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保护,教育為本,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主人,加强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利在当今,功在千秋。地理是中学环境教育的优势科目,因此研究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如何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以更好发挥地理学科的教育优势。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环境教育;实践;探索
[1]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讲述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是从人类和环境关系来着手的,这是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特殊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丰富地理学科的第二课堂,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及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并感受各种环境问题,从而端正环保态度。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下面是本校的一些学习参与的环保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1.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
让学生去走访自己所居住的城镇或者村落,了解家乡存在的环境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发现冬季的雾霾经常发生,在教室向外看就看到一个雾蒙蒙的世界,经常经过的白沙河河水很脏很臭,附近的郊区垃圾成堆……。而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影响了江门的形象。那么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首先查阅了资料,然后进行了江门天沙河专门的调查活动。
学校附近的天沙河存在污染现象,带领学生实地查看,发现河水污水来源主要是一些生活污水排放口,还有附近的白沙工业园的工厂的排放,同时加上河道部分河段淤塞,河水流动不畅,导致河水变脏变臭。同时调查河水污染后周边河床附近树木生长情况的变化,以及水质恶化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同时对周边居民进行采访,了解河水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河水污染了,水质就会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会受到威胁,物种减少,最终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人类的健康,所以说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通过这个行动,学生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也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接下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2.进行学校饭堂一次性碗筷的使用情况调查,学生要掌握饭堂每天、每星期、每月所使用的一次性碗筷的具体数据,在通过科学数据掌握使用一次性的碗筷对环境的影响。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宣传活动、领导访谈等形式为学校的实现“校园无一次性碗筷”的目的而努力,并且通过学生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形式来引起学校同学的重视从而到达研究目的。
3.带领研究性小组的5名学生采访江门市人大代表刘夏林先生,了解江门市建设绿色自行车车道的情况,为江门市的绿色环保事业出谋献策,之后联系江门市自行车协会的会长,带领部分学生一起骑自行车给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捐书、互动活动。江门日报的记者为此还特别采访学生,报道学生的活动,通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特别是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低碳环保”人人都能参与,环保在身边!
通过高中地理环境教育使学生学会了应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和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了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而且还使学生提高了素质。系列的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将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同身边的、区域的,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具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价值观和日常行为方式,为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激发、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外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各种环境问题,在切身的体验中学会以新的角度观察问题,用新的眼光分析问题,并寻求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了地理教学的整体优化。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并注意环境信息传递形式的多样化,会让地理课堂变活、生动、有趣,地理教学将由于环境教育而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最终也必将能提高学习的环保意识,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蒋兴东.普通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 叶沈良.环境教育的教学原则、重点及内容[J].环境教育,2000(5).
[3] 周剑青.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方法刍议[j]. 地理教育,2005(3):20
[4] 周涛.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
[5] 孙开儒.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J].新世纪论丛,2006(01)
[6] 任志鸿.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地理上下册)[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环境教育;实践;探索
[1]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讲述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是从人类和环境关系来着手的,这是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特殊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丰富地理学科的第二课堂,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及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并感受各种环境问题,从而端正环保态度。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下面是本校的一些学习参与的环保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1.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
让学生去走访自己所居住的城镇或者村落,了解家乡存在的环境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发现冬季的雾霾经常发生,在教室向外看就看到一个雾蒙蒙的世界,经常经过的白沙河河水很脏很臭,附近的郊区垃圾成堆……。而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影响了江门的形象。那么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首先查阅了资料,然后进行了江门天沙河专门的调查活动。
学校附近的天沙河存在污染现象,带领学生实地查看,发现河水污水来源主要是一些生活污水排放口,还有附近的白沙工业园的工厂的排放,同时加上河道部分河段淤塞,河水流动不畅,导致河水变脏变臭。同时调查河水污染后周边河床附近树木生长情况的变化,以及水质恶化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同时对周边居民进行采访,了解河水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河水污染了,水质就会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会受到威胁,物种减少,最终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人类的健康,所以说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通过这个行动,学生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也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接下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2.进行学校饭堂一次性碗筷的使用情况调查,学生要掌握饭堂每天、每星期、每月所使用的一次性碗筷的具体数据,在通过科学数据掌握使用一次性的碗筷对环境的影响。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宣传活动、领导访谈等形式为学校的实现“校园无一次性碗筷”的目的而努力,并且通过学生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形式来引起学校同学的重视从而到达研究目的。
3.带领研究性小组的5名学生采访江门市人大代表刘夏林先生,了解江门市建设绿色自行车车道的情况,为江门市的绿色环保事业出谋献策,之后联系江门市自行车协会的会长,带领部分学生一起骑自行车给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捐书、互动活动。江门日报的记者为此还特别采访学生,报道学生的活动,通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特别是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低碳环保”人人都能参与,环保在身边!
通过高中地理环境教育使学生学会了应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和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了科学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而且还使学生提高了素质。系列的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将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同身边的、区域的,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具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价值观和日常行为方式,为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激发、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外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各种环境问题,在切身的体验中学会以新的角度观察问题,用新的眼光分析问题,并寻求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了地理教学的整体优化。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并注意环境信息传递形式的多样化,会让地理课堂变活、生动、有趣,地理教学将由于环境教育而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最终也必将能提高学习的环保意识,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蒋兴东.普通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 叶沈良.环境教育的教学原则、重点及内容[J].环境教育,2000(5).
[3] 周剑青.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方法刍议[j]. 地理教育,2005(3):20
[4] 周涛.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
[5] 孙开儒.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J].新世纪论丛,2006(01)
[6] 任志鸿.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地理上下册)[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