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功效,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实践,在以导促学、导学合一的有机进程中,实现学教相长。本文作者在此从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对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导学结合;浅析
教师所处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必须始终围绕学生主体这一核心,开展有序引导和科学指导,帮助和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在此进程中,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功效,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实践,在以导促学、导学合一的有机进程中,实现学教相长。而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和衡量的重要因素和标尺之一。任何学科课堂教学,都应该是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知的有机统一,完美融合,在生动高效学与教的互惠共进中实现学教效能的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下更应该从教师的有效导和学生的深入学这一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和实践。鉴于此点认知,本人在此简要谈谈对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一、情感激励,催生能动学探积极情感
以导促学的最根本任务、最首要问題,就是引导学生主体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不少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点,都是建立在教师压、家长逼等外部条件所开展和实施的,缺乏一定的内在能动积极性。而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自身学习素养较为低下,难以自身形成主动学习情态。笔者以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实现自身主导作用最显著的呈现,首要工作就是引导和促动小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深入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情感激发、潜能激励方面的特殊功效,借助教材丰富教学资源,现代信息媒体器材,设置生动形象、逼真有趣、直观丰富的数学教学场景及氛围,走入小学生“发展活跃区”,提高小学生“情感敏感度”,提振起能动学、主动学、深入学的内在潜能。如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探知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参与教师组织教学的深度,向学生提出:“你喜欢参加运动会吗?学校要举办秋季运动会,你建议开设那些运动项目?为什么?”然后电脑出示画面)向学生提出:“淘气特别喜欢跑步!看,他在自家小区街道上已经开始练习了!爱动脑筋的淘气在跑步中还发现了数学问题呢!从花坛到第一棵树的距离是5米,以后每相邻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淘气从花坛开始跑道第三棵树,跑了多少米?小朋友们,你们也象淘气一样发现数学问题了吗?你能有条理的提问吗?你会解答其中的哪些问题?”教师进行板书:3×5=15 6×5=30 8×5=40……此时教师提出“为什么用乘法?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思”启示性问题,从而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探知5的乘法口诀的积极性。
二、互动交流,推动主体探知走向深入
课堂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边的互动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学生等课堂教学要素的积极参与,并进行深入的协作、讨论和交流。这一互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自身的指导、指点等功效予以充分发挥,在保证小学生主体有效动手动脑思维探究活动时机的同时,结合教材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任务,围绕该环节的教学知识点,组织师与生的互动式交流、生与生的协作式合作等实践活动,提出需要共同探究研析解决的问题,并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在教师有效导和学生深入探的统一进程中,帮助小学生解决认知疑惑,推动探究进程。如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15m,高是17m,共收小麦10965千克,这块麦田有多大?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学教活动,小学生初步阅读问题题意,认识到该问题是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面的数学案例,学生进行解答时,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未能有效掌握和理解。此时,教师向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熟记公式。学生根据题意及要求,从而解答其解析过程:“首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这块麦田的面积,然后根据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据此列式解答”。教师同时强调指出,要注意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最后学生从而得到其解题过程为:解:215×17=3655(平方米),3655平方米=0.3655公顷,10965÷0.3655=30000(千克),30000千克=30吨,答:这块麦田的面积是0.3655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30吨。
三、实时点评,提升主体学习实践效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主导作用,不仅仅是体现在引导小学生如何认知新知、解析问题上,还体现在通过评价手段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剖析、改进学习方法策略上。因此,教师在以教导学的进程中,要科学高效运用好数学教学评价这一手段,在阶段性评讲环节,组织小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效果以及思考分析过程进行深入反思和剖析,并组建反思探析小组进行深刻地交流讨论活动,在相互指正、共同评判、深切反思、有效改进中,集思广益形成科学的学习探知数学学科方法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在科学点评和深切反思中达到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学生主体特性充分展现,学习能力有效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口新课改要求,高效开展以教导学,以导促学,导学合一,从而实现学教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虞海玉.“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互补性的思考及教学实践[J].中国数学教育,2014年Z3期
