产品研发、设计、创意这些对价值创造、价值提升更加重要的方面,却缩手缩脚,顾虑重重。中小企业如此也就罢了,在企业也是如此就很难理解了。
原先跟着跨国公司跑,模仿也好,顺手牵羊也好,因为差距大,总有个进步的空间。现在成名成家了,差距缩小了,不超越就没有活路。
中国企业对“营销”太痴迷了,对营销理解的偏差太大了。偏差到超越技术、研发、装备去理解营销,这也是中国企业价值链中存在的重大缺陷。看看中国的经济媒体,还有几家愿意谈核心竞争力,核心优势?几乎是一夜之间,营销超越了一切。中国的营销专家们运用自己的神来之笔,不管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技术、工艺和装备,都能够让企业一夜成名。
“只要有三千万,我就能让你成名”---这既是“名言”,也是疯狂的证据。当人分不清楚什么叫出名,什么叫成名时,你还能跟谁说理,到哪里说理?
事实上,中国企业并非认识不到技术、研发、创意的重要性,问题在于信心不足,决心不大,不敢大胆投入。长此以往,无论规模有多大,最终都会被“山寨化”。大家已经看到,“苹果”一红,中国的手机企业就万马齐喑了。
中国存在着巨大的高档消费能力,如果他们的钱都给外国企业挣走了,中国企业凭什么成为超级企业?连中国人的钱都挣不到,那就只有去非洲了。
第三,对出名、发财比对做事业更感兴趣。
达芬奇不是急于擦干净脏屁股,而是急于完成三级跳,上市进行资本运作。不得不这样说,这是很中国化的操作手法。
本来,企业上市,因为解决了资金问题,应该多一个更加优秀的企业,但相反,上市一个平庸一个。原因很简单,这些企业上市就是为了圈钱,是更加便捷的挣钱手段。所以,中国的股市造就富翁不造就企业家。
编辑:姜含笑[email protected]
在事件中,达芬奇本身还真没有什么好说的。再聪明、能干的奸商,也是奸商,而对于一个奸商你能说些什么?达芬奇终结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奇迹”,可能终结的是一个时代——一个以奇巧之术创造“奇迹”的时代。
但从另外一些角度,达芬奇也还有一些剩余价值。
首先,达芬奇品牌建设的价值链,是成立的。
设想一下,如果达芬奇更自信一点,在“百分之百意大利生产”得到认同之后,把生产工厂连同技术工人、装备“搬到中国”,那结果又会如何?
大众来了,奥迪来了,奔驰来了,宝马来了,“达芬奇”为什么就不能“来”?
同时再设想一下,如果达芬奇真的具有“名牌气质”,即使在国内生产,也讲究个真材实料,把产品的品质做得响当当,起码在品质上做到童叟无欺,就算是穿帮了,也不至于落到目前这个从里到外都不地道的境地,起码也能给人一个原谅的理由。
如果把这两条考虑进来,达芬奇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吗?
其次,中国出不了超级品牌,问题首先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信心。
从消费心理上,中国人对奢侈品的偏好,应该丝毫不输于外国,包括发达国家。到国外注册,披着一件美丽的外衣是一条路径,但归根结底仍然是奇术,不是正道。我们的近邻日本不是如此,韩国也不是。
我们企业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市场拓展上,广告上,但对于产品研发、设计、创意这些对价值创造、价值提升更加重要的方面,却缩手缩脚,顾虑重重。中小企业如此也就罢了,在企业也是如此就很难理解了。
原先跟着跨国公司跑,模仿也好,顺手牵羊也好,因为差距大,总有个进步的空间。现在成名成家了,差距缩小了,不超越就没有活路。
中国企业对“营销”太痴迷了,对营销理解的偏差太大了。偏差到超越技术、研发、装备去理解营销,这也是中国企业价值链中存在的重大缺陷。看看中国的经济媒体,还有几家愿意谈核心竞争力,核心优势?几乎是一夜之间,营销超越了一切。中国的营销专家们运用自己的神来之笔,不管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技术、工艺和装备,都能够让企业一夜成名。
“只要有三千万,我就能让你成名”---这既是“名言”,也是疯狂的证据。当人分不清楚什么叫出名,什么叫成名时,你还能跟谁说理,到哪里说理?
事实上,中国企业并非认识不到技术、研发、创意的重要性,问题在于信心不足,决心不大,不敢大胆投入。长此以往,无论规模有多大,最终都会被“山寨化”。大家已经看到,“苹果”一红,中国的手机企业就万马齐喑了。
中国存在着巨大的高档消费能力,如果他们的钱都给外国企业挣走了,中国企业凭什么成为超级企业?连中国人的钱都挣不到,那就只有去非洲了。
第三,对出名、发财比对做事业更感兴趣。
达芬奇不是急于擦干净脏屁股,而是急于完成三级跳,上市进行资本运作。不得不这样说,这是很中国化的操作手法。
本来,企业上市,因为解决了资金问题,应该多一个更加优秀的企业,但相反,上市一个平庸一个。原因很简单,这些企业上市就是为了圈钱,是更加便捷的挣钱手段。所以,中国的股市造就富翁不造就企业家。
编辑:姜含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