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婕妤传》既保证了历史事实原则上的真实性,同时,又以当今时代学者的眼光审视那段历史,充分探求班婕妤这个人物的历史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她能够在两千年中还一直被研究者和民众都记忆着、传播着,说明了她的不可复制性。
关键词:《班婕妤传》 传记文学 历史事实 时代眼光
“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近三十万字的长篇历史文化人物文学传记《班婕妤传》是迄今为止关于班婕妤题材唯一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
陈威是在年近花甲时承担了这项课题的,到正式出版,她已经六十三岁。陈威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就读于综合大学中文系,有着厚实的文字文学功底;毕业之后在新闻媒体供职数十年,成绩斐然;工作之余勤奋读书,并且坚持文学写作,著有作品集《一路落英》、纪实文学集《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谈录》(合著)等。这次《班婕妤传》的出版,应当说是她文学创作,尤其是人物传记文学写作的一个新收获,无论是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梳理与选择,还是全书结构与叙述,都有一种探索意义。
陈威在《班婕妤传。后记》中这样写道:“如果喜欢一个人,能为其做一件事,那一定是:心狂喜,全情投入,寻觅,取舍,犹豫不决,烦躁,停滞,想放弃,执着,沉醉……当经历过这种种,事情就办成了。我为班婕妤写传,大抵如此。”从这段话我们能够看出,她在写作《班婕妤传》的过程中,是有好多种情结的,绝不是一时激动而为。据我所知,为了写作这部文学传记,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很大精力,搜集关于传主班婕妤的相关资料,包括正史记载、民间传说和国内外相关著述、文章;阅读过能够找到的相关书籍,去过两千多年前班婕妤有可能活动的山西朔州、原平和陕西西安、咸阳等地考察,走访了许多留存在这些地方的关于班婕妤的遗址,与研究汉朝历史与文化的学者做了深入的交流,可以说,整个材料准备的过程,也是陈威对那段历史文化和班婕妤其人的认识与了解不断丰富、深化、形成自己感受的过程。陈威知道自己是在进行文化人物传记文学创作,不是做历史人物考证,她对相关的素材做了很好的提炼,由生活和历史的真实升华到了文学艺术的真实,达到了还原历史与现实判断及艺术创作融会贯通的程度,写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班婕妤。
班婕妤是一位在汉代历史文化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她跟汉成帝的故事既优美又悲情,她流传后世的几篇赋文代表了汉代文学创作的高度。然而,关于她的确切史料,只有历史学家也是她的侄孙班固,在《汉书。外戚传》中有一段不足千字的记载;民间传说和遗址留存也不太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关班婕妤的研究与传记作品比较少的主要原因。当初,我作为“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組织实施者和项目专家组负责人,确定陈威写《班婕妤传》的理由是:她是女性作家,写女性人物有许多契合点;同时也明白,她是会遇到重重困难的,能够完成就不容易了。但是,她呈现出的这部作品,却是上乘的,比我的预期要高出许多。给我的总体感受是,陈威采用经典的人物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非常注重史料性,更体现文学性,用散文笔调再现了汉代山西籍著名历史文化人物班婕妤既轰轰烈烈又落寞寂寥的人生经历,准确解读了班婕妤的文学经典作品,完全符合丛书的宗旨、体例和写作要求。
作为一个供职于文学界多年的“业内人士”,我在主持“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项目时,一直认为,撰写每一部体现当今社会特点并且真实可信的、有思想深度还很好阅读的山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文学作品,对于山西作家而言,应当说是十分必要的责任和使命,陈威用高质量的《班婕妤传》完成了这项使命。
