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识培训、科技下乡、人才引进、微商网点等等农业现代化举措,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变注血为造血,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尤其是贫困乡村脱贫创收致富工作。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结合青岛西海岸实际,探究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状,指出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相应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畅想其深远意义。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民收入;对策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处于第一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此,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四大贡献”理论,即农业的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化,还有许多的贡献不断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农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特点,要更好地发展第一产业,发挥农业的重要作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无疑是首要举措。
所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从概念的宏观方面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仅涉及到了第一产业,还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关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从概念的微观方面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仅关乎国民一日三餐的食物供应问题,还涉及第二产业进入生产领域的原料和资源问题,更重要的是其顺从大自然的科学发展规律,讲究可持续绿色发展。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下的深度加工的农产品现在不光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产自销,更多的农产品经过精细加工进入市场领域,作为商品进行交换、销售,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背后附加的文化价值也可以更好地得到传播、继承,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许多相关的服务行业,“一个体系推动多个领域的发展”不再是空喊的口号,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与完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前,我们迈入了新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在这一背景下,贫困乡村脱贫创收工作,尤其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势在必行。作为贫困乡村,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为此,如何认识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究。
二、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与优势所在,比如青岛西海岸现经济薄弱镇、贫困村,它们有狭长曲折延绵的海岸线,有宝贵的海下矿产资源,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海洋文化等丰富的资源。这些特色资源都是其他地区无法拥有的,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一大优势与特色,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前提与可能。同理,其他地区所拥有的也是此地区无法拥有的。
当前,贫困乡村往往被称为“留守”村、“空心”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知识青年流向城市,乡村人群多以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和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能力较低,再加上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缺失,农村的大量土地存在着无人耕种、荒废闲置的现象,土地产出的农作物大多用来供应自家生活所需,很少一部分进入市场销售,农民收入途径原本就单一,又缺乏产出量,使得农民的经济效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劳动力与产业的支撑的结果就是乡村越来越贫穷,而聚集大量产业和劳动力的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民收入微薄,城乡差距明显,此时,贫困乡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势在必行。
(一)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贫困乡村长期以来缺乏产业、文化等外来投入,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上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从历史发展原因来看,农户分散经营的过去的落后的观念仍旧束缚着农民的手脚,对大规模化集中生产还存在质疑的声音,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不能理解透彻。
在历史发展原因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具体的问题,比如农民各自为营、分散经营,企业收购存在困难;部分地区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片面化理解,着重发展农业,忽视了第二、三产业的配合发展;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将他地优秀经验生搬硬套等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的说一下以下几个问题: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将他地优秀经验生搬硬套。
1.农民素质普遍偏低
贫困乡村长期以来缺乏发展动力,在教育层面上,乡村教育大多数为基础教育,校舍简易,基础设施落后,面临的境况往往是支教老师轮流换,留不住教师的结果造成教育的断层,在乡村教育困境中一代代成长起来的当地农民,他们的头脑缺乏理解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理念的能力以及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知识的缺失束缚农民在网络销售、果蔬品种的改良等现代农业多样化方式上的发展,面临技术障碍,缺乏致富途径,农民收入处于“瓶颈”期。况且贫困乡村的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及有点知识文化的人多流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
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青壮年劳动力和有知识文化的人,而当地的教育现状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城市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吸引着一代代青年进入城市发展。可见,加大对贫困乡村的教育投入,提升贫困乡村的教育水平,提升农民的素质,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前提之一。
2.將他地经验生搬硬套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学习成功案例的成功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把他人的东西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自身优势与特点,制定符合当地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思路。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南方地区做的就很成功,从而也引起了一股学习参观考察热潮。不少北方的乡村学习南方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祠堂文化节等活动,有的做的成功,但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一些乡村搞面子工程,在乡村小屋外粉刷一遍胭脂淡粉就开始打造文化水乡,只重形式不重视内核,不但浪费了政府的投资,还不能提高农民的收人。在旅游资源匮乏、形式单一的现状下,生搬硬套发展旅游产业的问题亟需改进。 (二)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优势与潜力
