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定级是个较复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土地定级必要性的分析,将运用因素法实现土地定级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用此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定级;因素法
土地是经济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利用和管理好土地,已成为当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土地评价科学主要内容之一的土地定级,无论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都是目前亟待开展的工作。土地定级是在掌握土地数量的基础上,对其质量优劣进行全面、科学、综合地评定,为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1土地定级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的质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对土地质量的评价大都是从土地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差异状况出发来综合评定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土地市场高度发育,地价变化比较有规律,土地质量可以依据地价水平的高低来反映,一般无须开展专门的土地定级工作。我国曾实行过二十多年的无偿无限期不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土地长期无市无价,土地利用死气沉沉,土地收益广泛流失,土地管理实质失控。故土地质量不可能以地价水平来反映。相反地,为了评估地价需要先划出土地等级,使土地价格的评估能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因此,土地定级的目的就是反映定级范围内土地质量的相对差异程度,确定土地的质量级别水平,为土地价格评估提供客观科学的基础资料和级别控制,并以此规范土地流转,为政府运用法律、经济手段来管理土地提供依据。同时,科学量化土地数量、质量和分布,有利于科学核算土地生产潜力,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为落实严格的征地补偿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技术思路。
2运用因素法进行土地定级
2.1 因素法评价因素因子的选取及权重值生成
土地定级既要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要综合分析经济和区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土地质量特征。按照《土地定级规程》,对照其中土地定级备选因素,按主导因素、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可行性原则,在与当地专家协商并结合特尔斐测定法选取定级因素因子。
土地定级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特尔斐法,根据测定的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个别因素因子的权重是参考外业调查资料,经处理分析后确定的,并运用特尔斐法进行了两轮测定,第一轮测定结果及时反馈给专家,重复进行参评因素因子的选取及权重修正,经过几轮测定,专家意见趋向一致,最后得到确定影响定级的参评因素因子的权重值。
2.2 定级因素因子资料的量化
对所获得的资料与数据,首先要做初步分析,之后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将各定级因素依据其属性分为点状因素、线状因素、面状因素,其中,点状因素和线状因素一般为扩散型因素,面状因素一般不具有扩散性,为非扩散型因素。对于不同类型的因素可以采用符合其特点的方法进行赋值,同时编制因素作用分值表。
2.3 划分定级单元
定级单元是进行土地定级的基本单位。根据《土地定级规程》中单元划分的原则,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可采用均质地块法,借助于计算机处理,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地类属性字段,将底图中类型相同、土地定级主要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划分为封闭单元,即土地定级单元。要求定级单元间差异较大,地物和权属界线封闭且实地可辨;定级单元面积大小依土地质量的分布状况、以既方便操作、方便应用,又不影响单元特性为标准。
2.4计算定级单元总分值
单元总分值是确定土地级别的基本依据。定级单元总分值的计算是将单元内各定级因素作用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公式如下:
式中:为第i个定级单元的总分值;为第j个定级因素权重;为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j个定级因素的分值。
2.5 划分农用地级别
根据定级单元的总分值,通过绘制总分值频率直方图来划分各土地级的分值区间,从而确定各土地单元归属的土地级别。一般来说,综合作用分值越大,级别越高,一个综合分值只能唯一对应于一个级别。由于同一级别的土地是一个相对均质区域,土地级内各单元的总分值相近,在直方图上表现为土地单元的相对集中,各级土地的平均分值也有明显的差别,呈现出层次性,因此,在图上级与级之间会出现明显的突变点,此处的总分值作为级别界线值,从而划分出相应的土地级别。
2.6定级成果的检验与调整
对初步划定的土地级进行合理性检验,确认土地级别。验证土地级别划分合理性有两个准则:① 单元综合分值相差不显著的单元应属于同一级;② 两个不同级的土地单元综合分均值,应有较明显的差异。在合理性准则指导下,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可以建立起一种合理性检验的方法。
另外,经合理性检验以后,还应组织专家对分级结果进行论证,以保证级别划分的科学、合理。在所有定级评价单元中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將实测结果与定级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差异小于5%,则认为初步定级成果总体合格,对于发现的不合格的初步定级结果进行调整;如果大于5%,则应对初步定级成果进行全面调整。
