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述了近些年来,广西钦州农业学校“2+1”电子专业新模式所面临的新问题,依据学校实况进一步探讨如何根据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不足的实况进行新一轮教改,促进“2+1”新模式深入良性发展。
关键词:“2+1”;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李世贵(1958-),男,广西钦州人,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学生科副科长,讲师,高级技师。(广西钦州53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47-02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1”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在2006年开始招生时,社会上对这个新模式反应热烈,就读学生较多,很快便成为学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学生占当时在校生的 14%。但近两年该专业逐渐冷落,学生大幅度减少。竟其核心原因是学校教育跟不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面对困境,学校积极应对,在教改实践中重点抓好三大环节的实施。
一、以训促教,以核心技能实训反思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2+1”学制是我国新设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就读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社会上相应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满,修够学分的学生发放毕业证,按时毕业。“2+1”新模式下,两年的中专学习,学生既要学习文化课和选修课,又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专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基础理论知识较差,对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上课听不进,也难以听懂,久而久之厌学情绪滋生和加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如上课迟到、早退、瞌睡、看小说、旷课,进而逃避上课甚至干脆逃课到网吧。一旦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或重修,或因逃课等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许多学生干脆选择退学;学生流失严重,影响了学校学风。面临这些困境,学校倡导“三用”、“两性”以训促教新模式。
“三用”原则指理论教学“有用、实用、够用”,“两性”指实训坚持选择性与针对性,突显核心技能的重点训练。中专生免试入学,基础较差,这个现实现状,教育者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一人高谈高深理论。只有根据核心技能操作所需,有选择、有针对性结合实践精选施教素材,精讲理论、重实践、抓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理论,通过实践巩固理论,在一轮实践收获基础上进入新一轮的实践,融理论知识在反复的实训操练中,学生才能将理论融会贯通。
二、坚持核心技能流水线合作操作模式,强化学生群体性参与意识
1.互动择优,以小组探究法取代单一讲授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从实训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如:维修电视机时,对故障的检修,教科书固定单一的模式是先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再按书上给出的方法逐一进行检测;再将检测数据与书上所标数据进行比对,作出判断;最后再按书上的步骤进行检修。完全按书本上的程序去教学,可以很轻松就完成教学任务,简单省事;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思维单一,而且缺乏创造性,难以适应今后就业岗位复杂的局面。为此,笔者上课时采用了只向学生说明电视机故障现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自行设计检修方案;再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最后从推荐出来的较好检修方案中,由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综合择优,选出最佳代表全班水平的检修方案。这样的实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及相互竞争的创业理念。
2.坚持“悬念”诱导法,杜绝玩“空手道”现象
理论的学习渗透在不知不觉的实践中,而不是由老师一手包办或在黑板上玩“空手道”虚拟操作。教师自己包办完了再丢给学生照着翻版,已没有悬念和新奇感。如果紧紧因为实验设施落后或不足,就把它丢给学生,让其独自琢磨,学生动手的少,旁观的多,不能动手的学生兴趣不浓,观摩也是应付了事,实验过后仍然糊糊涂涂,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革新传统的黑板教学及虚拟的黑板操作。如,笔者任教“电视机维修技术”课程,按学校的以训促教思路,扣住学会电视机维修技术和掌握故障排除方法的核心要求;实验时,虽然教学设备不足,但整个操作过程,笔者重在指导学生步步实施,由学生分工配合自己操作。一台电视机,学生动手组装、检测、调试,笔者再设置故障让学生再去讨论、分析、推理、判断,以整体的力量一起排除故障。通过这样系统的环环相扣的流水线合作实验实习,效果良好:一是激发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整合运用;二是操作组装中学生掌握焊接技术的同时渗透相关理论知识点,同时增加了他们对故障的分析、判断和检修能力,有利于推动创新学习,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学生高兴之余,也会慢慢地变为欣赏自我,肯定自我,进而进入更加努力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考训结合,提升门槛,规范轮训,抓好龙头质量
要进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认识中职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国家教委明确指出,中职生是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的实用型人才。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师应该注重自我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的更新。我校年龄大的老师存在着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和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新来的年轻老师主要存在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差等现象,这些都制约这个专业的发展。对此,学校采取了四环相扣的系统整改措施。
1.严把入门关
对每一位新聘用的专业老师,不仅按常规进行试讲和面试,还加插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组成专家督评组,严格按照各专业教师的相关标准进行考核,把好入门关,确保施教质量。
2.强化师资轮训
