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学习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道德和法治;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新思品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融入思品教学过程.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问题进行初步的实践探索.
一.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初中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偏理论的学科,过于抽象的知识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沉闷的教学方式更是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用纯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学生的认识流于表面,根本无法深刻理解,更不用提灵活运用和应用于生活实践,无法实现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薄弱.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意识,并且对个体学习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控,但是由于他们本身思想的不成熟,很多情况下还是欠缺兴趣指导.由于学科知识内容的单调乏味,初中阶段的学生又处于思维高度活跃的阶段,难以对课程学习投入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感不强.并且受传统长期应试观念的影响,在学生的思想观念里,要把学习的经历和重点都放到主课上,道德与法治是“副科”,属于不重要的学习科目,到临考前读读背背就可以解决,导致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敷衍、蒙混过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都无从谈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拓展不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事例来支持.我们当前的社会环境形势,历史发展的进程和速度,政府的政策法规和重大新闻事件等方面的课文知识没有进行足够的讲解,学生接受的知识不充足,领悟和理解也就跟不上,很难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外内容中深化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从课本理论的学习指导生活实践,避免学生成为一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学习本来就是来源于实践,最后又指导于实践.照本宣科的死板和脱离实际的理论空谈都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比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参与进来,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声色光影的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采用演讲比赛或辩论会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学习新天地”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可以安排古人重视学习的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他们勤奋、刻苦、尊师重道的事例引发我們对学习问题的思考,结合实际生活,明确学习的广义概念,帮助学生学习的意义.在“享受学习”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学习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的辩论会,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来增强“享受学习”的理解感悟能力,明确学习的意义,珍惜学习的机会。教学手段的灵活创新能把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社会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和成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丰富学生思维认知.实践出真知,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发展和进步,在实践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亲身的感触和经历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学生明确对道德与法治进行学习的意义.比如在进行“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存在着哪些法律法规,它们为我们生活的井然有序提供了哪些保证,明确法律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道德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但是没有强制力,而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做保障的,它对人们的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它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三)努力丰富教学资源.实现学生知识深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因而教师要努力丰富教学资源,从多角度、多层次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本学科的知识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的变化发展的情况,进行具有实效的开发研究比如在进行“亲情之爱”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构建和谐家庭的问题入手,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料,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丰富学生从家庭意义和构建全方位的认知范围.
参考文献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小探[J].郭新清.课程教育研究.2019(10)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基于教学结构优化的探讨[J].郭一峰.文理导航(上旬).2017(06)
作者简介;
李晓燕,1968年12月24日,女,吉林梨树,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十家堡镇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道德和法治;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新思品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融入思品教学过程.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问题进行初步的实践探索.
一.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初中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偏理论的学科,过于抽象的知识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沉闷的教学方式更是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用纯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学生的认识流于表面,根本无法深刻理解,更不用提灵活运用和应用于生活实践,无法实现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薄弱.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意识,并且对个体学习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控,但是由于他们本身思想的不成熟,很多情况下还是欠缺兴趣指导.由于学科知识内容的单调乏味,初中阶段的学生又处于思维高度活跃的阶段,难以对课程学习投入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感不强.并且受传统长期应试观念的影响,在学生的思想观念里,要把学习的经历和重点都放到主课上,道德与法治是“副科”,属于不重要的学习科目,到临考前读读背背就可以解决,导致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敷衍、蒙混过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都无从谈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拓展不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事例来支持.我们当前的社会环境形势,历史发展的进程和速度,政府的政策法规和重大新闻事件等方面的课文知识没有进行足够的讲解,学生接受的知识不充足,领悟和理解也就跟不上,很难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外内容中深化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从课本理论的学习指导生活实践,避免学生成为一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学习本来就是来源于实践,最后又指导于实践.照本宣科的死板和脱离实际的理论空谈都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比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参与进来,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声色光影的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采用演讲比赛或辩论会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学习新天地”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可以安排古人重视学习的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他们勤奋、刻苦、尊师重道的事例引发我們对学习问题的思考,结合实际生活,明确学习的广义概念,帮助学生学习的意义.在“享受学习”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学习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的辩论会,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来增强“享受学习”的理解感悟能力,明确学习的意义,珍惜学习的机会。教学手段的灵活创新能把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社会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和成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丰富学生思维认知.实践出真知,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发展和进步,在实践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亲身的感触和经历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学生明确对道德与法治进行学习的意义.比如在进行“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存在着哪些法律法规,它们为我们生活的井然有序提供了哪些保证,明确法律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道德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但是没有强制力,而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做保障的,它对人们的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它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三)努力丰富教学资源.实现学生知识深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因而教师要努力丰富教学资源,从多角度、多层次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本学科的知识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的变化发展的情况,进行具有实效的开发研究比如在进行“亲情之爱”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构建和谐家庭的问题入手,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料,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丰富学生从家庭意义和构建全方位的认知范围.
参考文献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小探[J].郭新清.课程教育研究.2019(10)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基于教学结构优化的探讨[J].郭一峰.文理导航(上旬).2017(06)
作者简介;
李晓燕,1968年12月24日,女,吉林梨树,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十家堡镇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