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这严重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初衷,限制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阻碍了大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大学教学管理中解决人本化理念缺失现象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目前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缺失的具体表现,探讨实现人本化理念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 人本化理念 缺失与构建
大学教学活动主要是由学生和教师构成,大学教学管理应当紧紧围绕这两个参与主体进行。大学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的实现要求将人作为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当以人作为主体,做到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要求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在大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又要让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活动更加自由和活跃,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一、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本化理念缺失现象
(一)管理观念上的人本化缺失
大学教学活动是围绕社会需求开展的,需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强调一定的集体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如此,大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集体,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然而,就当前大学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共性和个性之间严重脱离,大学教学管理的人本化理念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分重视教育的社会化,导致个性化发展严重落后,将学校本身视为管理的主体,压制了学生和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
(二)管理制度上的人本化缺失
第一,考核评价人本化缺失。目前绝大部分大学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评价的结果,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完全脱离了人本化理念的要求。第二,课程选择人本化缺失。大学各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的时候,通常都是依据以往的经验加以选择,尤其是在公共课或者选修课的开设中,多数大学都是根据选择该课程人数的多少或者任课教师的多少来进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第三,管理制度过于刚化。管理制度方面的刚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选择面较窄,学生一旦缺席课程就会受到严厉惩罚,缺乏一定的弹性。
(三)管理队伍上的人本化缺失
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管理活动的成效,最终决定的将是整个大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综合当前我国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过于薄弱的教学管理队伍严重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学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如教学秘书既是教师又是教学管理人员,由于专业水平的不足,很多教学管理人员过分依赖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简单粗暴的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的通病[2]。
二、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管理观念,将师生发展作为管理核心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被充分尊重和关怀,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难以满足师生的内心需求时,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呼之欲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抛弃以往那种高度行政集权命令式的管理模式,舍弃僵化式的机械化管理,从师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发展[3]。比如,面对教师教学时,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让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和展示自己,给予教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尤其是各种课程的开设以及各种业余活动的开展,在开设课程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选择,在开展活动时让学生自愿参与,学校将自己视为管理者的同时,更应当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4]。
(二)建立弹性的管理制度,做到以人为本
理念的转变终究要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大学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的树立,则必须落实到制度的完善方面来。鉴于当前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过于刚性,所以我国大学管理制度应当进行适当改变,大力补充柔性管理,刚柔并济,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当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是不要求一定要完全满足师生的要求,而是要从具体形势出发,在可以操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师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例如,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从全班学习成绩来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应当综合观察教师的表现,从整体出发对教师进行评价。对学生同样如此,单纯地以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来评判学生也是不合理的,而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将过程和结果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实现对学生的合理评价。
(三)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实现人性化管理
常言道:教学管理不仅是一种工作,更像是一种艺术,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这样一种“艺术”,大学教学人性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注重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提升[5]。所以,针对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缺乏这一现象,高校应当培育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首先,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通过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丰富教学管理队伍。其次,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再有,完善责任制,实行岗位责任制,通过检查和考核,促进各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最后,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不能者下,适者留,不适者去,提升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大学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缺失严重的背景下,实现人本化管理成为了大学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关键因素,人本化教学管理的实现,将促进师生发展的同时,也会极大提升高校的声誉,高校教学管理也只有践行人本化管理理念才能保持更大的活力和完勝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盈盈,颜玄洲.本科高校教学中的“人本情怀”思想的探析[J].教学研究,2016,12(01):52-55.
[2]庄萍华.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缺失及实现路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06):129-131.
[3]王桂林.大学教学管理的人本化理念及其实现[J].职业时空,2015,36(08):83-85.
[4]徐海升.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理念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S2):213-215.
[5]赵智博.大学管理中人本理念的缺失与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0(05):149-150.
作者简介:姜军亮(197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单位: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 人本化理念 缺失与构建
大学教学活动主要是由学生和教师构成,大学教学管理应当紧紧围绕这两个参与主体进行。大学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的实现要求将人作为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当以人作为主体,做到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要求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在大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又要让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活动更加自由和活跃,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一、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本化理念缺失现象
(一)管理观念上的人本化缺失
大学教学活动是围绕社会需求开展的,需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强调一定的集体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如此,大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集体,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然而,就当前大学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共性和个性之间严重脱离,大学教学管理的人本化理念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分重视教育的社会化,导致个性化发展严重落后,将学校本身视为管理的主体,压制了学生和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
(二)管理制度上的人本化缺失
第一,考核评价人本化缺失。目前绝大部分大学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评价的结果,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完全脱离了人本化理念的要求。第二,课程选择人本化缺失。大学各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的时候,通常都是依据以往的经验加以选择,尤其是在公共课或者选修课的开设中,多数大学都是根据选择该课程人数的多少或者任课教师的多少来进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第三,管理制度过于刚化。管理制度方面的刚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选择面较窄,学生一旦缺席课程就会受到严厉惩罚,缺乏一定的弹性。
(三)管理队伍上的人本化缺失
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管理活动的成效,最终决定的将是整个大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综合当前我国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过于薄弱的教学管理队伍严重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学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如教学秘书既是教师又是教学管理人员,由于专业水平的不足,很多教学管理人员过分依赖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简单粗暴的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学教学管理队伍的通病[2]。
二、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管理观念,将师生发展作为管理核心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被充分尊重和关怀,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难以满足师生的内心需求时,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呼之欲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抛弃以往那种高度行政集权命令式的管理模式,舍弃僵化式的机械化管理,从师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发展[3]。比如,面对教师教学时,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让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和展示自己,给予教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尤其是各种课程的开设以及各种业余活动的开展,在开设课程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选择,在开展活动时让学生自愿参与,学校将自己视为管理者的同时,更应当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4]。
(二)建立弹性的管理制度,做到以人为本
理念的转变终究要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大学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的树立,则必须落实到制度的完善方面来。鉴于当前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过于刚性,所以我国大学管理制度应当进行适当改变,大力补充柔性管理,刚柔并济,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当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是不要求一定要完全满足师生的要求,而是要从具体形势出发,在可以操控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师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例如,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不能仅仅从全班学习成绩来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应当综合观察教师的表现,从整体出发对教师进行评价。对学生同样如此,单纯地以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来评判学生也是不合理的,而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将过程和结果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实现对学生的合理评价。
(三)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实现人性化管理
常言道:教学管理不仅是一种工作,更像是一种艺术,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这样一种“艺术”,大学教学人性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注重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提升[5]。所以,针对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缺乏这一现象,高校应当培育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首先,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通过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丰富教学管理队伍。其次,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再有,完善责任制,实行岗位责任制,通过检查和考核,促进各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最后,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不能者下,适者留,不适者去,提升全体教学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大学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缺失严重的背景下,实现人本化管理成为了大学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关键因素,人本化教学管理的实现,将促进师生发展的同时,也会极大提升高校的声誉,高校教学管理也只有践行人本化管理理念才能保持更大的活力和完勝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盈盈,颜玄洲.本科高校教学中的“人本情怀”思想的探析[J].教学研究,2016,12(01):52-55.
[2]庄萍华.大学教学管理中人本化理念缺失及实现路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06):129-131.
[3]王桂林.大学教学管理的人本化理念及其实现[J].职业时空,2015,36(08):83-85.
[4]徐海升.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理念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S2):213-215.
[5]赵智博.大学管理中人本理念的缺失与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0(05):149-150.
作者简介:姜军亮(197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单位: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