学校有计划组织教师分批参加校内外不同类别各种培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专业骨干老师赴国外深化拓展培训。近年来,学校就分别派出电子教研组三位专业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和台湾省进行专业对口培训。其中,韦斯积老师除到德国进行专业对口培训外,学校还派他参加国内中职校的名师培训,精心打造电子教研组的名牌教师,不断提升电子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增强电子专业的招生吸引力,使电子专业真正起到自治区示范性专业的示范作用。同时,学校还出台教师学历提升或转型学习培训的奖励政策,激励教师充实自我,更新知识,带动本专业发展。
3.校企挂钩磨砺
学校要求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到相关企业一线磨砺。从2006年至今,学校结合校企合作的“东芝班”,每学期都安排一位电子教研组的老师到东芝公司的电子电器企业去参与实践,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此外,学校还根据相关专业核心技能组建学生专业社团,以专业社团为载体,进一步强化操作技能实训,丰富积累实战经验。
4.以老带新
学校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对帮助新老师,一对一听课研讨,帮助新教师尽快缩短职场适应期,使新教师经验不足时有渠道及时沟通学习,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业务综合素质。
笔者1983年转型负责电教工作,并担任“电子技术基础”、“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有线电视技术”、“电子电器产品市场与营销”和“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教学,笔者得益于学校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在丰富经验老教师的帮助下,1994年获得讲师资格,2005年获得“家用电子产品维修高级技师资格”,逐渐成长为电教工作和电子专业的骨干教师。在帮扶机制中成长中,笔者又接过了接力棒,负责陈文浩、陈志曹两位年轻聘用老师的教改指导工作,两位年轻老师也迅速成长。2011年6月,陈文浩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第六届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陈志曹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文明风采摄影竞赛中有15幅作品获奖,一等奖两幅作品,二等奖5幅作品获,三等奖8幅作品获,两次获优秀指导老师奖。笔者和这些老师一起,在强化技能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强化实验室建设,自己动手制作电工工艺、电子电器、音视频、音响和制冷等实训挂图,调试实训设备设施等,笔者曾被评为全区电教“先进个人”;电子组老师的强化技能实训的积极探索,也为学校获得全区电教先进单位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个新兴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从上到下统一认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配合。“2+1”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少了一年在校学习时间,首要的改革问题必然要压缩或减少文化基础课纯理论教学比例,增加专业实验实训课比例,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使他们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良性思考学习状态,注重能力培养与实训操作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向实用型人才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宋艳秋.论高职教育“2+1”培养模式下“2”与“1”的衔接问题[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6-78.
[2]孙科燕.创新中职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机械职业教育,
2010,(6).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关键词:“2+1”;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李世贵(1958-),男,广西钦州人,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学生科副科长,讲师,高级技师。(广西钦州53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47-02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1”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在2006年开始招生时,社会上对这个新模式反应热烈,就读学生较多,很快便成为学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学生占当时在校生的 14%。但近两年该专业逐渐冷落,学生大幅度减少。竟其核心原因是学校教育跟不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面对困境,学校积极应对,在教改实践中重点抓好三大环节的实施。
一、以训促教,以核心技能实训反思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2+1”学制是我国新设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就读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社会上相应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满,修够学分的学生发放毕业证,按时毕业。“2+1”新模式下,两年的中专学习,学生既要学习文化课和选修课,又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专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基础理论知识较差,对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上课听不进,也难以听懂,久而久之厌学情绪滋生和加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如上课迟到、早退、瞌睡、看小说、旷课,进而逃避上课甚至干脆逃课到网吧。一旦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或重修,或因逃课等违纪行为受到纪律处分,许多学生干脆选择退学;学生流失严重,影响了学校学风。面临这些困境,学校倡导“三用”、“两性”以训促教新模式。
“三用”原则指理论教学“有用、实用、够用”,“两性”指实训坚持选择性与针对性,突显核心技能的重点训练。中专生免试入学,基础较差,这个现实现状,教育者不能回避更不能逃避,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一人高谈高深理论。只有根据核心技能操作所需,有选择、有针对性结合实践精选施教素材,精讲理论、重实践、抓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理论,通过实践巩固理论,在一轮实践收获基础上进入新一轮的实践,融理论知识在反复的实训操练中,学生才能将理论融会贯通。
二、坚持核心技能流水线合作操作模式,强化学生群体性参与意识