近些年来,人物传记文学书籍,已经成为图书出版的重要内容,各类实体书店和网络平台上,读者都可以看到相当多的传记类作品,大凡人们知道的历史人物、现实人物、政治人物、军事人物、文化人物,特別是一些当代文体明星人物,差不多都有了传记,这些传记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是作者倾注多年心血的成果,有些则是浮皮潦草的应景之作。阅读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我以为,一部优秀的人物传记文学,首先是要有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如果掺杂上名利目的,质量肯定会大打折扣。其次是要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如果只是罗列传主的生活历程,不加评析,一定不是优秀作品。在实际创作中,要有把读者的兴趣引入到所写人物本真世界的导向,让读者体会到这个人物的特殊性与感染力,通过作者的描述与阐释,对这些特殊人物进行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从事人物传记题材创作的作家,必须要对自己笔下的那个有特殊性的人物,在占有足够资料的前提下,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认识与鲜明观点。可以说,《班婕妤传》的作者陈威,具备了这个基本素质。
《班婕妤传》取材于汉朝山西籍人士班婕妤的史料与民间传说。班婕妤本名已经不可考,她出身于功勋官宦之家,自幼聪明伶俐,秀外慧中,工于诗赋,文才出众,读书甚多,汉成帝刘骜执政时期被选人皇宫,得宠赐封“婕妤”。班婕妤经常诵读《诗经》《窃窕》《德象》《女师》之类书籍,每次觐见皇帝,都依照古代礼节做得十分到位。汉成帝被班婕妤的美貌及文才所吸引,一段时期很宠爱她。为了能够与班婕妤形影不离,汉成帝特別命人制作了一辆宽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作罢。这也成为历史上美好的逸事。
班婕妤当时特別注重在女子妇德、妇容、妇才、妇工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但是刘骜毕竟是喜欢声色犬马的皇帝,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很快就转移对象,班婕妤受到冷落。她是一个有德操的贤淑女子,经不起皇宫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于是急流勇,到了长信宫侍奉王太后,之余以写作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赋文。钟嵘的《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西晋博玄诗赞她:“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臣君。纳侍显得,谠对解份。退身避害,云邈浮云。”三国时期大诗人曹植评价她的文学成就“有德有言,实惟班婕。盈冲其骄,穷悦其厌。在夷贞坚,在晋正接。临飒端干,冲霜振叶”。 班婕妤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流传到今世的只有《怨歌行》《自悼赋》《捣素赋》。她的命运走向,注定是个特殊人物,对她那个时代是必然,对后代也是启示。班婕妤做人的品格是令人尊敬的,在她的故乡(今山西宁武、朔州、原平一带)以及陕西西安、咸阳民众中,流传着的一些故事都是美好的。遗憾的是,人们口口相传的那段往事和班婕妤其人,还是停留在简单化、故事化层面上,缺少用文人化、高品位书写的文学作品。《班婕妤传》弥补了这个缺憾,是对一位历史上女性文化人物的纪念。
由于工作原因,我这些年阅读过许多历史文化人物文学传记,感受到,写作这类作品必须要处理好史料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欣慰的是,陈威做得很到位。她把有关班婕妤的正史、传说和田野调查做了认真梳理分类,对班婕妤及其身边人物有了基本的认识与判断。然后,她又从史料中跳出来,进入文学创作层面,本着史料服务于创作、创作是史料的升华这项原则,进入了写作阶段。所以,她的《班婕妤传》就不是一部历史著作,而一部文学作品,多样的史料是全书的基础。创作过程中,陈威将班婕妤大起大落的一生作为一种现象,提出了一些与社会、文化、道德、伦理、婚姻有关的问题供读者思考;同时也塑造出了鲜活而有个性的班婕妤人物形象。