[2]罗良.略论构建“以疑导学、自主合作”的语文有效课堂[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导学结合;浅析
教师所处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必须始终围绕学生主体这一核心,开展有序引导和科学指导,帮助和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在此进程中,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功效,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实践,在以导促学、导学合一的有机进程中,实现学教相长。而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和衡量的重要因素和标尺之一。任何学科课堂教学,都应该是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知的有机统一,完美融合,在生动高效学与教的互惠共进中实现学教效能的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下更应该从教师的有效导和学生的深入学这一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和实践。鉴于此点认知,本人在此简要谈谈对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一、情感激励,催生能动学探积极情感
以导促学的最根本任务、最首要问題,就是引导学生主体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不少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点,都是建立在教师压、家长逼等外部条件所开展和实施的,缺乏一定的内在能动积极性。而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自身学习素养较为低下,难以自身形成主动学习情态。笔者以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实现自身主导作用最显著的呈现,首要工作就是引导和促动小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深入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情感激发、潜能激励方面的特殊功效,借助教材丰富教学资源,现代信息媒体器材,设置生动形象、逼真有趣、直观丰富的数学教学场景及氛围,走入小学生“发展活跃区”,提高小学生“情感敏感度”,提振起能动学、主动学、深入学的内在潜能。如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探知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参与教师组织教学的深度,向学生提出:“你喜欢参加运动会吗?学校要举办秋季运动会,你建议开设那些运动项目?为什么?”然后电脑出示画面)向学生提出:“淘气特别喜欢跑步!看,他在自家小区街道上已经开始练习了!爱动脑筋的淘气在跑步中还发现了数学问题呢!从花坛到第一棵树的距离是5米,以后每相邻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淘气从花坛开始跑道第三棵树,跑了多少米?小朋友们,你们也象淘气一样发现数学问题了吗?你能有条理的提问吗?你会解答其中的哪些问题?”教师进行板书:3×5=15 6×5=30 8×5=40……此时教师提出“为什么用乘法?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思”启示性问题,从而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探知5的乘法口诀的积极性。
二、互动交流,推动主体探知走向深入
课堂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边的互动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学生等课堂教学要素的积极参与,并进行深入的协作、讨论和交流。这一互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自身的指导、指点等功效予以充分发挥,在保证小学生主体有效动手动脑思维探究活动时机的同时,结合教材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任务,围绕该环节的教学知识点,组织师与生的互动式交流、生与生的协作式合作等实践活动,提出需要共同探究研析解决的问题,并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在教师有效导和学生深入探的统一进程中,帮助小学生解决认知疑惑,推动探究进程。如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15m,高是17m,共收小麦10965千克,这块麦田有多大?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学教活动,小学生初步阅读问题题意,认识到该问题是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面的数学案例,学生进行解答时,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未能有效掌握和理解。此时,教师向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熟记公式。学生根据题意及要求,从而解答其解析过程:“首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这块麦田的面积,然后根据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据此列式解答”。教师同时强调指出,要注意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最后学生从而得到其解题过程为:解:215×17=3655(平方米),3655平方米=0.3655公顷,10965÷0.3655=30000(千克),30000千克=30吨,答:这块麦田的面积是0.3655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30吨。
三、实时点评,提升主体学习实践效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主导作用,不仅仅是体现在引导小学生如何认知新知、解析问题上,还体现在通过评价手段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剖析、改进学习方法策略上。因此,教师在以教导学的进程中,要科学高效运用好数学教学评价这一手段,在阶段性评讲环节,组织小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效果以及思考分析过程进行深入反思和剖析,并组建反思探析小组进行深刻地交流讨论活动,在相互指正、共同评判、深切反思、有效改进中,集思广益形成科学的学习探知数学学科方法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在科学点评和深切反思中达到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学生主体特性充分展现,学习能力有效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口新课改要求,高效开展以教导学,以导促学,导学合一,从而实现学教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虞海玉.“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互补性的思考及教学实践[J].中国数学教育,2014年Z3期
[2]罗良.略论构建“以疑导学、自主合作”的语文有效课堂[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