加速构建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项重大决策,是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贫困乡村虽然现在在经济上是贫穷的,农民收入较低,在发展时会面临各种困难,但这并不代表着贫困乡村不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相比较城市,贫困乡村有许多未被开发的闲置的土地、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多样的农业发展方式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优势,也是壮大集体经济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途径的条件。
随着城市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倾斜,各种有利的客观条件为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同时,结合自身原有的条件,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迸发出无穷的潜力,推动农民增收。
1.自身的资源优势
在重工业、轻工业的工业化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地区虽然经济飞速发展起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原本的青山被开采的面目全非,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而贫困乡村却躲过了这一劫,它们拥有着人民向往的美丽的生态环境,现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此时,抓住机遇,发挥贫困乡村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体系拥有的美好的前景。而且,在富起来的人群中,人们追求碧海蓝天,清新的空气,他们的消费倾向于生态养生,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很有利。
贫困乡村中流出了大量的青壯年劳动力,生活在贫困乡村的多数为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能力弱,使得大面积的土地闲置。许经勇(2016)提出要提高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就必须深化市场取向改革,让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有序流动起来。而这些大面积闲置的土地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2.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大力支持贫困乡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乡村振兴放在重要地位,为贫困乡村进行资金支持,提供基础性服务,这些基础性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研究研发、技术推广和检验服务等。曲会朋(2016)基于对农业弱质性、基础性、安全性和外部性等特点的分析得出财政支农的必要性。
引进先进的设备,下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鼓励城市带动乡村,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鲁德银认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比农业保护更有利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政府加强贫困乡村教育建设,为寒门子弟进入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发放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开创绿色通道,鼓励大学生“三下乡”、“走基层”,支援贫困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农村发展注入人才,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高校毕业生的奋斗
名校大学生毕业后投身到贫困村,带领贫困村脱贫创收致富,山茶油合作社,种植有机水稻等乡土创客计划直接面向农民,指导农民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打造农民新的增收途径,推动了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当前,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投入到了贫困乡村建设中,他们踩着泥泞,为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农民增收做着自己的贡献。
4.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一座座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崛起,它们的历史好像就那么一瞬,表面上物质文化的丰富却难掩背后历史文化的匮乏。
贫困乡村或许它的物质文化是匮乏的,但它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流传下来的精神文化是丰厚的,他或许是许多历史伟人的故乡,或许保留着珍贵的古建筑,又或许它本身就是一座古村落。这为开展红色文化馆、文化寻根节活动,发展文化项目,实现农民财产收入的增加和不动资产的增值提供有利的条件。在这里,人们可以探寻历史的遗迹,感悟历史的心声。贫困乡村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大优势,有利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完善。
(三)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对策及建议
新时代我国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提高,首先要加快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作为第一产业,我们要大力推动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代农业。其次,以科学技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建立以市场信息为导向,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辅之以产品服务为一体的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最后,发现并发展农村存在的新的优势产业,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同时进行,更好的构建与完善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民致富。
贫困乡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过程中要注意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既注重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数量,还重视农产品在加工销售时的各个环节。我们平时到超市去买蔬菜,我们会发现,一些进口的、有机的蔬菜往往要比普通的蔬菜贵一两倍。难道是进口关税的原因吗?当然不是,当我们进一步探究,我们会发现,这些蔬菜除了有统一美观的包装之外,还贴有一个名片,扫一扫,你便可以得知它何时被采摘,如何被运输,它的农药化肥使用是否合格等等多方面多维度的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可见,现代农业不仅仅关乎农业产业,还涉及到了艺术美学、信息服务、生态建设等多方面。
1.合理进行区域规划
每个贫困乡村都有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探寻多途径多样化的农民增收方式,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时要根据各个贫困乡村实际情况,一一进行规划,保证总体思路、策略不错误。
农林牧副渔,各色各样,因地制宜。临海贫困乡村可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水养殖,可滩涂养殖、建池养殖或者远海圈养,可选择当地盛产的海产品种类或者选择稀有珍贵的品种,不仅可以直接出售鲜活水产,还可以进行海产品加工,出售干货海产品、即食海产品或者是海产品零食,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产业一条龙式服务。在实现农民创收致富的同时,还传播了本地的特色文化。
