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国际班新生面对新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环境,往往会引起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对自己和身边人的学习和生活有负性影响。所以学校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筛查分析,掌握高中国际班新生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多元有效的措施,及时跟进疏导,将负性影响降到最低,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生活,逐渐建立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高中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状况的发展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自信心等方面也会遇到一些困惑,相关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明显。尤其是高一新生,其正处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过渡的特殊时机,不仅需要应对来自初高中衔接过程中的环境适应问题,还要面临更高的学习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心理问题更加容易显现。高中国际班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浪潮而开展的现代化教育尝试,高中国际班的学生既有来自同龄人的共性心理问题,也有该学生群体的个性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和成长质量。掌握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并有的放矢采取措施解决,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阐述
受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在心理健康发展的初始阶段,学界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治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点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关注部分问题学生,开始关注全体学生,由防治变成预防。
教育部2012年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1]。
二、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调查问卷
国际高中注重整合中外教育资源,强调多学科和多元文化融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常以英文为主,辅以中文授课。因此,国际班学生往往面临着语言的挑战,教学模式的新形态,寄宿制学校也对孩子的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人际交往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其中也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人际交往障碍、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睡眠障碍,精神病性等。为深入探究相关问题,我校心理组针对2020级国际高一132名新生进行了SCL-90量表调查分析,根据我校入学调研,将重复的部分躯体化12道题删除,余下共78道题,9个因子。其中总分超过140分的学生共计49人,占比37.12 %;阳性项目数超过37项共计46人,占比34.85%。
此次问卷共9个因子,其中因子数较高,说明受测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焦虑、睡眠和饮食、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可能存在問题。在高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调查中,采用了后续访谈法,根据访谈结果,归纳了几类主要因素:父母的期望过高、与父母的交流方式、在乎别人的评价、对自己不自信、对于新环境的焦虑、学习方式、对未来没有合理的规划。
三、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通过SCL-90测试反馈,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海淀区采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国际班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以下调整: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根据SCL-90反馈及后续学生访谈,设计以下课程,每一个主题采用多次分解法,这种方式在处理问题上,学生课后反馈效果良好。尤其是人际关系主题中,从多元人际角度,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处理方式。
2.多元丰富的心理社团活动
心理社团是由学生为主体,心理教师提供针对性辅导,共同开展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其成员主要来自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在大学即将选择心理或心理相关专业的同学,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阵地[2]。
国际学生的去向是出国留学,在高二可选修心理课程,最终申请心理专业,将心理社团的实际经验写在文书里,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有益需求,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后续专业申请。根据高中国际班新生实际需求同时结合SCL-90问卷反馈,心理社团的活动由原来单一的教师咨询、改成了丰富多元的形式。
为了更好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实践过程中,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将心理团辅、绘画治疗、改善专注力,以课题形式布置给学生,通过课题申请、课题研究以及相关结题工作,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数据收集和统计,并最终形成课题小论文,参加答辩。对于团体负责人,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其设立明确的目标和团体辅导任务;对于团体参与者,则主要是激发起参与的积极性。前述任务次数通常在5-7次,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降低学生的倦怠情绪。这种创新的模式能够促使学生们积极助人助己。团体负责人和团体参与者也可以在团体中共同成长。
3.关注个体心理健康,跟进做咨询。SCL-90筛查结果,反映尽一个月的心境状态,只是参考,不能作为诊断,所以后续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会继续关注问卷中中重度的学生,定期和学生沟通,如发现学生确实需要干预,心理教师和学生约定时间,做心理咨询,在这其中,让学生有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有助于教师找到学生问题的本源,最终帮助学生重新建设心理。
4.对于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学生,采用首见负责制。为了降低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伤害,在学校中,无论是科任老师、班主任、心理教师等,任何一种角色如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有伤害自己的情况,要及时让班主任、年级主任知晓,同时通知家长,为学生提供后续帮助。
5.在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治疗时,将学生进行转介。对于有轻生念头的学生,或者学生现阶段的情绪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心理教师和学生在咨询过程中,签订保密外协议,反馈给班主任,并且联系家长,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行为情况,和心境状态,最终将学生转介到心理诊室。通过医院的诊断,服药结合定期心理咨询,复查,学生心理情况逐渐好转,这类学生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德育处继续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 6.对于高中国际班新生,开设留学指导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人文、地理、经济、不同的专业,可以说另一种体验的生涯规划。让学生做好高中生涯规划,不仅帮助学生最终选校、选专业,有明确的方向,减少迷茫,减缓焦虑。
7.将德育与学科有机结合。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浸泡式教育,效果显著,所以除心理健康课外的其他学科课程,结合学科知识,也参与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如化學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及学科知识如何改变人类生活,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培养学生有积极的心理品质。
