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认知度不足,高学历、年龄较大和高收入的人群对这一概念更为了解;消费者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形象;投资行为与企业社会形象关系重大。
为了解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认识,监控其年度变化情况,为深入研究公众意识与企业行为的关系提供基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对北京市民众进行了拦截访问,共回收有效样本1031个,得到了四个初步结论:
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度有待提升
1. 23%的公众第一次听说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调查显示,只有10.5%的受调查者表示很清楚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26.7%表示比较清楚;40.0%表示不清楚,但听过这个短语;22.9%表示以前完全不知道企业社会责任,是第一次听过这个词。随着学历的上升、年龄的增长或者收入的增加,了解这一概念的比例都上升很快。企业职业从事人员中,管理人员明显比普通职工更了解这一概念。
2. 依法纳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和诚信经营最受公众关注
受访者认为应受企业关注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调查显示,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责任的为依法纳税(57.0%)、确保产品质量(51.6%)、节约资源保护环境(47.2%)、确保员工权益(46.7%)和诚信经营(38.8%)。
3. 80.2%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力量
调查发现,在各种推进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的主要力量中,80.23%的受访者认为是政府;其次分别是媒体(56.1%)、公众(53.9%)和企业管理者(49.5%)。
4. 健全法规和严厉处罚是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有效的举措
政府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最为有效的举措是什么?79.20%的受访者认为是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75.38%表示最有效的是要严厉处罚不良企业,并进行长期曝光,增大企业违背社会责任的成本;46.95%认为是以各种方式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普及社会责任知识;45.61%认为对优秀企业进行官方表扬,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5. 76%的受访者支持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
目前有许多机构都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受访者认为这类活动“值得提倡”和“应当大力提倡”的比例占到了76%;而认为“过于形式化,不应提倡”的比例为只占18%;还有5.96%的表示不关心,无所谓。
公众积极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1. 公众正面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
调查显示,80.7%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竞争力;51.0%认为是源于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45.0%认为是为了回应社会压力,改善公共关系;37.8%认为是为了提高员工满意度。只有6.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作秀”。
2. 88%的公众积极看待企业的责任营销行为
对于企业通过以社会责任的方式来进行营销,38.55%表示完全支持,认为企业就是要实现社会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双赢”;49.05%的受访者表示可以理解,毕竟比其它营销方式高明一些;12.40%认为过于功利,如果操作不好可能会让我反感。随着学历的上升,认为过于功利的比例有所上升;私营业主认为可以理解和完全支持的比例明显高出其他职业分组,达到100%;随着收入的增加,表示完全支持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3. 47.2%的受访者认为跨国公司比国内企业更注重社会责任
调查显示,47.2%的受访者认为跨国企业更注重社会责任;19.9%认为国内企业更注重社会责任;26.1%认为两类企业都有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难以比较;有6.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差别。
4. 重化工业、服务等行业的企业责任缺失严重
在受访者印象中,中国最不关心社会责任的企业依次为:环境污染重的重化工业企业(30.6%)、服务企业(19.6%)、私企/个体企业(14.53%)、房地产/建筑企业(10.52%),其他行业的占比都在个位数以下。
5. 公众认为自然环境、内部员工、消费者的权益最不受重视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最不受企业关注的社会主体利益主要是:自然环境(53.1%)、内部员工(48.5%)和消费者(40.6%);对股东和媒体的利益关注较多。
消费者认同保持良好社会责任的企业
1. 73.0%的消费者认为消费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密切
57.6%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很大,购买绿色、环保等社会责任产品会推动更多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15.7%认为关系很大,购买污染环境、假冒名牌等不负责任的产品或服务会抑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20.0%认为关系不大,觉得个人消费量不大,不足以影响企业的行为;只有6.7%认为没有关系,消费是个人行为,很少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
2. 97.1%的消费者在意企业的社会形象
受访者在日常购物或者选择服务时,对生产商或服务商社会形象的在意程度如何?40.0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在意;31.33%表示经常会在意;25.70%表示有时会在意;只有2.91%表示完全不会在意。
3. 96.6%的消费者在同等条件下倾向选择社会形象较好的企业产品
80.3%的受访者表示在购物时,如价格差不多,肯定会优先购买社会形象较好的企业的产品;16.2%表示可能会;表示可能不会和肯定不会的比例仅为1.9%;还有1.7%表示没有考虑过该问题。
4. 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责任产品比一般产品的定价高出10%左右
绿色、责任产品比一般产品的成本更高,产品定价相应更高。28.8%表示最高只能接受5%的溢价;41.3%表示最高只能接受10%的溢价;21.5%表示最高能接受20%的溢价;4.3%表示最高能接受50%的溢价;1.3%表示能接受100%的溢价;还有2.3%的受访者表示只要这类产品的价格偏高,就不能接受。
目前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认知度不足,高学历、年龄较大和高收入的人群对这一概念更为了解;依法纳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和诚信经营等基本责任是最受公众关注的责任实践;公众认为政府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推动力,而健全法制和严厉处罚是政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手段。
公众理性看待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正面评价企业公益营销行为;公众认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实践要好于国内企业;公众认为环境污染企业最不关心社会责任,相应地环境也就成为企业最不重视的利益主体。
