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体育报道“唯竞技体育现象”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部分,当今我国体育报道中却存在较为严重的“唯竞技体育现象”,即只报道竞技体育,而忽视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本文首先分析了报纸、电视以及网络媒介中的“唯竞技体育现象”,然后从受众需求、媒介认识的缺位及我国体育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三方面阐述了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为解决此现象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我国体育报道的缺位现象,对体育新闻工作者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体育 新闻报道 媒体 平衡 唯竞技体育现象
  体育包括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三个部分,我国在1995年分别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强调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及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切实执行体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然而在我国的各类体育报道中,却出现竞技体育完全占主导而社会和学校体育被忽视的不平衡现象。
  一、本文通过对报纸、电视和网络的分析,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此现象
  (一)报纸
  自19世纪30年代以后,报刊便成为大众传播媒介,虽然电视、互联网的兴起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报刊以其自身的特点依然占据大众传播的主流。在此,本文首先分析报刊的体育新闻报道。
  《解放日报》2009年4月下旬三类体育新闻比例。竞技体育:87.5%,社会体育:11.43%;学校体育0.95%。
  竞技体育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其他两类体育。笔者在对其他几版报纸的分析中发现竞技体育新闻的数量都超过85%。可见 “唯竞技体育现象”在报刊媒介中已经较为明显。
  (二)电视
  电视是大众传播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介,在20世纪末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89%,电视受众超过九亿。下面我们将对电视体育报道的“唯竞技体育现象”进行分析。
  有关学者专门对体育新闻节目做过调查,发现在2003年的最后一周(12月25日至31日)中,CCTV-5的体育新闻咨询节目《体育新闻》共播出134条新闻,其中竞技体育新闻为114条,占85%,其他诸如场馆建设,国际国内体育新闻评选等方面的13条,占9.7%,社会体育方面的只有7条,只占0.9%。虽然其中并没有提到学校体育的占有情况,但是我们从百分比中可以看出其占有量不超过5%。
  (三)网络
  互联网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媒介,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了2.5亿。网络在大众传播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关注媒介的大众传播,互联网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领域。
  笔者观察了在2009年的4月1到4月9日的九天中,虎扑nba、新浪体育、搜狐体育三个网站的体育新闻内容。除了“虎扑NBA”有两条关于学校体育的新闻以外,其他所有新闻全部是竞技体育新闻。可见在网络媒体中,“唯竞技体育现象”已经发展到极致。
  二、“唯竞技体育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三类体育的特性而言,竞技体育更具激烈性、悬念性、丰富性和高情感性等特点,从尼尔森媒介研究提供的数据看, 各台体育频道排在收视率前10名的几乎全部是竞技体育的内容。06年德国世界杯时,我国有100亿人次通过电视观看比赛。因此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吸引更多的观众,竞技体育新闻自然成为了媒体的宠儿。
  其次,从受众的需要来看,竞技体育也比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更具有优势。受众中很大部分为体育迷,而体育迷通常关注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因此拥有这些特性的竞技体育对他们的吸引力将远远超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
  三、对解决“唯竞技体育现象”的方法探索
  (一)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是为媒介提供体育素材的基础,而二者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1.倡导体育明星走进社区、走进校园
  虽然这样的活动不能治本,但却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为三类体育在媒介中平衡发展起到良好的过渡。
  2.加强基层体育活动的引导,提高领导老师的体育意识
  只有在社区和学校中有媒介可以报道的体育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活动的举办离不开基层组织和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对居民体育活动的引导和提高学校领导老师的体育意识是解决“唯竞技体育现象”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体育媒介意识
  1.加强地方台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报道
  相对于外界事物,老百姓更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因此,地方台应加强对本地的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报道,这不但可以提高大众对此的关注程度,也可以增加本地观众数量,提高自身的收视率,创造双赢的结果。
  2.提高体育报道工作人员体育素养
  由于多年来媒介中的“唯竞技体育现象”,体育报道的工作人员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几乎都是把体育理解成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提高体育报道工作人员的体育素养,让他们更全方位的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的本质,关注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改变“唯竞技体育”的现状。
  总之,解决唯竞技体育现象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此本文只是提出个别的看法和见解,而要真正的解决此问题,还需社会各界共同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马嵘,王兴东.当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误区面面观[D].2007:1671-5365.
  [2] 刘舫.浅谈我国体育报道中的不平衡问题[D].中国期刊网.2007.
  [3] 康健.论大众传媒在体育宣传中的作用[N].体育文化导刊.2007.9.
  [4] 刘强,魏莹,周围.浅议体育报道如何体现体育精神[J].新闻传播.2007.8.
  [5] 张朝夕.人文理念与国际化视野——奥运及后奥运时代电视体育报道[N].South China.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着性能瓶颈、中心失效等问题,而对等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恰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是P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问调查等方法,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余时间参与篮球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改革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及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课余 篮球运动 开展  课余时间的自由安排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在一定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专职体育老师,常年从事初中篮球队教练工作,在工作中充分认识到,个人防守意识水平是足以衡量一个篮球运动员的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篮球运动发展的今天,不但要重视有形技术的训练,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无形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到重要位置,有意识地在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乒乓球运动因其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以及简单易行的特点一直为我国人民所青睐。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乒乓球更是成为了很多人锻炼的首选运动项目,因此,乒乓球运动的健身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鉴于此,本文从乒乓球运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笔者针对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探讨   在普通高校中,武术选修课是一门非常热门的课程。但往往经过几节课学习后,学生就兴趣减退,学习积极性下降。更有甚者出现厌学情绪。笔者探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概述了宁夏回族踏脚舞的起源和发展,对踏脚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宁夏回族踏脚舞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体育手段,踏脚舞不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表演性、观赏性、交融性等文化特征,而且还具有健身、健心、体育旅游开发等社会价值。  关键词 踏脚舞 健身娱乐价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篮球运动在马山县开展比较早,深得马山县群众的喜爱,虽然马山县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本文通过访谈和调查对马山县农村篮球运动这一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既肯定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又指出其不足,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法和对策。以期达到进一步推动马山县篮球运动可持续、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