《班婕妤传》既保证了历史事实原则上的真实性,像班婕妤被选人皇宫和被汉成帝宠爱与冷落的经历,以及当时朝廷的重大事件;同时,又以当今时代学者的眼光审视那段历史,充分探求班婕妤这个人物的历史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她能够在两千年中还一直被研究者和民众都记忆着、传播着,说明了她的不可复制性。此外,对班婕妤身邊的一些人物,像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姐妹等,也做了相对准确的评价,让读者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从文学文本方面评价《班婕妤传》,应当说,作品体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包括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文字,都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尤其是在情节结构上,是非常合理的。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祖考:班氏之先,与楚王室同姓”,追溯了班婕妤祖先的历史和荣耀;第二章“班府:和花和月,婕妤初长成”,讲述了班婕妤的出生和快乐的少年时光;第三章“承宠:十五人汉宫,花颜笑春红”,展示了班婕妤被选人皇宫时的喜悦与受宠情景;第四章“见弃:宫殿秋草密,君王恩幸疏”,描写了喜新厌旧的汉成帝被赵飞燕姐妹迷住而冷落了班婕妤的状况;第五章“辞宫:看花开花落,流年度”,挖掘了班婕妤看透宫廷内幕毅然辞別的心理;第六章“清守: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表现了班婕妤晚年生活态度与回归民间的选择;第七章“典范:贤才通辩,泽被千年”,交代了班婕妤离世后家族的承续与影响;第八章“流芳:总有一缕香,为她续魂”,书写了班婕妤及其作品两千年来在国内外的回声。这样设置,把班婕妤的人生轨道清晰地归整出来,突出重点,不流断面;特别是富有诗意和内涵的每章题目,更增添了光彩。
在语言文字上,全书遣词造句准确,文体叙述流畅,充满文学味道,比如第三章中“金风玉露”一节,描写汉成帝初识班婕妤,被她高超的弹琴技艺和吟诵诗歌的美妙声音所打动后的一段:“吟毕,成帝走到琴案旁,向班婕妤伸出一只手。婕妤起身,与成帝执手相拥。没有言语,只有《诗》,两首诗传递出双方对彼此的欣赏与爱慕。此时此刻,他们似乎不是皇帝与妃子,而是坠入情网的恋人。一见钟情,心有灵犀,鸾凤和鸣,都一一合了眼前的景。公元前32年,汉成帝与班婕妤,正应了后世的那两句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细腻地描写了汉成帝与班婕妤美好的相逢、相互的欣赏、融为一体的必然,真的是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班婕妤的故事还会继续在正史和民间延续,有了陈威的这部《班婕妤传》,就会进一步提升这个人物的历史价值,这也是“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希望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班婕妤传》 传记文学 历史事实 时代眼光
“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近三十万字的长篇历史文化人物文学传记《班婕妤传》是迄今为止关于班婕妤题材唯一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
陈威是在年近花甲时承担了这项课题的,到正式出版,她已经六十三岁。陈威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就读于综合大学中文系,有着厚实的文字文学功底;毕业之后在新闻媒体供职数十年,成绩斐然;工作之余勤奋读书,并且坚持文学写作,著有作品集《一路落英》、纪实文学集《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谈录》(合著)等。这次《班婕妤传》的出版,应当说是她文学创作,尤其是人物传记文学写作的一个新收获,无论是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梳理与选择,还是全书结构与叙述,都有一种探索意义。
陈威在《班婕妤传。后记》中这样写道:“如果喜欢一个人,能为其做一件事,那一定是:心狂喜,全情投入,寻觅,取舍,犹豫不决,烦躁,停滞,想放弃,执着,沉醉……当经历过这种种,事情就办成了。我为班婕妤写传,大抵如此。”从这段话我们能够看出,她在写作《班婕妤传》的过程中,是有好多种情结的,绝不是一时激动而为。据我所知,为了写作这部文学传记,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很大精力,搜集关于传主班婕妤的相关资料,包括正史记载、民间传说和国内外相关著述、文章;阅读过能够找到的相关书籍,去过两千多年前班婕妤有可能活动的山西朔州、原平和陕西西安、咸阳等地考察,走访了许多留存在这些地方的关于班婕妤的遗址,与研究汉朝历史与文化的学者做了深入的交流,可以说,整个材料准备的过程,也是陈威对那段历史文化和班婕妤其人的认识与了解不断丰富、深化、形成自己感受的过程。陈威知道自己是在进行文化人物传记文学创作,不是做历史人物考证,她对相关的素材做了很好的提炼,由生活和历史的真实升华到了文学艺术的真实,达到了还原历史与现实判断及艺术创作融会贯通的程度,写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班婕妤。
