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临床上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08年3月~2014年11月间产生的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中选择149例,仔细分析全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做出总结和讨论。结果:149例患者均采用B超和CT检查,患者的实质脏器受损、空腔脏器受损和腹腔积液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全体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方法,患者中治愈108例,有效35例,死亡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死亡率为4.0%。致死原因以腹腔感染及休克和肝破裂而继发腔内大出血为主。结论:采用B超或CT检查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临床检出率较高,可以为患者的病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由继发感染引起的腹部损伤患者死亡概率较高,临床诊治过程中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对患者的体征、症状进行动态监测,给予积极的护理治疗,以减少继发感染例数,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 急性 闭合性腹部损伤 诊断 治疗 体会
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是外科中较为的急症,患者的脾肝、胃肠、肾、胰腺等重要空腔器官均会受到该病的累及[1]。为了考察我院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治情况,进一步改进我院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本文从我院2008年3月~2014年11月间产生的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中选择149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获得了以下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149例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均经过了病理检查和手术证实。149例患者中,男88例,女61例,年龄位于10~18岁间的17例,19~68歲间的132例,全体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23±1.86)岁。全部患者均为急性伤,胸腔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液和游离积气。经病理、手术检查,实质性器脏受损的患者有110例,空腔器官受损的有39例。受伤至入院的时长为0.4~30h,平均时长(4.8±0.5)h。
1.2 诊断及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了B超及CT检查,两项检查均在患者入院后的0.5~24h内进行。B超检查方法:辅助患者分别取仰卧、侧卧和俯卧等卧姿,对患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检查,查看是实质器官受损的具体状况和积液情况,初步判断患者腹部器脏的受损程度和致伤机制。CT检查方法:采用连续性扫描方法,对患者的膈肌到肾脏下缘间的位置进行探查观测,扫描厚度为12mm,针对特殊部位,适当增加了薄层[2]。两项检查结束后,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病情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确立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法。
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患者组织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以修补、切除和造瘘为主。患者中有18例肝严重受损,进行了肝部分摘除;14例进行了肝脾修补,另有10例进行了脾切除;6例进行了单侧肾脏切除;7例胃修补,17例小肠修补或部分切除,3例膀胱造瘘。保守疗法主要针对的是肾挫伤患者,对腹腔进行清洗,并帮助患者彻底止血,采取通畅引流措施;引导患者适当下床活动,根据肠胃功能的恢复情况适当调整饮食。
1.3 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
①临床检出率:对比病理检查和手术检查的结果,分别统计B超检查和CT检查的准确率。②治疗效果: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全体患者的治愈、有效和死亡例数,并观察患者的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以 t 及X2检验为主要统计方法,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B超检查和CT检查的临床检出率作分析。
具体的检查结果如表1。采用B超和CT检查,患者的实质脏器受损、空腔脏器受损和腹腔积液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
表1 B超检查和CT检查的临床检出率[n(%)]
2.2 对全体患者的治疗效做具体分析。
根据随访结果和病历记录,149例患者中治愈108例,有效35例,死亡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死亡率为4.0%。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其中因腹腔感染及休克死亡的4例,肝破裂而继发腔内大出血的2例。
3 讨论
由于腹腔内的脏器受到损伤,患者腔内的容物易发生外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腹腔感染的几率会增大,继发感染如腹膜炎等状况会迅速增多,甚至引发脓毒血症。结合近些年的医学调查资料来看,由继发感染引起的腹部损伤患者死亡概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曾一度超过了60%[3]。
针对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在患者入院后,应立即组织对患者生命体征表现、临床征象进行测查,初步对病情作出评估。主要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和心率等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合并伤和腔内出血情况,防止患者发生休克、昏迷。若患者描述有头晕眼花情况,表明患者存在早期休克的趋势;若患者的面色苍白、心率异常、常感到心烦和口渴,提示休克可能要发生;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心音低钝等出血性休克表现[4]。医师应及时对患者的早期征象进行判断,辅助使用抗休克治疗措施,对病情发展进行动态监测。此外,需对患者腹部受损的细微变化进行重点观察,仔细倾听患者的症状描述,深入了解腹部受损的经过,时刻关注患者腹痛的性质、疼痛部位和程度,对病情的发展情况、动态腹部体征、不良反应症状要详细记录,以为后续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次研究中患者主要采用了B超和CT检查,患者的实质脏器受损、空腔脏器受损和腹腔积液的检出率均达到了90%以上。CT既能显示腹腔内部的实质性脏器的受损情况,还可以显示该类型损伤的部分高危因素,例如游离积液情况、下部肋骨情况和上腰椎骨折情况等。此外,CT检查对患者的空腔脏器、肠系膜的损伤情况有着更为准确的反应,能够检查出患者损伤的部位和损伤范围[5-6]。临床中合理应用B超和CT检查方法,可帮助医师快速准确地对患者病情作出判断。研究结果显示149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死亡率为4.0%。致死原因以腹腔感染及休克和肝破裂而继发腔内大出血为主,表明在诊治这类疾病时,需增强抗感染的力度,在基础性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饮食、健康进行指导。尤其针对需进行术后腹腔引流的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使腹腔引流官腔保持通畅,防止外力扭曲受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及时更换患者的引流袋;并注意观察引流的液量和气色味等具体形状。
参考文献
[1]方兵.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价值探讨[J].北方药学,2014,11(04): 121-122.
[2]黄小求.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4,21(05): 79-80+90.
[3]蔡招林,黄钦生,许业森.腹部急性闭合性损伤98例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4(13): 129-130.
