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洁:深潜公益海洋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星公益榜单上,他很少占据显要位置,
  始终保持自己的兴趣和节奏,专注海洋保护、
  乡村医生等领域。一如他热衷潜水,往公益
  海洋的纵深处进发,看见更美的风景。
  39岁,入行20年,李光洁参演的影视作品超过60部,其中不乏《走向共和》《立春》《流浪地球》等口碑之作。虽然被赞“演一个像一个”, 但人却没有大红大紫——微博粉丝735万,不算突出。他无所谓,享受着演“自己感兴趣的本子”。
  明星公益榜单上,他很少占据显要位置,始终保持自己的兴趣和节奏,专注海洋保护、乡村医生等领域。一如他热衷潜水,往公益海洋的纵深处进发,看见更美的风景。
  灾难:从电影到现实
  2019年的春节,人们在电影院“流浪地球”,体验荒凉的末日景象。时隔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裹挟了每一个人和世界每一个角落。
  《流浪地球》中,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李光洁在片中扮演“硬核救援队长”王伟。这份经历更让他在疫情之下看到人类的脆弱,“应该珍惜身边人、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014年,李光洁曾在演出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到过武汉, 美食和炎热成为他对这座城市的记忆。今年2月,央视电影频道推出特别节目《两地书》,电影人用书信向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曾在《爱情36计》中饰演过医生的李光洁受邀参加,向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发出书信。
  “我从未想过,那里会成为一个前线……”眉头紧锁,字正腔圆,他好像在跟自己对话。收信人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疫情发生后,他带领着全院六百余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李光洁想知道,是什么给了这些医护人员无畏无惧的力量。他被深深地打动了,甚至情不自禁畅想起未来,“再过几年,有些孩子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会填写医学院或者医科大学,那可能就是因为此刻看见了你略显蹒跚但始终坚定的身影。”
  2月末,李光洁参加了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发起的“以艺抗疫”网络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他通过短视频平台与一线医护人员、患者连线,开展艺术类公益课,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心态。连线过程中,他看到很多医护人员因为抗击疫情不能在家照顾孩子,以及志愿者们的各种无私奉献,这些都令他颇为感动。
  公益:从爱好到环保
  李光洁爱好摄影。2001年,在《走向共和》剧组里,导演张黎告诉他,你的工作就是在镜头里,所以你要了解镜头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自己在里面要怎样生活。之后,李光洁买了台傻瓜相机,不到3000元的奥林巴斯,走到哪儿拍到哪儿。他说摄影是自己的另一双眼睛,透过镜头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去观察这个世界。
  2017年,环卫子女成长计划暑期摄影训练营上,他向到场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拍摄心得,手把手教他们拍下第一张照片。他更希望通过摄影为他们开启一个新的世界,“摄影如表演,应该充分地投入热情,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觉,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会丰满,拍出来的片子也会充满灵性。”
  他还爱好潜水。从克服对水的恐惧到真正成为潜水达人,他享受着海洋世界里看到的一切。海底景象奇妙而又神秘,语言也许只能传达那些瑰丽场景的万分之一。2013年,他开始了水下摄影。
  七年来,李光洁拍摄的水下照片难以计数,但他最满意的仍然是那张水下鱼群的照片。鱼群叫“杰克风暴”,是潜水圈可遇不可求的著名景象,来自世界各地的潜水员对此趋之若鹜。李光洁同样在那个潜水点守候,他记得那天自己一回头,看见潜水员比鱼都多。“这说明一个问题,水下这些景象越来越少了,看见个什么东西大家就变得特别激动。”
  他感受到增强海洋保护意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就好比你是一名滑雪爱好者,突然有一天去山上滑雪,发现雪没了、不再下雪了,你就会知道环境的影响因素很重要。”他直观感受到海洋环境的破坏,可供潜水爱好者“撒欢”的地方越来越少。
  沮丧的另一面是行动,“我们对环境的保护不是要用悲观或者乐观这样的观念去解决问题,而是从我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
  2016年,他与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合作,在巴哈马外海十几米深的海底拍摄保护鲨鱼的公益宣传片。短片中,李光洁身穿黑色西服与另一名潜水队员坐在餐桌边,围绕他们的是大大小小的鲨鱼。
  2018年,李光洁在海洋主题的个人公益摄影展上向观众分享这段经历。他感叹道:“鲨鱼也许离你特别遥远,其实离我们生活并不远,如果这个物种灭绝的话,整个海洋生态是完全被破坏的。”
  他的担忧并非没来由。野生救援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7300万头鲨鱼的鳍被割下来制作成了鱼翅。鲨鱼作为海洋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控制着中小鱼类的数量,从而保障了珊瑚礁的健康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总体平衡。
  李光洁忧心忡忡,“鱼群越来越少,灭绝速度非常之快,不是说我们的后代会看不见它们,而是有可能我们这一代也看不见了。”朋友建议他,应该拍一些触目惊心的照片唤起大家的关注,但李光洁不这么觉得。“当然需要有一个反面的图片去对比,但更多的还是让大家看到这些美好的东西,告诉大家这些东西很可能会全部消失。”
  2019年,他带着自己在海底拍到的图片参加了无境深蓝(Better Blue)、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机构发起的“壮美极境”海洋环保公益展览,他最满意的那张鱼群照片也在其中展出。和众多参展人一样,李光洁也想通过影像向公众展示南北极和赤道的罕见美景,呼吁公众关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这是我作为一个潜水爱好者,对海洋的一点回报。”他听说,公海区域有个三四个洋流汇集的地方,存在一个上百公里大小的水上垃圾场,全部都是塑料等無法降解的垃圾。他想在飞机上拍下一个硕大无比的垃圾场照片,“那应该会挺震撼的。”
  争议:公益或工具?