2.集中地进行生产
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难题之一就是打破原来农民的分散局面。贫困乡村存在大量的荒废土地,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生产是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陈锡文(2013)基于我国局面提出了要“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观点,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是其现实途径。 以村为单位,将农村土地整合,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项目招标、土地承包、村企联合等途径,为农民收入增加开辟新的道路。在这些形式下,农民可以土地参股或者是以资金入股,向企业租赁闲置的土地收取费用,作为员工加入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将每年盈利进行分红,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农民可以作为员工进入农场工作,进行管理,既获得了工作岗位,得到了劳动报酬,又可以监督管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产业创收。
3.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
新时代人们更多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低碳循环的环保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循环农业、使用生态能源,都是现代生態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无公害,种植良种,使用纯天然的有机化肥,要科学养殖牲畜,按照自然规律生长。在加工、销售的过程中,要使用清洁能源,污水净化循环使用,使用清洁的可降解的材料。在治理时要生态治理,无害处理。
三、贫困乡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意义
加快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重大举措,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贫困乡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还实现了贫困乡村的脱贫致富,调动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出现了各种农业生产大户,自觉带动乡村民众发展生产,对周边地区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工厂、企业纷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贫困乡村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贫困乡村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消费观念进行转变。生活富裕的农民需求增加,恩格尔系数趋向合理,不仅仅是注重生存资料的消费,还着重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增加教育投入、更加关注下一代的教育等现象都可以看出农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感的提升。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是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许经勇.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提高要素生产率[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3).
[3]周建华,胡跃红.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启示[J].求索,2006,(2).
[4]曲会朋.我国农业现代化财政支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4).
[5]鲁德银,雷海章.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与中国农业政策的转变[J].世界经济研究,2002,(4).
[6]陈锡文.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与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7]赵其国.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J].科技与经济,2004,17(97).
[8]刘涛.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4).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民收入;对策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处于第一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此,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四大贡献”理论,即农业的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化,还有许多的贡献不断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农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特点,要更好地发展第一产业,发挥农业的重要作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无疑是首要举措。
所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从概念的宏观方面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仅涉及到了第一产业,还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关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从概念的微观方面来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仅关乎国民一日三餐的食物供应问题,还涉及第二产业进入生产领域的原料和资源问题,更重要的是其顺从大自然的科学发展规律,讲究可持续绿色发展。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下的深度加工的农产品现在不光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产自销,更多的农产品经过精细加工进入市场领域,作为商品进行交换、销售,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背后附加的文化价值也可以更好地得到传播、继承,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许多相关的服务行业,“一个体系推动多个领域的发展”不再是空喊的口号,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与完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前,我们迈入了新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在这一背景下,贫困乡村脱贫创收工作,尤其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势在必行。作为贫困乡村,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为此,如何认识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究。
二、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与优势所在,比如青岛西海岸现经济薄弱镇、贫困村,它们有狭长曲折延绵的海岸线,有宝贵的海下矿产资源,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海洋文化等丰富的资源。这些特色资源都是其他地区无法拥有的,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一大优势与特色,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前提与可能。同理,其他地区所拥有的也是此地区无法拥有的。