8.增加艺体课程,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性,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体育运动能够改变人的大脑,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通过坚持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毅力、心理抗挫力。艺术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生活中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存一颗发现美的心,助于提升心理健康品质。所以艺体课程双管齐下,帮助学生成为更健全的人。
9.德育作业,助力成长。在重要节日,为学生准备了德育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积极参与期中,培养学生存感恩之心,爱人之心,能够自我规范,建立正确的内在自我评价和行为规范意识,逐渐形成乐观、开朗、积极的心理品质。
10.通过心理班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班会是围绕一个主题,由班主任指导,学生轮流主持,策划,共同探讨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组织、参与班会上,在班会中共同交流、讨论和参与,班会主题针对性强,经过精心设计,用体验式代替说教,逐渐养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锻炼他们的公众表达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铸造积极的心理品质。
11.在年级层面,设置丰富多元的活动。从不同的层面,年级开设多种活动。有以下内容:英语说的技能、公众表达、传统文化、科技类、才艺展示。在考虑学生申请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积极面对生活、学习,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情商、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提升积极的心理品质。
12.增强家校合作,开设家长沙龙。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的起因源自于家庭,家长的养育方式影响学生的性格。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需要改变家庭模式,所以学校开设家长沙龙。在自愿报名的情况下,请家长与专家教师面对面,就共性问题,共同探讨。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现阶段的问题,需要给孩子提供哪些帮助,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
四、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效果
在一年的策略实施后,跟踪访谈了高中国际班新生的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结果显示通过学校的教育策略,学生状态逐渐趋于稳定,心理抗挫能力提升、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学生在遇到事件后,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和调节情绪,找到抗逆资源。这些特质反映了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是有效的。
五、反思与展望
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教育策略的尝试旨在将相关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段,发展健全人格,形成积极心理品质。通过一定时期的试验和观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首先在心理课程上,需进一步突出和发挥团队的作用,协调心里团队共同打磨心理健康课程,在教研中提升课程品质;其次,要组织专业心理教师为班主任定期提供专题培训,提升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同时,定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团辅等心理活动,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实现企在在团体中共同成长,养成成长性思维的目标,从而使其更好的帮助学生;最后,关于家长沙龙,也要以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为目标,有侧重地为一些“问题家庭”提供介入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12)15号文件.
[2]叶华文.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探索.校园心理.2013,11(2):114.
[3]李烨.心理电影课对高中生心理资本的干预[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4:17.
[4]潘蓓蕾.高中生心理社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B].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7:17.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高中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状况的发展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自信心等方面也会遇到一些困惑,相关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明显。尤其是高一新生,其正处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过渡的特殊时机,不仅需要应对来自初高中衔接过程中的环境适应问题,还要面临更高的学习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心理问题更加容易显现。高中国际班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浪潮而开展的现代化教育尝试,高中国际班的学生既有来自同龄人的共性心理问题,也有该学生群体的个性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和成长质量。掌握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并有的放矢采取措施解决,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阐述
受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在心理健康发展的初始阶段,学界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治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点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关注部分问题学生,开始关注全体学生,由防治变成预防。
教育部2012年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1]。
二、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调查问卷
国际高中注重整合中外教育资源,强调多学科和多元文化融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常以英文为主,辅以中文授课。因此,国际班学生往往面临着语言的挑战,教学模式的新形态,寄宿制学校也对孩子的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人际交往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其中也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人际交往障碍、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睡眠障碍,精神病性等。为深入探究相关问题,我校心理组针对2020级国际高一132名新生进行了SCL-90量表调查分析,根据我校入学调研,将重复的部分躯体化12道题删除,余下共78道题,9个因子。其中总分超过140分的学生共计49人,占比37.12 %;阳性项目数超过37项共计46人,占比34.85%。
此次问卷共9个因子,其中因子数较高,说明受测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焦虑、睡眠和饮食、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可能存在問题。在高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调查中,采用了后续访谈法,根据访谈结果,归纳了几类主要因素:父母的期望过高、与父母的交流方式、在乎别人的评价、对自己不自信、对于新环境的焦虑、学习方式、对未来没有合理的规划。
三、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通过SCL-90测试反馈,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海淀区采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国际班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以下调整: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根据SCL-90反馈及后续学生访谈,设计以下课程,每一个主题采用多次分解法,这种方式在处理问题上,学生课后反馈效果良好。尤其是人际关系主题中,从多元人际角度,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处理方式。