消费者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形象,年龄较大和高学历的消费者更为关注企业社会形象;企业的社会形象会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若企业有着良好的社会形象,大部分公众会优先考虑购买其产品,反之,部分消费者会抵制其产品;大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责任产品比一般产品的定价高出10%左右。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为了解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认识,监控其年度变化情况,为深入研究公众意识与企业行为的关系提供基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对北京市民众进行了拦截访问,共回收有效样本1031个,得到了四个初步结论:
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度有待提升
1. 23%的公众第一次听说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调查显示,只有10.5%的受调查者表示很清楚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26.7%表示比较清楚;40.0%表示不清楚,但听过这个短语;22.9%表示以前完全不知道企业社会责任,是第一次听过这个词。随着学历的上升、年龄的增长或者收入的增加,了解这一概念的比例都上升很快。企业职业从事人员中,管理人员明显比普通职工更了解这一概念。
2. 依法纳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和诚信经营最受公众关注
受访者认为应受企业关注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调查显示,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责任的为依法纳税(57.0%)、确保产品质量(51.6%)、节约资源保护环境(47.2%)、确保员工权益(46.7%)和诚信经营(38.8%)。
3. 80.2%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力量
调查发现,在各种推进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的主要力量中,80.23%的受访者认为是政府;其次分别是媒体(56.1%)、公众(53.9%)和企业管理者(49.5%)。
4. 健全法规和严厉处罚是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有效的举措
政府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最为有效的举措是什么?79.20%的受访者认为是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75.38%表示最有效的是要严厉处罚不良企业,并进行长期曝光,增大企业违背社会责任的成本;46.95%认为是以各种方式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普及社会责任知识;45.61%认为对优秀企业进行官方表扬,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5. 76%的受访者支持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
目前有许多机构都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受访者认为这类活动“值得提倡”和“应当大力提倡”的比例占到了76%;而认为“过于形式化,不应提倡”的比例为只占18%;还有5.96%的表示不关心,无所谓。
公众积极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1. 公众正面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
调查显示,80.7%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竞争力;51.0%认为是源于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45.0%认为是为了回应社会压力,改善公共关系;37.8%认为是为了提高员工满意度。只有6.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作秀”。
2. 88%的公众积极看待企业的责任营销行为
对于企业通过以社会责任的方式来进行营销,38.55%表示完全支持,认为企业就是要实现社会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双赢”;49.05%的受访者表示可以理解,毕竟比其它营销方式高明一些;12.40%认为过于功利,如果操作不好可能会让我反感。随着学历的上升,认为过于功利的比例有所上升;私营业主认为可以理解和完全支持的比例明显高出其他职业分组,达到100%;随着收入的增加,表示完全支持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3. 47.2%的受访者认为跨国公司比国内企业更注重社会责任
调查显示,47.2%的受访者认为跨国企业更注重社会责任;19.9%认为国内企业更注重社会责任;26.1%认为两类企业都有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难以比较;有6.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差别。
4. 重化工业、服务等行业的企业责任缺失严重
在受访者印象中,中国最不关心社会责任的企业依次为:环境污染重的重化工业企业(30.6%)、服务企业(19.6%)、私企/个体企业(14.53%)、房地产/建筑企业(10.52%),其他行业的占比都在个位数以下。
5. 公众认为自然环境、内部员工、消费者的权益最不受重视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最不受企业关注的社会主体利益主要是:自然环境(53.1%)、内部员工(48.5%)和消费者(40.6%);对股东和媒体的利益关注较多。
消费者认同保持良好社会责任的企业
1. 73.0%的消费者认为消费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密切
57.6%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很大,购买绿色、环保等社会责任产品会推动更多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15.7%认为关系很大,购买污染环境、假冒名牌等不负责任的产品或服务会抑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20.0%认为关系不大,觉得个人消费量不大,不足以影响企业的行为;只有6.7%认为没有关系,消费是个人行为,很少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
2. 97.1%的消费者在意企业的社会形象
受访者在日常购物或者选择服务时,对生产商或服务商社会形象的在意程度如何?40.0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在意;31.33%表示经常会在意;25.70%表示有时会在意;只有2.91%表示完全不会在意。
3. 96.6%的消费者在同等条件下倾向选择社会形象较好的企业产品
80.3%的受访者表示在购物时,如价格差不多,肯定会优先购买社会形象较好的企业的产品;16.2%表示可能会;表示可能不会和肯定不会的比例仅为1.9%;还有1.7%表示没有考虑过该问题。
4. 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责任产品比一般产品的定价高出10%左右
绿色、责任产品比一般产品的成本更高,产品定价相应更高。28.8%表示最高只能接受5%的溢价;41.3%表示最高只能接受10%的溢价;21.5%表示最高能接受20%的溢价;4.3%表示最高能接受50%的溢价;1.3%表示能接受100%的溢价;还有2.3%的受访者表示只要这类产品的价格偏高,就不能接受。
目前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认知度不足,高学历、年龄较大和高收入的人群对这一概念更为了解;依法纳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和诚信经营等基本责任是最受公众关注的责任实践;公众认为政府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推动力,而健全法制和严厉处罚是政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手段。
公众理性看待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正面评价企业公益营销行为;公众认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实践要好于国内企业;公众认为环境污染企业最不关心社会责任,相应地环境也就成为企业最不重视的利益主体。
消费者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形象,年龄较大和高学历的消费者更为关注企业社会形象;企业的社会形象会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若企业有着良好的社会形象,大部分公众会优先考虑购买其产品,反之,部分消费者会抵制其产品;大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责任产品比一般产品的定价高出10%左右。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