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图高效地“行走”在教材与学材之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课堂逐渐摆脱过去以教材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材的教学。新的小学数学教材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知识储备较少等特点,加入了很多吸引学生注意的主题图。主题图是指具有丰富内涵、思想、知识和情感的图画,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色彩鲜明,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发现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段距离的。
  一、现状扫描
  问题1:可有可无——淡化了主题图从教材走向学材的承载功能
  对于那些教学年龄较长的教师,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因此对旧教材的知识点十分熟悉,在运用新教材时习惯用老方法进行教学,而且有些教师并不在意主题图的使用,认为主题图是可有可无的,只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一五一十地传授给学生才是目的。例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加几”一课,旧教材中是没有设置主题图的,一般先进行“9加几”的复习,然后迁移引入。而新教材中配有主题图,内容丰富且信息较多,如果教师引导不当,缺乏自制力的小学生就很容易停留在主题图中,思路无法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这就是为什么教师不太倾向于运用主题图进行教学的原因,而直接采用老式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在实验教材中,应用题教学已不再设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经渗透到计算教学之中。也就是说,这里的主题图既具有计算教学的功能,又担负着培养学生从复杂情境中收集、整理有用信息的能力的重任,并且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主题图的存在,更加不能淡化它的特殊功能。
  问题2:照本宣科,机械使用——曲解主题图的编写意图
  很多教师把主题图简单定位成为创设情境服务,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例如,一年级上册第74页的主题图——“丰收的果园”,此课的主题图主要分为四个场景:一是果树林场景;二是小鹿到果园参观的场景;三是动物运水果的场景;四是动物摘果子的场景。经过这四个场景的展示,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亲近大自然的感觉,然后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进行提问、解答。但是,有一位教师在讲授这堂课时,把这些主题图和信息都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静态图,让学生观察图后提出数学问题。由于学生没有读懂图意,虽然最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很多问题,但提出的问题思维含量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舍弃这种静态图的使用,因为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努力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在使用主题图时还出现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找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巩固练习”,很少有新的突破。
  问题3:舍本求末——忽视主题图的实际教学功能
  例如,一年级入学时上的第一节课,教学“数一数”时,选择的是儿童乐园的场景,从儿童喜欢的场景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感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因此,一上课,我就在屏幕上展示主题图,图中的大象滑滑梯、飞机转盘等玩具是学生所熟悉和喜欢的,大家都显得非常高兴,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儿童乐园。于是,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谁想和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人人争着发言,探索热情十分高涨。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则会冲淡“数学味”,并影响“双基”的落实。
  二、问题诊疗
  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题图使用的效果。那么,如何使主题图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地应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成了关键的问题所在。要解决这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以教材为指导,进一步分析主题图的内在深层含义;接着,以主题图为蓝本,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处理。经过实际教学,我们得出以下应对策略。
  策略1:挖掘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提高主题图的“质”
  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静态呈现的。它往往无法同时兼顾儿童情趣、现实意义与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知识于一体,所以,挖掘主题图的丰富内涵是每位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学习“6、7的认识”这一课时,主题图是一幅形象有趣的画面,提供给学生进行数数的方式十分丰富。如在数人数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数:先数出教室里面的人数,再加上门口即将走进教室的一个人,即从6数到7;也可以先数出6个同学,再加上一个老师,就是7个人。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书桌和椅子等具体的物体来进行教学,从而锻炼学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策略2:灵活改编主题图,提高主题图的“趣”
  教师不应该是主题图的执行者,而是主题图资源的开发者和运用者。也就是说,教师在尊重教材意图的同时,要灵活合理地进行改编,使主题图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就地取材,创设“测量自己课桌面长和宽”的真实活动情境。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投入到有趣的测量活动中,有的学生还用铅笔轻轻地在桌面上做个记号。仅3分钟时间,学生就汇报说:“桌面长约6分米,宽约4分米。”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呢?”学生很快回忆起用分数表示的方法,然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桌面的长和宽还可以用0.6米、0.4米来表示。其实,像0.6、0.4这样的数就是小数。”……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探究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且有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意义,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策略3:选择主题图的呈现时机,突显主题图的“效”
  例如,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一课时,可以把主题图放在课尾进行展示。在学生总结和归纳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展现一幅运动会的场景图,并提问:“还记得我们学校上星期举办的运动会吗?现在,你们谁能从图中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就领会到主题图的隐性资源,纷纷跃跃欲试,回答道:“跳绳的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教师问:“好,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一共是3 9=12(人)。”教师问:“这里的3和9分别指的是什么?”学生:“3是指跳绳的有3人,9是指踢毽子的有9人。”教师抓住问题的关键,追问:“这个算式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跳绳的和踢毽子的一共有12人。”……通过主题图展示的一个小环节,可以清晰地把主题图运用到实处。同时,教师提问时还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把新知和实际运用紧密联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实验教材的合理使用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为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理念提供了载体。不可忽视的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对主题图的使用也应用“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要想真正合理有效地运用主题图进行教学,需要教师深入地分析主题图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灵活使用,让主题图高效地“行走”在教材与学材之间,成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桥梁,使课堂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标。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能够锻炼学生的算数能力、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最为常用。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转变思路,利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应用问题。  一、转变思路,化难为易  数学就像是城市中心的一座城堡,通往城堡的路有很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享受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面,我结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教学的几个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片断一: 到生活中找寻  
画家简介:  葛涛,男,1971年9月9日生,字山魁、号静斋、九发居士。生于山东青岛、现居北京。师从贾又福、李铁生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理论与书画高研班,导师团成员,山水教研室主任,作品在各地举办个展联展多次。  作品入编《中国美术》《水墨中国》《炎黄艺术》《中国画坛》《书画研究》《国尚》《海峡艺术》《中国水墨画》等国家级刊物,另外作品被编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合集》《贾又福山水工作室学生优秀作品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后,年级组检测试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3吨黄豆可榨油1.2吨,计算榨1吨油需要多少吨黄豆的算式是( )。①3÷1.2;②1.2÷3;③3×1.2。”学生的答卷上选②的人数最多,出现这样的错误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以前学习这部分知识后,习题或考卷上常会出现此类题目,学生的错误率很高。我评讲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与
估算是一种数学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感。下面,笔者结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对估算教学的一些体会。  案例描述:  师:估算是怎么算的?  生1:估算时,把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相乘,就得到了估算的结果。  师:这位同学说出了估算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他们思想的真实暴露。作为教师,可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出错、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掌握新知、领悟方法、发展思维、进行创新,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发展。  一、自主纠错——感悟数学交流  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
一、一道题目引发的思考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课后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哈雷彗星76年出现一次,在公元s年出现后,下一次出现将在公元( )年。旁边还附了一张哈雷彗星的图片。  在课前预设时,我认为这道题目挺简单,就放手让学生练习。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全班51人只有10人写出正确答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向学生讨教”是最好的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说对哈雷彗星的知识不了解。终于找到问题
数学计算的定义:计算不仅是数学的基础技能,而且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工具。在学校学习时必须掌握计算这个基本技能;在科研中,必须运用计算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国民经济中,计算机及电子等行业取得突破发展都必须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  就小学数学而言,一些数学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算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构建科学、正确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角 大小 内涵 重点 难点 含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23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把手中的角的大小变化一下。  (1)体验把角变大:你是怎么变的?  生1:把角的两条边拉开,角就变大了。  师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如对数学作业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从而提升作业质量。数学作业趣味化,迎合了小学生只关注感兴趣的事情的心理,弥补了传统作业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到做作业是一种享受。  一、作业内容——突出“趣”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