[4]徐诗雄,魏冠,王长志,欧阳奕群.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术后腹腔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11(06): 47-49.
[5]席志明.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36): 113-114.
[6]姜庆贺,王爱芝,李家兴.急性闭合性肠系膜损伤20例诊治体会[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1(05): 690-691.
【关键词】 急性 闭合性腹部损伤 诊断 治疗 体会
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是外科中较为的急症,患者的脾肝、胃肠、肾、胰腺等重要空腔器官均会受到该病的累及[1]。为了考察我院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治情况,进一步改进我院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本文从我院2008年3月~2014年11月间产生的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中选择149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获得了以下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149例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均经过了病理检查和手术证实。149例患者中,男88例,女61例,年龄位于10~18岁间的17例,19~68歲间的132例,全体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23±1.86)岁。全部患者均为急性伤,胸腔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液和游离积气。经病理、手术检查,实质性器脏受损的患者有110例,空腔器官受损的有39例。受伤至入院的时长为0.4~30h,平均时长(4.8±0.5)h。
1.2 诊断及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了B超及CT检查,两项检查均在患者入院后的0.5~24h内进行。B超检查方法:辅助患者分别取仰卧、侧卧和俯卧等卧姿,对患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检查,查看是实质器官受损的具体状况和积液情况,初步判断患者腹部器脏的受损程度和致伤机制。CT检查方法:采用连续性扫描方法,对患者的膈肌到肾脏下缘间的位置进行探查观测,扫描厚度为12mm,针对特殊部位,适当增加了薄层[2]。两项检查结束后,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病情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确立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法。
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患者组织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以修补、切除和造瘘为主。患者中有18例肝严重受损,进行了肝部分摘除;14例进行了肝脾修补,另有10例进行了脾切除;6例进行了单侧肾脏切除;7例胃修补,17例小肠修补或部分切除,3例膀胱造瘘。保守疗法主要针对的是肾挫伤患者,对腹腔进行清洗,并帮助患者彻底止血,采取通畅引流措施;引导患者适当下床活动,根据肠胃功能的恢复情况适当调整饮食。
1.3 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
①临床检出率:对比病理检查和手术检查的结果,分别统计B超检查和CT检查的准确率。②治疗效果: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全体患者的治愈、有效和死亡例数,并观察患者的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以 t 及X2检验为主要统计方法,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B超检查和CT检查的临床检出率作分析。
具体的检查结果如表1。采用B超和CT检查,患者的实质脏器受损、空腔脏器受损和腹腔积液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
表1 B超检查和CT检查的临床检出率[n(%)]
2.2 对全体患者的治疗效做具体分析。
根据随访结果和病历记录,149例患者中治愈108例,有效35例,死亡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死亡率为4.0%。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其中因腹腔感染及休克死亡的4例,肝破裂而继发腔内大出血的2例。
3 讨论
由于腹腔内的脏器受到损伤,患者腔内的容物易发生外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腹腔感染的几率会增大,继发感染如腹膜炎等状况会迅速增多,甚至引发脓毒血症。结合近些年的医学调查资料来看,由继发感染引起的腹部损伤患者死亡概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曾一度超过了60%[3]。
针对急性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在患者入院后,应立即组织对患者生命体征表现、临床征象进行测查,初步对病情作出评估。主要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和心率等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合并伤和腔内出血情况,防止患者发生休克、昏迷。若患者描述有头晕眼花情况,表明患者存在早期休克的趋势;若患者的面色苍白、心率异常、常感到心烦和口渴,提示休克可能要发生;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心音低钝等出血性休克表现[4]。医师应及时对患者的早期征象进行判断,辅助使用抗休克治疗措施,对病情发展进行动态监测。此外,需对患者腹部受损的细微变化进行重点观察,仔细倾听患者的症状描述,深入了解腹部受损的经过,时刻关注患者腹痛的性质、疼痛部位和程度,对病情的发展情况、动态腹部体征、不良反应症状要详细记录,以为后续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次研究中患者主要采用了B超和CT检查,患者的实质脏器受损、空腔脏器受损和腹腔积液的检出率均达到了90%以上。CT既能显示腹腔内部的实质性脏器的受损情况,还可以显示该类型损伤的部分高危因素,例如游离积液情况、下部肋骨情况和上腰椎骨折情况等。此外,CT检查对患者的空腔脏器、肠系膜的损伤情况有着更为准确的反应,能够检查出患者损伤的部位和损伤范围[5-6]。临床中合理应用B超和CT检查方法,可帮助医师快速准确地对患者病情作出判断。研究结果显示149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死亡率为4.0%。致死原因以腹腔感染及休克和肝破裂而继发腔内大出血为主,表明在诊治这类疾病时,需增强抗感染的力度,在基础性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饮食、健康进行指导。尤其针对需进行术后腹腔引流的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使腹腔引流官腔保持通畅,防止外力扭曲受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及时更换患者的引流袋;并注意观察引流的液量和气色味等具体形状。
参考文献
[1]方兵.CT诊断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价值探讨[J].北方药学,2014,11(04): 121-122.
[2]黄小求.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4,21(05): 79-80+90.
[3]蔡招林,黄钦生,许业森.腹部急性闭合性损伤98例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4(13): 129-130.
[4]徐诗雄,魏冠,王长志,欧阳奕群.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术后腹腔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11(06): 47-49.
[5]席志明.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36): 113-114.
[6]姜庆贺,王爱芝,李家兴.急性闭合性肠系膜损伤20例诊治体会[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1(05): 69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