3 运用因素法定级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1因素的选择
采用因素法定级的关键步骤即是定级因素的选取。定级中并非因素越多越好,应该选择对土地质量影响显著的因素,限制对土地级别影响不大,并且与其他因素高度相关的因素引入,以克服因素间多重共线性,减少信息重叠,可以达到简化定级,减少工作量的目的。
3.2 权重的确定
由于土地质量形成过程的复杂性,人们对其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确定土地级别时,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或因素成对比较法等传统的数学统计方法对因素因子进行赋值,这往往造成人为因素干扰较大,不同专家对同一指标的打分相差较大或甚远。因此,为使因素因子的权重接近其真实权重,急需建立专家知识库、模型库。
3.3扩散型因素因子作用分值的确定
计算定级因素对评价单元的作用分值,是整个定级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定级的结果。同一类定级因素对评价单元的影响随定级因素与评价单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确定定级因素与评价单元之间的距离是计算因素作用分值的关键。
由于计算模型的单一与信息提取的复杂性,一般采用空间(直线)距离衰减法计算定级因素作用分值,其量化结果通常以定级因素为中心点或线的一系列作用分值递减的等值线。它忽略了定级因素与评价单元之间的可通达性,如自然地物(山地、河流、湖泊等)和人文地物(建筑物、铁路、高速公路等)阻隔的影响。
对于阻隔对单元分的影响这一问题,随着计算机在土地定级工作中的广泛运用,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计算的土地定级单因素分值或总分值能更接近实际情况,更有利于科学选择地价样本,弥补分值计算衰减原理在土地定级计算结果中造成的不足,在处理定级因子对评价单元的影响时,若采用时间距离衰减模型,即采用线状道路网络作为进行距离衰减的途径,可以不用考虑自然和人工障碍地物阻隔的影响。另外,从设施到评价单元的时间距离计算有不同的算法,可引入网络分析,采用最短路径算法。
3.4 土地级别拐点的确定
土地级别的确定是根据定级单元的总分值,通过绘制总分值频率直方图划分各土地级的分值区间,从而确定各土地单元归属的土地级别。由于单元分值分布规律各异,实际中往往很少有明显的突变点,或者存在不规律的“断层”,若要运用人工判别来确定各级别分界点,难度较大。见于这种情况,可选用聚类分析法、离差极值模型、单变量方差分析法、方差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实现土地级别的划分。
参考文献:
[1]邵景安.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J]. 成都大学学报.
[2]王小伍.最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与耕地资源保护实务全书[M].
[3]梁留科.城区土地定级实践研究——以唐河县为例[J].地理研究.
[4]张晋科.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5]张绍良,刘金平,马昌忠,等.城镇土地级别划分的两个实用数学模型[J].中国土地科学.
关键词:土地定级;因素法
土地是经济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利用和管理好土地,已成为当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土地评价科学主要内容之一的土地定级,无论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都是目前亟待开展的工作。土地定级是在掌握土地数量的基础上,对其质量优劣进行全面、科学、综合地评定,为提高土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1土地定级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的质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对土地质量的评价大都是从土地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差异状况出发来综合评定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土地市场高度发育,地价变化比较有规律,土地质量可以依据地价水平的高低来反映,一般无须开展专门的土地定级工作。我国曾实行过二十多年的无偿无限期不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土地长期无市无价,土地利用死气沉沉,土地收益广泛流失,土地管理实质失控。故土地质量不可能以地价水平来反映。相反地,为了评估地价需要先划出土地等级,使土地价格的评估能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因此,土地定级的目的就是反映定级范围内土地质量的相对差异程度,确定土地的质量级别水平,为土地价格评估提供客观科学的基础资料和级别控制,并以此规范土地流转,为政府运用法律、经济手段来管理土地提供依据。同时,科学量化土地数量、质量和分布,有利于科学核算土地生产潜力,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为落实严格的征地补偿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技术思路。
2运用因素法进行土地定级
2.1 因素法评价因素因子的选取及权重值生成
土地定级既要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要综合分析经济和区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土地质量特征。按照《土地定级规程》,对照其中土地定级备选因素,按主导因素、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可行性原则,在与当地专家协商并结合特尔斐测定法选取定级因素因子。
土地定级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主要采用特尔斐法,根据测定的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个别因素因子的权重是参考外业调查资料,经处理分析后确定的,并运用特尔斐法进行了两轮测定,第一轮测定结果及时反馈给专家,重复进行参评因素因子的选取及权重修正,经过几轮测定,专家意见趋向一致,最后得到确定影响定级的参评因素因子的权重值。
