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kto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个多世纪以前,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语感训练的意义
  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一)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教育部制定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将语感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空前的高度。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二)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这其中,蕴积了强烈的创新潜能及无限的思维意识。
  (三) 通过对语感的培养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语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的,从而积淀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赞美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审美体验。所以,通过语感的培养可以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语感的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如欣赏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这种意味哪是字典上能查到的?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 ,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二) 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叙事散文,描写了20年前的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的情景,从所记内容看,作者为什么不选用《回忆我的父亲》这个题目?从情景看,作者为什么不用《送别》这个标题?这就得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章,通过比较方可明白原题的佳妙之处。所以古人要求“必讽诵之深且久,使我之心与古人沂合于无间,然后能得契自然之妙,而终极其能事。”可见阅读的重要。
  (三)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语感主体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进行对言语对象的认知、感受 和理解,才能增强语感,使之由初级的向高级的、深层的语感水平推进。因此,语文教学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作文等,都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训练。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能力。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应强化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其他文献
曾经问过许多初三学生,作文复习得怎样了,他们一脸的诧异,“作文还好复习”进而再了解“作文达到了什么水平?”,多数同学说不清,只是凭近来测试中作文的得分情况来作一个大致的评定:“还可以吧”。这可能是现时初三学生的普遍现状,反映的则是学生被动学习、“自理”能力弱、学习不能“自立”的实质。在初三的最后阶段,如何充分“知彼”——明确中考写作要求,从而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可能是广大
目的:探讨清木丹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湿热瘀毒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保肝,退黄,抗纤维化等方面的优势。  方法:选取41例AMA/AMA-M2阳性的原发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中的主体部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儒家政治与法律文化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发端于商周时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突出体现了这一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原始民主色彩。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民本思想作为统治阶级官方的意识形态,维系着封建制度的政治根基。民本思想也就是以民为本,古代的民本思想包含以下含义: 第一、民是君主权力的来源, 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民的拥护才能长
国将兴,必兴教育;教育将兴必兴绿色教育.绿色思想指引方向,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绿色行为创造成功,团结互助,国富民强;绿色语言美化校园,社会家庭,幸福人间;绿色管理谱写佳绩,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