2.多元丰富的心理社团活动
心理社团是由学生为主体,心理教师提供针对性辅导,共同开展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其成员主要来自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在大学即将选择心理或心理相关专业的同学,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阵地[2]。
国际学生的去向是出国留学,在高二可选修心理课程,最终申请心理专业,将心理社团的实际经验写在文书里,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有益需求,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后续专业申请。根据高中国际班新生实际需求同时结合SCL-90问卷反馈,心理社团的活动由原来单一的教师咨询、改成了丰富多元的形式。
为了更好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实践过程中,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将心理团辅、绘画治疗、改善专注力,以课题形式布置给学生,通过课题申请、课题研究以及相关结题工作,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数据收集和统计,并最终形成课题小论文,参加答辩。对于团体负责人,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其设立明确的目标和团体辅导任务;对于团体参与者,则主要是激发起参与的积极性。前述任务次数通常在5-7次,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降低学生的倦怠情绪。这种创新的模式能够促使学生们积极助人助己。团体负责人和团体参与者也可以在团体中共同成长。
3.关注个体心理健康,跟进做咨询。SCL-90筛查结果,反映尽一个月的心境状态,只是参考,不能作为诊断,所以后续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会继续关注问卷中中重度的学生,定期和学生沟通,如发现学生确实需要干预,心理教师和学生约定时间,做心理咨询,在这其中,让学生有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有助于教师找到学生问题的本源,最终帮助学生重新建设心理。
4.对于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学生,采用首见负责制。为了降低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伤害,在学校中,无论是科任老师、班主任、心理教师等,任何一种角色如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有伤害自己的情况,要及时让班主任、年级主任知晓,同时通知家长,为学生提供后续帮助。
5.在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治疗时,将学生进行转介。对于有轻生念头的学生,或者学生现阶段的情绪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心理教师和学生在咨询过程中,签订保密外协议,反馈给班主任,并且联系家长,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行为情况,和心境状态,最终将学生转介到心理诊室。通过医院的诊断,服药结合定期心理咨询,复查,学生心理情况逐渐好转,这类学生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德育处继续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 6.对于高中国际班新生,开设留学指导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人文、地理、经济、不同的专业,可以说另一种体验的生涯规划。让学生做好高中生涯规划,不仅帮助学生最终选校、选专业,有明确的方向,减少迷茫,减缓焦虑。
7.将德育与学科有机结合。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浸泡式教育,效果显著,所以除心理健康课外的其他学科课程,结合学科知识,也参与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如化學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及学科知识如何改变人类生活,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培养学生有积极的心理品质。
8.增加艺体课程,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性,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体育运动能够改变人的大脑,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通过坚持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毅力、心理抗挫力。艺术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生活中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存一颗发现美的心,助于提升心理健康品质。所以艺体课程双管齐下,帮助学生成为更健全的人。
9.德育作业,助力成长。在重要节日,为学生准备了德育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积极参与期中,培养学生存感恩之心,爱人之心,能够自我规范,建立正确的内在自我评价和行为规范意识,逐渐形成乐观、开朗、积极的心理品质。
10.通过心理班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班会是围绕一个主题,由班主任指导,学生轮流主持,策划,共同探讨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组织、参与班会上,在班会中共同交流、讨论和参与,班会主题针对性强,经过精心设计,用体验式代替说教,逐渐养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锻炼他们的公众表达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铸造积极的心理品质。
11.在年级层面,设置丰富多元的活动。从不同的层面,年级开设多种活动。有以下内容:英语说的技能、公众表达、传统文化、科技类、才艺展示。在考虑学生申请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积极面对生活、学习,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情商、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提升积极的心理品质。
12.增强家校合作,开设家长沙龙。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的起因源自于家庭,家长的养育方式影响学生的性格。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需要改变家庭模式,所以学校开设家长沙龙。在自愿报名的情况下,请家长与专家教师面对面,就共性问题,共同探讨。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现阶段的问题,需要给孩子提供哪些帮助,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
四、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效果
在一年的策略实施后,跟踪访谈了高中国际班新生的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结果显示通过学校的教育策略,学生状态逐渐趋于稳定,心理抗挫能力提升、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学生在遇到事件后,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和调节情绪,找到抗逆资源。这些特质反映了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是有效的。
五、反思与展望
高中国际班新生心理问题教育策略的尝试旨在将相关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段,发展健全人格,形成积极心理品质。通过一定时期的试验和观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首先在心理课程上,需进一步突出和发挥团队的作用,协调心里团队共同打磨心理健康课程,在教研中提升课程品质;其次,要组织专业心理教师为班主任定期提供专题培训,提升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同时,定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团辅等心理活动,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实现企在在团体中共同成长,养成成长性思维的目标,从而使其更好的帮助学生;最后,关于家长沙龙,也要以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为目标,有侧重地为一些“问题家庭”提供介入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12)15号文件.
[2]叶华文.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探索.校园心理.2013,11(2):114.
[3]李烨.心理电影课对高中生心理资本的干预[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4:17.
[4]潘蓓蕾.高中生心理社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B].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