班婕妤是一位在汉代历史文化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她跟汉成帝的故事既优美又悲情,她流传后世的几篇赋文代表了汉代文学创作的高度。然而,关于她的确切史料,只有历史学家也是她的侄孙班固,在《汉书。外戚传》中有一段不足千字的记载;民间传说和遗址留存也不太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关班婕妤的研究与传记作品比较少的主要原因。当初,我作为“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組织实施者和项目专家组负责人,确定陈威写《班婕妤传》的理由是:她是女性作家,写女性人物有许多契合点;同时也明白,她是会遇到重重困难的,能够完成就不容易了。但是,她呈现出的这部作品,却是上乘的,比我的预期要高出许多。给我的总体感受是,陈威采用经典的人物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非常注重史料性,更体现文学性,用散文笔调再现了汉代山西籍著名历史文化人物班婕妤既轰轰烈烈又落寞寂寥的人生经历,准确解读了班婕妤的文学经典作品,完全符合丛书的宗旨、体例和写作要求。
作为一个供职于文学界多年的“业内人士”,我在主持“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项目时,一直认为,撰写每一部体现当今社会特点并且真实可信的、有思想深度还很好阅读的山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文学作品,对于山西作家而言,应当说是十分必要的责任和使命,陈威用高质量的《班婕妤传》完成了这项使命。
近些年来,人物传记文学书籍,已经成为图书出版的重要内容,各类实体书店和网络平台上,读者都可以看到相当多的传记类作品,大凡人们知道的历史人物、现实人物、政治人物、军事人物、文化人物,特別是一些当代文体明星人物,差不多都有了传记,这些传记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是作者倾注多年心血的成果,有些则是浮皮潦草的应景之作。阅读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我以为,一部优秀的人物传记文学,首先是要有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如果掺杂上名利目的,质量肯定会大打折扣。其次是要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如果只是罗列传主的生活历程,不加评析,一定不是优秀作品。在实际创作中,要有把读者的兴趣引入到所写人物本真世界的导向,让读者体会到这个人物的特殊性与感染力,通过作者的描述与阐释,对这些特殊人物进行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从事人物传记题材创作的作家,必须要对自己笔下的那个有特殊性的人物,在占有足够资料的前提下,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认识与鲜明观点。可以说,《班婕妤传》的作者陈威,具备了这个基本素质。
《班婕妤传》取材于汉朝山西籍人士班婕妤的史料与民间传说。班婕妤本名已经不可考,她出身于功勋官宦之家,自幼聪明伶俐,秀外慧中,工于诗赋,文才出众,读书甚多,汉成帝刘骜执政时期被选人皇宫,得宠赐封“婕妤”。班婕妤经常诵读《诗经》《窃窕》《德象》《女师》之类书籍,每次觐见皇帝,都依照古代礼节做得十分到位。汉成帝被班婕妤的美貌及文才所吸引,一段时期很宠爱她。为了能够与班婕妤形影不离,汉成帝特別命人制作了一辆宽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作罢。这也成为历史上美好的逸事。
班婕妤当时特別注重在女子妇德、妇容、妇才、妇工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但是刘骜毕竟是喜欢声色犬马的皇帝,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很快就转移对象,班婕妤受到冷落。她是一个有德操的贤淑女子,经不起皇宫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于是急流勇,到了长信宫侍奉王太后,之余以写作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赋文。