当前,贫困乡村往往被称为“留守”村、“空心”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知识青年流向城市,乡村人群多以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和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能力较低,再加上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缺失,农村的大量土地存在着无人耕种、荒废闲置的现象,土地产出的农作物大多用来供应自家生活所需,很少一部分进入市场销售,农民收入途径原本就单一,又缺乏产出量,使得农民的经济效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劳动力与产业的支撑的结果就是乡村越来越贫穷,而聚集大量产业和劳动力的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民收入微薄,城乡差距明显,此时,贫困乡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势在必行。
(一)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贫困乡村长期以来缺乏产业、文化等外来投入,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上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从历史发展原因来看,农户分散经营的过去的落后的观念仍旧束缚着农民的手脚,对大规模化集中生产还存在质疑的声音,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不能理解透彻。
在历史发展原因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具体的问题,比如农民各自为营、分散经营,企业收购存在困难;部分地区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片面化理解,着重发展农业,忽视了第二、三产业的配合发展;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将他地优秀经验生搬硬套等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的说一下以下几个问题: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将他地优秀经验生搬硬套。
1.农民素质普遍偏低
贫困乡村长期以来缺乏发展动力,在教育层面上,乡村教育大多数为基础教育,校舍简易,基础设施落后,面临的境况往往是支教老师轮流换,留不住教师的结果造成教育的断层,在乡村教育困境中一代代成长起来的当地农民,他们的头脑缺乏理解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理念的能力以及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知识的缺失束缚农民在网络销售、果蔬品种的改良等现代农业多样化方式上的发展,面临技术障碍,缺乏致富途径,农民收入处于“瓶颈”期。况且贫困乡村的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及有点知识文化的人多流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
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青壮年劳动力和有知识文化的人,而当地的教育现状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城市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吸引着一代代青年进入城市发展。可见,加大对贫困乡村的教育投入,提升贫困乡村的教育水平,提升农民的素质,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前提之一。
2.將他地经验生搬硬套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学习成功案例的成功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把他人的东西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自身优势与特点,制定符合当地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思路。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南方地区做的就很成功,从而也引起了一股学习参观考察热潮。不少北方的乡村学习南方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祠堂文化节等活动,有的做的成功,但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一些乡村搞面子工程,在乡村小屋外粉刷一遍胭脂淡粉就开始打造文化水乡,只重形式不重视内核,不但浪费了政府的投资,还不能提高农民的收人。在旅游资源匮乏、形式单一的现状下,生搬硬套发展旅游产业的问题亟需改进。 (二)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优势与潜力
加速构建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项重大决策,是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贫困乡村虽然现在在经济上是贫穷的,农民收入较低,在发展时会面临各种困难,但这并不代表着贫困乡村不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相比较城市,贫困乡村有许多未被开发的闲置的土地、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多样的农业发展方式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优势,也是壮大集体经济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途径的条件。
随着城市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倾斜,各种有利的客观条件为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同时,结合自身原有的条件,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迸发出无穷的潜力,推动农民增收。
1.自身的资源优势
在重工业、轻工业的工业化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地区虽然经济飞速发展起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原本的青山被开采的面目全非,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而贫困乡村却躲过了这一劫,它们拥有着人民向往的美丽的生态环境,现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此时,抓住机遇,发挥贫困乡村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体系拥有的美好的前景。而且,在富起来的人群中,人们追求碧海蓝天,清新的空气,他们的消费倾向于生态养生,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很有利。
贫困乡村中流出了大量的青壯年劳动力,生活在贫困乡村的多数为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能力弱,使得大面积的土地闲置。许经勇(2016)提出要提高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就必须深化市场取向改革,让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有序流动起来。而这些大面积闲置的土地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2.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大力支持贫困乡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乡村振兴放在重要地位,为贫困乡村进行资金支持,提供基础性服务,这些基础性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研究研发、技术推广和检验服务等。曲会朋(2016)基于对农业弱质性、基础性、安全性和外部性等特点的分析得出财政支农的必要性。
引进先进的设备,下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鼓励城市带动乡村,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鲁德银认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比农业保护更有利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政府加强贫困乡村教育建设,为寒门子弟进入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发放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开创绿色通道,鼓励大学生“三下乡”、“走基层”,支援贫困乡村建设,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农村发展注入人才,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高校毕业生的奋斗