1.互动择优,以小组探究法取代单一讲授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从实训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如:维修电视机时,对故障的检修,教科书固定单一的模式是先判断某一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再按书上给出的方法逐一进行检测;再将检测数据与书上所标数据进行比对,作出判断;最后再按书上的步骤进行检修。完全按书本上的程序去教学,可以很轻松就完成教学任务,简单省事;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思维单一,而且缺乏创造性,难以适应今后就业岗位复杂的局面。为此,笔者上课时采用了只向学生说明电视机故障现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自行设计检修方案;再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最后从推荐出来的较好检修方案中,由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综合择优,选出最佳代表全班水平的检修方案。这样的实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及相互竞争的创业理念。
2.坚持“悬念”诱导法,杜绝玩“空手道”现象
理论的学习渗透在不知不觉的实践中,而不是由老师一手包办或在黑板上玩“空手道”虚拟操作。教师自己包办完了再丢给学生照着翻版,已没有悬念和新奇感。如果紧紧因为实验设施落后或不足,就把它丢给学生,让其独自琢磨,学生动手的少,旁观的多,不能动手的学生兴趣不浓,观摩也是应付了事,实验过后仍然糊糊涂涂,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革新传统的黑板教学及虚拟的黑板操作。如,笔者任教“电视机维修技术”课程,按学校的以训促教思路,扣住学会电视机维修技术和掌握故障排除方法的核心要求;实验时,虽然教学设备不足,但整个操作过程,笔者重在指导学生步步实施,由学生分工配合自己操作。一台电视机,学生动手组装、检测、调试,笔者再设置故障让学生再去讨论、分析、推理、判断,以整体的力量一起排除故障。通过这样系统的环环相扣的流水线合作实验实习,效果良好:一是激发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整合运用;二是操作组装中学生掌握焊接技术的同时渗透相关理论知识点,同时增加了他们对故障的分析、判断和检修能力,有利于推动创新学习,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学生高兴之余,也会慢慢地变为欣赏自我,肯定自我,进而进入更加努力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考训结合,提升门槛,规范轮训,抓好龙头质量
要进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认识中职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国家教委明确指出,中职生是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的实用型人才。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师应该注重自我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的更新。我校年龄大的老师存在着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和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新来的年轻老师主要存在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差等现象,这些都制约这个专业的发展。对此,学校采取了四环相扣的系统整改措施。
1.严把入门关
对每一位新聘用的专业老师,不仅按常规进行试讲和面试,还加插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组成专家督评组,严格按照各专业教师的相关标准进行考核,把好入门关,确保施教质量。
2.强化师资轮训
学校有计划组织教师分批参加校内外不同类别各种培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专业骨干老师赴国外深化拓展培训。近年来,学校就分别派出电子教研组三位专业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和台湾省进行专业对口培训。其中,韦斯积老师除到德国进行专业对口培训外,学校还派他参加国内中职校的名师培训,精心打造电子教研组的名牌教师,不断提升电子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增强电子专业的招生吸引力,使电子专业真正起到自治区示范性专业的示范作用。同时,学校还出台教师学历提升或转型学习培训的奖励政策,激励教师充实自我,更新知识,带动本专业发展。
3.校企挂钩磨砺
学校要求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到相关企业一线磨砺。从2006年至今,学校结合校企合作的“东芝班”,每学期都安排一位电子教研组的老师到东芝公司的电子电器企业去参与实践,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此外,学校还根据相关专业核心技能组建学生专业社团,以专业社团为载体,进一步强化操作技能实训,丰富积累实战经验。
4.以老带新
学校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对帮助新老师,一对一听课研讨,帮助新教师尽快缩短职场适应期,使新教师经验不足时有渠道及时沟通学习,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业务综合素质。
笔者1983年转型负责电教工作,并担任“电子技术基础”、“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有线电视技术”、“电子电器产品市场与营销”和“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教学,笔者得益于学校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在丰富经验老教师的帮助下,1994年获得讲师资格,2005年获得“家用电子产品维修高级技师资格”,逐渐成长为电教工作和电子专业的骨干教师。在帮扶机制中成长中,笔者又接过了接力棒,负责陈文浩、陈志曹两位年轻聘用老师的教改指导工作,两位年轻老师也迅速成长。2011年6月,陈文浩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第六届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陈志曹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文明风采摄影竞赛中有15幅作品获奖,一等奖两幅作品,二等奖5幅作品获,三等奖8幅作品获,两次获优秀指导老师奖。笔者和这些老师一起,在强化技能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强化实验室建设,自己动手制作电工工艺、电子电器、音视频、音响和制冷等实训挂图,调试实训设备设施等,笔者曾被评为全区电教“先进个人”;电子组老师的强化技能实训的积极探索,也为学校获得全区电教先进单位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个新兴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从上到下统一认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配合。“2+1”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少了一年在校学习时间,首要的改革问题必然要压缩或减少文化基础课纯理论教学比例,增加专业实验实训课比例,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使他们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良性思考学习状态,注重能力培养与实训操作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向实用型人才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宋艳秋.论高职教育“2+1”培养模式下“2”与“1”的衔接问题[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6-78.
[2]孙科燕.创新中职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机械职业教育,
2010,(6).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