钟嵘的《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西晋博玄诗赞她:“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臣君。纳侍显得,谠对解份。退身避害,云邈浮云。”三国时期大诗人曹植评价她的文学成就“有德有言,实惟班婕。盈冲其骄,穷悦其厌。在夷贞坚,在晋正接。临飒端干,冲霜振叶”。 班婕妤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流传到今世的只有《怨歌行》《自悼赋》《捣素赋》。她的命运走向,注定是个特殊人物,对她那个时代是必然,对后代也是启示。班婕妤做人的品格是令人尊敬的,在她的故乡(今山西宁武、朔州、原平一带)以及陕西西安、咸阳民众中,流传着的一些故事都是美好的。遗憾的是,人们口口相传的那段往事和班婕妤其人,还是停留在简单化、故事化层面上,缺少用文人化、高品位书写的文学作品。《班婕妤传》弥补了这个缺憾,是对一位历史上女性文化人物的纪念。
由于工作原因,我这些年阅读过许多历史文化人物文学传记,感受到,写作这类作品必须要处理好史料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欣慰的是,陈威做得很到位。她把有关班婕妤的正史、传说和田野调查做了认真梳理分类,对班婕妤及其身边人物有了基本的认识与判断。然后,她又从史料中跳出来,进入文学创作层面,本着史料服务于创作、创作是史料的升华这项原则,进入了写作阶段。所以,她的《班婕妤传》就不是一部历史著作,而一部文学作品,多样的史料是全书的基础。创作过程中,陈威将班婕妤大起大落的一生作为一种现象,提出了一些与社会、文化、道德、伦理、婚姻有关的问题供读者思考;同时也塑造出了鲜活而有个性的班婕妤人物形象。
《班婕妤传》既保证了历史事实原则上的真实性,像班婕妤被选人皇宫和被汉成帝宠爱与冷落的经历,以及当时朝廷的重大事件;同时,又以当今时代学者的眼光审视那段历史,充分探求班婕妤这个人物的历史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她能够在两千年中还一直被研究者和民众都记忆着、传播着,说明了她的不可复制性。此外,对班婕妤身邊的一些人物,像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姐妹等,也做了相对准确的评价,让读者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从文学文本方面评价《班婕妤传》,应当说,作品体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包括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文字,都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尤其是在情节结构上,是非常合理的。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祖考:班氏之先,与楚王室同姓”,追溯了班婕妤祖先的历史和荣耀;第二章“班府:和花和月,婕妤初长成”,讲述了班婕妤的出生和快乐的少年时光;第三章“承宠:十五人汉宫,花颜笑春红”,展示了班婕妤被选人皇宫时的喜悦与受宠情景;第四章“见弃:宫殿秋草密,君王恩幸疏”,描写了喜新厌旧的汉成帝被赵飞燕姐妹迷住而冷落了班婕妤的状况;第五章“辞宫:看花开花落,流年度”,挖掘了班婕妤看透宫廷内幕毅然辞別的心理;第六章“清守: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表现了班婕妤晚年生活态度与回归民间的选择;第七章“典范:贤才通辩,泽被千年”,交代了班婕妤离世后家族的承续与影响;第八章“流芳:总有一缕香,为她续魂”,书写了班婕妤及其作品两千年来在国内外的回声。这样设置,把班婕妤的人生轨道清晰地归整出来,突出重点,不流断面;特别是富有诗意和内涵的每章题目,更增添了光彩。
在语言文字上,全书遣词造句准确,文体叙述流畅,充满文学味道,比如第三章中“金风玉露”一节,描写汉成帝初识班婕妤,被她高超的弹琴技艺和吟诵诗歌的美妙声音所打动后的一段:“吟毕,成帝走到琴案旁,向班婕妤伸出一只手。婕妤起身,与成帝执手相拥。没有言语,只有《诗》,两首诗传递出双方对彼此的欣赏与爱慕。此时此刻,他们似乎不是皇帝与妃子,而是坠入情网的恋人。一见钟情,心有灵犀,鸾凤和鸣,都一一合了眼前的景。公元前32年,汉成帝与班婕妤,正应了后世的那两句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细腻地描写了汉成帝与班婕妤美好的相逢、相互的欣赏、融为一体的必然,真的是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班婕妤的故事还会继续在正史和民间延续,有了陈威的这部《班婕妤传》,就会进一步提升这个人物的历史价值,这也是“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希望达到的目的。