名校大学生毕业后投身到贫困村,带领贫困村脱贫创收致富,山茶油合作社,种植有机水稻等乡土创客计划直接面向农民,指导农民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打造农民新的增收途径,推动了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当前,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投入到了贫困乡村建设中,他们踩着泥泞,为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农民增收做着自己的贡献。
4.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一座座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崛起,它们的历史好像就那么一瞬,表面上物质文化的丰富却难掩背后历史文化的匮乏。
贫困乡村或许它的物质文化是匮乏的,但它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流传下来的精神文化是丰厚的,他或许是许多历史伟人的故乡,或许保留着珍贵的古建筑,又或许它本身就是一座古村落。这为开展红色文化馆、文化寻根节活动,发展文化项目,实现农民财产收入的增加和不动资产的增值提供有利的条件。在这里,人们可以探寻历史的遗迹,感悟历史的心声。贫困乡村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大优势,有利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完善。
(三)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对策及建议
新时代我国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提高,首先要加快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作为第一产业,我们要大力推动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代农业。其次,以科学技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建立以市场信息为导向,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辅之以产品服务为一体的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最后,发现并发展农村存在的新的优势产业,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同时进行,更好的构建与完善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民致富。
贫困乡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过程中要注意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既注重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数量,还重视农产品在加工销售时的各个环节。我们平时到超市去买蔬菜,我们会发现,一些进口的、有机的蔬菜往往要比普通的蔬菜贵一两倍。难道是进口关税的原因吗?当然不是,当我们进一步探究,我们会发现,这些蔬菜除了有统一美观的包装之外,还贴有一个名片,扫一扫,你便可以得知它何时被采摘,如何被运输,它的农药化肥使用是否合格等等多方面多维度的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可见,现代农业不仅仅关乎农业产业,还涉及到了艺术美学、信息服务、生态建设等多方面。
1.合理进行区域规划
每个贫困乡村都有各自的特色与优势,探寻多途径多样化的农民增收方式,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时要根据各个贫困乡村实际情况,一一进行规划,保证总体思路、策略不错误。
农林牧副渔,各色各样,因地制宜。临海贫困乡村可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水养殖,可滩涂养殖、建池养殖或者远海圈养,可选择当地盛产的海产品种类或者选择稀有珍贵的品种,不仅可以直接出售鲜活水产,还可以进行海产品加工,出售干货海产品、即食海产品或者是海产品零食,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产业一条龙式服务。在实现农民创收致富的同时,还传播了本地的特色文化。
2.集中地进行生产
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难题之一就是打破原来农民的分散局面。贫困乡村存在大量的荒废土地,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生产是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陈锡文(2013)基于我国局面提出了要“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观点,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是其现实途径。 以村为单位,将农村土地整合,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项目招标、土地承包、村企联合等途径,为农民收入增加开辟新的道路。在这些形式下,农民可以土地参股或者是以资金入股,向企业租赁闲置的土地收取费用,作为员工加入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将每年盈利进行分红,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农民可以作为员工进入农场工作,进行管理,既获得了工作岗位,得到了劳动报酬,又可以监督管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推动产业创收。
3.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
新时代人们更多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低碳循环的环保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循环农业、使用生态能源,都是现代生態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无公害,种植良种,使用纯天然的有机化肥,要科学养殖牲畜,按照自然规律生长。在加工、销售的过程中,要使用清洁能源,污水净化循环使用,使用清洁的可降解的材料。在治理时要生态治理,无害处理。
三、贫困乡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意义
加快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重大举措,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贫困乡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还实现了贫困乡村的脱贫致富,调动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出现了各种农业生产大户,自觉带动乡村民众发展生产,对周边地区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工厂、企业纷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贫困乡村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贫困乡村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消费观念进行转变。生活富裕的农民需求增加,恩格尔系数趋向合理,不仅仅是注重生存资料的消费,还着重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增加教育投入、更加关注下一代的教育等现象都可以看出农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感的提升。贫困乡村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是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许经勇.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提高要素生产率[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3).
[3]周建华,胡跃红.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启示[J].求索,2006,(2).
[4]曲会朋.我国农业现代化财政支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4).
[5]鲁德银,雷海章.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与中国农业政策的转变[J].世界经济研究,2002,(4).
[6]陈锡文.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与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7]赵其国.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J].科技与经济,2004,17(97).
[8]刘涛.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