2.2 定级因素因子资料的量化
对所获得的资料与数据,首先要做初步分析,之后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将各定级因素依据其属性分为点状因素、线状因素、面状因素,其中,点状因素和线状因素一般为扩散型因素,面状因素一般不具有扩散性,为非扩散型因素。对于不同类型的因素可以采用符合其特点的方法进行赋值,同时编制因素作用分值表。
2.3 划分定级单元
定级单元是进行土地定级的基本单位。根据《土地定级规程》中单元划分的原则,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可采用均质地块法,借助于计算机处理,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地类属性字段,将底图中类型相同、土地定级主要特性相对均一的地块划分为封闭单元,即土地定级单元。要求定级单元间差异较大,地物和权属界线封闭且实地可辨;定级单元面积大小依土地质量的分布状况、以既方便操作、方便应用,又不影响单元特性为标准。
2.4计算定级单元总分值
单元总分值是确定土地级别的基本依据。定级单元总分值的计算是将单元内各定级因素作用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公式如下:
式中:为第i个定级单元的总分值;为第j个定级因素权重;为第i个定级单元内第j个定级因素的分值。
2.5 划分农用地级别
根据定级单元的总分值,通过绘制总分值频率直方图来划分各土地级的分值区间,从而确定各土地单元归属的土地级别。一般来说,综合作用分值越大,级别越高,一个综合分值只能唯一对应于一个级别。由于同一级别的土地是一个相对均质区域,土地级内各单元的总分值相近,在直方图上表现为土地单元的相对集中,各级土地的平均分值也有明显的差别,呈现出层次性,因此,在图上级与级之间会出现明显的突变点,此处的总分值作为级别界线值,从而划分出相应的土地级别。
2.6定级成果的检验与调整
对初步划定的土地级进行合理性检验,确认土地级别。验证土地级别划分合理性有两个准则:① 单元综合分值相差不显著的单元应属于同一级;② 两个不同级的土地单元综合分均值,应有较明显的差异。在合理性准则指导下,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可以建立起一种合理性检验的方法。
另外,经合理性检验以后,还应组织专家对分级结果进行论证,以保证级别划分的科学、合理。在所有定级评价单元中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5%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將实测结果与定级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差异小于5%,则认为初步定级成果总体合格,对于发现的不合格的初步定级结果进行调整;如果大于5%,则应对初步定级成果进行全面调整。
3 运用因素法定级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3.1因素的选择
采用因素法定级的关键步骤即是定级因素的选取。定级中并非因素越多越好,应该选择对土地质量影响显著的因素,限制对土地级别影响不大,并且与其他因素高度相关的因素引入,以克服因素间多重共线性,减少信息重叠,可以达到简化定级,减少工作量的目的。
3.2 权重的确定
由于土地质量形成过程的复杂性,人们对其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确定土地级别时,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或因素成对比较法等传统的数学统计方法对因素因子进行赋值,这往往造成人为因素干扰较大,不同专家对同一指标的打分相差较大或甚远。因此,为使因素因子的权重接近其真实权重,急需建立专家知识库、模型库。
3.3扩散型因素因子作用分值的确定
计算定级因素对评价单元的作用分值,是整个定级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定级的结果。同一类定级因素对评价单元的影响随定级因素与评价单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确定定级因素与评价单元之间的距离是计算因素作用分值的关键。
由于计算模型的单一与信息提取的复杂性,一般采用空间(直线)距离衰减法计算定级因素作用分值,其量化结果通常以定级因素为中心点或线的一系列作用分值递减的等值线。它忽略了定级因素与评价单元之间的可通达性,如自然地物(山地、河流、湖泊等)和人文地物(建筑物、铁路、高速公路等)阻隔的影响。
对于阻隔对单元分的影响这一问题,随着计算机在土地定级工作中的广泛运用,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计算的土地定级单因素分值或总分值能更接近实际情况,更有利于科学选择地价样本,弥补分值计算衰减原理在土地定级计算结果中造成的不足,在处理定级因子对评价单元的影响时,若采用时间距离衰减模型,即采用线状道路网络作为进行距离衰减的途径,可以不用考虑自然和人工障碍地物阻隔的影响。另外,从设施到评价单元的时间距离计算有不同的算法,可引入网络分析,采用最短路径算法。
3.4 土地级别拐点的确定
土地级别的确定是根据定级单元的总分值,通过绘制总分值频率直方图划分各土地级的分值区间,从而确定各土地单元归属的土地级别。由于单元分值分布规律各异,实际中往往很少有明显的突变点,或者存在不规律的“断层”,若要运用人工判别来确定各级别分界点,难度较大。见于这种情况,可选用聚类分析法、离差极值模型、单变量方差分析法、方差分析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实现土地级别的划分。
参考文献:
[1]邵景安.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J]. 成都大学学报.
[2]王小伍.最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与耕地资源保护实务全书[M].
[3]梁留科.城区土地定级实践研究——以唐河县为例[J].地理研究.
[4]张晋科.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实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5]张绍良,刘金平,马昌忠,等.城镇土地级别划分的两个实用数学模型[J].中国土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