  李光洁的公益项目并不多,参加的活动也大多是跟摄影、潜水等爱好相关,理由简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他也感到纠结,“身为公众人物,公益活动如果都是从爱好出发,那不足以支撑我对社会的责任感。”他把公益触角伸向爱好之外。
  2019年,李光洁带上相机,与6个小志愿者探访了安徽齐山村响洪甸水库的“孤岛村医”余家军。连续二十年,余家军独身一人为周边一千多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李光洁感叹,在医疗条件那么稀缺的情况下,能有这种毅力和善良信念的人,现在真的不多了。
  让李光洁印象深刻的是余家军的那艘船。余家军所在的居民组分布在两个孤岛上,交通闭塞,陆路不通,为方便岛上的村民前来看病, 他的诊所就建在船上。李光洁向记者描述,乘船回去的路上全是小岛,没有光亮,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多少能体会到余医生这二十多年来行医路上的孤独吧。 ”
  李光洁最早加入乡村医生守护项目是在2017年。三年来,他多次呼吁社会关注乡村医生,为改善中国乡村医疗现状鼓与呼。他看到太多需要改善的问题,比如为村医提供好的医疗设备、培训,以及孩子上学、父母赡养等等。他告诉《中国慈善家》,自己之后仍想关注和推进“壮美极境”和乡村医生守护项目。
  在演艺之路上,李光洁把话剧作为自己更高的艺术追求。在公益道路上,他将带着相机参与各种活动视为公民的社会责任,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作为公众人物,自己应该先摆正心态,不应该把公益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工具。或许有人会质疑,但对于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真心投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其他文献
【摘要】预印本平台是开放获取和科学交流的重要媒介组织。分析国外预印本平台的建设历程有助于中国预印本平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本研究回顾了国外预印本平台建设的历史图景,将其总结为前时代、雏形期、完善期、扩张期、繁荣期等五个建设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国外预印本平台逐渐形成了外部合作性强、平台影响力强、独立程度高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议中国预印本平台强化与期刊之间的学术资源合作,同时将引资与开发相结合
期刊
(六)关于商业出版  访谈小组(以下简称“问”):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些面向普通民众的出版物做研究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藏书家和学者们很少重视这一类出版物。  包筠雅(以下简称“包”):是的,我知道。所以一般说来,中国学者都觉得我“发疯”了(众笑)。  然而在我看来,研究士大夫阶层的思考、阅读、写作固然很重要,但是那些受教育程度更低的社会下层人士的阅读和思想也同样值得研究。我的研究也许对于研究中国知识
期刊
【摘要】新中国为确立对出版事业的统一管理和加强规划,成立了一系列的专业出版社,通过这些国家出版机关协助出版管理部门调整有关的出版任务与出版计划。随着出版专业化和计划化的推进,发行与出版分工、古籍出版与一般出版分工,在古籍整理出版领域也出现了相应的国家出版机关,即肇始于1954年、在1957年与恢复建制的中华书局合并的古籍出版社。而1958年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以中华书局为办事机构,其模式与古
期刊
與牛共眠
期刊
至于会走到哪里,普利策什么时候才会给视频新闻颁奖,那就交给时间吧。在媒体转型中“躺赢”肯定是不能的,所以探索才会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前些日子我受邀参加了一个跨界俱乐部的私享会,主题是“直播和短视频会改变每个行业吗?”其中两位主讲嘉宾是主攻在线教育的年轻CEO,用他们的话来说,“95后”用户习惯的形成,加上疫情催生的行情,使得短视频和直播已经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躺赢时代已经到来!”  轮到
期刊
百年盛放
期刊
鹿之親吻
期刊
疫情中的“夢境”
期刊
根据胡润研究院和商道纵横发布的中国企业抗疫捐赠报告,中国企业捐赠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包含本土企业和海外企业)达到1847家,合计捐赠款物超217亿元(数据截至3月10日)。其中,民企成为捐赠主力军,捐赠总额占比超过五成。  根据胡润研究院、国强公益基金会等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中国企业为此次抗击疫情共捐助了217亿元,捐款额超过1000万元的超过500家,其中超过1亿元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更加关注公共卫生、远程教育、野生动物保护等公益话题。  Top1 脱贫攻坚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史秉锐:扶贫立法是做好2020年后减贫工作的现实需要,能强化和规范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确保相对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中国在脱贫攻坚收官阶段,以及今后乡村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